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又见繁华:苏州传》读后感锦集

《又见繁华:苏州传》读后感锦集

《又见繁华:苏州传》是一本由刘传铭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又见繁华:苏州传》读后感(一):陈年往事东流去,月照桥头第几轮。

为一座城市立传,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

苏州——我的梦中情城。

“迎君暂来姑苏城,游园相从残楼门。

醉了山水再醉人,陪君惊梦到三更。

陈年往事东流去,月照桥头第几轮。

别君去后何相问,结芦吹笛到曦晨。”

古风歌手流浪的蛙蛙用吴语唱过一首《姑苏城》,说来奇怪,明明那首歌对于我这个出生于北方的糙汉来说,不看歌词甚至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我就是喜欢的不得了。

从那时起,没有什么语言天赋的我甚至妄想学习吴侬软语,结局当然是半途而废。但那之后,我的收藏歌单里逐渐增加了评弹、昆曲,从《莺莺操琴》到《游园惊梦》。

作者写他未到苏州时便已爱上了苏州,我何尝不是。作者说对于故乡而言,爱上一个不熟悉的异乡,无疑是精神早已出轨了,我又何尝不是。

但好在爱一座城市与爱一个人并不相同,对于城市来说,我们或许可以脚踏两只船。

———

“苏州至吴阖闾、夫差以来,两千五六百年,为中国历史最悠久一城市。城内远近名山胜迹,园林古刹,美不胜收……”

1985年三山岛古文化遗址的发现,证实了在这块土地上早在一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生存的痕迹,而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他们就已经有了水稻的种植以及纺织技术的发明……这是不同于中原文明的另外一种文明,同样饱含着着智慧与勤劳。

所以毫无疑问的,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即使万年前的事情早已无法说清,但被史籍记录下来的历史总能使我们有迹可循。

苏州城在春秋时期曾是吴国的政治、军事中心。而在三国时期苏州更是三分天下的名城之冠,再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后面安史之乱和北宋王朝的政权屡次南迁,中原文明与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开始了更大的交融与融合。

朝代更迭,时移世异,正如我开篇提到的那首歌歌词所写——“那家云楼皆王孙,六朝碧台散作尘。一朝山水一朝臣,一片园林一片声。”

历史已经过去又从未过去。

古人已经逝去又从未逝去。

这片土地就是最好的见证。

无数文人墨客们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文字,无数武士死士们曾在这片土地上洒下热血。

千年光阴匆匆过去,如今的苏州,东连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已然又是另一番景象。

———

作者在这本书中讲到了苏州的历史,上古看门、中古看桥、今古看园。每个枝节延伸出去都有着茂密的枝叶,在门的背后是千百年来城的象征,在桥梁之上是姑苏城文脉的延续。作者穿过这座城的许多门,走过这座城的许多桥,真是令人好生羡慕啊~

但最最令我羡慕的,还是“今古看园”吧,姑苏城在清朝时期已有一百七十多座园林,沧浪亭、拙政园、狮子林……诸多名园数不胜数。我有在微博关注苏州园林的帐号,有时工作人员们会在微博上发他们拍摄的园林视频,尤其在雨天,雨声、流水声、雨水打在各种植物叶子上的声音,汇在一起,寂静又热闹……其中就有沧浪亭与拙政园。

“园林艺术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艺术,它完美融合绘画、书法、诗歌、工艺诸元素,于有限空间内创造无限意境。”

而在这些园林艺术的背后,更是不同时代文化风貌与思想的体现。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划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杜丽娘便是在园林中梦到了柳梦梅,从而才有了之后如梦似幻的爱情故事。

这就写到了昆曲,说来惭愧,我以前对昆曲了解不多,我所在的地方虽然戏曲氛围相对还算浓郁,但大多数人唱的还是京剧和河北梆子。就在刚刚我才听完了一段《大登殿》,河北梆子调门儿高,气势慷慨,与昆曲简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

