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闽国》读后感100字

《闽国》读后感100字

《闽国》是一本由[美] 薛爱华著作,后浪×楚尘文化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闽国》读后感(一):薛爱华《闽国》

非常简略简短的闽国史,可能是囿于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割据政权的史料世存有限。1.这本书是在正统史观之外对闽国的“正统史”叙述,为读者了解五代十国和闽国提供了新资源。 2.继承了薛爱华一贯的研究风格和方法,对唐朝及其后自然地理因素过于偏爱,这本小作品也就成了政治史与社会史、自然史等的综合性作品。

3.书中提到了闽国文风,王审邽“喜儒术”、庇护“来闽避难的文人”(p.022),的确,每逢割据乱世文学成就蓬勃发展,多有传世之作,大一统帝制下往往管控言论、压制知识分子,文字狱大兴。 第1章介绍宫城和都城时就该放一张宫城和福州城地图。 第3章介绍围绕君位王氏家族内部的争斗,还夹杂着后院、禁军和朝堂的混乱,养子现象也是五代十国比较独特的一幕了。 第4章也提到了商业贸易是乱世复兴最见效的手段,也是最常见的情报手段。

《闽国》读后感(二):值得看看的五代十国中的闽国历史

闽国,是五代十国中的南方王国,这本书以10世纪的闽国为主题,讲述其历史,经济和文化等内

容,有其独特的地方,一个是处在唐宋夹缝中的历史,一个是南方独有的文化特色。从历史上来看,闽国是比较动荡且具有悲剧色彩的,闽国的历史是王位争夺的历史,父子,兄弟,叔侄想杀,争来夺去,屁股还没坐热,又被叛乱者所杀。而每个继任者都是在“王国”和“帝国”中间反复横跳,大腿没抱着的,就自己称帝,但治理无方,贪婪无度,终自灭于内乱。

比较感兴趣的点是闽国的信仰。不管是农民起义还是反动集团推翻统治者,须有名目,好名正言顺,举起大旗。而闽国所在南方地区,历来是信仰比较复杂的地方,除了佛,道,摩尼教,还有很多民间传说。这些信仰不仅是安定人民的统治工具,也是植根于帝王传统之中,用于提供超自然的支撑,例如:天命神授。臣民们很容易受到这种来自上天的旨意影响,但凡有些神迹出现,就更是五体投地。

所以闽国帝皇们也喜欢用这种廉价的宣传方式,去建立自己的权威。如提拔道教人员到要职,或者修缮寺庙,或派出代理人搜集和传播遥谶,或者诋毁上任或在任者。天灾也是一种好的利用方式,或正面造谣,或反面污蔑。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妖言惑众,极具威力,好像今天的网暴一样,“乌合之众”在每个时代都是可怕的力量。

关于闽国的历史文献还是较少,毕竟年代较远,所存资料不多,所以也颇为有趣。

《闽国》读后感(三):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

10世纪的福建,曾经有个王国,叫“闽国”。历史学家不太关注这个弹丸小国,专门的论著就更稀见了。汉学名家薛爱华却对它感兴趣,特撰《闽国》一书。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黄巢兵祸长安,中原群雄竞起。当此时,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王氏兄弟转掠南方,割据闽地。886年,王潮官拜泉州刺史,王氏开闽。“白马三郎”王审知才干突出,在兄长王潮病逝后继位,初为唐节度使,封琅琊郡王,后梁时封为闽王。王审知逝后,长子王延翰自立朝廷,宣布建国称王。后王延钧杀兄承统,建国号闽,追王审知为太祖。王延钧之后,经王继鹏、王延羲、朱文进、王延政,至945年,南唐灭闽,为期六十载。闽据五州(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统治区域与今福建省大致相当。

《闽国》梳理这段历史,以刻画人物为重,在描摹王氏之外,述及后宫嫔妃与文臣武将,寥寥数笔,鲜明呈现。闽国基业,以王潮、审知二人功勋卓越,恭俭兢业的王审知至今犹传美名,可惜余者暴戾无能,不堪大业。王延钧的宠妃金凤、王继鹏的王后春燕,出身不良无德,内外勾结,混淆朝纲。权臣李仿(弑王继鹏)等摆布政事,投机分子李仁达等左右摇晃,掌握军队的指挥使朱文进虎视眈眈(短暂篡国,因残暴而被推翻)。败亡是业果。

