绿林网

英伦魔法师读后感100字

英伦魔法师读后感100字

《英伦魔法师》是一本由[英] 苏珊娜·克拉克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9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英伦魔法师》读后感(一):这种书根本没有存在的意义

和网络爽文没有区别 现在豆瓣都是水军 为了卖书都是好评。这种书在一年以后评分超过7分都是奇迹了。

唯一的优点就是包装精美。一种魔法与中世纪的厚重感。但是却虚有其表。忍不住来评论下。

唯一的优点就是包装精美。一种魔法与中世纪的厚重感。但是却虚有其表。忍不住来评论下。

唯一的优点就是包装精美。一种魔法与中世纪的厚重感。但是却虚有其表。忍不住来评论下。

《英伦魔法师》读后感(二):浪漫科技史

无法对抗风车的唐吉可德,以自己的精神世界为矛,一次次冲向现实的风车,以寻求心灵的慰藉。魔法也是如此。何为魔法呢?科学的问题最终进入思想试验的范畴,由此寻觅了哲学作为根基。而当科学问题无法藉由实践或逻辑获得解释时,就进入了魔法的领域。因此,魔法的兴衰与科学的发展相背而行,蒙昧的时代更容易相信魔法。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魔法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相反,随着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认识世界的速度超过了解释其背后运行机理的速度。魔法又将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成为解释新现象的有力工具。而本书《英伦魔法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以魔法为代称,对这一科学发展过程的浪漫化叙述。

纵览全书,故事的主线集中在诺瑞尔先生和斯特兰奇两位魔法师身上,他们被称为英伦最后的魔法师。前者是理论派,以藏书家的身份登场,藉由大量阅读书籍而进行魔法研究。当然,诺瑞尔先生绝不是“书呆子”,只不过是某些性格因素让他不愿意展示自己的技艺。与诺瑞尔先生不同,斯特兰奇更多的是在实战中建立了自己的魔法体系。虽然最开始的二者是师徒、朋友、合作者,最终却走向了对决。但是实际上,他们二人只能看作是全书名义上的主角,本书真正的主角之一,是藏于字里行间频频被提起的乌衣王,而事实上的主角当属全书频频提及的19世纪初这个时间点所对应的科技发展。

以乌衣王为代表的魔法,曾经统一了三个世界,乌衣王本人也成为了这些世界的主宰者。但是在本书故事开始之时,乌衣王已经退出了,成为了一个传说。魔法研究成为了纯粹的理论娱乐活动,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极其微弱。这时候,两位主人公之一的诺瑞尔先生登场了。他的亮相,既有神秘色彩更有强势的意味。他用自己的魔法实践让魔法再次登上大雅之堂,甚至成为了国家运行的一个环节。于此对应,他也排除了魔法的娱乐性。但是这一系列魔法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带来的破坏性效果是诺瑞尔最初没有想到的。可以说,将魔法再度释放到现实中,正是现实世界中科技进步的写照。为了摆托纯粹的研究行为,斯特兰奇作为实战派的魔法师登场了。可以理解为,科学发展之后的技术应用出现了。技术对现实经济的影响更大,当然其代价自然也更大。从斯特兰奇最初广受好评到转眼间被认为是“黑魔法师”可以略窥一斑。

飞速发展的技术带来成果的同时也不无代价,这种代价在书中是牺牲了非白人的利益、牺牲了女性的利益、牺牲了非权贵阶层的利益。而最终,两位魔法师的对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决。事实上,这是二者携手对已有代价的一次处理。技术最终被传递给了更多人,不再是统治阶层、少数派的特权。当本书接近尾声时,不知道魔法为何物的乡间少年也能凭借魔法救人,懵懂的少女也能用魔法惩戒侵犯隐私之徒。这些正是技术扩散的魔法化表现。同时,曾经被牺牲了的人,也重新获得了自由,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带来的短期伤害被逐一消融。然而两位魔法师的身影却被抹去了,他们的住宅不能被看到,二者也被笼罩在黑暗中,并且誓言要走出英国,去寻找新的挑战与救赎。确实,对于英国一地而言,科技进步的作用已经充分实现了,但是世界版图的其他地方尚需开拓。

这样一个故事中,为两位魔法师提供原视动力的乌衣王隐藏在故事舞台之后,操纵着二者的行径。闻秋乐坦诚的指出了这一点,所以我们看到的主角不过是真正主角的提线木偶。乌衣王究竟是谁呢?无法被理性解释时,他是魔法师;当科学发展技术进步之时,他又变成了科学的代名词。这一过程交替进行,正是人类认识世界中的对世界从无知到认识与再度陷入迷惘过程的模拟。因此,乌衣王既是伟大的魔法师,亦是伟大的科学家。

