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给善恶一个答案》读后感锦集

《给善恶一个答案》读后感锦集

《给善恶一个答案》是一本由[美] 路易斯•波伊曼(Louis P. Pojman) / 詹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46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善恶一个答案》读后感(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曾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哲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生活处处有哲理,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哲学家。

伦理学是哲学的分支,指的是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

常听到“家庭伦理剧”的说法,但一直没有系统地学习何为伦理学。

《给善恶一个答案》用综述性的语言,整理了人类对伦理学的研究,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伦理”的哲学,也为我们展现了新的思考方式——从不同的领域看待同一个问题,会获得不同的解读。

之前我看待问题的方式比较单一,违法就是错的,不违法就是对的,可评价问题的角度从来都不能一概而论。

书中第一章“何为伦理学”,给出了关于伦理评价的四个方面:行动、后果、品质特点和动机。

比如见义勇为这件事,有的路人害怕受伤,不敢出手,这不违法,但不合乎道德,做不做都是可行的。

伦理要求人类天生的义务,履行正当的行动,避免坏恶的行动。道德是寻求理性的发现,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维持人与人相处中的利益平衡,指导人类做出行动,并产生美好的品质。

第一章,了解伦理学。

第二到八章,结合不同学者的研究角度,分别讲解伦理学涉及到的理论研究(伦理相对主义、道德客观主义、价值与对善的追求、社会契约论与道德的动机、利己主义-自我利益与利他主义、效用主义及康德与道义论、德性论)。

第九到十二章,生物学与伦理学、性别与伦理学、宗教与伦理学,深入分析伦理学与社会各领域的关系。

第十三到十四章,事实价值问题、道德实在论与怀疑主义的挑战。对道德有肯定,必定会有怀疑的声音。

伦理学的研究仍未停止,也从未有定论,伦理和我们的社会息息相关,社会又处于变化中,虽然哲学的门槛比较高,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用哲学的思维方式看待这个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不断反思自身、回顾经历,在错误中找到正确的路径,在摔倒中找到成功的方式,通过一次次的探索和挖掘,找到人生的真理,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理性且自信的人。

这何尝不是一种富有哲理的人生态度?

某件事是对是错,和不同的人交流,可能不会有确切答案。

但道德伦理视角下,善与恶的判决,早就在我们心中呈现了。

《给善恶一个答案》读后感(二):一本书带你走进善恶的世界,探寻真相

从小我们在学校里接触到的首先就是,善恶。

我们在政治里的哲学中,了解基本法律,懂得明辨是非、对错。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在与形形色色的人的交往中,我们一步步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事情并不能简单地归类为善和恶。那么,到底应该站在怎样的道德立场看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在我陷入迷茫时,我看到了这本《给善恶一个答案:身边的伦理学》。也许,从伦理学中,我可以给心中的疑惑找到一个出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是路易斯•波伊曼和詹姆斯•菲泽,他们的专业都与哲学相关,并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译者王江伟也同样不简单,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伦理学,不仅是哲学博士,还是北京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讲师。对伦理学的研究也是驾轻就熟,有一定的权威性。

1977年澳大利亚的哲学家约翰•L•麦凯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伦理学:发明对与错》。这个标题代表了他的主张和思想。其中有句话“我们必须决定采纳何种道德观点,采取何种道德立场”,这句话恰好论证了我们所持有的价值只是社会的发明。

听起来就像是罗翔在人生哲学课中所说“规则是强者制定给弱者的,只有跳出规则之外,你才能无视规则。”

作者将道德的发展比喻成车轮。车轮的构造是为了用最小的摩擦力来加快物体的运输,同时遵守了物理学的法则,不是任何东西都有资格成为车轮。

道德也与之相似。道德被构造出来是为了服务于人的需求和欲望,比如生存的需要和对繁荣与幸福的欲求。

作者认为,理想的道德应该充当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蓝图,是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个人和社会的福祉原则。道德的构建一直依赖于人的本性,依赖于我们所发现的一些特征。

而这本《给善恶一个答案:身边的伦理学》中,作者和译者本着对道德的探究来考察道德哲学中的各种主要理论。各位先哲们都对道德有过探究,在探究中,伦理学又被分为描述性道德、道德哲学(伦理学理论)和应用伦理学。

比如,描述性道德研究各种人在各种文化中所秉持的信念、习俗、原则和实践;应用伦理学则研究堕胎、婚前性行为、安乐死等具有争议性的道德问题。

在书中各个章节背后都有一个结论和进一步反思,用问答的形式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书中内容,并启发我们去进一步探究善恶。

《给善恶一个答案》读后感(三):明辨善恶、坚持道德、追求真理,更加趋近于一个完整的人

请允许我先搬运一段书:

“我是本着寻求真理和理解的精神来写作这本书的,希望激起你们对伦理学的关注。这是一门我所钟爱的学科,因为它关系到我们要如何生活,关系到那种最好的生活。我希望你们会分享我对这一学科的热爱,并在此过程中孕育出你们自己的想法。”

或许这就是我翻开这本书的初心,我们热爱生活,但又从未认真审视过其中的奥秘与真理。许多人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一生,分不清是是非非,也不曾瞥见过真理的智慧之光。

对于哲学及其分支伦理学,我无疑是心存敬畏的,虽然很多学术概念和论证过程还是一知半解、无处下手。

但我相信,只有明辨善恶、坚持道德、追求真理,我们才会更加趋近于完整的人,我们的人性才会更加绚烂。

本书原作者路易斯·波伊曼是哲学界的大拿,一生发表过三十多本专著和一百多篇文章,因其高超的学识和洞见而受到一致的赞扬。本书首次出版于1990年,很快就被认定为伦理学权威而通俗易懂的教材,并不断再版问世,使得无数哲学系的学生和爱好者从中获益。

本书一共分为十四个章节,首先从最一般意义上的伦理学是什么、伦理相对主义、道德客观主义、道德价值、社会契约论与道德的动机、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这些更具理论性的问题入手。

接着介绍了效用主义、康德主义与道义论、德性论等具有影响力的规范性理论。

在上述概念的基础上,本书最后探讨了围绕生物学与伦理学、性别与伦理学、宗教学与伦理学、事实与价值问题、道德实在论与怀疑主义等等更具现实感的争论。

虽然这与我们从小沉浸的东方文化,无论是在思考原点、思维方式、价值衡量上都大不相同,但许多案例同样存在于我们所熟悉的社会中,对我们自身为人处世、社会规范运行也大有裨益。

回看到书的标题《给善恶一个答案》。读完本书,我会更加审慎的看待这样一个标题,或者每个人对善与恶、对道德、对自我的追求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但我们对善与恶的边界一定会更加清晰,也一定会将道德放置在内心中的一个位置,在做出行动前拿出来衡量一番,这也就足够了。

最后还想提提本书的附录《如何阅读与写作一篇哲学论文》,作者在此处分享了其对阅读哲学文本和写作哲学论文的心得,干货满满,建议学习正文前先看看,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哲学思维,从提出问题出发一步步得出自己的结论,非常好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