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浪漫:赵孟頫传读后感1000字

不浪漫:赵孟頫传读后感1000字

《不浪漫:赵孟頫传》是一本由周文翰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99图书,本书定价:159.00,页数:2022-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浪漫:赵孟頫传》读后感(一):七律·赵孟頫逝世七百周年有怀(朱炜)

七百年来只一人,水精宫里邂名园。 出身宋室非天选,冠冕元朝实冑孙。 伉俪生涯书画史,阖家世代艺林门。 东衡有寺修崇永,近悉东瀛犹拜恩。

注:水精宫里邂名园,在湖州邂逅名园莲花庄。水精宫,代指湖州。宋梅尧臣《送胡学士知湖州》诗有“吴兴水精宫”句。 阖家世代艺林门,赵孟頫、管道升夫妇与子赵雍、赵奕并女赵由皙,孙赵麟,外孙王蒙皆擅书画。 东衡有寺,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有赵公寺,昔赵公祠,即赵孟頫东衡之原墓庐。

《不浪漫:赵孟頫传》读后感(二):一部文人传记佳作:周文翰《赵孟頫传》

2022年9月24日,我在老家正准备翻阅一堆文史杂著,这是我为写到一大半的《儒林外史》研究阅读的材料。我正想找出《儒林外史》中人物的对应关系,也就是像红楼索隐派那样指出,林黛玉对应崇祯,小红对应袁崇焕那样。当我几乎全部找出《儒林外史》的对应关系时,还差一个牛玉浦,怎么都找不出写的是谁,感到十分疲惫。 然后,我被硬拉着去看了几家工厂,工厂里的职员要我先去做体检,我一直就觉得做体检是没有必要的,让我趴在窗口看一看里面的情况,他们告诉我一个星期之内通知我去上班,这样的答复我已经听过不止几百遍了。回来的时候,顺路去收了这本传记,然后我联系了市里的广告公司,准备去拍视频。 就在我回来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儒林外史》中牛玉浦和牛浦郎那一段就是写的赵孟頫。所以《儒林外史》在这里着重写了个盐商赵雪斋,就是为了点出赵孟頫。赵孟頫是宋朝的皇室,不是元朝的皇室,虽然当了一品大官,受到前朝皇室身份的限制,有点今不如昔之感,算是个不如意的人了。 这本书参考文献很丰富,用了一种微观史学的方法,复原出了一些赵孟頫的生活场景,比那些演绎的作品高明不少。本书的长处就在于很多介绍都详尽细致,我觉得作者肯定是一个学历史的人,不然的话不大会对元史这么感兴趣。作者不仅对大运河感兴趣,还赞赏元代是赋税最轻的朝代。我一直认为,不能局限于汉文资料看待中国历史,虽然我掌握不了其他的语言,特别是不能局限于士大夫的视角。中国文化有一个规矩,凡是被重视的,就很难发展起来,凡是不受重视的,就能够蓬勃发展,这就是诗歌转向了词,词又转向曲,曲又转向小说的原因。我国历史上重视文化的朝代,文人之间就喜欢搞内耗,元代就没有这种问题,所以元代的民间文化、书法绘画、戏剧等等反而蓬勃发展,现在去看元代的瓷器、绘画、散曲,都像天籁一样,不做作。中国那么多皇帝,可能只有成吉思汗是英雄,其他的都是小商小贩、莽夫、乞丐,成吉思汗是真正的男人,为东亚的男人争了一口气,率领的部队打到了欧洲,这可是任何一位汉人皇帝都没有做到的。蒙古人打破了中国人的历史惯性,没有打击功臣,也没有惨样。 要说本书有什么小小的问题,那就是我觉得本书作者似乎对赵孟頫不太感兴趣,看不出作者有什么很感同身受的地方,我觉得作者大概不是学文学艺术的,对于赵孟頫的书画就没有怎么深入分析。总之,赵孟頫有这样一本难得的传记,不枝蔓不枯燥,值得赞赏。

《不浪漫:赵孟頫传》读后感(三):不浪漫时代里不苟且——

时代的一粒沙,落到个人身上就变成了沙尘暴。

世间多是迷途的旅人,总会遇上一两次沙尘暴。

沙尘暴席卷了时代的浪漫,让不浪漫肆意横行。在风暴中躲避,在风暴中挺立,在风暴中熬过去,在风暴后治愈,需要人格的山丘掩护,需要精神的导航指引,还需要不苟且的姿态止渴,否则就会因为疲惫而绝望,因为愤怒而疯狂。

何为不苟且?读了周文翰《不浪漫:赵孟頫传》一书,方明白:在很多人那里,不苟且就是浪漫的轰轰烈烈。但是在赵孟頫这里,不苟且却是不浪漫的平平淡淡。他经历过改朝换代的洗礼,遭遇过没有科举入仕的黑暗。在乡野里生活了三十多年,在朝堂上挣扎了三十多年,各占一半的生涯,却让艺术家和官员这两条线相交,形成了坐标,丝毫不违和。

正如一个人的出生没有办法选择,一个人的时代也没有办法选择。身为皇室后裔,赵孟頫为宋太祖第十一世孙,家族业已没落。赵孟頫的母亲丘氏并不是正妻,本不入族谱,不供牌位。因此在死后,赵孟頫都没有办法将亲生母亲的名讳写入书册,这样的“原生家庭”,让他不能承认庶子身份。庶子的攻略便是抹去这一小段“历史”这也是赵孟頫一生的隐痛。《不浪漫:赵孟頫传》一书中不虚美传主,对赵孟頫的隐痛秉笔直书,还用“内视角”的笔法查探赵孟頫心理。

