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去年天气旧亭台读后感精选

去年天气旧亭台读后感精选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一本由叶广芩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8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去年天气旧亭台》读后感(一):去年天气旧亭台,现今人物难觅踪

老北京的故事,写满了童年的开心,长大的惆怅。很多很多的回忆,明明已经褪了色,却满满的色彩。其实丫丫家里有更多华丽丽的传奇故事,作者点到为止(另书),仅就是童年聊,撩拨的看客心里痒痒的羡慕。至少我对于这样恣意的童年满是崇拜,当即分享给8岁的女儿--如果你也能这么畅快,妈帮你挡老师(牛吹挺大)

我特别的喜欢老一辈的故事,感觉活的很自然,很人性。有向往的节日,有按部就班的充实生活,有一家子团圆的满足,更有邻里间搭把手的自然性情。现在的我有什么呢,啥也没有,坐在家里都觉得冷清。寂寞的紧了弄两只小鸟关在笼子里一起冷清。可悲,这么活着还有啥意思,为啥过生活就成了这么艰难呢?

另,我其实是听的田洪涛老师的有声版本,老师演绎的精彩万分,享受

《去年天气旧亭台》读后感(二):去年天气旧亭台有感

文章好像通过一个奶奶在讲她的人生经历,很有中国年代感,细节描写到位。书的最后更感觉现代人更浮夸了一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淡薄一些,功利心太强,而那些小村落的老人则更能坚守本心,经历过繁华也更能回归本心。其实人的一生所追求不过是别人高看自己一眼,得到了又如何,纷纷扰扰不过是曲终人散。而书中那些战场中将士那些信念,真的是我更渴望和羡慕的。在我所经历的30几年里,有些人来了,有些人走了,最后都变成朋友圈里偶尔的点赞,也许连那小小的赞也是顺手为之,根本没有细看所谓何物。如果一段时间没有发圈,也不会有人来问候,也不敢去冒昧打扰别人,怕没话说的尴尬,多了些许的隔膜。 记得上学时和室友一起讨论,最想居住的地点,最后得出结论:如果玩耍,首选新兴城市,如果居住就选择历史厚重的城市,那里更像一本厚厚的故事书,在时间长流中熏陶着我们。 有多久我们没有坐下来好好吃顿饭聊聊天了,快节奏吃饭,做事少了人情味,短视频让人没有耐心好好去看电影,听书软件就像抄写别人阅读理解里,总结好的段落大意,这些都让人厌烦,想逃离。 那些真实的历史远比书里还要精彩,希望我们能传承下去,而不是淹没在嘻嘻哈哈的闹剧中。

《去年天气旧亭台》读后感(三):叶先生文章写的好,吸引人,勾着人往下看。

这本书开卷的时候是上周日的下午,我在阳台,中午给桂花浇完水,推开窗户透透气。 说来就巧,小区楼下就传来“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声,由远及近再及远。往楼下看就只是街道两旁依然浓绿的树冠,看不见人。 于是我就在想像这个推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的师傅的样子,自行车把上是不是挂了一串铁片子,车座是不是七零八碎放了好多其他工具。慢慢又在想这师傅得吆喝多久才能真正有人下来,这年头还有谁会去磨一把剪子而不是买把新的,即使有人想磨住楼房又怎么叫住他,于是就担心起师傅的生计来,希望师傅可以有生意,赚到钱。 这本书就和这声“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很像,旧日的痕迹随着社会发展,只会越来越模糊。偶得一瞬,便是吉光片羽。九十年代以前社会更新迭代还没有如此频繁,不同年龄人的生活经验可以产生很多共鸣。进入新世纪,更新速度迭代飞快,乃至“后之视今”完全不同于“今之视昔”,每代人只会拥有属于自己这代人的集体回忆而难与前人产生共鸣。能听到珍惜这声“磨剪子戗菜刀”和共情这本书里包含的旧日生活乐趣,是福分。 叶先生文章写的好,吸引人,勾着人往下看。让我想起来小时候捧着“读者”、“故事会”,爸妈叫吃饭都叫不动。虽然好多年没看读者和故事会了,但我记得小时候阅读他们的快乐感觉。就是读这书的感觉,一样的快乐,一样的好。

《去年天气旧亭台》读后感(四):被北京甩出去的王八丫丫

《去年天气旧亭台》中的每个短篇都是用老北京的地名或者建筑物命名的,七八十年过去了,这些地界儿变成了二环路和地铁的一部分。叶广芩记录着越来越陌生的北京城和一个个被社会浪潮接连打倒的小人物。她尤其擅长用“造反派”作为起承转折,一个踉跄不注意,故事的走向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几个短篇中,我最喜欢《月亮门》和《扶桑馆》。《月亮门》讲的是小丫丫和隔着月亮门的苏惠一家跨越45年的情谊。几十年间这道门顺着历史洪流又封又开的折腾了四五次,每个小故事通过月亮门都连接的极其巧妙。谁能想到一句 “我对紫外线过敏” 就能被打成“反对太阳”的造反派呢。

叶广芩和费兰特的叙事风格很相似(她们年龄相仿,都在青年时期经历了很多社会变革),两位女作家都是从一个叛逆的女孩子角度讲述成长过程中面对的残酷世界,半虚半实的故事中夹杂着自己童年的回忆。

每个故事看到结尾,我都会不自主的发出一声轻蔑的 “呵” 。高中的我每天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成贤街,国子监,东四十条,但现在我又能记起什么呢?回过头来我也不过是被北京甩出去的一个小丫头片子而已。

仅存的京味作家叶广芩出生在北京东城,现住在望京,没有北京户口。呵。

《去年天气旧亭台》读后感(五):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直不太关注现当代的作家群体,叶广芩这个名字也是无意间刷小红书看见的,不得不感叹媒体的力量,让我这个故纸堆中的人,能发现现当代华语语境中如此杰出的作者。

前两年也看了几位女作家的作品,严歌苓、蒋晓云、简媜、亦舒……也不是个个都好,笔力深浅看第一本就知道,系统多读几本差不多也能看见天赋的高低。其中小说喜欢严歌苓,散文我爱简媜。不过在男性的语境中,女性的作品看似锦上添花,实则真的是雪中送炭。

叶广芩的这本《去年天气旧亭台》也很特别。

首先作者的身世特殊,叶赫那拉氏族,大清如果还没有亡,那就是正统的格格。“格格”这个身份在时代巨大的转变中,似乎又更能满足小老百姓的猎奇之心。当然了,她也只是后裔,真正的封建王朝早已在她之前的几十年就已没落,我们听到的也只是故事中的后人说起的故事而已。

另外这本书故事好看,这种“好看”就是非常直接的趣味性。作者描述的那个世界和我们今天的大不相同,你明明只是打开了一本书,却仿佛看见了《大宅门》里那些生命的群体。就很有画面感,而那种画面因为少有在文字中体会过,所以更让人迷醉。

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叙事能力,走过了一个百年剧变,书中的人物却依然鲜活灵动。在书中不仅能看见作者半生的情感与反思,还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她对于悠悠往事,转眼之间沧海桑田的一丝叹息。

而且她绝对不死板,甚至那个小丫头的形象有些腹黑,鬼机灵。这消解了一丝生命中无可奈何的伤感,让我想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