直到我看了《牡丹亭》,才开始对昆曲产生了兴趣,婉转悠扬,如梦似幻,你从昆曲里,既能看到一个个凄美动人的故事,又能看到一个被缩小的苏州城的倩影。

南北虽然不同,但如此方知参差百态才是这世界的美妙之处。

———

按理说书评应该点到即止,写到这里就该写结尾了,但我实在忍不住还是想写一写苏绣。

我自己本身喜爱刺绣以及手工,也做了一些与刺绣杂七杂八的物件,但正因为略略窥探到了刺绣的一丝皮毛,每每看到苏绣才会惊叹不已。

中国人对于刺绣是有着感情的,小到一方手帕,大到一身嫁衣,刺绣不仅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情怀。

只可惜年少时想学苏绣未成,如今已是有心无力。

———

我很喜欢本书书名《又见繁华》,苏州自然是繁华的,令人心生向往。但没有哪座城市未曾背负伤痛,没有哪座城市会被岁月的风霜放过,也没有哪座城市不会随着时代的前行而发生更改。

如今的苏州已与往日的苏州大不相同,但以往苏州的灵魂却永远在这方土地上,未曾离开。

浪漫,在辞书中意指纵情,富有诗意,充满幻想,不拘小节和婚外情。抛开最后两个不说,前三个词可不就是形容的苏州?

为一座浪漫的城市做一个浪漫的传,想必作者也一定是位浪漫的人。

“寒山隔远钟,野雪不留踪

若问何处去,河灯照桥枫”

不知道为什么写到此处心生一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感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历史就是一本厚重的书,等待着我们掸掸灰尘,将之翻开。

而刘传铭先生的这本苏州传,糅合古今,内容既详实又丰富,更珍贵的是我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对于苏州的喜爱之情。

爱一座城市,是藏不住的。

所以这大概是我读过的所有城市传记中(虽然不多)最好的一本了,如何了解一座城,从历史到文化,从时间到空间,便是如此。

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去一次苏州。

《又见繁华:苏州传》读后感(二):网络游戏、东北人,和苏州

小时候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时候,就有些疑惑,为什么苏杭苏杭,明明苏在前,杭在后,但好像杭州就是比苏州更知名。长大后,第一次去苏州的经历,颇有些传奇,起因不是园林,不是春茶,也不是苏绣,而是一款网游与几个东北玩家。

东北区服务器,常在一起组队的朋友里,辽吉黑一个不缺。某个周四晚上,下完副本在YY里闲聊的时候,说起会有一个假期,于是在苏州工作的哈尔滨朋友提议说:来苏州啊来苏州啊,我老婆想去西塘,你来苏州,周末我开车咱一起去。

我手指在键盘上停了许久,才反应过来,问他:西塘是江苏的吗?他答:不,是隔壁浙江的,你来苏州,我带你去浙江玩!

不等我吐槽,另一个哈尔滨朋友突然说:都谁去苏州谁去苏州啊?我下周出差也去苏州,一起啊一起啊!我刚想说别起哄,在上海工作的长春朋友,已经接过话茬说:你们要都去,我也去,上海到苏州很快的!

就这样,周五晚上,我已在苏州。

刘传铭在《又见繁华:苏州传》中,说苏州是一个草木芬芳、杯盏温热、脉动安详的地方,是一方繁华照眼、丝管悠长、书香弥散、衣锦食美的热土。这也正是苏州给我的感觉。

《又见繁华:苏州传》里推荐,以“上古看门,中古看桥,今古看园”的线路踏访认识苏州,不过因为到苏州的第二天,就被朋友带去了隔壁浙江的西塘,周日晚上的回程,因要来州出差的朋友周三才能到,我选择了先去周庄,周三再回苏州市里。

因此于我而言,认识苏州的路线是从周庄的双桥开始的。华灯初上,周末的游人在我到来的时候,已经离去,微雨下的周庄,与繁华浮躁喧嚣的文明都市相比,仿佛另一个世界。

早就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后,还有一句最美是周庄。次日清晨的雾气氤氲里,走在周庄的青石板路上,仍被周庄那种古意盎然的美惊艳,有种误入古时某个年代,浑然不知今夕何夕之感。

