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战争事典061:腓特烈大帝》读后感1000字

《战争事典061:腓特烈大帝》读后感1000字

《战争事典061:腓特烈大帝》是一本由[英] 丹尼斯•肖沃尔特(Dennis Showalter)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9.8,页数:4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争事典061:腓特烈大帝》读后感(一):腓特烈年表

根据书中的时间来整理的,个别模糊的时间点我上网进行了查询。

1712年1月24 腓特烈出生 1730年 腓特烈企图与其友逃往英格兰,但失败 1740年6月1日 腓特烈登基 1740年12月18日 腓特烈发动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 1741年1月3日 腓特烈攻下布雷斯劳,随后迅速占领其余西里西亚省的地区 1741年3月9日 普鲁士拿下格洛高 1741年4月10日 莫尔维茨会战 腓特烈获胜 1741年10月9日 普鲁士与奥地利签订《克林-施耐伦多夫公约》 下西里西亚被普鲁士吞并 1741年1月18日 腓特烈再度奔赴战场 1741年5月17日 查图西茨会战 腓特烈获胜 1742年7月28日 普鲁士与奥地利签订《柏林条约》 腓特烈几乎获得了西里西亚全境 1744年9月 腓特烈兵临布拉格 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爆发 1745年6月4日 霍亨弗里德堡会战 腓特烈获胜 1745年9月29日 索尔会战 腓特烈获胜 1745年12月25日 《德累斯顿和约》签订 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结束 腓特烈获得西里西亚 1756年8月29 普鲁士入侵萨克森 七年战争爆发 1756年10月1日 罗布西茨会战 腓特烈获胜 1757年5月6日 布拉格会战爆发 腓特烈获胜 1757年6月18日 科林会战 腓特烈战败 1757年11月5日 罗斯巴赫会战 腓特烈大胜 1757年12月5日 洛伊藤会战 腓特烈大胜 1758年8月25日 曹恩道夫会战 腓特烈获胜 1758年4月29日 腓特烈越过奥地利边境 1758年10月14日 霍克奇会战 腓特烈战败 1759年8月12日 库勒斯道夫会战 腓特烈战败 1759年11月21日 芬克在马克森向奥地利军队投降 1760年7月13日 腓特烈兵临德累斯顿,同月29日撤离 1760年8月15日 利格尼茨会战 腓特烈胜 1760年10月9日 柏林被联军占领 1760年11月3日 托尔高会战 腓特烈胜 1761年9月26日 腓特烈撤出邦泽维茨 1762年1月6日 伊丽莎白女皇去世 彼得三世继位 1762年6月 瑞典退出战争 1762年10月9日 施韦德尼茨向腓特烈投降 1763年2月15日 《胡贝图斯堡和约》签订,七年战争结束 1778年7月4日 腓特烈跨过边境 1779年5月 《泰申和约》 普 、奥停战 1786年1月 齐藤去世 1786年8月17日 腓特烈逝世

《战争事典061:腓特烈大帝》读后感(二):腓特烈二世军事史荒漠中出现的一块鸡肋

对想了解七年战争的读者而言,此书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由于国内有关腓特烈二世和他那个时代的普鲁士军队的读物实在过于贫乏,而此书模糊勾勒的1740-1780年普鲁士军队的大概状况可以填补国内读者对18世纪前中期普鲁士军历史的空白。

就具体内容而言,此书大部分摘抄了克里斯托弗.达菲、鱼鹰社等英文作品和少部分德文原著的文段,而丹尼斯.沃菲尔特,作为写过几本普鲁士-德意志军事史相关题材的笔杆子,自己的分析和观点却极其秀逗,对腓特烈二世指挥的会战细节描述上有着巨大纰漏,说是历史发明也不为过。

例如在对罗布西茨会战中奥军败退的描述中,沃菲尔特写道“奥军借着罗布西茨镇的火势撤退”;而真实的情况是斐迪南亲王命令几门随行的六磅炮进入罗布西茨后向奥军身处的房屋发射燃烧弹,同时贝弗恩公爵麾下的几个掷弹兵营也在点火,猛烈的火势使奥军仓皇败退,不少人跌入罗布西茨镇外的河中淹死。

另,在对霍克奇战役普军左翼战况的记述中,沃菲尔特写道“普军伤亡惨重,迫使腓特烈最后下令撤退”,而实际情况是:

