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数字化颠覆经典读后感有感

数字化颠覆经典读后感有感

《数字化颠覆》是一本由[英]延斯·P.弗兰丁 / [英]塞拉·Q.考克斯 / [英]吉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页数:2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数字化颠覆》读后感(一):更多从企业技术、行为、流程三者关系角度论述

在图书馆淘到这本书,大致翻看了目录,看到了薇娅和李佳琪的错位商业模式,觉得这本书应该是很新的书了,所以拿来看一看,本书主要从行为改变三角为入手,说明在数字经济时代,技术位于三角形的顶端,技术的决定性作用,自己我们在数据浪潮和时代浪潮中,要做一个技术接受者,顺应时代潮流,不被市场的去中介化,作为一个技术接受者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迭代游戏,不像赋能时期的单个的有始有终的过程,作为技术的接受者,要不断接受技术,走在技术的前面,加上与其他企业的联通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造价值。当然,初读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提出的行为改变三角理论,与佩雷兹在《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中的技术经济范式中的倒三角有所不同,其主要说明底层的技术范式,通过规则掀起了经济领域的变革,现在想想,本书中的技术位于三角形顶部是说技术的地位,而佩雷兹强调的技术的作用,其实二者如出一辙。

《数字化颠覆》读后感(二):担不起颠覆二字,当得起开门一词!

正在致力于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小微企业不算高尖企业。卖的可能就是油盐酱醋茶,对于他们来说数字化转型更像是朋友圈投放的广告,平时办公用的钉钉或者企业微信,以及用来进销存的Saas软件。

这本书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很难学到颠覆,但是就如何迈进数字化经营来说,确实能起到开门的作用。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画出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根本区别。信息化是企业技术部门去解决的问题,但是数字化却是需要整个企业一起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特别是企业的一把手,如果不能想清楚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不能想清楚如果不数字化企业可能就会被时代淘汰,不能想清楚自己的企业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数字化远景,那么这样的企业是不能成功数字化转型的。

本书清晰的界定了什么是数字化,以及如何实现数字化。唯一的问题就是举的案例离国内的企业,特别是国内的小微企业太远了。但是,有了路径,再去实践、再去试错,成功率就会大很多。对于我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如何帮助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大门,至于最后的修行如何,那还是要靠自己努力了。

《数字化颠覆》读后感(三):数字时代的技术接受者

这本书的主题,是组织在面对数字时代日新月异的技术时,如何面对变革管理的挑战。对此,作者认为,只有接纳和适应才是唯一出路。书中主要提到了“技术接受者”和“变革领导者”两大概念,这不管是对组织还是个人,都很有启发意义。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产业,“摩尔定律”体现出的增长速度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而进入了数字时代,技术的更新迭代更是一刻也没停过。如今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经常是“赢家通吃”,平庸和得过且过是不行的。这其中,因为不能适应改变、不能迎合趋势而被淘汰掉的企业不知凡几。每当一种趋势进入到一个行业时,它带来的破壁效应是不可逆的,总有些旧的东西会被碾碎在历史的车轮下。当初雅虎选择了互联网用户免费的商业模式,到如今几乎成了一种默认选项了;技术的逻辑总是让人更方便的做事,让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没有竞争力的劳动者被AI取代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技术性去中介化开始发生时,妄想守成、获取居间利益的组织,最后往往只能以脸朝地的方式强行硬着陆。

如今,以数据和技术来驱动决策已经成了一种新的趋势。10多年以前,大数据刚刚起步时,就有人预言了接下来大规模数字转型的必然。近年来信息的产生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这是信息时代的新常态。数据不争先,争的是无处不在。淹没在数据海之中,有人预言了“数据主义”,那是一种大多数人能轻易获取无关紧要的数据、少数精英垄断着关键数据的未来。

不管是智能设备里的软件还是内置传感器,多样的数据渠道可以使平台几乎毫不费力地获取大规模的数据,而且经常是相关的全部数据。利用数据流中提炼出的信息来进行管理决策,这种行为的优势有目共睹,远比靠着某几个人单方面的臆想或期望靠谱。同样的,在数据时代做“技术接受者”也是一种必然,组织不可能面对改变世界的技术力量还保持超然。永远和主流技术保持链接,靠技术来驱动人员和流程,才能提升效率并创造价值。

即便意识已经到位了,但事在人为的局限性总会让变革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已有的技术架构和历史经验,已经根深蒂固,成为一种路径依赖了,这既是尾大不掉的包袱,也使得组织丧失了“反脆弱性”,阻碍着技术的变革;另一方面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把改变视为一种常态,似乎意味着不稳定将成为一种永恒,这听起来很难让人心安。此外,变革是需要成本的。因此,如今所谓的技术变革依然遵循的是“最小阻力原则”,就好比一个得过且过的补锅匠,所谓的演进、迭代经常是对着已有的东西“打补丁”而已。而在数字时代,这种骑墙战略是行不通的。

为了切实推动变革,作者提出了由五大战术组成的模型,是谓“变革良性循环”。永恒的变化要求产生新的职能,即变革管理职能,这可以跳出传统的项目方式,转而围绕技术实施提供变革支持;然后是支持性的政策环境和统一治理架构的搭建,为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制定适配的新政策;接着是发起行为改变,让技术变革在组织内部得到广发支持,也要求倡导者和拥护者相互促进;第四步是培训员工,帮助他们获得心理上和技能上的准备;最后一步是形成可衡量的指标,对相应价值进行评估,确保改变有在真正地发生。

总之,重视数据的力量,适应技术发展,做数字时代的“技术接受者”,是这本书也是这个时代提出的要求。对个人而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尤其是作为技术人员,更是要时常增加技能储备,与新技术保持链接,这永远是可取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