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空海与断舍离读后感锦集

空海与断舍离读后感锦集

《空海与断舍离》是一本由【日】山下英子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空海与断舍离》读后感(一):空海与山下英子

再次感谢舒子的督促和“逼迫”,才能时断时续的拿出这本书继续读,生活告诉我无法把自己读书放在第一位,所以,读书闪到一边去了。舒子的提醒时不时的告诉我不能找借口,要继续,像空海远涉重洋,来大唐学习佛法,又冲破艰难险阻回国传播,这是一种何其的魄力和追求,同时成就了佛法在日本的地位,影响了一辈又一辈诸如山下英子这样的人,或许根本不沾边,可是佛的应用,遍布日本各地以及每个人的生活角落,如生活认识,建筑设计等等。家事断舍离直接影响了我的生活方式,而这一次我更是冲空海来的,认识空海是从日本书法三笔三迹而来,想去认识另一面的空海,看看到底怎么跟断舍离扯上了关系!

《空海与断舍离》读后感(二):断舍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自我探索之法

《空海与断舍离》也是《家事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所著。《家事断舍离》着重讲述断舍离作为整理术的实际应用,《空海与断舍离》则着重讲述断舍离作为生活方式、生活哲学的应用。 断舍离是放下执着心的生活哲学。大多数人并未察觉,过剩的执着心,多余的执着心,是对自己的一种消耗。衣柜里置之不理的衣服,家中从未发挥作用的物品,都是执着心存在的证据。这些执着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杂乱无章。 山下英子在书中一再强调环境与心境互为表里 ,“心若存污秽,环境也混浊”,断舍离通过调和环境从而达到内心的调和。实施断舍离之后,内心才会变得轻盈。 实施断舍离,也是自我探索的过程。越来越多的人浅显地认为断舍离就是扔东西和整理东西,事实上,断舍离并非提倡丢弃物品,而是一个审视自己与物品关系的过程,是探索自我真实需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的内在与内心,面对物品时需要主动思考,“这对现在的我来说,是必要、适宜、舒适的吗?”这种思维方式帮助我们取舍物品,发现执着之物即可将其舍弃。 其实,不仅是对物品的取舍选择要问自己这个问题,深入到人际关系、自身的执着等方面,更应该不断问自己这个问题,以“此时、此处、此身”为标准,以“必要性、适宜性、舒适性”为原则,来进行取舍。 在一次又一次的审视与取舍中,我们会更加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抛弃心中的芥蒂,抛弃对人或物的固执,抛弃束缚自我的观念,改变杂乱不堪的居住环境,改变散漫无度的生活,将真正美好的、心仪的人、物置于生活的中心。

《空海与断舍离》读后感(三):当断则断

“衣服不穿超过三年,可以打包送给他人 如果一直搁置它会产生怨气,影响你的运气。”

看了《断舍离》,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消费观,买了很多无用之物。

最近在消费上已经慢慢的做到了断舍离。“你留存的记忆越多,就意味着未来可以伤害你的越多。你留存的记忆越细致,越容易铸造出一个思维的牢笼,困于其中,越陷越深。”这才发现,自己只是做了最浅的表面学习,精神上依旧没有做到断舍离,记得心灵篇有把三种不扔东西的人归为三类:一是逃避现实型、二是执着过去型、三是担忧未来型。

对号入座,自己全占了。从现在开始应该要学的是扔掉那些不好的记忆,把自己从思维的牢笼里解救出来。不再执着过去,也不再为未来而担忧,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把握当下才是关键吧。

这本书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就是让你收拾屋子,扔掉不需要的东西,心灵也一样的,需要净化,而不是堆满了垃圾,压着还不舍得丢,感同身受,每次在丢无用东西,垃圾的时候,觉得很舒坦,看到家中乱乱糟糟的时候,有想要收拾的冲动。

空间层面的整理从而升华到心灵的整理,让人心在杂乱的世界里通过整理得到洗涤最终豁然开朗。作者提到为什么人总是难以舍弃?因为是把事物以未来时序展开想象,却错乱安插到当下生活。而断舍离表达的是"现在“出发的时间轴,从物品角度序写,只留下"当下"需要的物品,通过舍弃达到一干二净。如果你想要在小小的整理房间的举动感悟人生之道,这本书就可以推荐给你,因为它还提到了我很感兴趣的部分即断舍离改变“气”“运”,因为当你内心一干二净无杂物时,正能量磁场自然会影向生活。所以明天我要收拾房间,给自己来一个“断舍离”。

所谓“极简主义生活”,就是要求我们尽量排除一切没必要存在的东西,舍弃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包括身边的物品,做事的流程、沟通的环节等等,从而迅速找到应该去珍视的东西,让自己彻底实现“不为外物所累”。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时间会变得更充裕,精力更加充沛,内心更加安宁,身体更加健康,最终真正感受到久违的幸福。

《空海与断舍离》读后感(四):放下执念,遵从本心

继山下英子十来年前写出《断舍离》之后,断舍离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迅速风靡全世界,在互联网上尤为流行。最近,断舍离系列又迎来了续篇《家事断舍离》和《空海断舍离》。(值得注意的是,《空海断舍离》并不是山下英子一人完成的作品,而是和永田良一合著的。)

如果说《家事断舍离》还是如何实地践行断舍离的一本操作手册,可以按部就班地照做。那么《空海断舍离》更偏向于是一本心灵的指引,既阐述了山下英子本人如何开始进行断舍离的心路历程,又引起读者的一些思考,了解断舍离的深层含义,即——断舍离绝对不是简单地扔掉东西,而是正确面对物品、面对自己内心的执念。

老实说,打开这本书之前,我是有很大疑虑的。对佛学毫无了解,真的看得懂吗?

