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野猪渡河读后感1000字

野猪渡河读后感1000字

《野猪渡河》是一本由张贵兴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野猪渡河》读后感(一):静水有鳄

浓浓的炎瘴好像一股冲不开的枷锁,把我和南洋的雨林彻底绑在一起。这雨林中包藏着无限的诱惑与危险,丑陋的家族密辛,浪漫无端又惨烈激进。 一切的一切让这片雨林变得难以捉摸,就好像张贵兴提到的马来谚语“静水有鳄”,在黑暗的尽头也许一无所有,也可能是一条巨鳄在等待,如同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张贵兴的南洋雨林潮湿的烈阳让我喘不动气,仿佛一闭眼就梦见那个硝烟弥漫、刀光剑影、白骨露野的丛林战场。 在这里每个人都模糊不清,仿佛都戴上了高脚强或秦雨峰的天狗面具。可能是那加了opium的雀巢美禄,也可能是滴着毒汁的箭毒树,又或许是疯狂杀戮的日本人,把每个人、整片雨林、还有我都给迷乱了。 在日本人来之前,猪芭村狩猎野猪,来之后,他们变成了野猪。他们既是猎手又是猎物,他们做正义的反抗,同时也满足着肮脏的私欲。朱大帝想要猎杀的那头猪王,原来就是自己;爱蜜莉带头反抗,谁料想她才是叛徒。 就像王德威说的,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砂拉越华人历史,但比起日后华人的种种遭遇(比如黄锦树所描写的),这竟然可能是“失掉的好地狱”。 浑浊不堪的南洋华人史,如同泥淖般的现在,让我不禁为其捏了一把冷汗。

《野猪渡河》读后感(二):断肢,体液和尸体

这是我今年读到的最震撼/惊悚的书

书的体量大约一天可以读完,但读书过程中引起的情绪波动让我多次放下书去寻找另一种平静。

在这一本封面都如此鲜明的作品中,充满了断肢、体液和尸体,野猪和人在书中化为同一种生物,没有动物性,也没有人性。在无数个马来西亚和华语神话中,作者构建了一个虚虚实实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就已经是结尾,读书过程就像是在燥热的密林里穿行,迷路也好,暴躁也好,都像是去寻找一个黄金国。

黄金国不存在,只有穿行过程中的泥浆,血液,随时吞人的野兽和泥潭。武器失去了效力,意志也在残忍面前投降,这种吞噬是无所不在的,就像作者自己的比喻:如同一丝铁锈,隐匿在一把锈迹斑斑的刀上。

它把欲望和征服藏在神话和现实的交界处,让绮丽的神话隐瞒残忍,让残忍化身幽灵与面具,一一呈现在字句中。

人物的命运早已经写好,但读者仍在不透气的密林中探寻,试图找出一片干净清澈的叶子。然后如同热带深处的密林一般,它不言语,却吞没了许许多多肢体。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一个企怜的囚徒,但它没有饶恕我。

《野猪渡河》读后感(三):《野猪渡河》 张贵兴

看了两个月,终于看完了。 不知道要怎么形容看书时的感受,冲击力太大了。用词凶猛,魔幻,诡谲多变。 大片的景色描写和天地万物的描述都是一团一团扑向读者,让人觉得有时置身荒野,有时置身于密密麻麻的杂草丛中,喘不过气。 南洋风情热烈,绚丽,危险。无尽的夏天,潮湿又闷热,这种感觉一直都弥漫在字里行间,感同身受。 群像小说,马来西亚的华人们,就因为为祖国筹款,被日寇报复。日寇在猪芭村对他们开始惨无人道的屠杀,不分男女老幼,前一秒还鲜活的人,后一秒就尸首分离。那些场面,被作者描述得血腥又冷静。 故事按一个一个小主题,所以有些人死去又活来,上一个章节里生命已经结束,下一个章节里又有了身影。猪芭村人永远带着帕朗刀,砍野猪野兽,削杂草和食物,也保护自己和砍人。 天马行空的比喻,从来没想过有人会把雨比喻成蛆,说太阳像蟑螂。 万物可以相互颠倒,人可以像动物,像植物,像其他没有生命力的物体,其他所有物体也有人的感官和情绪。植物描写是整本小说里占比非常大的部分,植物的生命力和感官化被作者使用得非常熟练。 人性和兽性没有分别,善与恶界限模糊不清,从一群人阻挡野猪渡河开始,到最后猪芭村又回归到和野猪斗智斗勇,日常为家禽地皮吵闹,只是时间流转,当初的那些人已经全部深埋地下。中间三年零八个月,底色全是恐怖和绝望。 再结合历史来看,这段血腥残忍的过往,那块纪念碑上的人们是惨剧的承受者,是历史的书写者,死亡早已发生,伤痕无法磨灭。唯愿安息。

