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誓言》经典读后感有感

《誓言》经典读后感有感

《誓言》是一本由[美国] 杰弗里·图宾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4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誓言》精选点评:

●中国的政治制度不是出于三权分立的设计,法律支柱的存在感很弱,近几届的最高法院长大概只有肖扬是法学专家。The Oath这本书翻译得很不错,只是因为不可避免的大量法学术语,以及我对美国政要的政治光谱不熟悉,读起来有点辛苦。但这本书和【九人】都描述了政治现实中的当代美国最高法院,比我初读【美国宪政历程】所了解的理想主义版本要真切深刻得多。

●这本书出乎意料的精彩,写奥巴马时代白宫和最高法院在几起重要事件中的博弈与交锋。即便在最高法院,也是自由派与保守派、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的争斗。政治始终在影响着司法。在书的结尾,保守派阵营、首席大法官罗伯茨最终转去支持奥巴马政府的医保改革,但这一举动却是为了保守派的长期收益考虑。医保案后,罗伯茨带领最高法院涉足党派政治,便不会有任何风险。所以很难说医保案是最高法院中自由派的胜利。大时代的浪潮中,最高法院也随着美国社会的右翼化开始向右转。而令人尊敬的金斯伯格,她的身体能撑得住多久呢?

●在政治丛林愈发盘根错节、社会理念愈发多元对峙之际,需要“终结的力量”阶段性地终止纷争,以维系体系的运转、规则的遵从及信仰的传递。作为由系列个案呈现出来的“终结性力量”,至少可资借鉴的方面包括:1.司法的底线建构,虽受理念差异、政党政治等限制,但仍须要有所超越方能实现,故“终结性”要由“超越性”保证;2.社会冲突及救济的司法化,是有别于行政化、军事化等威权类型的治理模式,其与多党体制、基层自治、文化传统等既相互契合又反向规制、重塑了社会生态;3.社会场景转换为司法场景的过程及衍生的独立规则空间,最终整合为自我生长的场域!

●2020#065喜欢金斯伯格!

●如果没有顾衡的解读这本书还真是读不通

●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扯皮史,作者很隐晦但能感到加了些私货。这次看美国法律界扯皮有点累,看来我是反而喜欢看法案宣判书这类无聊东西的奇葩

●作者讲故事的方法很值得学习。另外感受颇深的几点: 1.奥巴马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所以很看重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价值观,这点在决定关键事物时候起到决定作用,不知道罗伯茨的最后一票是否也于此有关; 2.奥巴马更看重立法对一个国家和社会所起的作用,这是影响大多数人生命或者利益的方式,如果想致力于社会公正,立法排在第一位。奥巴马对任命法官(不限于最高法院法官)不是那么急切,心态上值得称道。 3.罗伯茨堪称完美,一看照片就觉得是很有吸引力的人物,没有让党派代表的利益全权主导自己的投票,这一点值得称道,每个大法官都应该这样。 4.作为一个外行人,不知道允许资金资助竞选的决定对2016年的大选产生了多大影响。 5.米歇尔.奥巴马要不要参选一个最高法院大法官?首先得出现一个愿意提名她的总统,十分盼望啊……

●作者的语言让一个个案例充满了趣味性,人物充满魅力,他们的碰撞太有趣了。要是在青少年时期读到这本书,我肯定会想去学法律。共和党为什么能获得那么多人的支持呢,普通的工薪阶层怎么可能支持他们?女性为什么会支持?同性恋和非白人就更不能支持他们了

●好看这一点不用怀疑,毫不掺水的四颗星,推荐推荐

●极大程度上是因为图宾不寻常的写作手法,居然把严肃问题、既成案件写出了一丝悬疑味儿,这一方面是因为个人对此一领域的陌生,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案件所涉问题和价值本身充满争议,因此也就契合了本书的主题:最高法院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免于党派政治的影响?这在目前来看几乎是越来越难了,大法官从提名的那一刻便已经处在政治场域,更不要说能够获得提名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自身政治取向;不管是司法能动主义还是宪法原旨主义,均在不同的时期获得青睐或者是拒斥,这一点有些讽刺,也再次确证了“法律作为一种美化的描述,用以调整掌权者的事务”,这让人有些失落。政治的技艺从来都是人的技艺,也正如图宾所说,政治失灵总会出现,从解决少数人的权利出发,最高法院作为终结性的力量实在让人向往。(肤浅如我,对每位大法官的人生细节产生了强烈兴趣)