阿伦堡公爵指挥的奥军右翼在坐拥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被曼陀菲尔指挥的9个营阻击得无法动弹,从五点到八点,阿伦堡发起的四次进攻皆被普军挫败,最后曼陀菲尔率部坦然后撤,这使得另一路奥军指挥官勒文施泰因对阿伦堡的无能感到恼火,此人亲率4个步兵营和3个骑兵团追击曼陀菲尔,但在追至普军新的左翼阵地科里沙后,勒文施泰因便遭到了普军预备队贝弗恩亲王所部的炮火轰击,随后被符腾堡亲王在九点半左右发起的反击击溃。当阿伦堡慢吞吞赶到科里沙附近打算对普军左翼继续发难时,他看到了雷佐所部肃穆的军容,“贝弗恩亲王率领的四个步兵营和两个骑兵团组成的后卫井然有序,并未露出败军之迹”,他随后放弃了对普军继续进攻的打算,可以说,是普军左翼的杰出表现,迫使利奥波德.道恩无法在霍克奇战役的最后对普军继续发难。

这些对会战过程的历史发明不少,此处不一一说明。只是不知道沃菲尔特如此描述是有意为之,发明历史?还是能力有限,没法查阅相关资料?

于是乎,并不推荐手头紧的同学全额入手,建议等打折再说;观看此书需谨慎,需查阅更详细的相关资料,如克里斯托弗.达菲的作品,否则便是饮鸩止渴。

《战争事典061:腓特烈大帝》读后感(三):给肖沃尔特洗个冤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Qisama(来自豆瓣)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290760/就具体内容而言,此书大部分摘抄了克里斯托弗.达菲、鱼鹰社等英文作品和少部分德文原著的文段,而丹尼斯.肖沃尔特,作为缝合过几本普鲁士-德意志军事史相关题材的带笔杆子,自己的分析和观点却极其秀逗,对腓特烈二世指挥的会战细节描述上有着巨大纰漏,说是历史发明也不为过......另,在对霍克奇战役普军左翼战况的记述中,肖沃尔特写道“普军伤亡惨重,迫使腓特烈最后下令撤退”,而实际情况是:阿伦堡公爵指挥的奥军右翼在坐拥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被曼陀菲尔指挥的9个营阻击得无法动弹,从五点到八点,阿伦堡发起的四次进攻皆被普军挫败,最后曼陀菲尔率部坦然后撤,这使得另一路奥军指挥官勒文施泰因对阿伦堡的无能感到恼火,此人亲率4个步兵营和3个骑兵团追击曼陀菲尔,但在追至普军新的左翼阵地科里沙后,勒文施泰因便遭到了普军预备队贝弗恩亲王所部的炮火轰击,随后被符腾堡亲王在九点半左右发起的反击击溃。当阿伦堡慢吞吞赶到科里沙附近打算对普军左翼继续发难时,他看到了雷佐所部肃穆的军容,“贝弗恩亲王率领的四个步兵营和两个骑兵团组成的后卫井然有序,并未露出败军之迹”,他随后放弃了对普军继续进攻的打算,可以说,是普军左翼的杰出表现,迫使利奥波德.道恩无法在霍克奇战役的最后对普军继续发难。这些对会战过程的历史发明不少,此处不一一说明。只是不知道肖沃尔特如此描述是有意为之,发明历史?还是能力有限,没法查阅相关资料?

Hochkirch之战肖沃尔特第227页原文(96版Wars of Frederick the Great和12版Frederick the Great A Military History页码相同)如下:

请问有哪一个细节是历史发明?

Qisama推崇备至的达菲在By Force of Arms (The Austrian Army in the Seven Years War, Vol II)第143页对此的描述可比肖沃尔特凄惨多了,整营被俘、火炮损失和普军退却等细节更加丰富而已

达菲在74年出版的The Army of Frederick the Great第185页里说得更直接,不仅明确指出普军“被迫放弃30门重炮”,也提到“两翼处于崩溃状态”

就连普鲁士官史Die Kriege Friedrichs des Großen第3部第8卷的附录22页也老老实实承认克莱斯特掷弹兵营和半个翁鲁掷弹兵营被奥军俘虏

肖沃尔特本身就是概述,复述一下普遍的观点,顺便写写一整个掷弹兵营被奥军胸甲骑兵包围俘获、普军一下丢失三十门大炮之类的细节自然也没什么问题,结果被普粉历史发明家倒打一耙说他发明,这可就就奇葩了

Qisama还声称

实际上鱼鹰社相关的科林、罗斯巴赫、措恩道夫出版于2001-2003年,而肖沃尔特著作出版于1996年,2012版基本没有改动正文,他是如何摘抄当时还不存在的东西?此外,要是有谁看了肖沃尔特这400+的德、法、英文献脚注(96版/12版仅227页一页就提到三处德文文献)还觉得他只是用到“少部分德文原著”,那可真就是阅读障碍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