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看见梵高读后感精选

看见梵高读后感精选

《看见梵高》是一本由郑治桂 / 张素雯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裸背锁线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见梵高》读后感(一):画

梵高是一个太过有名的艺术家,关于他的书籍、电影等衍生品比比皆是,与我而言,他的事迹太过出名,以至于我竟从未看过关于他的书籍。这本书从两个维度书写梵高,传记,作品,传记与作品相互观照、互补。

本书从梵高的精神状况、艺术经历、日常生活、每一时期的作品风格等方面对他的整个人生进行诠释,非常适合初次接触梵高的读者。

书中的内容浅显易懂,薄薄的一本书重复的内容却过多,这是它的缺点;但这本书中有大量梵高的作品呈现,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梵高的创作意图和特点。

《看见梵高》读后感(二):我的悲伤将永远留存

我的悲伤将永远留存。

“人皆知爱美,而艺术家对美的追求、探索,尤其强烈、执着,不同于一般。有的且近狂热,拼以身命,以求美之发挥。

具备此种为美献身之狂热精神者,常常得成为艺术家。”

——孙犁《谈美》

梵高无疑就是一位艺术家。

他是一个危险的精神病人、一个只有一只耳朵的疯子……他在当时可以被贴上任何标签,除了“正常人”与“艺术家”。

如果我们了解他的一生,再去看他那些色彩极为鲜明与艳丽、风格极为狂野与夸张的作品,就能体会到那扑面而来的冲击感。

他知道自己有病,所以他既固执又随意,既绝望又痴情,既扭曲又大胆,他像是一个殉道者。

而这本书就在带领我们——看见梵高。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不同的维度为我们解读了梵高。

梵高的画作是如何体现在我们世界之中的?又有着怎样的艺术价值?受到了什么程度的欢迎?

梵高的一生经历过怎样的生活?我们都知道他的贫穷,但他是否拥有过爱情?是否获得过幸福?

如果用10个关键词形容梵高——除了自画像、星空、向日葵、精神病患者……你还能想到几个?

如果今天的我们想遇见梵高,该去哪些美术馆或艺术馆呢?

梵高的一生中创作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

他爱肖像画,一生中画过35幅自画像。

他也爱画向日葵,一生中画过11幅向日葵。

他顶着不被理解的世人的目光,倔强地涂抹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梵高,你会怎么说?

——“活过。”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强大的生命力,证实他曾活过的痕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而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

让我们一起在这本书中,看见梵高,感受梵高,了解梵高。

《看见梵高》读后感(三):仰望星空的人

人们对于天才有着怎样的定义?似乎是高于普通人的智慧、热忱、思想,行于这个世间。

在看《孤独与伟大-看见梵高》之前,我对梵高的印象是一个印象派的画家,代表作就是向日葵和星空,但是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欣赏一幅画,很难。没有艺术细胞,在看到一幅画作时,可能就觉得,诶,这个画的不错哦。但是不错在哪里,那是一概不知的。

我想欣赏一幅画,绝不仅限于画的本身,而是结合环境背景、人物关系,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这幅画。而这本书恰恰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苏格拉底说“疯狂来自于神,清醒则来自于人”。对梵高来说,他短暂的人生有很多时间都是在自我拉扯中吧。但是在我看来,梵高并不是从小就显示出了高出他人的艺术细胞和艺术观念,他的绘画更多是根据自身经历、自身感悟,自称一派。

他是什么样的人呢?我想到一个词,纯粹。他是一个醉心于宗教的人,想在宗教里满足于对美的追求,渴望成为传递福音的人,去安慰和鼓舞人心。但是当他真正成为教会的一员,身体力行去感受和帮助底层的贫苦人,受到的却是教会的不满、排斥、开除。他对上帝和教会,产生矛盾的情感,他的信仰在这个过程中崩塌。离开教会后,梵高开始大量创作,艺术就是梵高传递真理的“福音”。他对底层贫苦人们有比其他人更为深厚的感知,这也许也是他艺术家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他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伏笔。

梵高的纯粹还表现为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家庭的期望。他的爱情纯粹而美好,像每一个青年人热忱的爱恋,他都深深经历过,流淌到他的精神里。他对家庭是向往的,对于美好的家庭生活是期盼的,但是生命中似乎并没有给他一个精神恋人。爱情能分泌荷尔蒙,爱情的美好使人精神振奋,同样,失恋也会对一个人产生重大的情感影响。我想梵高的爱情,应该就是出自于本心最直观的情感吧,不考虑外界是否合适,而是仅考虑是否由心欢喜,这也是让他情感屡遭打击的一个原因。

不疯魔不成活。这是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是说一个人拼劲全力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梵高是这样吗?我想他对画画的态度应该是这样的,纵观他一生,他将画画作为职业,但是又不限于职业,因为他没有迎合别人去画不想画的东西,而是通过自己的感知,去画自己想表达的。绚丽的黄、耀眼的蓝,是最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也是最广为大众知道的。你会感觉他脑中有无限的需要表达的情感,但是出现在作品中,就是一张安静的画。

当然,所有的想法都是后人想出来的,至于在他创作时,到底在想什么,就不得而知了。我想艺术就是这样,没有谁规定的好和不好,喜欢不需要理由,不喜欢也不需要理由。也许看到那绚烂色彩的向日葵,就从心底产生欢喜了呢?爱,有时候也不需要理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