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钢之色读后感1000字

钢之色读后感1000字

《钢之色》是一本由[英] K.J.帕克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元,页数:4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钢之色》读后感(一):昨天突然心血来潮把后面剩的几章看了

对于单纯喜欢看人物纠葛读者来说可能有点无聊,并且中途穿插了不少梦境描写。书中的主角可能是帕克笔下少有的善良阵营(至少我感觉是还没看后两部不敢下定论),洛雷登和秘书之间那种微妙的暧昧关系真的让人想跟着推一把。至于本作的主题是什么还真让人一时间说不出来,很难简单的用复仇两个字来概括。对战争的描写并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虽然草原人基本上占据了邪恶的一方,但帕克同样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去描写一个野心勃勃的草原首领,让人厌烦却不一定恨之入骨。直到最后,哪怕已经占据了上风,面对洛雷登仍然无法磨灭心中的噩梦。

《钢之色》读后感(二):钢之色

《钢之色》法庭斗剑三部曲第一部,帕克脑洞大开,辩护律师的唇枪舌战在这里化为了真刀真枪,罪名成立与否、法庭判决结果、对与错、善与恶,只由辩护律师决斗结果为准。 有的人真的就是老天爷赏饭吃,帕克写作真是天赋异禀,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文笔、洞察力、知识储备量,都令人惊叹。他杰出的写作能力让人物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仿佛他们就是按照书里描绘地那样去生活。最开始读的时候觉得帕克罗嗦,后来读着读着,这些很具体的细节让作者描绘的画面坚实稳固,笔下的世界真实可感,没有一处不真实,比如作者写草原人头领发动战争准备武器,写用于远程进攻的箭矢上的箭翎是鸭子毛做的,草原人头领就专门成立了一队人马捕鸭,拔完了鸭毛,剩下的鸭肉就成了短期内部落的重要食物,草原人头领吃饭说吃随便别的什么都行,只要不是鸭肉就可以。就这样,在真实可感的小说世界,每个人物都拥有了力量和属于自己的命运,人物就这样鲜活起来。 当人物在作者笔下真的活了,心就会不由自主地被人物的命运牵动,帕克采用的是不断切换视角的写法,读的时候就很纠结,一会儿把自己带入城市人,希望他们能够成功的保卫自己的家园和亲人,过了一会儿又读到特姆莱母亲被烧死了,他的兄弟姐妹全身着火,直到皮肤和血肉都被烧光,只剩下焦黑的骨架,而他当时还是一个小孩儿,就躲在车底下,目睹着这一切暴行的发生。这时我又将自己带入了攻城的草原人头领特姆莱,希望他报了屠族的血海深仇,阅读的过程就在这两种立场之间不断摇摆。不仅是读者,就连草原人头领特姆莱也在不断摇摆,帕克在这里写地特别好,发动战争的屠夫的心路历程,他也曾摇摆过,最后又是如何狠下心肠,将掠夺生命作为自己的事业。他也曾纠结过,当他潜入城市在机械厂当学徒时,他拼命地铸剑,希望自己哪怕多造一把剑,当他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这座城市里的人也能多有一把剑防身。 钢铁颜色会随着温度发生变化。达到一定温度时,柔性转为刚性,这正是最考验技术的时候。通过有技巧、有耐心的回火和冷淬,钢条硬而不脆。这是一项细致的工艺,要在火与水之间完美平衡。回火的时候,有些铁匠喜欢用油,有些喜欢用血。他们说,在回火的关键时刻,血为钢条添加了某种助力,金属外部格外坚硬,内部保持柔韧性。水与火交融着,血与骨在火中燃烧,就如特姆莱一般。而洛雷登则是一把身不由己、被人驱使的剑。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停地感叹宿命啊。草原人的重型机械、攻城器材是草原人首领在城市军械厂当铸剑师时学来的,而洛雷登杀掉草原人的剑又有可能是草原人头领在城市军械厂铸造的。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最初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人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扯在了一起。

《钢之色》读后感(三):K.J.帕克,您的好邻居

《钢之色》是K.J.帕克的长篇处女作,也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帕克长篇。作为编辑,我其实应该吆喝一下的。但爆肝三年,守得云开,只觉得太不容易了。有些感受和经历不吐不快。写不出正常的营销文,就随便吐吐槽吧。

读了那么多史诗奇幻,要说帕克的特别之处,应该就是他给人的沉浸式体验。其实早在《钢之色》之前,帕克已经在同一世界架构下创作了许多短篇和中篇。《钢之色》是他第一次认真梳理自己的世界,他选了古城佩里美狄亚,倾尽笔墨,从高高在上的学院到市井坊陌,从各色商会行会到强横的城防工事,三教九流,一砖一瓦……这种丰富的质感,目前确实只有他做得到。

