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根部之血读后感精选

根部之血读后感精选

《根部之血》是一本由[美]帕特里克•菲利普斯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20-1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根部之血》读后感(一):Parasite at the root

2021年3月22日-3月27日——六天——这算是我阅读速度的最快记录了。对于一本三百页左右的书,《根部之血》从一开始就让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时间回到一百多年前的佐治亚州福赛斯县。1912年,在该州的一个叫奥斯卡维尔的小村子里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案件的发展就像一颗大树正在生长的枝杈一样蔓延至了整个佐治亚州,甚至动用了国民警卫队。案件的要素包括一个被杀害的女孩,一个被屈打成招的男孩及其同伴,一群近乎疯狂的民众,以及其他一些“闲杂人等”。这初看起来无非就是一宗冤假错案,但却因为他们的肤色而变成了一场疯狂的“闹剧”。

刚开始读这本书,有个对我来说很大的槽点: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发现作者会经常使用很大的篇幅去介绍一个看起来跟本故事关系不大的人,导致书读起来有一点点脱节,不够连贯。后来我发现其实并不是我认为的那样。在后记中作者所感谢的人几乎都是前文提到的人——那些占很大篇幅——他们的亲属及后代。由于本书的内容发生在100多年前。随着时间的流逝,好多亲历者已经离开人世,仅存的一点文字资料也是“杞宋无征”。作者为了还原出事件的原貌而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和资料收集。在书中占用大篇幅介绍某人的信息或许也是对给与他帮助的那些人的一种感谢和致敬吧。

回到内容。在这场闹剧中我们除了同情那个白人女孩及其家庭,以及那个黑人男孩和他的“小伙伴”,还有那些因此事件被迫离开家园的非裔美国人。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余下的那些“闲杂人等”,即政客和投机者。本书的后半部围绕“全白县”叙述了非裔美国人获取权利的故事。跟100年前一样,政客和投机者无时无刻都在扮演着“搅拌机”的角色——搅乱本来就浑浊不堪的池水——从中获取政治资本和经济利益。

《根部之血》 让我真真切切认识到了种族歧视到底有多残酷多可怕多可憎。它就像一颗带血的脓包,随时随地就会爆裂开向你我展示它那血腥肮脏的本来面目。种族歧视固然可怕,但更怕的是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它来达到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许没有这些人的“推波助澜”,就不会发生书中那一系列可怕的事情。套用我们的一句老话:“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根部之血》读后感(二):根部之血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5年南北战争北方取得胜利,然而笼罩在美国黑人头上的乌云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消散。一直到1912年,佐治亚州的黑人依然会遭受私刑。

在福赛斯县,18岁的白人姑娘梅被强暴和攻击,最后重伤不治而亡,人们认定了凶手是几个黑人,对他们动用私刑,吊死了他们,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对黑人的驱逐和种族清洗运动,此次运动持续了数十年,其影响之大,以至于六十年后,当黑人们前往福赛斯县游行示威时收到了巨大的阻拦,当地的白人愤怒得抗议“我们也不想要黑鬼。”如此傲慢,自私,居高临下,厚颜无耻,可谓触目惊心。

本书便是对此次的种族清洗的介绍,尽管只聚焦于福赛斯县,并没有更深入更广阔得介绍种族歧视在其他地区的发生和受到的抵抗,不过好在内容精彩,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尽管到了书的最后最后,究竟是加害了梅,到底是不是那几个黑人男性,我无从得知,但是这是一场对黑人精心策划的大屠杀,福赛斯的白人男性根本不在乎真相,他们只在乎自己的仇恨,私欲,在暴力与无知上他们宛如未经开化的野兽,在处心积虑的迫害中他们又仿佛恢复了智商。根深蒂固的传统,推波助澜的新闻媒体,乱飞的谣言和小道消息,为了一己之私的虚伪的治安官,威尔逊总统自身对黑人的歧视,以及白人偏执的被害妄想“他们始终无法抛开自己最深刻,最古老的恐惧,那就是奴隶的子孙后代终将就白人的祖先犯下的罪行报仇雪恨。”一切都导致了黑人悲惨的命运。看到书中自私丑恶的白人的暴行,我宛如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正如书中最后所写的那样,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如今,从全美国的范围来看,黑人为自己争取了很多权益,但是在福赛斯县,胜利属于那些白人,他们掩盖了自己曾经对黑人的罪行,没有人得到过道歉。揭开了这段往事的作者让我敬佩,也许加害者可以一直沉默,但是掸去历史的尘埃,我们仍旧听得到在南方的土地上,被迫害的黑人们的悲鸣、哭泣与嘶喊。