现在浙江一带有“两头婚”的习俗,这是从古代保留下来的。赵孟頫虽姿容秀美,却在青年时代没有任何花前月下的浪漫情节,直到二十七岁。赵孟頫的妻子管道昇父母家无子,她知书达理,却耽误到了二十岁。不知道她第一次见到赵孟頫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也不知道赵孟頫第一眼看到赵孟頫时,是否有怦然心动?只知道,他们不早不晚,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之后就平淡相守了四十八年。赵孟頫没有纳妾,也没有风流韵事,非常自律。管道昇辛苦持家,生儿育女,后来也练就了一手好书法。可见,管道昇也是赵孟頫“不苟且“的明证:。婚姻家庭上的用心经营,这何尝不是不浪漫时代的一点”小浪漫“?

在朝堂上,十儒九丐的境遇,让赵孟頫压抑隐忍。而且地位上,北儒又胜过南儒,赵孟頫不受当时占据上风的北儒待见。如果不是宋朝皇室后裔的身份,他将不受忽必烈的重视,连步入朝堂的机会都微乎其微。在碰壁到头破血流的时候,他没有选择归隐,而是忍受了北方的严寒气候,忍受了生活的捉襟见肘,忍受了与家人的分离之苦,如一只蝉在地下蛰伏,默默地练习书画,还等待着集贤直学士的文职,在艺术的天地里徜徉。

在江湖上,与赵孟頫同时代的艺术家、文人,认为赵孟頫不惜名节。历史上追溯一番:身为皇室后裔:生于赵孟頫之前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生于赵孟頫之后的朱耷看破红尘,成为画家八大山人。他们都以不合作的方式,保全了自己的名节,或毁灭,或生存,不与时代为伍。而赵孟頫,却选择了与不浪漫的时代“周旋”,他总是力求用“中庸”的方式,巧妙平衡一切。比如,赵孟頫的每一个女儿都嫁去了门当户对的人家,他们一起投资海运,获取利息。这跟江浙自古以来文化鼎盛、商业发达并行不悖的传统分不开。

在性格上,赵孟頫的不苟且,还在于温和的性格中保留了较真,这是保证个体文明不熄灭的火种。在任职兵部侍郎之时,赵孟頫曾经反抗过。桑哥喜欢鞭打迟到的官员。兢兢业业的赵孟頫从来不迟到,但是有一次意外迟到了,他捍卫尊严,据理力争,免去了鞭刑。孔子也在他的不浪漫时代,做过小吏,周游列国,受尽排挤,被人指责为“惶惶如丧家之犬“。这其中的不苟且的智慧,才让思想的火种燃烧下去。赵孟頫也许参透了儒家的精髓,做到了独善其身不苟且, “天空是黑暗的,也要摸黑生存“,但不因为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所以晚年的赵孟頫,甘愿在杭州七年,和陶渊明一样的淡泊。但是,赵孟頫又有自己的个性。闲居的日子里,他知道有些朋友”势利“,但不以为意,而是几次三番用书画与人交换“翡翠杯”。

在人格上,赵孟頫的不苟且,还在于作为一个人,他努力做份内事。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渺小的个体也能对时代起积极作用。为官受到牵连时,他四方奔走,为自己洗脱罪名,保全家人。经过半个世纪的隐忍,晚年的赵孟頫,还吸收了道家、佛家的思想,虽官居从一品,非常有名望,但真正勘破了“钧天一梦”。除了经历了宦海浮沉、家族巨变之外,还遭遇了瘟疫、旱灾、洪灾、地震等天灾。赵孟頫的家人接二连三去世,他本人也九死一生。晚年,赵孟頫几乎不能提笔作画写字了,但他勉力为之,还指导了很多年轻人。截取历史的横截面,用碳-12鉴定,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不浪漫的“参照系“,但是,总有一些不苟且的”标本“,化作了”琥珀“,凝聚了时代和人格的精华。

在书法上,赵孟頫依然不苟且。他不赞成当时过分推崇“颜体”的书风,不将就当时一味拘泥“花鸟“的画风,也不喜欢迎合当时元代专写小令套曲的文风,而是博采众长,于楷书、行书都有建树,在花鸟、山水、人像上都有涉猎,他的诗多为古体,既有陶渊明的清新,也有鲍照的沉郁。本书最后一章的回目,如果要和前十四章保持统一,完全可以引用赵孟頫的诗句“纸上清名万古磨“,但是作者周文翰却反其道而行之,只是猜想赵孟頫死时,应该”不后悔“,这一出颇耐人寻味。

《不浪漫:赵孟頫》一书从一开篇就化用了《百年孤独》里的开场白,情景交融。之后,情节并没有和电影一样,用矛盾冲突的方式推进,而是从元朝的科举制度、用人政策入手,渲染了南宋后裔们的不同命运走向,勾勒了大都市井生活的总体样貌。相比较其它人物传记以人物和情节取胜,本书刻意淡化情节,而是将个人命运融入时代中,目录的每个片段用传主的诗句做标题,却又在最后一章留白,以”身前生后名“戛然而止,从而写出了时代不浪漫的原因和赵孟頫在不浪漫时代的表现。

赵孟頫的一生,原本就是耐人寻味。他没有在不浪漫的时代躺平,而是完成了“逆袭”,这种不苟且何尝不是别样的浪漫呢?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当时代的不浪漫无法改变,人们依然有不苟且的活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