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苏州园林谋杀简史读后感锦集

苏州园林谋杀简史读后感锦集

《苏州园林谋杀简史》是一本由慢三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021-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苏州园林谋杀简史》读后感(一):这是一本苏州园林游览手册

这是我看的第二本慢三的书,但我不是被作者,而是被书名吸引来看的,因为苏州离上海很近很近,如果不是疫情,看完说不定我还要去趟苏州逛下找找书中的地点。虽然苏州离上海很近,但我实际上有印象的苏州之旅只有两次,一次是爸爸才买车不久,全家一起去了次拙政园,另一次是结婚后,与丈夫一起参加朋友的婚礼,顺道逛了附近的盘门景区。苏州是个我随时可去却又一直不去的地方。

慢三的这本书,与其说是侦探推理小说,不如说是本苏州旅游指导手册。用一个谜题引导着,带领读者逛了苏州大大小小的各种园林,穿插进一些历史故事园林介绍。虽然我对建筑没有什么兴趣,但我对山水自然一直很喜欢,苏州园林说是建筑,但更多的是把自然浓缩进庭院之中,有桥有水,有山有树。看了本书,突然就很想去逛逛这些园林了。

另外说回推理小说本身,虽然推理设定不够精彩,但本书的谋杀案穿插着其他案件,再加上换魂的设定,一开始会显得迷雾重重,警察破案过程中嫌疑人不减反增,加上搞笑人物荸荠两人组所以整本书看起还是很愉悦的。

《苏州园林谋杀简史》读后感(二):后记

感谢曾给予过这本书帮助过的每一个人。

有一段时间,我曾疯狂迷恋苏州园林。

大概是2015年,因为家庭的关系,我偶尔会来苏州。我生于湖南,常住北京,要不是因为妻子是常熟人(常熟是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县级市)的关系,恐怕一辈子都不会与这个闻名世界的江南古城产生缘分。

那时的我对苏州园林并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是著名旅游景点,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古物”——我本人一向对这类东西兴趣不高。我喜欢看欧美电影,读日本文学,一度向往北欧那种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不说崇洋媚外,至少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太热衷,一直不太能欣赏其中蕴含的美感。

然而,这种观念到我遇见苏州园林后发生了逆转。

那一年五月的一天,下了点雨,人不多,我以普通游客的身份走进了拙政园。现在回忆起来,那可能是我一生中至关重要的时刻。我就像爱丽丝掉进兔子洞,视野瞬间被打开了:那假山,那池水,那太湖石,那亭台楼阁,无不叫人惊艳;从整体布局到单个建筑,从室外的植物安置到屋内的家具陈设,再到各种写满故事的厅堂、寓意深刻的匾额与楹联、鬼斧神工的雕刻、匠心独运的铺地、形态各异的花窗、禅意肃穆的院墙下芭蕉摇曳……我登上园子中心的假山顶,俯瞰下去,被古典园林那种平静之美深深折服。它似乎有一种摄人魂魄的魔力,叫人仿佛处于真空状态下,忘掉尘世一切的苦。

虽然事后回忆,也许这种体验的真实原因可能是因为那天拙政园人不多,但我喜欢把这种邂逅看作是个人的幸运,而在此之前,我还是一个对古典园林眼白外翻、一脸不屑的蠢货。这种由不喜到痴迷的情感转变被我用在了本书主人公简耀的身上。我希望通过写作这样一个人物,去给有同样偏见的人打开一扇窗。我相信,一旦他们(哪怕是无意)窥见了苏州园林里那醉人的春色,兴许会像我、像简耀一样,对中国古典的美产生兴趣。

从那以后,我只要一有机会来苏州,就去逛园林。我走过古城内大大小小的十几处园林(大多写进了本书),惊讶地发现,看似差不多的园林其实都不太一样,它们就像一位伟大母亲生育的众多漂亮女儿,各有各的美好。我翻阅了大量有关园林的书,陈从周的《说园》,计成的《园冶》,童寯的《江南园林志》、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等等,其中计成的《园冶》被我写到了书里,用作了一个与故事有关的关键道具。

