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1948年谈话录》经典读后感有感

《1948年谈话录》经典读后感有感

《1948年谈话录》是一本由[法]梅洛-庞蒂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页数:5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948年谈话录》读后感(一):知觉世界与其他所有(笔记)

整本书非常薄,只有7章,50+页。因为是哲学专著的原因,有挺多长句子挺难理解的,但也有很多内容颇受到启发。

第一章 知觉世界与科学世界

梅洛-庞蒂阐述了科学没有办法解释的很多东西,比如说人类能感知到的事情。人类发展到现在,逐渐开始承认科学所认为的一些绝对真理未必是真的,绝对科学也并不能囊括所有,就比如说知觉世界。

第二章 探索知觉世界:空间

这是我第一次理解像毕加索的那种对普通人来说看起来非常错位的反透视法的艺术表现,为什么能够被列于高高的艺术殿堂的原因吧——拒绝服从几何透视法,尝试用自己动态的眼光去还原自己感知到的东西本身。

第四章 探索知觉世界:动物性

第六章 艺术与知觉世界

艺术在于被感知。

第七章 古典世界与现代世界

现代世界在于含混,在于未完成。那么,古典世界会不会也是如此呢?

《1948年谈话录》读后感(二):知觉世界与其他所有(笔记)

整本书非常薄,只有7章,50+页。因为是哲学专著的原因,有挺多长句子挺难理解的,但也有很多内容颇受到启发。

第一章 知觉世界与科学世界

梅洛-庞蒂阐述了科学没有办法解释的很多东西,比如说人类能感知到的事情。人类发展到现在,逐渐开始承认科学所认为的一些绝对真理未必是真的,绝对科学也并不能囊括所有,就比如说知觉世界。

第二章 探索知觉世界:空间

这是我第一次理解像毕加索的那种对普通人来说看起来非常错位的反透视法的艺术表现,为什么能够被列于高高的艺术殿堂的原因吧——拒绝服从几何透视法,尝试用自己动态的眼光去还原自己感知到的东西本身。

第四章 探索知觉世界:动物性

不可能有绝对理智的人,不可能有完美的人。人只是这个世界中的一种存在。成人之所以优于儿童、动物或是病人的原因是他们能反思自身的不足,去勇敢地质疑,以及去拥抱含混和不确定。

第六章 艺术与知觉世界

艺术在于被感知。

第七章 古典世界与现代世界

现代世界在于含混,在于未完成。那么,古典世界会不会也是如此呢?

《1948年谈话录》读后感(三):简记

第一章 知觉世界与科学世界

承认科学的价值、贬低关于世界的全部经验可以被称为“法国精神的特征”➡最为著名地体现在笛卡尔的论述中,观察到的只是表象,而物质的实在性无法为单纯的感官揭示,知觉与科学的关系是表象与实在的关系➡现代思想对于科学提出的问题是:科学是否提供或者将要提供关于世界完整自足的表象以至于除此之外我们不再有任何值得提问的问题➡一个转变:从19世纪末,定律与理论不再被视为关于世界的精确图像,而是一种近似的知识,要求对具体事物、感觉事物进行解释➡为人类感知活动平反

第二章 探索知觉世界:空间

对于现代艺术的惯常误解:现代作家的令人费解只是因为他们无话可说,因此只能用微妙代替艺术➡现代思想之所以令人费解,是因为它关心真理➡以空间观念为例:古典科学中空间具有同质性,随着非欧几里得几何学兴起,人们认识到空间各部分及其维度是异质性的➡现代绘画与现代科学探索的一致:①古典绘画区分线条与色彩,以塞尚为代表的现代画家认为对象轮廓的变化与色彩的变化没有严格区别(“随着色彩涂抹,我们勾勒出线条”)②古典绘画建立在透视法的基础上,将所见之物的习惯表象画出,风景为一种凝视无限的目光(没影点)所统摄因而具有平静得体的外观;现代绘画强调古典绘画的统摄、同时性不符合自由视角,观看的每一个时刻都服从特定的视角,空间的部分之间总是介入了必要的拖延,因而存在不是给定的而是通过时间显现的➡心理学的错觉现象➡无身体的理智的同质空间概念被具有优先方向性、与身体特殊性、与自身处境特殊性的异质空间替代了,心灵之所以能够通达事物的真理是因为它的身体处于事物之间

第三章 探索知觉世界:感觉事物

思考空间里事物的本身

只要我们将事物的不同性质当作分属视觉、嗅觉等截然不同的世界的材料,事物的统一性就始终是神秘莫测的➡心理学:各个感官之间的性质相互呼应,具有某种情感意义,只要将性质重新放回到赋予其情感意义的人类经验中,它与其他截然不同的性质的关系就可以理解了➡蜂蜜:它的性质只能通过它在肉体主人的自我和承载这种性质的外部对象之间建立的讨论确定,“人性的定义”➡事物的统一性不是在每一种性质背后,而是在每一种性质那里得到肯定,每一种性质都是整个事物(性质是事物的“存在启示录”·萨特);同样,个人的诸多秉性在对象中相互联结➡“水”➡自然元素与人的故乡➡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具有一种眩晕的近似性,使我们无法将自己当作事物之外的存粹心理或把事物定义为没有人类属性的存粹对象

第四章 探索知觉世界:动物性

我们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拥有身体的有限存在与谜一样世界之间的模糊关系,在这个世界中不只包含着正常的人;也只有重返知觉世界,才能够在生命或者意识的这些极端异常形式中发现更多的意义和趣味

古典思想不重视动物、儿童、原始人与疯子,古典思想所做的不是理解他们如何生活,而是衡量他们与正常人之间的距离,古典思想具有一种神权理性➡古典思想遭到科学与反思的质疑:正常人实际不能拥有、不能达到通过行为重构世界构建出连贯一致的系统,正常人应当去理解不正常人因为他自身也会有不正常的时刻;正常的思想最高的功能是进行质疑,因此思想不能自命为神权思想➡现代艺术和思想思考这些不正常

第五章 从外部看到的人

心灵最终只是不可抑制地收敛和内聚、自我认识的存在,因此心里得到的纯粹的概念是不同于物质的存粹概念,他人对我而言永远不是纯粹心灵➡然而将一个人的心灵与身体完全区分开是不可能的,心灵萦绕在身体中➡生气:愤怒没有脱离我的身体,它进入了公共空间而非仅仅停留在自我之中;但是作为思想的愤怒又不能栖居于任何物质碎片中➡笛卡尔:虽然区分了身体与心灵,但是整体却是存在的,只不过这种整体性无法消磨身体的机械性与思想的透明性➡我们活在他人的经验中,在接触他人之后才会产生朝向自我回归的反思,而语言一直指引着人们;只能借助语言并参与到世界的生命中才可能实现无工具和无历史的纯粹自我和心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