《根部之血》读后感(三):种族歧视源于观念

《根部之血——美国的一次种族清洗》是一部探究美国白人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问题的作品,作者成长在种族歧视尤为严重的美国南方城市—福赛斯县,对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对黑人的私刑和驱逐不胜了解。作者通过不断的查找翻阅资料,对经历过此类事件人的调查考证,撰写出一部旨在揭露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的严重程度,并研究福赛斯县坚持创造一个白人世界的根源。 首先作者重点描述了1912年9月发生在福赛斯县的三名黑人青年对一名白人女孩的殴打、强奸,最后导致死亡案件审判全过程,发生这样的案件后人们第一反映是只有黑人会做出残忍的事情,之后理所当然的将当天在附近出没过的黑人青年认定为罪犯,几名无辜的黑人少年因此被卷入案件调查。愤怒的白人们对黑人滥用私刑,白人们的冷漠与残忍甚是可怕,在大多数白人眼中,黑人或许不如一只牲畜。在警方的强行逼问和一系列阴谋促使下,最终将几名黑人少年实施绞刑。而唯一生存下来的黑人女孩简,在追求生存希望的路上选择与警方合作,指正自己的弟弟和亲戚参与了那起谋杀,最后通过法院“公正”的审判而结案。而后,愤怒的白人暴民们对黑人们进行了全面驱逐,黑人们要么离开福赛斯县,要么死在福赛斯县。恐惧的黑人们纷纷逃离了这里,白人们取得了胜利,同时占有了他们的财产。深究过去,白人对黑人的私刑与诬告陷害早在十九世纪就已普遍存在,美国人这种排外的观念已存在一百多年,成为长久以来难以根治的痼疾。直到二十世纪中期,黑人们兴起的民权运动,高举反对种族主义的旗帜,爆发大规模游行抗议活动,因此引起了美国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如今的人权问题已经渐渐侵入白人心中,但仍旧无法彻底根除。而产生这种种族歧视的根源在于白人观念的固化,长期的奴隶制导致白人始终认为自己是高级种族,应该凌驾于其他低级种族之上,即使在废除奴隶制以后,这种观念仍然无法驱除,思想守旧的地区就会产生黑人不配与白人居住在同一区域的理念,从而一场大驱逐活动在所难免,即使是私刑处决黑人,在白人看来和杀一只羊一头牛并无差别。这种种族差别观念代代相传,致使种族歧视问题愈加严重。要想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问题,唯有美国政府严厉打击的同时,做好教育宣传教育工作,尤其对于青少年的观念意识形成方面,加大力度灌输种族平等理念,相信不久的将来,美国乃至全世界会呈现全人类长久的和平共处,相信这也是作者编著此书的目的所在。以上只是针对书中一部分内容的个人观点,希望广大读者朋友们认真品读这部反对种族主义的佳作。

《根部之血》读后感(四):震耳欲聋的沉默

对历史记录研究越多,我越意识到,网络正在成为某种望向过去的哈勃望远镜。只要你足够仔细、足够长久地通过“镜头”观察,那么原本遥远、模糊的历史事件就会像明亮的星星一样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帕特里克·菲利普斯(Patrick Phillips)

作者成长于佐治亚州的福赛斯县,一个到了1997年白人人口比例高居99.3%的地方。而其发端就在于1912年当地的埃伦·格赖斯(Ellen Grice)遭遇黑人强奸者“暴行”和梅·克罗失踪案。

这两个事件,犹如一把火,点燃了“种族清洗”的导火索。

1912年,离南北战争和林肯总统解放黑奴刚刚过去了50多年,虽然黑人成了自由人,但是南部诸州仍旧实行种族隔离的《吉姆·克罗法》(在公共交通工具、学校、公园、墓地、剧院、餐馆等场所对非洲裔美国人和其他有色人种施行种族隔离制,剥夺非洲裔美国人选举权等权利)。

上至当政的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下至福赛斯县治安官心里都对黑人充满了深深的歧视。而很多普通白人的心中也充满了恐惧,恐惧曾受自己祖先压迫的黑人会对他们进行报复。

黑人自由以来,他们再不是白人主人的财产。他们可以种地可以找工作,自由的黑人和自由的白人一样在劳力市场上竞争,他们必然分走了一部分的工作机会;于此同时,一部分黑人甚至积累了财富,购买了土地田产。