本书正是以这样的浪漫笔触包裹下的奇幻作品,其实质上是历史作品在文学化笔触包裹下的一种新鲜尝试。

《英伦魔法师》读后感(三):精彩的魔法世界,光明与黑暗的分界线更明确

一直以来,欧美系的奇幻、魔幻系列小说都在国际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么说不仅仅是因为那些光怪离奇的故事,还在于那种源自于中世纪以来众多古老传说、杜撰的暗黑氛围,如英国作家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创作的长篇奇幻小说《魔戒》,英国作家J.K.罗琳创作的魔幻小说《哈利波特》小说系列等都是典型并且誉满世界的代表作品。

在现代文学创作的基础之上去创作完全架空历史,或者平行世界,或者嵌套历史世界的形式都是比较常用的手法,关键在于创作的创新程度,切入点的敏感程度。同样一个故事,在不同的作家笔下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如果是脱离于现实社会的魔法世界,那么在创作上更加有利于天马行空的想象,给故事氛围的营造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

由英国著名小说家苏珊娜·克拉克创作的《英伦魔法师》一经出版就获奖无数,这是一部游离于现实与魔幻、光明与黑暗、山上世界与地下宫殿之间的奇幻、魔幻小说。但是,这部小说并没有什么宏大的场景,全都是通过细节和局部来表达关于在这个特别的世界中对魔法的认知和理解,还有行动和运用。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之初,彼时英法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法国皇帝拿破仑还在征服欧洲的进程之中,遭受到败绩的英格兰突然又兴起一股魔法师的热潮,但是实践派魔法师早就已经销声匿迹,只剩下一群理论上的、毫无一丝魔法力量的普通魔法师。恰在此时,一位默默无闻的魔法师诺瑞尔先生横空出世,他声称自己就是实践派魔法师,并且他利用魔法将沃特·坡爵士刚刚因病去世的未婚妻坡夫人起死回生,一举奠定了英格兰第一魔法师的地位。

实际上,诺瑞尔先生是跟“仙境”中的仙子做了一个恶魔交易,复活后的坡夫人生活在一座被他们称之为墣落的山丘里,遭受了巫蛊的侵袭,无法返回到正常世界生活。

这个时候,英格兰又有一位年轻的魔法师乔纳森·斯特兰奇误打误撞的进入了魔法世界,在机缘巧合之下,他对于魔法拥有着天然的融合性和适应性,虽然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是在他的妻子同样被称为“白毛”的仙子拉入到那座毫不停息的舞会和宴席之后,他当然走上了解救妻子的道路。

两位魔法师,一老一年轻,象征着两种处世态度,还有对魔法的不同理解。书中对于两者的交锋描述的非常细致,更多的是对于魔法师、魔法历史以及人生处世的态度的交流和辩论。现在他们两个人需要找到传说中的那位魔法师——约翰·乌斯克格拉斯,只有这位历史上的魔法乌衣王才有可能击败“白毛”,将印刻在坡夫人和斯特兰奇太太身上的诅咒解除。

书中罗列出很多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人物,像齐尔德迈斯、德罗莱特、拉塞尔斯、亨利、闻秋乐、史蒂芬等等。每个人的作用都是不同,但是在推动剧情以及扩展剧情方面,这些人物的作用显然都非常重要,链接过去与现在,分别于魔幻世界与真实世界,在各种场景变换中圆满的构成了这一部精彩的玄奇小说。

精彩的魔法世界,光明与黑暗的分界线更明确。在人们的认知中,这种绝对的好与坏当然要分的清清楚楚,秉持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一个良好的人生观。

当然,那位活跃在人们脑海之中的具有传奇色彩的魔法师乌衣王约翰·乌斯克格拉斯就在上面这些出场人物之中,读者朋友们可以来猜一猜!

再有就是,这部小说依然存在着欧美文学作品中固有的一些特性,篇幅太长,并且剧情缓慢。有些场景转换太过突兀,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觉到很不协调的样子。另外,人物对话诙谐幽默,这是欧美系小说一直以来的优秀传承,总体而言,是一部非常出彩的魔幻小说。

《英伦魔法师》读后感(四):最初的爱情,最后的轶事:新版《英伦魔法师》琐记

“幻想家”书系诞生之时,我没有对它的寿命做任何或悲观或乐观的估计。边做边看吧,我是这么想的。在此之前,我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瓶颈——此前我做的大都是纯文学作品,销量平平。我不甘于就此沉没。那么,试试类型文学吧。类型文学我读得少;要论兴趣,幻想文学算是对我胃口;相对而言,奇幻文学竞争没那么激烈,潜力较大,于是我选择了这一个“兔子洞”作为避世的入口。

《英伦魔法师》成为这一书系的首作,凝聚了我巨大的心血和沉重的期盼。开局决定成败。我挖空心思,使出浑身解数,做了各种尝试,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把我当时所拥有的各种隐藏技能都贡献在这本书上了。