但这质感的背后是翻译/校对的修罗场,我到现在还存着各种中世纪后期奇奇怪怪的史料。由于佩里美狄亚的原型参考了威尼斯,要硬着头皮读意大利语文献。读一点觉得好玩,读多了连原来会的语言都不会了。这都算了,书中有一段描写打铁的文字用了比较冷僻的术语,没有资料可查,只好请教帕克。他讲了几次还是不够清楚,于是爽快地说:哎~我打一次给你看看你就明白了。这????我倒是很感激,但总不能在文字中间画一张示意图啊!

其实吧,这么精彩一座城市,多花点时间,尽量完美地呈现出来也是值得的。但刚开始怎么也想不到,他会点一把火……

这就是传说中的作者不疼译者疼,译者疼完编辑疼。

是的,只有城市怎么够,帕克用最粗暴的方式告诉你,这个世界的生命力,犯不着依靠这一城,哪怕它再精彩再辉煌。史诗奇幻不一定要杀人,只要世界搭建得够完美,放火更有效果。

其实和帕克相处下来,发现他这个人非常温和。除了写作、研究历史,平时最在意的就是他养的猪啊羊啊的,没事打打铁,开发一点传统手艺,总之跟“狠人”完全不沾边。

但这一切仿佛只是他为了保持“现代人”身份而做出的妥协。相处越久,越能明显感觉到他内心依然活在中世纪,一旦进入自己搭建的奇幻世界,就无拘无束释放真我。不但狠,还高产,还一点不留恋。

这样一来,他的故事总给人一种顺滑感。别人费心费力安排情节、列大纲,写史诗奇幻的还要查找各种史料。他仿佛不需要,一切都是现成的,仿佛身体里本就住着那些灵魂,整天和他说话,而他只是充当转述者,讲出来就完事了。这第一部长篇,大概就是二十多年前,那个世界的人和事积累到了临界点,自然流露。

也正因为顺滑,接触帕克作品的这几年,我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这不是什么架空世界,这个世界就在我隔壁,而且吵吵闹闹,特别多事。前一个故事还来不及消化,后一个就紧跟着来了,这些故事看不出套路,没什么修饰感,但个个都真实鲜活,让人相信真的有这么一群人住在旁边,只要推开窗户就能触碰他们的世界。不需要刻意营造什么氛围,你就是能安然接受这个世界的稀奇古怪,同时接受大家是左邻右舍。

唉,可能是我现在的帕克含量太高了吧,不知道初读他作品的大家有没有相同感受。想想还挺神奇的,从来没有哪个作家写着写着,把自己变成了读者们的邻居。帕克这个老头,自以为隐居乡下深居简出,说不定在另一个次元,他家方圆几里挤满了人吧。对就是这样,以后有新朋友入坑,大家就说“欢迎新邻居”~ 希望以后这里越来越热闹。

《钢之色》读后感(四):荒诞中的幽默与无力

“对于真正悲哀的事,不要再悲哀地去写”

若倘写这篇故事的是莎士比亚,那么整本书的篇幅还要再扩充一倍,洛雷登在每一次的庭审结束后不会是去喝个酩酊大醉,而是找教长进行一番忏悔。而我们的特姆莱应该会不断地反问自己“To be or not to be"。要是大仲马写,那就是被杀了父母的穷小子从无到有的复仇故事。

然而写这篇故事的是kj帕克,整本书一直在没完没了的死人,但是在帕克的笔下看不到一点悲情,即使主角差点把他的外甥女杀了;也看不见对小人物的唏嘘,整本书要是换雷马克来写,那就是中世纪版的《西线无战事》。

帕克的毒舌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看着里面的人物死掉,不厚道地说,你甚至能够笑出声。这与本书的设定有着强烈的关系。打官司要赌上与此事毫不相干的两个人的性命。这种设定又滑稽又荒诞。毕竟在现有的法律体系里面,人权总是高于一切的。这点导致了故事里的几乎所有人在面对生死的时候都相当的开明大义。你甚至找不到一个字面意义上贪生怕死的人,在官场上勾心斗角的职员和普通的小市民都一样会为了荣誉而战。

与传统奇幻小说不同的是,帕克会费较多的笔墨去塑造一个小人物,在你以为这个小人物会引导故事走向的时候,然后啪的一下,帕克像折断一支芦苇一样让这个小人物匆匆谢幕。死了?死了。事情就是这样。书的格调非常的黑色幽默。