一部闽国史,时间不长,地盘不大,虽为小史,可证乱局。这些藩镇起于草莽,据地称雄,黩武穷兵,毕竟根基浅薄、后续乏力,若无明君贤臣,再加阋墙弑君诸般闹哄,纵然一时风头劲足,也不过就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我的藏书

中国历史长河滔滔,为何薛爱华偏偏瞩目这朵小小的浪花呢?

我对薛爱华的认识,始于2016年出版的《撒马尔罕的金桃》中译本。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飞禽走兽、植物香料、食物药品、书籍颜料、世俗名品、宗教器物等,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让人叹为观止。在此之后,《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和《神女:唐代文学中的龙女与雨女》中译也出版了,《闽国》是近年出版的第四部薛爱华中译著作。据本书译者程章灿说,薛爱华一生出版了七部与唐代有关的著作,显然,薛爱华的学问探究早有方向,一体贯之。

《闽国》起笔,先说自然景观,福建地属热带与亚热带气候,混杂北部和西北部的温带地区,这使得其拥有了混合多样的动植物群落。薛爱华讲述梅树、李树、槐树、牡丹、芍药等花卉植物,乐滋滋于闽国诗人的创作所引发的想象。薛爱华的历史研究侧重于生活史与文化史,《闽国》留出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专述经济、文化、艺术和民间信仰等,在名物蒐集与阐述上花了不少心力,譬如讲“经济”,专列“物产与贡品”,分述银、铜、葛、茶、盐和海产品,又及象牙、犀角、香草、香料、木瓜、橄榄、荔枝、珍珠、琉璃等一大堆异品。南部沿海的泉、漳二州作为造船业所在地,当时已经具备了优港的条件,这才有后来的开放。10世纪的闽地,地处边陲却并不荒蛮,物产丰富与开发的程度,超乎印象。

以“薛爱华”为汉名,表明了这位美国学者对中国的热爱。大唐气象万千,南方草木繁盛,人杰物阜,斑斓多姿,深深吸引着他的视线。还在就读博士之时,薛爱华就把1947年的论文定位在研究五代十国的南汉,《闽国》初版于1954年,这部早期作品的水准尚粗略,有些瑕疵,但可见《撒马尔罕的金桃》等厚重大作的发轫,闽史研究也很有价值。

《闽国》读后感(四):闽国的统治者真是烂,能维持下来的原因就是运气太好

闽国,这个10世纪位于中国南方的王国,就是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时期的其中一个国家。

闽国的统治者真是烂,能维持下来的原因就是运气太好,当时整个中国经济十分景气。

9世纪末期,建立福建闽国的王氏兄弟本是光州固始县(今属河南)的农民之子。王氏兄弟起于草莽,以盗贼身份成功晋身,说的好听点,他们是自由的雇佣军,但是他们最终将闽地富饶的土地和优良港口据为己有,并将其作为不动产传于诸多子孙。

王氏三兄弟的名字分别为:王潮、王审邽和王审知。

王延翰,王审知长子,他是王氏家族中第一个公开追求皇位的人。据记载,他身材高大,“美皙如玉”。他的品行似乎不及其长相,因为史书描写他“骄淫残暴”,而且确实也有他骄奢淫逸的证据。

王延翰酷爱年轻美丽的女子,对那些被他选中的女子而言,这却是不幸。其妻崔氏,据说既丑且淫,为人残忍,她忌恨丈夫在公公王审知死后就冷落了自己。据记载,她把那些长得最漂亮的对手幽系于别室,给她们戴上脚镣,用木板雕刻成人手的形状,击打她们的面颊,还用铁锥刺扎她们。据说她还将其中一些女子用白练绑缚起来鞭打,直到鲜血染红白练方才作罢。据说,在这些暴行之下,一年之内,就有84名女子丧命。甚至有人说正是这个泼妇用毒药害死了王审知。