英伦魔法师

8.1

[英] 苏珊娜·克拉克 著 波西娅·罗森堡 图 / 2015 / 湖南文艺出版社

当时还没有制作图书周边的想法(以及经验),简单做了几个超级限量款的“文创”产品——如果放到七年后再出,绝对是为摩点量身定做的好物了。

首先,根据书中的关键要素(尤其集中在第二十一章《马赛塔罗》),制作了一副塔罗牌(这副牌在本书的首发式上派上了用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支出,我亲自“操刀”这副牌的设计工作,在网上找到了一副马赛塔罗牌的JPG文件,在百度的帮助下,学着用CorelDraw的矢量修复功能“设计”出了完整的一副牌。如果量产,成本应该是可控的;我总共做了三套,数码快印,单价几十块。

其次,受到本书原版的衍生周边Daily Raven(见下图)的启发,制作了一份《英伦魔法报》。

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报纸的质感,选用了跟新闻纸非常接近的一种纸。我负责了全部内容的撰写工作。该报的印量好像有几百份吧,在首发式上送出了一些。

此外,还定制了三枚形态各异的印。为了循环利用,就没有单独为《英伦魔法师》刻印了,做的是“幻想家”书系logo的印。

第一枚是使用印泥的普通印章。

效果如下:

第二枚是钢印。

效果如下:

第三枚是火漆印。

效果如下:

三枚印还好好地待在办公室里,随时可用。

以上“周边”,在2015年1月北京图书订货会的《英伦魔法师》首发式上首次亮相,各显神通。首发式上最引人瞩目且至今仍历历在目的,是一场斥巨资排演的cosplay舞台剧,一幕五场。

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效果图,在下图中辨认出每个coser对应的书中角色。

下面是现场活动的流程安排,满满的回忆呢:

活动结束后,为《英伦魔法师》定制的cosplay服装被寄回给我,至今仍躺在办公室里一个大纸箱里,等待着某一天重见天日……

第一次做《英伦魔法师》的时候,我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印制方面)缺乏经验,吃了一些亏——当然,也由此长了一些智——留下了很多遗憾。亏得有机会再版本书,这些遗憾都一一得到了解决。

首先,初版用的是国产蒙肯纸——也就是为很多读者所诟病的轻型纸。上一个比较图:左边为旧版,右边为新版。

进口轻型纸尚有辩护的空间,但国产轻型纸确实不是太好的选择。这种纸很粗糙,如果再碰上裁边的机器太钝,就会出现“毛边”——很不幸,《英伦魔法师》遇上了。如果我没记错,这是我做编辑以来唯一一次用到国产轻型纸。因为这次惨痛的教训,它从此被我拉入了黑名单。

而且,这轻型纸还不是顺纹的——这么厚的书,不顺纹,翻看的难度可想而知。

新版用了纯质纸,质感有了光年级的提升:手感细腻丝滑,裁边也一点不“毛”了;印刷清晰耐看,多年以后也会历久弥新;更何况是顺纹,900多页的书可以轻轻松松摊开。

其次,在做初版《英伦魔法师》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过油”是什么工艺(我只知道覆膜)。初版用的特种纸,压了凹凸不平的纹路,加上当时赶工期,没有给予足够的晾晒时间,没有过油的结果,便是夹在中间的第二册封面就被第一册和第三册给染上了颜色。

第二层封面染上了第一册的红色:

第二层封底染上了第三册的黑色:

从此以后,我得知了特种纸印刷必须过油这一简单的真理。

如果没有染色,三本书摆在一起,还是很好看的呢:

新版改为精装,护封依然是特种纸印刷,压了浅浅的蛋壳纹,过油,塑封。因为新版只有一册,过不过油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如果放在书架上,和其他书贴在一起,不过油是有可能将油墨染到其他书身上的。

最后,初版时的译文在收获一些读者好评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些读者的批评。有读者认为译文在模仿复古英伦范方面做出的努力值得褒奖;另一部分读者认为太过拿腔拿调,“归化”太多,仿佛在看译制片,破坏了阅读外国小说的陌生感。在充分听取读者意见,并与译者仔细沟通之后,我们对译文进行了大量的修订。

首先,类似于“诺先生”“斯夫人”这样的简称,我在InDesign文件里逐一查找,手动替换。不管在书中出现多少次,“诺瑞尔先生”“斯特兰奇夫人”都是以全称示人。由此,全书多出了大概一万字(译者稿酬也因此水涨船高)。

然后,我将重排后的清样寄给译者,她对照原文,从头到尾修订了一遍。以前有读者吐槽“说了归齐”“上赶着”这样的北京方言用在书中让人出戏,这一次都换成了南方北方人士都能接受的普通话词汇。极个别初版中的误译和不甚准确的地方,也借此机会修订了。但原译文中那种“拿腔拿调”的感觉,依然原封不动,这是该译文出彩之处。

拿到改后清样,我逐字逐句看了一遍,又做了一些补充修改——主要是格式方面。譬如对数字的使用,初版老老实实按原文用的阿拉伯数字:

但既然要“复古”,那用汉字会优于阿拉伯数字,所以新版中全部替换为汉字(也是我逐一手动替换的)。

希望新版《英伦魔法师》能得到读者的喜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