《野猪渡河》读后感(四):张贵兴笔下的人世间

婆罗洲的雨林想必是无限的丰沛与繁荣,可以让张贵兴定居台湾这么久之后依然能写出密度如此之高的文字。

《野猪渡河》与《猴杯》风格相似而又成熟了很多。语言虽然浓密但极其流畅,不过无法阅读得很快,因为故事情节时刻挑战着我的承受能力。每一个生命在被日军屠杀之前都有或多或少的描写,作者用三言两语就能把一个立体的形象展现在你面前,揭开他们生活的一角给你看,由此,他们不再是单纯的受害者,而是鲜活的人,有着自己的故事,那些或好或坏或者根本不曾来得及展开的人生,被活生生斩断扔在你眼前,让人几乎不忍直视。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个没什么英雄的故事。躲入莽丛里组成游击队的猪芭村民个个身怀绝技却都吸食鸦片,一天不抽就满眼幻象生活不能自理。全书几乎也没有关于他们反抗日军暴行的正面描写。甚至很难把他们的死亡用“牺牲”来表述。入侵的日军和渡河的野猪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并无本质区别,与之对抗才能生存下去。别无选择。

鬼子来了,万物却没有因此停下,野猪,猴群,蜗牛,甚至匪夷所思的飞天人头,它们之前并不受制于当地的文明,如今也不受制于日寇非人的暴力,它们遵循的是天地间更为宏大的规则。让人意识到尽管战火蔓延尸横遍野,这仍不是地狱,生生死死六畜轮回,人世间或许本就是这幅惨状。

《野猪渡河》读后感(五):景致粗粝 生死汹涌

作者的文笔实在太有特色,猪芭村的人、植物、动物,都精力旺盛地忙着生和死。看完后。脑海里还映着血红的天空污浊的河水还有茂密的丛林。

我从未看过这么不把人当人的小说,几乎没有一点心理的描写,每一个人,只是那样做了,他们的行为,没有从角色立场出发的解释。我仿佛上帝,看着他们生死,无力干涉,也不能理解。而我似乎也把自己带入了这种轻视,我无奈生命的卑贱,渐渐适应了血腥暴力与死亡。

最触动我的,是孩子们的死亡,似乎作者也只有在写到孩子们尤其是那些女孩子的死亡时,才透露出那么一丝同情,马婆婆每次看见林晓婷都会说她细皮白肉,可就是那样一个小女孩,却那样死去了。看到其余四个女孩死去时,我没有抑制住哭了出来,成年人固然有恶,即便善良,也见过许多龌龊事,可孩子没有,他们生命最后一刻,不知是否明白了这种恶。

爱蜜莉,我本以为全文最美好的存在,她自由,她强悍,她神秘,可她却暗中带来死亡。究竟还是血脉重要,她的身份认同仍然是“东洋人”。回想文中已经给了暗示,她的照片被印刷在劝降单上。

再说到主题,这书里虽然写的是日本人入侵婆罗洲的事,但读起来,作为中国人还是感到切肤之痛。不过,书里日本人的形象还是有些过于脸谱化,相比于其他角色丰富的经历和独特的行为特征,日本人比较像工具人。

总之,通篇的言辞故事就像过于强烈的太阳,很印象深刻,但是难以直面。

最后希望世界永远和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