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增订典藏版)读后感摘抄

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增订典藏版)读后感摘抄

《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增订典藏版)》是一本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编著作,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8,页数:202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增订典藏版)》读后感(一):它们是美的象征,也是中西文明交汇与碰撞的体现

踏进博物馆欣赏古代艺术品,是令人向往之事。倘若有幸欣赏到其他国家的艺术珍品,更是一件令人兴奋之事。

2017年,一批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珍藏文物走进中国,走进清华大学,这些珍宝在国内巡回演出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只不过,如今的我们是无法亲眼目睹了。

幸运的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根据展出作品编著了《器服物佩好无疆》一书。2022年版本为再版,在初版的基础上重新编排,增加了一些全新图片的研究文章。本书讲述了阿富汗最为珍贵的艺术珍品,包含230余件(套)文物,按照出土地点进行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古城遗址、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古城遗址划分单元,呈现不同时期的珍贵文化遗产。这是阿富汗作为东西文明交汇中心的见证。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邀请了李零、扬之水等海内外权威专家撰文,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阿富汗文化,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有深入思考和理解。

在法罗尔丘地出土的精美金银器中,有中亚早期文明中常见的几何纹金杯,也有来自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胡须公牛形象,这无疑说明了阿富汗在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就是多文化交汇之地。

阿伊哈努姆古城“拥有希腊化城市的所有标志”,在该遗址内发现了大量钱币、石器、青铜、神像和人像。令人惋惜的是,此遗址在战争期间沦为战场,如今地表遗存消失殆尽。从本书图片中,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这座古城的宏伟壮观,其内装饰豪华别致,比如女性雕塑、十字形饰板、新月形青铜饰板、石盒与石盒盖等。其中赫拉克勒斯立像表现了中亚地区和希腊化东方地区的人们对赫拉克勒斯的崇拜。

蒂拉丘地出土宝藏数量惊人,金、银、铜、宝石、象牙等各种材质文物均有,其形状也是融合了多种风格,安息银币、罗马金币、希腊神灵、草原风格的饰品、中国西汉铜镜与丝绸等,再次证明了阿富汗曾作为文明十字路口的国际性、创造性和多样性。本书展示的很多饰品,也能看出它们是东西文化交流与互动的结果。比如书本提到的靴扣造型最初可能始于战国时代的燕国,一直延续到后汉。

贝格拉姆古城发现2000多件珍贵文物,再一次证明了阿富汗作为东西文明交汇中心的独特历史价值。这里有希腊罗马风格的青铜铸像和石膏浮雕、印度的象牙雕件、叙利亚的玻璃、埃及的银器和石制器皿等,甚至,还有9件中国汉代的漆器。其中,女神雕像是古代印度重要的出口品;战士像石膏圆板上的形象常见于希腊-罗马时期的工艺品上。

在专论部分,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同学者针对某些主题进行的讨论。比如: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蒋瑞霞针对阿富汗早期艺术中波斯元素的分析,她认为阿富汗蒂拉丘地4号墓中出土的黄金盘与古代东方世界,尤其是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最为盛行的“圆花饰”如出一辙;台北故宫博物院张文玲讨论了阿富汗蒂拉丘地珍宝所含的草原特征,她认为其墓葬结构与内蒙地区、布里亚特共和国等地区的墓地形式结构有形似之处,其陪葬品服饰、头饰等也呈现一定的草原风格。

当然,《器服物佩好无疆》一书中还有众多学者的讨论分析,这对于我们欣赏阿富汗艺术珍品有一定的帮助,喜欢的朋友可以去书中仔细研读。而本书专论部分后面的参考文献足以令人震撼!

总之,这是一部令人惊艳的书籍,其中珍品令人赏心悦目,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中西文明的交汇与碰撞。它值得收藏!