游览了张厅出来,便能看见合璧的世德桥与永安桥,看见陈逸飞那幅活生生的《故乡的回忆》。

《又见繁华:苏州传》中说,“双桥”油画(即陈逸飞《故乡的回忆》)成了西方重新认识中国的视角之一。石桥虽小,却承载了无可限量的文明跨度。

远望双桥,一横一坚,一方一圆,是画;走上双桥,波光桥影,舟楫往来,桥楼互衬,是景。

而苏州作为“世界上桥梁最多的城市”,又岂只有周庄的双桥?即便对于小学生而言,江枫渔火的枫桥,也不会是个陌生的地方。

思波桥、寿安桥、灭渡桥、万年桥、乌鹊桥、斟酌桥、普济桥、凤凰桥……苏州的桥,如诗如画,锁住了历史与沧桑,更锁住了人心,让人觉得春水绿波中,人,可以漠视时光流逝。

周三从周庄回苏州,因为来出差的哈尔滨朋友,与上海工作的吉林朋友,约好了晚上在苏州喝点儿。

找了旅馆放好行李,就去了狮子林。其实更想先去看拙政园,刘传铭在《又见繁华:苏州传》中说起拙政园,直接用了奇迹二字。但正是如此,更想留充足的时间给四大名园,狮子林于是成了我游苏州的首选。

狮子林原名狮子林寺,是佛教的道场,取意狮子座衣钵传承,清康熙南巡时为之题名“狮林寺”。狮子林里虽然没有狮子,却有竹,与竹下状如狮子的怪石。而怪石便是狮子林里,出没于太湖石假山间的、有时抽象又有时具名的石狮子。

始于元朝末年的狮子林,与元末画家倪瓒有着极深的渊源。《又见繁华:苏州传》介绍:“公元1373年,倪瓒宦游吴越,泛舟太湖,开启了人生最后一次远行。途经苏州时,狮子林主持如海特意邀请倪瓒参与狮子林的修建,并请为之题诗作画。这就是《狮子林图》的创作背景。”

据说清乾隆十分喜欢狮子林,甚至还在北京仿建了“狮林寺”。从第二次南巡开始,每次都要到狮子林,并先后题诗十首。“真趣亭”里的“真趣”二字,正是乾隆的御笔亲题。一处九五之尊都十分喜欢的园林,虽然没能像拙政园、留园一样,跻身中国四大名园之列,但作为赏玩和认识苏州园林,仍不失为一处好去处。

更因为游过狮子林后,还有一场东北网友的聚会加持,无论是园林,还是苏州,便都在我这个外乡人心中,越发温热可亲。

那一场东北玩家在苏州的聚会后,我一一走过拙政园、留园、沧浪亭、虎丘、山塘,也特意去看了阊门,最后才来到桃花坞大街的唐寅故居。

刘传铭在《又见繁华:苏州传》中直言:唐伯虎是苏州的一张名片。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刘传铭老师不是起笔就写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而是从浪漫与桃花讲起。他说西方的浪漫象征是玫瑰,中国的浪漫意象是桃花。而中国风的古韵桃花,不仅开在武陵桃源,也一直开在苏州平门内的桃花庵。

提到中国的花,牡丹、茉莉风华更盛,但我一直偏爱桃花。

春秋战国的夭夭桃花,大唐的人面桃花,南宋的小桃枝,皆让人沉醉。桃花没有牡丹的雍容,没有茉莉的幽香,却自有其独特的大俗大雅,时而简静,时而轻灵,时而艳媚,时而凄婉,不止盛于春时,更开在历史的深处。

影视剧里,唐伯虎风流倜傥的旷达才子形象深入人心。可只有来过古时被称为姑苏的苏州,来到桃花坞大街的唐寅故居,来到这个伯虎才子曾真实生活过的地方,你才能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因为在这里,虽有桃花,却没有影视剧里的桃花运。

八个表妹九个老婆是剧情需要,只有他笔下的仕女图,才是一株株千姿百妍的桃花。卖画为生,他说不使人间造孽钱。屡经磨难,他说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正如《又见繁华:苏州传》中所说,桃花不是花,而是人,在一个超时空的风景里颤动摇曳。