关于她的死有两种说法,都符合恶有恶报的原则。一种说法是她被晴空雷霆击毙,另一种说法是她被邪祟索命而亡。

死后被追谥为闽惠宗的王延钧,为人野心勃勃,骄奢淫逸,至少在其晚年时期,患有癫狂病。他常被历史学家拿来与其父王审知对照,尤其是他在宫室建造上耗费巨大。

最终,他迷上了王审知生前的一个侍婢陈氏,纳其为妃子,封为淑妃。这名女子便是鼎鼎大名的金凤,被史书描述为“陋而淫”。但是,和杨贵妃一样,她激发了历史学家和传奇小说作家的想象力,因此,对于她的记载比闽国其他女性都要多。金凤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她的亲属陈守恩和陈匡胜二人,都被那位沉湎女色的皇帝提拔为殿使。935年三月,王延钧册封金凤为皇后。但是君王打错了算盘,他这位急不可耐的多情皇后,先后从出入宫廷的常客中找了两个情人。第一个是归守明,他是皇帝身边一个英俊的随从,通常被称为“归郎”。

归守明后来又撮合百工院使李可殷与皇后私通。皇后红杏出墙众所周知,却没有人敢向疾病缠身的国君透露。李可殷是九龙帐的制作者,他和归守明在九龙帐内度过的良宵,要比他们的皇上主子还多。九龙帐本该用于皇帝的床第之乐,有一首歌谣却描写归郎他们在这个大帐内的欢会,流传甚广,“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

在延钧病重期间(935年七月),太子与宫人李春燕私通。他通过陈金凤向他父亲索要李春燕,王延钧并不情愿地给了他。有一次,皇帝在大酺殿设宴款待军士,大醉之后,产生了幻觉,仿佛看到其养兄延禀的鬼影。这时,太子王继鹏雇用的刺客李仿,深信皇帝已经精神失常,于是将皇帝、皇子王继韬、皇后陈金凤和归郎一并杀死。宫女们对她们的主子应当还是有感情的,叛乱的士兵刺伤了皇帝,皇帝躺在地上,正痛苦地颤抖,于是这些宫女“不忍其苦,为绝之”。

闽国第二位皇帝王继鹏,为人野蛮而易怒,继位以后,更是成为狂妄淫荡之人。他最爱干的,就是强迫朝臣把他们自己灌醉,然后让侍从观察他们在这种状态下是否有越礼的言行。

他的叔父王延羲,在他死后继登皇位。王继鹏在位时,王延羲觉得自己的官位岌岌可危,胆战心惊,就假装精神失常,就像克劳狄皇帝在类似情况下做过的那样。王延羲的官职是左仆射,王继鹏很显然是被愚蠢支配头脑,将其发配到山里道观当一名道士。可是后来,他还是将延羲召回,囚禁于私宅。

王延羲最大的弱点在于对女人言听计从。他的皇后李夫人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真的女儿,跟他一样,也嗜酒如命,但性格却是刚愎固执,令人生厌。王延羲最初对她忠贞不贰,但多有忌惮。然而,他突然爱上了尚氏夫人,并封她为贤妃。据记载,此女美貌异常,皇帝对她极为宠爱,他喝醉之后,贤妃说要杀谁就杀谁,要宽宥谁就宽宥谁。皇后嫉妒其对手尚氏,并且产生了除掉丈夫再让自己儿子继位的想法。随后在她的煽动下,王延羲被谋杀。

《闽国》读后感(五):十国的福建,王氏家族的血影

在中国古代通史中,唐代和北宋之间夹着一个五代十国的阶段。那么,五代十国究竟指什么?按照钱穆的《国史大纲》的说法,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指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楚、吴越、闽、荆南、北汉。

当我们阅读这段历史时,常常看到一种现象:大部分书重视五代,忽视十国。十国中的闽国更不起眼,但是,既然发生了,就有了解的必要。国内又缺少针对性的书籍,怎么了解呢?美国著名汉学家薛爱华的《闽国》填补了空缺。

薛爱华,美国著名汉学家。在20世纪后半期,他是中国中古研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撒马尔罕的金桃》、《朱雀》、《神女》等。

