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亚洲与一战的读后感大全

亚洲与一战的读后感大全

《亚洲与一战》是一本由徐国琦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42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2020-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亚洲与一战》读后感(一):亞洲五國與一戰

如果把亚洲五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可以说一战给他们带来了共同的影响:一是放弃了对西方的幻想,明白了在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里,自己永远不会被平等对待;二是重新回头去寻找本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试图将之与西方文化的优点相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三是寻找新的思想资源,比如正在俄国兴起的社会主义。

而这一切,又都首先需要从政治上摆脱西方的控制,实现独立。于是,民族独立与解放,成了中印越朝四国现代史共同的基调,不过在具体路径上,印度选择了甘地主导的“非暴力”路线,而在中国、越南,以及朝鲜,最终都是社会主义取得了胜利。

更激进的日本,则走向了军国化,直接跟西方对抗,试图建立一套东方秩序。但是在它的侵略事实面前,所谓“东亚共荣”“解放黄种人对抗白种人”这类的宣传,对亚洲各国毫无吸引力,最终日本帝国失败了。

中日印越朝,各自选择的道路虽然差异巨大,但它们有个共同的起点,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本书把一战称为是很多亚洲国家近现代史的共同开端。

《亚洲与一战》读后感(二):不可忽略却模糊的一段历史。

得确如作者所说一战是几乎已经被遗忘的一场战争,尤其是在亚洲,在中国,我们的教育和研究对这场战争的讲述很少,只有寥寥数笔,而对于战争期间国内发生的事情也很少联系当时的国际环境,导致很多人对一战的认识是空白的。

但是一战确确实实改变了亚洲各国,改变了中国,加速了人民的觉醒,推进了各种思潮的产生,让各国的精英更清晰的认识了西方,认识了世界。

中国在这其中经历了对威尔逊描绘梦想世界的期待,以及期待的破灭,刺激了中国新民族主义的诞生以及五四运动的爆发,更多国人觉醒,摆脱蒙昧,开始目标清晰的投入斗争。

经历一战日本进入了强国行列,但并未真正被西方世界所接纳,已然收到排斥与歧视,这也间接的导致了军国主义继续走向疯狂。

至于越南,印度与从一战中看到了西方世界形象坍塌,和朝鲜一起激发了其民族主义。从这个角度看威尔逊虽然做事两面三刀,但吹下的牛也不是全无用处,起码启发了殖民地人民。

了解这段历史,这本书值得一读。

《亚洲与一战》读后感(三):过去的记忆是共有的,我们的未来也应该是共享的。

《亚洲与一战》是徐国琦教授“共有的历史”三部曲之一,徐国琦教授毕业于哈佛大学,擅长国际史、共有历史,且多部著作与妻子携手完成,徐教授写,尤教授译,堪称学术cp的典范。

本书主要回顾了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五国在一战中的共同经历,以及一战给这些亚洲国家带来的复杂影响,尤其是中日冲突在一战中的转型,以及这种转型对亚洲以及其他地区帝国的未来发展计划产生的影响。要点可以概括为:1、甲午战败后的中国从千年大梦中骤然醒来,希望通过参加一战成为战胜国以求的自身地位的改善。日本也看到了战争背后的“红利”,借欧战在中国进行势力扩张同时加强自身民族凝聚力。中日两国正是这样彼此纠葛着走进了一战;2.一战期间,印度、中国、越南派遣大量劳工前往欧洲以支援协约国,一战原本是欧洲人的战争,而正是这一场欧洲人的战争却使得这一群亚洲人聚集在了一起,开始思考从前没有思考过的,“我们是谁”等认同问题;3、一战结束后的系列安排使得亚洲国家对英美等国高举的“自由、平等、理想、民主“等原则大失所望,他们不再试图寻求西方人的肯定,尝试从自己厚重的文化遗产中开始亚洲世界的药方。但是由于日本一步步迈向帝国主义,其主导的泛亚细亚主义也逐步变味,印度、中国、朝鲜也才开启了争取民族完全独立以及获得国际认同的漫长旅途的第一步。

同《中国人与美国人》那本书一样,我感受最深的点还是在于历史的共有性。过去读书上课,都是割裂地来看各个地区的历史沿革,大家仿佛是在互不相干的平行时空里各自发展。徐老师打破了我习惯上的这种隔膜感,从书里我看到越南人在法国打工时一下子获得了“平等“的地位同法国姑娘恋爱,我看到李承晚像借自己同威尔逊的私人关系为朝鲜在巴黎和会上发声。其次是国际关系理论第一次大论战中现实主义战胜理想主义的必然性,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像美丽的泡泡,但是没有人能切实的抓住,理想主义冲昏了人们的头脑,唯有现实一次次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