《又见繁华:苏州传》里,刘传铭老师特意还用专门的章节,讲了刺绣与昆曲。

我在苏州也特意去听了昆曲,很多字句其实听不懂,却仍觉得那曲调倾耳忘倦,遏云绕梁。所以今天,在东北沈阳,读过这本厚厚的《又见繁华:苏州传》,除了白墙碧瓦在淡青的雾气中隐现于浓青的河道之上的景象,还有两句昆曲竟也曲调清晰。

不,不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再后面的那句: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是苏州在记忆里的模样。

《又见繁华:苏州传》读后感(三):当翻开苏州这部大书,我们也成为其中一页

去呀,去呀! 到街上去, 到夜的苏州去。 夜的苏州是多么有趣:你可以看见罗马似的城头的月, 你可以看见威尼斯似的街头的水,你可以看见弓陀拉似的船,你可以看见那船上诘婆西似的女。 采香船上女如花, 千古风流梦馆娃。何处文园消渴病, 金阊门外品清茶。——田汉

苏州,这个名字,是读完这两个汉字就会齿颊留香浸润心田的美好之感。多少文人墨客吟咏过这里,多少历史流水悠悠漫过苏州的小桥小巷,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的人就是一个传奇。著名文化学者刘传铭的《又见繁华:苏州传》是一个外乡人在叙说苏州,不仅进行历史的溯游,更是对今日苏州的叩问,这是是文字意义上的城市“考古”,更可以当成对当代生活层面的“考现”。

一、走进旧日姑苏

从历史时间线去探寻久远的苏州,一般都是从春秋时期的阖闾开始的。苏州人认为苏州的历史起源6000年前的草帽山文化遗址的“吴文化”为开端,这是历史上的地域概念,而不是文化概念。如书中提及的史学家观点应把历史“放到江山中读,不要放在王朝里读,不要用’资治’的眼光读,以诗性之眼、文化之眼、文明之眼,能读取文化的江山,用’资治’的眼光,只能围绕王朝打转,把历史读成阴谋诡计和打来打去。”所以不能把“中原中心论”放在吴越文明中,在精神文明层面上,春秋时期吴王寿梦之子季札三让王位,留下“聘鲁闻乐、脱难齐婴、徐墓挂剑、守礼葬子”的动人故事,这位被孔子成为“君子”的季札是真正意义上的吴文化奠基人,这说明,在古吴国时期江南文明已经和黄河中原文明不分伯仲,可以说春秋时期的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可谓遥相呼应,而并非民间所说是蛮荒之地。所以作者一锤定音,将季札认定为苏州“城市史”第一个登场的人物。

吴王阖闾出场,和伍子胥共同缔造苏州城,公元前514年,苏州正式开始筑城,所建城池都记载在《吴越春秋》中,尤以城门著名。“战国四公子”的春申君黄歇大建宫室,修筑水利工程,初步奠定了苏州城市空间和水系的基本格局。

从此苏州经济农业得到大力发展,三国时期更是以造船业闻名。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之一《吴都赋》就全方位结构描写苏州的政通人和,而自伍子胥到三国的周瑜,这些天下有识之士都是吴地尊重人才的城市气质所吸引。

衣冠南渡之后江南成为打破单一精神格局的文化土壤,人与自然开启从对立到相融和范式,“人心之变”展现在城市发展中就是文化经济科技基因凸显,隋唐之后,“苏大强”支撑国运,代表江南文化的苏州杭州成为国际化城市的新起点。

唐宋元留下来丰富的地方志,更有诗词歌赋能够勾勒出苏州的市井民心。韦应物、少年白居易、刘禹锡、范仲淹这些人的诗词和兴建水利教育、创办义庄的举措都是文人思想的成功社会实践。意大利的马可波罗还把苏州与天堂,和自己的故乡威尼斯联系在一起。在忽必烈时期,苏州人口达到约250万人,显然苏州已经成为江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明清时期的苏州成为金融业的中心和全国最大的商业市场,唐伯虎的诗《阊门即事》、徐扬所画的《姑苏繁华图》更能看出苏州城市格局和经济发展的变化。