《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增订典藏版)》读后感(二):文明因交流而精彩,兼顾科学与美感,完好呈现阿富汗国宝

喜欢逛展览的朋友,估计都喜欢到博物馆的书店或者文创店翻一翻展览图录,作为一名后起的文博爱好者,既是文物摄影爱好者又是博物馆志愿者,有时候想拥有一本价格合适,图版兼具科学与美感,还附带有一众大佬的专论。这样既可以看到文物细节,又能学到相关知识,在讲解当中就能用到。我想,这样的展览图录我之前见到的很少。一般都是动辄几百的大图录,大16开的页面,放上一张小图,大量留白,还没有展品文字介绍,看完不忍吐槽。

阿富汗珍宝展在国内巡展好几个博物馆,但是我当时并不知道,后来喜欢上了逛博物馆,知道了这么个展览,非常懊恼,错过了。朋友说清华艺博出的那本《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览不同非常不错,是国内几个版本当中最好的,但是看了一下价格,已经溢价到了几倍,望而却步。不仅是我,很多文博爱好者朋友,都希望再版出一本小图录。去年听到有消息说清华阿富汗展会再版小图录的消息,非常开心,等到现在,终于拿到了,身边很多朋友也有买到。

朋友都对它好评,性价比高的,《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增订典藏版)》在大图录的基础上,不仅保留了图版和内容,还在专论部分增加了一些文论。李零、扬之水、苏荣誉等众多学者全方位深入解读阿富汗国家宝藏,十来篇论文字数达到三十万之多,可谓是专论部分与图版部分对半分了,至少对我我来说,是非常喜欢的,是我喜欢的一种形式。

专论部分的这些文章,让我再一次全面而具体的对相关话题有一个深入的学习,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料。例如李水城老师所撰写的“中原所见三代权杖(头)及相关问题的思考”,让我想到了他的新作《耀武扬威:权杖源流考辨》,对于权杖类似的相关文物解读,在之前讲解南越王博物院临展“滇王与南越王”中有所涉及。又如李零老师所述的“狻猊·天马·跳脱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馈赠”,关于这些样式的文物,在最近讲解的南汉二陵博物馆“洛京风华:洛阳出土汉魏文物展”中有所接触,都非常有亲切感。

在读王镛先生主编的《中外美术交流史》一书时,看到季羡林先生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丛书》做的序,其中提到“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吾深以为然。在看到正文第一页,见到了南越王墓出土的银盒,回想南越藏珍基本陈列展厅中有各类文化因子的器物,确实,文化就像一个系统,学过系统论的朋友都知道,开放的系统才能长久,人类文明因交流而精彩。

地处于东西方文明交汇十字路口的阿富汗,自古即是多种文化和文明交汇的中心,自然形成了其独特又灿烂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本书图版部分是按照清华艺博展厅的顺序,以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古城遗址、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古城遗址,分别展示了青铜时代、希腊化时期、月氏人入侵至贵霜王朝建立之前、贵霜王朝四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化遗产,让我们更深的了解这个拥有四五千年文明但是多灾多难的邻邦。让我们对阿富汗的印象不再是来自于新闻当中战乱的场面,亦或是《追风筝的人》,认识到这个多难的国家另一面。

2017年3月起,这批阿富汗珍宝开始在中国巡展,并于2019年4至6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器服物佩好无疆”为题展出,据介绍此主题是取自中国古代典籍《穆天子传》,书中记载了周穆王(约前1054—前949年)曾经到西方巡游,除了见到西王母,还见到西方的奇珍异宝,并用“器服物佩好无疆”来形容它们。距离我最近的一次估计是在深圳南山博物馆,可惜当时我不知道,还是免费展览。错过了总是有一丝后悔,但是话说回来《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增订典藏版)》弥补了我这个遗憾。

虽然说它与大图录不一样,因为适当缩小开本,可以降低定价,价格还是很美丽的。但它可以说是秒杀一众博物馆展览图录,至少是符合我心中的博物馆图录的样子。图版清晰,展品文字说明详细,相关扩展也出现在图录当中(展板当中出现的一些资料),《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增订典藏版)》做到了。雅昌的印刷我还是放心的,书本也可以平摊。小16开还便于携带,但是图片质量并没有因为开本小而打折扣。有些文物会联系东西方相关的出土文物,进行对比,这就让我少花了很多时间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了,找寻类似的文物。