战争中的厮杀,是相当残忍的,但帕克用幽默的笔调,把书里的战争近乎描写成了一场闹剧,就像是两个村子的人械斗一样。小人物在面对生死的时候,颇有视死如归的凛然,平静的简直夸张的反应让这场战争显得更加荒诞不经。

当然,不是说整本书像是一般的黑色幽默小说打乱了叙事的逻辑。佩里美狄亚的陷落说是偶然其实是必然。城市人与草原人的矛盾不是一天之久,二者的关系可以形容成一座睡火山。但是对于来偷师的特莱姆,城市人没有防备之心反而倾囊相助。到了真正火烧到头上了,连统帅部队的指挥也是临时赶鸭子上架。途中因为内部的勾心斗角还给他撤了职。故事的叙事手法上并没有特别高明之处,结局的处理也无特别大的转折。但是循着本书的轨迹,会感受到一种慢慢划向深渊的无力感。

这种无力与颓废感在书的后半部分愈加明显。

与其说这是问特姆莱的话,不如说是问读者的,克制的叙事方式让读者即感受不到复仇成功的喜悦,也感受不到对于市民的同情。更加映衬了这场战争荒谬的事实。

在本书的末尾,这种虚无感达到高潮,在这场战争中,没有赢家和输家。与其说是一场战争,不如说是一场被诠释成危机的闹剧。

不过,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的特姆莱,也许有一天真的会说出“To be or not to be"。

《钢之色》读后感(五):共同前往K.J.帕克的奇幻世界吧

欢迎来到K.J.帕克的奇幻世界,充满魔法的中世纪,全新秩序的斗剑大陆,同样残酷的冷兵器战争,全部都在法庭斗剑三部曲的开篇之作《钢之色》。K.J.帕克为英国作家汤姆·霍尔特(Tom Holt)发表奇幻小说时用的笔名, 曾为律师的他现在在英格兰南部经营自己的农庄。《钢之色》里中世纪的城邦、奇幻的元素、多重时间线的发展有点像马丁乔治的《冰与火之歌 》,而作品独树一帜的风格,风趣幽默的内容,机缘巧合的重合,是完全属于帕克的世界。

源自“冰与火之歌”

曾经当过律师的K.J.帕克,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于现代的法律体系,这里的法庭,官司输赢不是靠律师的口舌之争,而是是剑士的生死相拼,所谓的律师,就是法庭剑士,除了离婚官司只需要一方认输,其余时候都是以一方的生命的结束作为官司最终的判决,正义属于强者,弱者只好以鲜血祭奠。就像古罗马的角斗场,这里的法庭就是圆形的竞技场,观众、法官和委托人都高高在上,以正义之名为最原始的搏斗呐喊,不晓得这是帕克对自己熟知的司法体系的思考还是吐槽,毕竟这是发生在屹立千年的佩里美狄亚,别称三重城,是海的新娘,文明世界的主妇,区别于草原上那些游牧民族的贵族之城,可能,这也是佩里美狄亚最终陷落的原因吧。

K.J.帕克将自己曾经的职业知识、平日喜欢的冶金、木工等原始手工劳作、对军事战术、中世纪历史和城市规划的研究等全部融入在《钢之色》之中,让书中关于铸剑、法庭、机械、战争的每个细节都栩栩如生。铸剑工艺:用上百根铁丝或者铁条层层包裹着一块柔软的铁芯,然后经过加热、锻打熔合成一体,看了想跃跃欲试,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法斯康剑。城墙的防卫机制也十分具体,城墙四十二尺高,底部十八尺宽,上面宽十五尺,城头山可容两辆马车对驰,哨塔、攻城器械、弓箭手、投石机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战争的场景也占了很大的篇幅,每个人在战争中都有不同的故事。帕克这些对真实场景让人倍感真实不禁赞叹。

中世纪城堡

巴达斯·洛雷登就住在佩里美狄亚下城贫民窟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他是个法庭剑士,靠着堵上性命帮客户打官司谋生。 在成为剑士之前,他是多年前那场与草原人的战争里为数不多的的幸存者,当时遭受的严重的膝盖伤病其实已经把他排除在顶级剑士之列,在与排名前三的剑士阿尔维斯的之战,神秘的幸运力量让阿尔维斯的剑折断,洛雷登逃过一劫后选择退出决斗转行当一名教练。草原人首领的儿子特姆莱精通铸剑之术,潜入佩里美狄亚刺探情报,想要里应外合一举复仇。命运纠葛之下,两人注定一战!

《钢之色》只是开端,后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帕克的奇幻世界一定要进去看看,会让人流连忘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