苏州这座城市有这2500年的城市发展史,如今见到的苏州城遗迹因为战争历史变迁如今大多是在康熙时期重建修复的。作者不厌其烦讲述苏州城市的发展史,不仅是说明“吴不同苏”的历史观点,而是用历史典籍中的文字去穿针引线想象历史风云与感受城市发展的温度。苏州不是一个简单游览线路就能概括,而是要纵横古今,把苏州放在历史天空中去眺望星辰闪烁,这座城市承载着久远的情感与人类肉身的安置。

二、上古看门,中古看桥,今古看园

苏州城有多少个门已经不可考,但名气最大的就是阊门。伍子胥攻楚胜利回归的时候就走的阊门,白居易也率众从阊门到虎丘修筑山塘河,唐伯虎的诗,《红楼梦》更是认为阊门内外“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座门经历千年风云,从伍子胥助阖闾成就一方霸业,却最终自行了断难以瞑目。伍子胥与申包胥的诚信重诺是非分明的高情大义到了清朝丁酉科举案中也延续到苏州吴兆骞、吴梅村与无锡顾贞观三人身上,《金缕曲》应和,顾贞观“乌头马角终相救”,来回奔走二十余年,终日奔求,甚至求助纳兰性德,屈膝下跪。专诸刺王僚、要离伏剑而死。梁鸿孟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不管是情意两相知、还是热血慷慨,这些苏州故事说也说不完,这都是苏州这座城市的精神内动力。

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那些小石桥横卧在历史画卷之上,变成了“凝固的瞬间”,锁住了诗咏和沧桑的岁月。张继的《枫桥夜泊》是诗人逆旅的一声慨叹,画家陈逸飞画笔下的周庄双桥开启了世界透视苏州的钥匙,甪直的永宁桥打破美学原则桥孔个性十足,弥漫着儒雅之气,与大运河漕运密切相关的宝带桥、见证万帆下西洋的太仓元代石拱桥,这些桥见证了水运经济的繁荣,成为历史大事件的见证者,“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同时也是“人面桃花”的人间真爱故事与情谊悠悠。

“姑苏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不能仅用精致来概括,这些园林都是生活背景与情感舞台,是当代人与文化遗产之间领略中国古建旨趣和中国文化精神的真我之境。清朝俞樾故居“曲园”的“曲则全”的精神、留园之石不仅是审美对象,也是一种政治符号、拙政园浑厚质朴疏朗,更有文徴明的画作图册加持、这些园林都是苏州人的安放肉身寄放灵魂之所。

苏州的浪漫不仅在那些历史古迹之中,更在那桃花林中。唐伯虎是苏州的一张名片,而陈圆圆是艳绝四方,乱世挑花身世飘零、冒襄公子错过了陈圆圆,终于到了董小宛,才子佳人,隐居山林不做贰臣。还有那《浮生六记》中的陈芸,更是锦心绣口的“苏州姑娘”,“中国文学上的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桃花流水情意浓,梅花香雪似海,老苏州人更爱虎丘山的梅花,高冷与接地气和谐统一。苏州的刺绣技艺精益求精,引领时尚,“吴中刺绣甲天下”。苏州的昆曲土壤丰厚,更代表吴声曾经的雅乐之音。近几年白先勇先生也积极投身昆曲建设中,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座无虚席,苏州人的温馨记忆就是听昆曲看戏。

苏州之行要见苏州古迹之幽深、古今浪漫之交错、眺望太湖的美丽与哀愁,这座城市是说不完道不尽的,绵延的历史、柔婉的丝竹无音,都浓缩在这灵感与创造力齐备的山水之间,更是中国文化的构成符号。

旧日繁华,今日厚重,苏州,这一方雅致是看不完看不尽的,如作者所说,最感恩的还是这座伟大又美丽的城市——苏州。她的赫然存在,便是留给世界的一份考卷:何为苏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