此外,对我影响较大的是导演刘郎在1999年拍的纪录片《苏园六纪》。纪录片做得非常专业,且引人入胜,值得推荐给对苏州园林感兴趣的朋友。

因为爱屋及乌,我开始对苏州以及江南文化产生了兴趣。但凡能找到的有关苏州的著述,我会尽量找来看看。其中,包天笑的《钏影楼回忆录》是我读过的描绘晚清苏州旧时生活的最好的书;陆文夫的《美食家》则是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还有范小青的《苏州人》、车前子的《苏州慢》等散文集,都是非常好的苏州读物。我收过一套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发行的苏州文化丛书,一套二十本,蓝色封面,几乎囊括了有关苏州文化的一切,历史、民俗、美食、艺术、名人地理故事……其中一些知识点或多或少被我融入到了这本有关苏州园林的悬疑故事书里。

通过对这些书籍的阅读,我对江南充满了向往,但没想到的是,有一天我会真的搬来苏州生活。

2016年,我已经北漂十一年了。这十一年里,有喜有悲,有苦有乐,从一个文艺青年变成了一个文艺中年,结了婚,生了孩子,也买了房,看似生活越发稳固,却始终被那无形的焦虑感折磨着。中年已至,我不想再这样活下去,渴望改变,寻求一种新的人生突破。于是,在那一年的下半年,我选择了辞职。

到了年底,因为孩子上学以及我家二女儿面临出生的问题,我和妻子商议后下定决心,离开北京。我们把东西打包装车,经过十几小时的长途高速,最终抵达苏州。汽车驶入苏州时已经是夜晚。在黑夜中,虽然前方的路况并不明朗,我却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喜悦之情。那一刻我固执地认为,我生命上半场那漂泊不定的人生终于要告一段落了。

以上就是我与苏州园林、与苏州的真实故事,而书中的故事终归是虚构的。不过我还是在里面塞入了一点私货。我把自己的某些情感放在了简耀身上——一个从北京来的、通过一段离奇的罪案经历,对苏州园林由厌恶到热爱的孩子。老实说,我希望自己的所有小说,即便是类型化的悬疑小说,都能打上我个人情感与生活经验的烙印。我在为读者提供好看故事的同时,也试图通过写作安慰自己可怜的内心。

简单点说,这是一个有关灵魂丢失、苏州园林、江南生活的悬疑探案奇幻故事,如果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能爱上园林,爱上苏州,爱上江南,甚至能释放焦虑,放下忙碌,来这里走一遭,让驿动不安的灵魂得到片刻歇息,那将是我作为作者的无上荣幸。

最后,感谢曾给予过这本书帮助过的每一个人。

2019/3/25

《苏州园林谋杀简史》读后感(三):当他们像找礼物一样寻找凶手

在某一年的生日,走进家门的我看到了一张写着谜题的纸条,上面写着一行神秘的数字,924248326454。我盘踞门口思索良久,终于悟到这是用九键输入法设置的一个谜题,谜底说的是“在厨房里”。当厨房里的另一张纸条出现在眼前,一场搜索礼物的解密游戏就此开始——

众所周知,这一切都只会是影视剧中的桥段,这么劳力费心的事情当然不会在现实中发生。(。但根据线索搜寻礼物,也确实是影片中谜语人最爱的一种惊喜制造方式。

当影片的标签从“浪漫”“爱情”变成了“惊悚”“悬疑”,线索背后的惊喜就变成了难以预料的惊吓:如果,这些紧密相连的线索带来的不是礼物,而是一桩奇异的谋杀案呢?

