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2000年以来的西方读后感1000字

2000年以来的西方读后感1000字

《2000年以来的西方》是一本由刘擎著作,一頁丨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4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00年以来的西方》读后感(一):拍死公号的年度独白

刘擎对西方知识界的年度回顾,是澎湃思想频道仅有的一点星光。在流氓围殴、版面净化、精英矮化大势下瑟瑟发抖的中国知识界,已经拿不出什么货色了。

不堪忍受公号伪精英口水文章的读者(非典型),对刘擎的年度独白,有了对传统年夜饭般的期盼。拍死公号!哪怕只有一年一回。

而公号懒得和这位intelligentsia玩家浪费时间,自顾数钱,偶尔还能被官媒转发,如那篇《这次非同寻常的中美谈判,这三个细节很耐人寻味》。

《2000年以来的西方》读后感(二):西方综述一思想

已一条2000以来的时间为轴,为我们揭开了西方政治,思想上的大事件以及重要的人物。政治,经济,哲学,科学多学科范围平铺或是垂直,抑或透视来看西方的社会思想政治理论的发展和变化,由思想的源头导致的国际多边和单边的国家间的关系,过去已发生的对与将来的影响,书中有太多的专用名词和引经据典是阅读此书的最大难点,作者都在备注中列明了出处,顾名思义想要完全地消化此书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作为我也只能货轮吞枣式的努力填一填了。佩服教授的阅读量和阅读层次,为我们展现了矜矜业业审慎细致的态度,令人敬佩。

《2000年以来的西方》读后感(三):保持一种批判性距离来远观西方

自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和思想讨论,总会参照西方的思想背景,西方思想不是外在于中国的,而是中国思想构成性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深入了解西方,但又不盲从,保持一种批判性距离来远观它。

在这本书里,刘擎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法,针对中美关系、反全球化浪潮、经济不平等加剧、恐怖主义等新世纪关键议题展开论证,不停留于表面,不卑亦不亢,往返折冲、不断追问,在当下的国际语境下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但也不得不抱怨一下缺点,这本书本就是每年的学术界热点年度回顾,全书缺乏一个更加清晰合理的框架。

《2000年以来的西方》读后感(四):书

当下中国思想版图分裂、学派山头林立,无疑潜藏着深刻危机。当代中国思想学术所呈现的面貌,已难以揭示和回应真实的社会冲突与价值分歧。

但既有思想解释框架的失效,相反则可能进一步带来意识形态标签更为意气用事的强化,它由学院政治和学派政治引导的奖惩机制催化,助长了当下中国思想市场空前繁荣又无比颓怠的现状。在此种思想氛围下,问题之关键不在于共识的缺乏,因为改革政治的展开从来就不依托于共识的取得。相反,它将思想的活力扼杀乃至引向各种琐碎、狭隘、逼促的局面。这种思想危机要凌驾于表面的学术行政化和体制化所带来的困境。

严格而论,时代的思想氛围分为两种:一为开拓进取型,一为收缩防卫型。 中国今日思想界之颓势就表现为后者。繁荣的学术市场难以掩盖处于萎缩之势的思想空间。学术生产空前繁荣,左右对立泾渭分明,而思想创新则推进有限。思想观念难以形成有效的碰撞, 一旦碰撞,不同派别则全力维护自己的狭窄领地。一旦涉及实质思想议题,学术讨论就会被各种立场、姿势和站队支配。这反映的是学术讨论的高度政治化,它不再是改革黄金时代思想界所表现出的进取和活力,相反则是一种不断退缩和走向封闭的时代精神。

《2000年以来的西方》读后感(五):2008,世界的拐点

这段时间,周末抽空看完了《2000年以来的西方》。一般是周六、周日下午看一段,有时看一年,有时看两年。前面看的比较仔细,后面,到了10年之前,略微翻翻。

当拐点到来的时候,大部分人是不自知的。只有当外界环境已然变化,过去认为天经地义的事物消失或者变化是,猛然回首,才会发现当年早已埋下了种子,如今的一切不过是当年的种子按部就班的发展而来。

看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2008年,是世界的拐点。08之前,西方自信,手握科学技术和自由市场,高举自由民主,高歌猛进,确实是“历史的终结”。彼时,中国才刚举办完奥运,尽力向世界展示友好、文明的一面。08之后,西方好似一夜之间冒出好多问题,贫富差距、政治正确。美国依然强大,却没有那么自信而笃定,分裂在扩大。当全球化的叙事有分歧之后,什么才是全球共识。或者说,全球共识只是一个幻象,是偶然的特殊产物,不可持续,也不可设计。

另一感受就是,刘擎老师确实是专家。在思想史这么专业、艰深的领域,能够写出一些综述类的科普文章,让普通读者看明白,不容易。深入,才能浅出,有高屋建瓴,才能娓娓道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