福赛斯县白人曾经驱逐过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的克罗基印第安人,占领了他们的土地和矿产,得到了不少的经济实惠,那么跟随祖辈和父辈的脚步,再一次驱逐黑人,又有何不可呢?不少平日里定期上教堂且有体面职业的白人拿出了武器,白天对黑人施以私行;晚上则用纵火、投放炸弹等手段逼迫黑人在几天之内甚或连夜出逃。黑人留下的财产、田地等在被证实是“无主”的田地后更名到了白人的名下。

几乎每一个白人都自觉自愿地维护了“种族纯洁”的福赛斯县。一旦发现有黑人越界进入福赛斯县,就竭尽所能地把黑人赶出去,无论他/她(们)是开着货车来送货的、经济考察团的司机、来露营的小学生,还是偶尔来湖边郊游的青年,统统都被“请”了出去。

鉴于这种情况,1987年民权运动者在福赛斯县进行了“兄弟会游行”。有了他们的不懈努力,以及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被吸引到了亚特兰大,福赛斯县的本地人口被外来人口大大超越,因此本地人口曾经固有的“种族观念”和臭名昭著的旧名声随着亚特兰大郊区的繁荣一点点淡去,福赛斯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关于1912年种族清洗活动的记忆在福赛斯县已经被成功地并彻底地从人们的脑海中抹去了。任何了解1912年发生的那些罪行的人都希望看到反思、道歉甚至是真相和和解的表现,然而他们得到的只是震耳欲聋的沉默!

《根部之血》读后感(五):“I have a dream”

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直到今天依旧振聋发聩,他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但种族主义问题依然存在着。在已经过去1/5的21世纪,仍然发生着种族歧视所产生的悲剧,即使一个毫无过错的黑人,正常生活在美国的土地上,也会被一部分白人认为是潜在的威胁。因为这些白人认为,他们的肤色就是原罪,他们的种族就是肮脏的、下贱的,根本不配和白人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

从南北战争时期,到解放黑人奴隶之后,黑人应该是与白人的地位相同的,然而这种平等仅仅存在于法律上。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情况是白人对黑人的敌视,甚至于仇视。这种情况在战败后的南方尤为常见,而佐治亚州的福赛斯县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福赛斯县是位于佐治亚州北方山区的一个普通地方,然而它的不凡之处在于拥有一个称呼,一个拥有近百年历史的称呼——全白县。顾名思义,一个居住者全都是白人组成的地方。固然,南方各州在内战后普遍会比北方对黑人的歧视更加严重,但除福赛斯县之外,仍然没有以这样一个臭名昭著、而当地人却引以为豪的全白县。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导火索,就是1912年发生的一起“惨案”:一个当地的白人少女被袭击,没过多久后就重伤不治。在没有任何决定性的证据下,仅仅依靠于谣言和猜测,就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于三个黑人男子身上,并且对其施以私刑。

福赛斯县的县治——卡明镇,作为该县的镇长,哈里斯对黑人并不怜悯或者同情。而他之所以保护这些黑人罪犯免受私刑而致死,甚至请求州长派兵保护,在必要的时候还将罪犯送到更安全的亚特兰大监狱,是因为他要公开审判,让这些罪犯在法律的制裁下得到应有的惩罚,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外界看到,卡明是一个遵纪守法、公平公正的地方,就能让那些投资者来卡明建设铁路,从而发展经济,给他积累下政治资本。治安官里德也是同样的打算,但是他更倾向于取得当地人的支持,用他们手中的选票来确保他未来的政治前途,因此他对暴民采取放纵甚至暗中支持的态度,他本人后来也是三k党成员之一。被称为“夜骑者”的白人暴民,更像是重组之后的三k党前身。这些脑中被愤怒和种族仇恨,以及内心恐惧所充斥的白人穷人,在每个夜晚来临的时候,都会骑着马,在福赛斯县巡逻,并恐吓当地的黑人居民,通过破坏黑人的住所、教堂和滥用私刑等手段,最终使得福赛斯县成为一个全白县,同时也成为了联邦法律下的法外之地。

时至今日,我们现在看到的福赛斯县,和1912年的福赛斯县截然不同,在这里你可以随处看到黑色或者是棕色肤色的人,他们与当地白人的生活并没有任何不同。在笔者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1987年的两次游行,背后所蕴藏的深刻驱动力是利益,1912年的大清洗是如此,百年之后的今日也是如此。那些被穷白人在1912年所占领的土地,都是来自于被驱逐的黑人财产,而在今日这些被掠夺的土地中,绝大部分都成了住房开发用地,建造了很多价值上百万美元的房屋。种族歧视更像是被利益掌控者所利用的一种手段,而种族歧视的观念依然在部分白人心中根深蒂固。

整本书并不厚,但读起来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在种族问题仍然泛滥的今日,本书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美国的种族歧视,并以此为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