《闽国》全书共六章。薛爱华带领我们认识当时五代时期的闽国。在这里,闽国基本是现在的福建。当时,人们种植水稻,可见多种树,多类花,还有大象和老虎等动物,了解建州、福州和泉州的风貌。闽国大量产盐,以茶闻名,水果多样,还有各种香草和香料,种类繁多的纺织品等,物产丰富。它与中原其他国家做生意,也和南方海上国家做生意。这里有两座著名的宫殿,有雕像和铸像的艺术曾经存在摩尼教。诗人和学者得到支持。官方重视过佛教和道教。王潮从王绪手上夺取权力后,与两个弟弟一起经营闽国,局面比较稳定。从王氏第二代开始,称王称帝的王家人多数和叔叔、兄弟之间冲突不断,有时还有邻国的入侵,最后灭亡。期间,王氏家族具体地做了什么,原因又是什么?下面我们详细地说。

1、王氏家族的风云

黄巢之乱后,王氏家族开始起势。刺史秦宗权为了攻打黄巢,四处招兵,就邀请王绪加入军队,任命他为光州刺史。王绪手下有王潮、王审知、王审邽三兄弟,勇武非常。他们按兵不动,引得秦宗权派兵攻打自己的军队。于是,王绪带着军队,离开光州,一路劫掠,直下南边,进入福建。但是,王潮看到王绪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下属,心生恐惧,设下埋伏,最后王绪自杀身亡。王潮成为新首领,拿下大港口泉州。福建观察使陈岩举荐他,王潮成为泉州刺史。

陈岩死后,让女婿守着福州。王审知攻打福州,伤亡严重,仍获得成功。王氏兄弟控制了整个福建。唐昭宗封王潮为威武节度使,他病重去世,由王审知掌权,按照长幼有序的礼仪,兄王审邽获得权力。基于弟弟的功劳,把权力交给弟弟王审知,自己继续管理泉州。

王审知得权后,闽国与吴国关系恶化,与吴越、南汉关系良好。后与南汉交战,确立汀州、漳州以南的边界。

王延彬,王审邽的儿子野心勃勃,想要泉州节度使的官位,王审知不同意,叔侄发生矛盾。不过,王审知生病去世,儿子王延翰掌权,登上高位,要面对军事和政治危机。然后,他击败陈本的叛乱,以《史记》删除闽越的历史为由,在福建称帝,却与养兄王延禀水火不容,又因强娶民女,引起弟弟王延钧的愤怒。王延禀和王延钧联合击败王延翰,王延钧掌权。后来,王延禀与儿子王继雄派兵到达福州城下,攻打生病的王延钧,结果父子被杀。

之后,王延钧把儿子王继鹏推上福王的位子。

期间,吴光对宠臣薛文杰的横征暴敛感到害怕,逃至吴国,说服信州刺史蒋延徽来攻打闽国,包围建州。王延钧派兵去建州,军队要求处死薛文杰,皇帝放弃爱臣。吴国掌握大权的徐知诰认识到蒋进攻成功,将削弱他的权力,于是压制蒋的权力,与闽国重建关系。

王继鹏趁父亲病重,借助李仿的名义,弑父上位,再把罪行推到李仿身上,杀了他。最后事情还是传开了。

皇帝从后晋获得自治权,以叛乱的名义处死两个叔叔,猜疑王继严,让其弟王继镛行使军权,这些行为引起连重遇和朱文进的两支禁卫军的反感和恐惧。他们成功谋杀皇帝王继鹏。

王延羲称帝,与王延政不和。两人对战,王延政向吴越求救。吴越军队来了,他又让人家回去,吴越军队留下。王延政向可恶的王延羲请求救兵,两人击退吴越军。结盟后,仍互相猜疑。不久,两人发生战争,王延政成立殷国,福建分成两国。

王延羲想除掉连重遇和朱文进,结果被暗杀。

朱文进杀掉王氏家族成员50多人,因无根基,向后晋自称藩国,留从效暗中组建亲王集团,支持王延政。王延政对朱文进和连重遇人发起军事行动,杀掉他们两个军事首领。他还与南唐打仗,屈辱的向吴越求救,最终失败。同时,南边的李仁达篡取权力。

最终,南唐得到建州和汀州。福州归吴越。留从效统治漳州和泉州。

闽国彻底结束。

2、混乱局面的分析

纵观王氏家族的事情,除了王潮兄弟的局面较好,子孙呈现杀人和被杀的血腥历史。兄弟、叔侄之间都互相猜忌,局面几乎没有多少是稳定的时间,还要面对邻国的窥伺,维持的时间只有几十年。他们内斗不止,原因何在?