说一千道一万,正如我标题说讲的这样“文明因交流而精彩,兼顾科学与美感,完好呈现阿富汗国宝”,书本内容是“文明因交流而精彩”,小图录的设计排版印刷就是“兼顾科学与美感”,所以说《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增订典藏版)》完美呈现阿富汗国宝。

《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增订典藏版)》读后感(三):阿富汗国家宝藏:东西方交汇处的文明与艺术(上)

2019年春,一个名为“器服物佩好无疆”的展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

展览题目取自中国古代典籍《穆天子传》。书中记载了周穆王(约前1054—前949 年)曾经到西方巡游,除了见到西王母,还见到西方的奇珍异宝,并用“器服物佩好无疆”来形容它们。

清华艺博展览现场

展览展出了5大考古遗址的231件(套)珍贵文物,时间跨度自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纪元之初,其中许多饰品以黄金和宝石打造而成,熠熠生辉、光芒璀璨,造型则有着东西方多种文明融合的特点。

这批珍贵的展品,来自一个遥远神秘的国度——阿富汗。

《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增订典藏版)2022年8月 258.00元

直到20世纪初,阿富汗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世人对其知之甚少,只能从一些零星的报道中获知关于它的只言片语。

然而,历史上的阿富汗却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是中国通往西方的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关,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繁衍地。阿富汗的历史价值,是否能有实物和遗迹可以佐证?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兴起,掩埋于尘土之下的宝藏和艺术品不断被发掘,我们才得以对照着文献的记录,重新走进那段历史。

时光回溯到一百年前,1922年,法国著名的东方学家和考古学家阿尔弗雷德·富歇(Alfred Foucher)抵达喀布尔,阿富汗的考古由此开始。

贝格拉姆发掘现场

富歇在距喀布尔60千米处的贝格拉姆调查时,发现了两座南北相距600米的古城址,并认为这里是某处古代都城遗址。后来的发现印证了富歇的判断,这座古遗址正是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贵霜帝国“夏都”迦毕试——贝格拉姆古城。

1937年和1939年的两次考古,在古城皇宫区域的两个房间中,发现了约2000 件珍贵文物:希腊罗马风格的青铜铸像和石膏浮雕、印度的象牙雕件、叙利亚的玻璃、埃及的银器和石制器皿,以及9件中国汉代的漆器……文物的时代可以追溯至公元1—2世纪。

这个充满了“奢侈品”的仓库反映了贵霜时期该国商业的繁荣,以及贝格拉姆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更无可置疑地证明了阿富汗作为东西文明交汇中心的独特历史地位。

象牙摩羯饰板

人形青铜砝码

人形青铜砝码

彩绘高足杯

鱼形玻璃

鱼形玻璃

象牙狮鹰支架

战士像石膏圆板

紧那罗水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学家们在阿富汗东北部的边境处,发现了阿伊哈努姆古城,这里也曾是希腊的殖民地和当地首都。

阿伊哈努姆古城复原想象图

阿伊哈努姆遗址中的列柱广场(DAFA)阿伊哈努姆的柱头曾被附近居民在建造房屋时当作柱础使用

宙斯神像的大脚残件

这里有依山而建、可容纳4000—6000人的剧场,有长约1700米的南北向大街,有大型的竞技场,希腊古典风格的马赛克地板,有里面坐着高达5至6米的宙斯塑像的神庙,以及无数的钱币、石器、青铜神像和人像等等。随着发掘的逐步展开,一幅伟大的希腊化城市图景徐徐浮现。

科林斯式柱头

女性雕像

雕刻圆板

双翼形瓦檐饰

面具形出水口

赫尔密斯方柱

阿伊哈努姆属于希腊化传统的城市,是希腊文明最东端的代表之一。据推测,在当时的阿伊哈努姆,人们在口语和书写时都使用希腊文,他们不止阅读古典作家的手稿,甚至还在剧场里演出古典剧目。与此同时,这里也与中亚和西北印度文明的历史密不可分。

不幸的是,因为后来连年的内战,这里的地表遗存皆已消失殆尽,空留余响。

二神驾车图像饰板

赫拉克勒斯立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