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柳宗元小品:唐宋小品丛书读后感100字

柳宗元小品:唐宋小品丛书读后感100字

《柳宗元小品:唐宋小品丛书》是一本由(唐)柳宗元著作,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柳宗元小品:唐宋小品丛书》读后感(一):重识柳宗元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他的诗集收入至课本中,有我们熟悉的《江雪》、《捕蛇者说》。《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所做,短短20个字就刻画出了寒冷寂静的环境,清高孤傲的渔翁。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让我们看到作者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寄托自己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捕蛇者说》更是中学时背诵的课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时至今日还能背诵出这篇文章。作者借捕蛇者的口来道出了严苛的赋税甚于毒蛇,以希望统治者可以体察民情,推行善政。这两篇文章让我们看出柳宗元虽然仕途不顺,但却一直忧国忧民,情系社稷。

对于柳宗元的生平其实知之甚少,最近读完《柳宗元小品》一书,才对柳宗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柳宗元是因为在唐朝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到永州,仕途失意使他在文学创作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得不说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在《柳宗元小品》中将他的诗歌分为四卷:山水游记、说文论道、事理性情、其他。

山水游记中有著名的《小石潭记》《钴鉧潭记》,这个系列的诗歌和《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写景寄托作者的感情,有一丝孤寂悲凉,也有自我安慰消除苦闷之情。事理性情类似于我们以前读的寓言故事,《罴说》中如《口技》的猎人,企图通过模拟鹿鸣来猎杀鹿,却依次引来貙、虎、罴,不善内而恃外者最终丢了性命。用于讥讽毫无真才实学只会玩弄权术的人,可以看出柳宗元对当时的社会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

读完书中收录的诗集,逐步体会到柳宗元用词的优美和精炼、修辞手法的熟练运用。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用“负、争”将石头拟人化,把它们竞相表现自己的姿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在《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运用比喻“如肝肺、如茄房”“如人、如禽、如器物”显示仙弈山洞穴繁多且形象各异。

伟人的一生难以用寥寥几百字进行概括,他的心路历程也是我们难以揣摩的,不过通过阅读这本书,也可以文字中感受到柳宗元从满腔抱负,以讽刺、比喻等手法展示当时社会的腐败与自己的不甘,到后面知道自己无力重返朝廷心情更显平静,没有了内心的不平愤慨之气。

《柳宗元小品:唐宋小品丛书》读后感(二):情理之中 山水之间 ——《柳宗元小品》,河东绝唱

情理之中 山水之间

——《柳宗元小品》,河东绝唱

从小时候读书起,唐宋八大家们的作品就成为了语文课本或者考试命题当中的一些“疑难杂症”,“熟读并背诵全文”是一种意象,也代表了一种重视。

很奇怪的是,如果当初你觉得这些东西很麻烦,而古文今译也是非常痛苦的考试项目,今天静下心来在图书馆去阅读它的时候,你却不会觉得疲惫和烦累,可能随着时间的成长,理解那些已经作古的“怪老头”们,你也成为了一个有所思考的人。

柳宗元作为少时成名年老颠沛流离的不得志的文人,“怀才不遇”可能是他一生最想摆脱却又无能为力的注脚。“柳河东”是他的名字,年少成名,谋求改革,然而政治斗争失败,远谪他乡,让他失去了机遇。家族人丁寥落,远离权利中心,让他胸中的理想与抱负无可施展;远在柳州与永州的“江湖之远”,见到了许许多多的“十四年年目睹之怪现状”。“国家不幸诗家幸”,也正是从一个远离“庙堂”的成熟的内心起步,他更多的见到了民间的百姓,将他目睹的现实化作了一篇篇文章,讲述了百姓的苦难。

在前期的文章如《种树者郭橐驼传》等中,他还尚且能够接触到掌权者,故他的目光还停留在改变权利架构的苦口婆心中,他借助这些民众的,想要表达的是改革的决心;但当他不得不进入永州、柳州这样的“野”地,他见到了更加残酷的现实,也明白了更多的社会现状——《捕蛇者说》、《童区寄传》中深刻地揭露了这样的现状,他要描述的,是人民所经受的苦难。“文以载道”,他通过动物去比喻人,“黔之驴”“蝜蝂”“尸虫”都可以是他叙述的对象;“寄情山水”,他看“西山”、“钴鉧潭”“黄溪”乃至“愚溪”,都能见到这片土地上所拥有的美,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当绝望的情绪笼罩了他的人生,繁花也成了牢笼,而山河阻挡了他的去路,他离开了太久,再也回不去了。

很难评价柳宗元的政治理想如果实现了是否会对历史进程有什么样的影响,因为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有无数的人在其中被碾压而过,而挽救一个历经危机的帝国,也绝不是呼号就能消解的;但是“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被这样一个没有被腐蚀的理想主义者所经历,他的呼号,也依旧在风中回响,总有明知道不可为而去为的事。

By 林怿

2021-4-25 10:28:30

写于御庭园

《柳宗元小品:唐宋小品丛书》读后感(三):山水人生柳宗元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说到他,我们能想到什么?是万山皆寂的《江雪》,还是温暖明快的《渔翁》?是辛辣讽刺的《黔之驴》,还是无情鞭挞的《捕蛇者说》?个人以为,我们最可能想起的应该是《永州八记》——这是他最脍炙人口、最具艺术魅力、最为世人称道,也是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的作品,可以算得上中国山水游记的巅峰之作。