一具尸体、两个灵魂,《苏州园林谋杀简史》所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连环线索式的推理故事。在这个发生在烟雨苏州的神秘案件中,作者慢三以古典诗词作为谜面、以灵魂互换作为“谜底”,将谜题埋藏在各具特色的秀丽园林之中。

故事发生在简耀的18岁生日。因为无法忍受油滑、贪婪、自私的父亲,简耀决定投奔在美国的母亲,在母亲的资助下出国留学。出发前,他接到了父亲“父子俩最后的旅行”的邀约,因而跟着父亲来到苏州。

旅途的第一站,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在拙政园中,有巨大而怪异的太湖石、万花似锦的海棠春坞、元代寺庙遗留下的“天泉”,还有一具满头是血的怪异尸体。

这具尸体仰面朝天、四肢散开地被戳在水池中央的柱子上,熟悉的面孔很快被人认出,他正是一所园林建筑研究院的院长。而更让简耀不可置信的是,当场被警方抓获的“凶手”,竟是面目惨白、目光呆滞、浑身是血的父亲。

奇异的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在躲避警察的路上,简耀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女导游,女孩却非说自己是简耀的父亲,而她也确实对简耀的个人信息了如指掌。

这究竟是一场恶作剧,还是一次真正的灵魂互换?

与凶手早年相识的父亲,真的是命案的凶手吗?

如果身边有人宣称自己进行了灵魂互换,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列出一长串问题进行隐私问答?是即刻挂号医院精神科?还是在“演,接着演”的心态下暗中观察,试图找出对方的逻辑破绽?

站在第三者的视角,灵魂互换成为了一个更大的难题。面对成为了自己“父亲”的陌生女孩,简耀必须时刻关注着女孩的一举一动,来确认她的真实身份、并辨别“灵魂互换”之说的真伪。

当灵魂互换成为悬疑作品中的热门设定,转移主体变得更为多元、转移方式也逐渐变得多样,灵魂互换开始构建出越来越复杂的谜题。

日剧《天国与地狱》中,热血刑警与变态杀人魔的灵魂交换,让两人陷入了“我抓我自己”与“我杀我自己”的矛盾之中;改编自小说《移魂有术》的电影《缉魂》中,灵魂转移具有了可操纵的“术”,这造就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人物关系,为破案带来了阻碍。

高桥一生·女

然而,为了解救深陷凶案嫌疑的父亲,简耀只好对看似完美的“灵魂互换”暂时妥协。在听来称心如意的“爸爸”声中,女孩也很好地履行了自己作为导游的本职,带领简耀走进了一场“边走边探”的园林解谜之旅。

在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中,从巴黎的卢浮宫到英国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林肯大教堂和罗斯林大教堂,罗伯特·兰登与索菲·奈芙在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中发掘着丰富的线索,也带领读者完成了一次欧洲历史建筑的巡游。

而在《苏州园林谋杀简史》中,案件的线索被埋藏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之中。一幅从《红楼梦》中被撕下的插画、一句写在竹子上的“雨打芭蕉叶带愁,心同新月向人羞”、一张歌手毛宁的海报,谜题被布置在苏州景点的各个角落,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都变成了重要的线索。

以拙政园为起点,女孩和简耀追随着精妙的线索漫步姑苏,带领读者游历了狮子林、苏州织造署、网师园、苏州博物馆、沧浪亭、寒山寺等景点,也对当地的历史、民俗、美食、艺术、名人地理故事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完成了一次姑苏古城的文化之旅。

而这部《苏州园林谋杀简史》,恰恰脱胎于作者慢三对苏州园林的热爱。在后记中,慢三说第一次走进拙政园的自己“就像爱丽丝掉进兔子洞”,古典园林的平静之美让他感受到了一种摄人魂魄的魔力。

这是慢三对江南的第一次心动,也是简耀、女孩、父亲对苏州园林世代传承的热爱。这种江南文化的魅力也蕴藏在《苏州园林谋杀简史》的角角落落,等待着你去一一打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