首先,闽国未树立政治权威。这跟王审邽、王审知有着莫大的关系。按照功劳的多少,权力应给王审知,按照礼仪,权力该给王审邽。结合古代社会的传统,权力属于王审邽,但他谦让,给了王审知。虽然他们带来平和的局面,却埋下了祸根。

德国大社会学家韦伯在20世纪早期提出三种权威,它们分别是传统型、卡里斯玛型和法理型。按照理查德《社会学与生活》的解释,传统型权威的权力来自习俗,而不是个人特征、技术能力,甚至成文的法律。我们可以理解中国古代的皇帝即使年龄小,照样可以当上皇帝,其他大臣能力再强也不行。卡里斯玛型权威指通过领导者突出的个人或感情魅力对其追随者产生的吸引力而合法化。这种权威更多来源于追随者的信念,并不是领导者的真实品质。我们知道马丁·路德·金和希特勒都是这种类型。法理型权威通过法律合法化的权威。领导被认为拥有具体的能力和权威领域,不是神圣的。英国通过选举产生首相就是典型。

根据三种权威的来源,在王氏两兄弟中,王审知的历史积累不深厚,所以王审邽的儿子当然想要权力;两兄弟都是草莽英雄出身,谈不上法律的授权。侄子说奉献前半生,力求让王审知更有道德感召力。本人节俭,追求优雅的举止,重视文士学者,基本看不出他的超凡的魅力,对他人的吸引力不够强烈。

两兄弟虽然称臣,事实上已经独立了。他们的权威又属于第一代的政治权威,其对后代的影响深远。这是关键的一步。开国之父华盛顿如果走向了独裁,国家难说有今天的成就。第一代是造先例的时候,人的选择至关重要。北宋开国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先例,宋朝的士大夫得到优待。即使后面的皇帝想打破先例,面临的阻力太大,一般选择遵从。因为祖辈辛苦打下江山,定下的规矩相当有分量。

第二,孤独专断的统治者面对危险的政治环境。在古代社会,国君享受着荣华富贵,也承担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他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王氏成员上位后,对周围的人开始提防,连自己的妻儿都不能相信。当时,北方朝代更迭频繁,将军篡权的事情屡见不鲜,更加重了他的危机感。统治者心理孤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又是专制集权,各种担心、焦虑和恐惧必然出现,甚至会有被迫害狂想症。

最关键的是,统治者缺乏值得信任的人。在历史上,我们经常看到某大臣劝谏皇帝,皇帝气愤,把他贬官甚至投入大牢杀掉。即使这位大臣之前为国家做了很多事情,出现了一次惹恼皇帝的问题,皇帝根本不考虑之前所做的事情,可见皇帝缺乏对人真正的信任。这样以来,导致他缺少能够真正沟通的人,极容易独断专行。

因为叔叔和兄弟的人数多,国君需要更多精力盯着他们,更难放心他们想做的事情。控制自然提上日程,能力强的要拿下,任命听话的官员,等等。这样做,其他人都会恐惧,有些人为了自保杀掉皇帝,然后下一个统治者上台,心理机制还是一样,杀戮重新开始,形成循环。

闽国的第一代人相对平和,却没有树立政治权威,潜伏着动乱。第二代开始,不管是国王还是皇帝,基于自身的孤独专断,面对缺乏安全感的环境,跟其他人发生冲突,发动战争,局面混乱。

他们拥有丰富的资源,却因无休止的内斗,逐渐消耗自己的资源,才会给邻国创造机会来侵略,“国家”最终灭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