书名中的空海,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但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则是非常陌生。也许看过电影《妖猫传》的小伙伴还对片中奇怪的日本和尚有一些印象。空海本身就汉学底蕴深厚,作为遣唐使团的成员之一,漂洋过海来到繁花似锦的大唐,拜惠果为师,两年后惠果大师圆寂,空海带着大量佛经以及中国诗作回到日本,在高野山创立了真言密宗。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是传奇般的人物,亦人亦神,无论建筑还是医学无所不能。

他才华横溢,著作等身,我等凡夫俗子想读懂还真的是困难重重,本书介绍了空海的生平故事,并且摘取了空海理论中的吉光片羽, 从简单易懂的语音和实际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述其中断舍离的道理。这样,即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了何为断舍离,也能从中一窥空海大师的思想。也许大师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总之,本书从简单的对物品的断舍离,升华到禅意的生活方式,升华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对自己的心灵,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重新审视,放下执念,对私欲断舍离。只有手中空无一物,才能接纳万物。只有对空间进行大扫除,才能最心怡,最美好的事物置于生活的中心。只有对身心进行断舍离,才能将最重要的事,放诸于核心。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即使读不懂,即使不同意他的观点,也没关心。只要遵从自己的内心,相信就一定有所收获。

《空海与断舍离》读后感(五):《空海与断舍离》:断舍离的精髓不在扔扔扔,而在“物我关系”

断舍离的鼻祖山下英子,最开始坚定断舍离的想法,是因为一次禅房体验。只有榻榻米和纸拉门的朴素房间,点燃了她内心对事物,对空间,对生活的新理解,也让她找到了将断舍离做到极致的最佳范本。而她这次体验的所在地,正是在高野山,弘法大师空海修行的地方。

这本《空海与断舍离》,讲述的便是空海对作者山下英子的启迪,以及她提出的断舍离和空海思想的关系。

相比其他系列的断舍离,这本书的笔墨更侧重于深层面的理念和思想。而这些略显抽象的内容,我认为,其实才是断舍离的精髓所在。

空海是谁?如果看过《妖猫传》,一定会对里面的空海和尚印象深刻。

对,这里的空海,就是唐朝时来到中国的日本遣唐使,后来被密宗大师慧果收为徒弟的空海。

空海出生在郡守家庭,有个担任皇室教师的厉害舅舅。18岁那年,空海就已经成为了大学寮的学生。不出意外的话,空海毕业后就能走上顺顺当当的仕途之路。

不过,一心追求真理的空海却发现,做官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并为此顶住极大的压力,遁入佛门,去寻求自己真正渴望的道路。

空海在《十住心论》中谈到不悭贪,意思就是,不要贪得无厌。

不贪,就不会总是想着把东西占为己有,不贪,就容易割舍掉心中的欲念,使自己从泛滥横流的物欲中抽身而出。

在第四住心中,空海也提出,事物的本质实际并不存在,人与万物只是在保持一种假象。这和断舍离对事物的认识不谋而合。

断舍离强调的,不是把东西扔掉,而是通过重新审视自己和物品的关系,将不必要的物品舍弃掉。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放下物品,不是因为它们重要,珍贵,和我们有割舍不断的情感,而是因为我们的内心空虚而混沌。

渴望拥有,厌恶失去,想要将所有喜欢的东西都收入囊中,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想要用物品来填补。

而内心总是烦杂,情绪总是剪不断理还乱,也和房间总是杂乱不堪,断舍离虎头蛇尾,无法进行到底,呈现出了一定的映射关系。

得到后我们的满足,让这件物品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奢望得到更多的东西,转身追逐其它新事物,也让我们感觉生活疲惫不堪。

只有摆脱对物品的执念,用心挑选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对之负责到底,才能让生活恢复原本的轻松、美好和自在。

俯瞰全局,可消除不安与烦恼。这是空海大师经常说的一句话。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理解,就是看问题不能只局限在片面和当下,而是应该将其放到一个更大的时空维度,从而使自己能够立体、全面、客观地看问题。

“俯瞰”这个词,也被山下英子认为是断舍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

在执行断舍离的时候,如果能够采用“俯瞰”的视角,从时间轴和空间轴多个维度看问题,也许就不会再纠结于:这件东西还有没有用?这件东西到底该不该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