《永州八记》作于枊宗元因“二王八司马”事件而被流放永州期间,是他的人生感悟及社会现实在山水之间的投射,那时他正遭遇一生中最大的转折,也是他后半生流放生涯的开端。

柳宗元出身河东望族,祖上世代为官,他本人少有才名、早有大志,21岁进士及第,25岁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28岁成为正六品的蓝田尉,32岁受到王叔文器重成为永贞革新的中坚力量。但此后不到半年,革新即遭遇宦官集团反扑而告失败,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唐时的永州,还是蛮荒之地,在这里他不但要面对生活上的水土不服、种种不适,而且又连遭丧母、丧女之痛,人世间的各种悲惨之事接腫而来。

此时,他才刚刚32岁,正是意气风发、心高气傲的年纪,却突然遭遇断崖式的下跌——从新晋政界新贵、改革中坚,成为卑卑不足道的边陲小吏,而且还是“俟罪之身”。对于他来说,这不啻当头一棒,从长安到永州,是从朝堂到蛮荒,更是从天堂到地狱,内心的不甘、痛苦、愤懑、忧惧、彷徨、惆怅、煎熬等等,可想而知。

他并没有被苦难压垮,这是柳宗元之幸,也是中国文学之幸。在泰山压顶式的苦难打击下,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中,他选择将目光投向周边的山山水水,走出寓所、走近自然,从中寻找慰藉,以此排解郁结,以其细致、敏锐、独到的眼光,去发现蕴藏于“穷山恶水”中的自然美景,以超人的文学才华和卓越的艺术创造力,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永州的山水之美,并将寂寥冷落的人生际遇、抑郁忧愤的个人情怀等等,都不着痕迹的晕染其中、诉诸笔端,写出了这八篇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山水游记散文的一朵奇葩,其艺术魅力历久弥新。

也正是在永州流放的10年间,官场失意、壮志难酬的他,在游历山水美景的同时开始潜心研究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将自己的一腔热情全部投入到文学创作中,迎来了他文学创作上的高峰——在他所有流传下来的540多篇作品中有317篇都创作于此间,他也在此成为新古文运动的领导者。

可以说,遭遇贬谪之痛的柳宗元与弃诸蛮荒之地的永州山水是相互融合、相互成就的。在柳宗元之前,永州这些风景都无人问津,不为人所知、所识,是他独具慧眼,发现了它们的美,并通过一篇篇游记告知世人,使其成为闻名天下的美景,他是永州山水的伯乐;而柳宗元也正是通过游历山水,在与永州山水的彼此投射、物我交融中厚积薄发,借以抒发感慨、得到慰藉,实现了精神上的解脱,完成了与个人命运的和解、自身心灵的升华,成为一代文宗。

枊宗元的成就远不止于几篇游记,仅这本小册子就收录了柳宗元的4类、49篇文章,内容非常丰富,很多我们也都耳熟能详,但毋庸置疑,其山水游记是传诵最广的。

《柳宗元小品:唐宋小品丛书》读后感(四):学古文,理解与赏析远比单纯的背诵要有用得多

上中学时曾经因为没有完成背诵任务,被教语文的老师狠狠地惩罚了一次。

抄写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百遍。

请相信你的眼睛,你没有看错,就是抄写整整一百遍。不过当时老师也算是存了那么点善念,没有让我一晚上抄完,而是一天抄十遍分为十天抄完。

记不大清是怎么过完这十天完成这一百遍的了。只记得那些天手很酸,每天晚上都睡得很晚,最后好像到底还是因为抄了一百遍而把这《捕蛇者说》背过了,但是纯属是硬记下来的,所以到现在除了“苛政猛于虎也”这句话之外,这篇古文我几乎是没有一句是能够完整的记住的。

说来也怪,上学时虽然不喜欢背课文,但是大多数古文还是能够背过的,像是《爱莲说》、《岳阳楼记》、《木兰辞》什么的,至今都能张口就背,偏偏就是这《捕蛇者说》愣是记不住。再细细想想好像柳宗元的另一篇代表作《黔之驴》背得也很费劲

可即便是把这些古文通篇背下来几乎也没有什么好炫耀的,印象中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不会出让考生全篇默写课文的题目。实在是想不明白为啥当年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如此纠结背课文这件事。就算是想要通过背诵来提高学生的语感与理解,那应该在朗读与讲解上下功夫,把其中的妙词佳句记住就好,通篇生背下来这些别人的文字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不排斥去读那些文笔绝佳的古人所写的文章,但是真心是不想要去背诵它们。

虽说上学时总是会跟柳宗元老先生的这些文章有些犯冲,但是在没有背诵要求的压力下,还是很有兴趣对这位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那些名句佳篇读上一读的。

《柳宗元小品》,从柳宗元一生所写的诸多文章小品中精心选取了四十余篇集结成册。按照山水游记、说文论道、事理性情等方面分门别类。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曾经让我头痛不已的《捕蛇者说》。

不过此书中的《捕蛇者说》读起来要比当年在课本中所看到的要轻松不少。且不说书中的注释明显要比当年的课本中的详尽得多。每一篇古文小品后面都会附有关于此文的赏读内容。除了用白话讲述这篇古文的内容之外,还会详细地告诉阅读者此文妙在何处,该如何从这字里行间去体会文中所流露出的情感与展现的意境。

其实这才是学习古文最应该掌握的内容,比单纯的背诵记忆要有用得多。反之若是结合着这赏析的内容来理解古文,这背诵应该不是一件让人感到很辛苦的事情。

知识或许并不难学,内容也或许并不难记忆,关键还是得看讲解的是否通透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