《誓言》读后感(一):最棒的序言,足以

202210-11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序言和序篇已经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了。后面的内容我一直没有抓住主线是什么,后来看评论说是奥巴马任期内的最高法院才醒悟过来确实如此。从个人喜好而已,我更喜欢《美国宪政历程》,因为这本书更加纯粹的从案子出发来介绍变化,而《誓言》更多的在纠缠人物的主观感受和人物关系,对于中国人来说太复杂了。 序言的水平确实很高,考虑问题非常有高度 1.代表司法体系,与政治体系的差别在于保护少数人的利益。政治的基于投票的,天然体现多数人的利益,而司法需要考虑少数人的利益。 2.代表一种终局的力量,是最终的裁决机构。 3.普通法的重要特征,可预见性和终局性。因为需要遵循先例因此可预计,因为有最高法院的机制,所以有终局的终结。 誓言的名字来源很巧妙,真实的奥巴马的宣誓翻车事件,加入了新闻记者的描写方式,同时这件事的背后本质还是对宪法的文本主义之争,还体现了华盛顿的高瞻远属,仅仅这一章就有非常多的要素。 最高法院要写判决书和异议书,体现了法官的思想和立场。大法官的选取原则也很有意思,每个人需要匹配他自己的人设,而人设来自于根深蒂固的思想和历史的行为。

《誓言》读后感(二):社会需要终结的力量

202210-11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序言和序篇已经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了。后面的内容我一直没有抓住主线是什么,后来看评论说是奥巴马任期内的最高法院才醒悟过来确实如此。从个人喜好而已,我更喜欢《美国宪政历程》,因为这本书更加纯粹的从案子出发来介绍变化,而《誓言》更多的在纠缠人物的主观感受和人物关系,对于中国人来说太复杂了。 序言的水平确实很高,考虑问题非常有高度 1.代表司法体系,与政治体系的差别在于保护少数人的利益。政治的基于投票的,天然体现多数人的利益,而司法需要考虑少数人的利益。 2.代表一种终局的力量,是最终的裁决机构。 3.普通法的重要特征,可预见性和终局性。因为需要遵循先例因此可预计,因为有最高法院的机制,所以有终局的终结。 誓言的名字来源很巧妙,真实的奥巴马的宣誓翻车事件,加入了新闻记者的描写方式,同时这件事的背后本质还是对宪法的文本主义之争,还体现了华盛顿的高瞻远属,仅仅这一章就有非常多的要素。 最高法院要写判决书和异议书,体现了法官的思想和立场。大法官的选取原则也很有意思,每个人需要匹配他自己的人设,而人设来自于根深蒂固的思想和历史的行为。

《誓言》读后感(三):一场翻车事件背后的终局力量思考

202210-11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序言和序篇已经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了。后面的内容我一直没有抓住主线是什么,后来看评论说是奥巴马任期内的最高法院才醒悟过来确实如此。从个人喜好而已,我更喜欢《美国宪政历程》,因为这本书更加纯粹的从案子出发来介绍变化,而《誓言》更多的在纠缠人物的主观感受和人物关系,对于中国人来说太复杂了。 序言的水平确实很高,考虑问题非常有高度 1.代表SF体系,与ZZ体系的差别在于保护少数人的利益。ZZ的基于投票的,天然体现多数人的利益,而SF需要考虑少数人的利益。 2.代表一种终局的力量,是最终的裁决机构。 3.普通法的重要特征,可预见性和终局性。因为需要遵循先例因此可预计,因为有最高法院的机制,所以有终局的终结。 誓言的名字来源很巧妙,真实的奥巴马的宣誓翻车事件,加入了新闻记者的描写方式,同时这件事的背后本质还是对宪法的文本主义之争,还体现了华盛顿的高瞻远属,仅仅这一章就有非常多的要素。 最高法院要写判决书和异议书,体现了法官的思想和立场。大法官的选取原则也很有意思,每个人需要匹配他自己的人设,而人设来自于根深蒂固的思想和历史的行为。

《誓言》读后感(四):《誓言》(作者:杰弗里·图宾)

司法独立,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司法制度的追求——至少是一种宣称,否则就可能面临正当性的质疑。但司法独立又谈何容易,它与政治的纠缠就足以让人失望,即便在美国,司法与政治的真实边界也并未如理想中那样清晰,比如联邦最高法院的九名大法官要经总统提名,然后由国会确认或否认提名,众所周知,总统往往只会提名与其在意识形态上相近的人。那么,最高法院及其判决何以还是会得到普遍信任?

在《誓言》一书中,作为法学者的杰弗里·图宾毫不犹豫地将法律意见视为一个重要原因。最高法院不会把内部审议过程公开,但只要判决,就必须撰写法律意见以详细说明判决理由,使法院不得不“使用一种合乎逻辑的、可解释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让人们知晓为什么会这样而非那样判决。杰弗里·图宾从总统就职宣誓这一典型仪式出发探讨最高法院与白宫的故事,在那里,他的叙述让人看到司法与政治的微妙关系,以及最高法院又何以通过专业判决和表述等操作细节来追求公平正义,并借此建设司法信任。

罗东(新京报·书评周刊-2019年8月3日-书情)

《誓言》读后感(五):面对当下、指向未来的最高法院

的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越来越越凝固成一个现代政治的神话。罗素说,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至今仍享有属于学者的某些传统的权力,是僧侣在精神上的继承者,靠智慧和迷信维持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最高法院的权力形态——尊敬是由习惯产生的。但如果考察最高法院的现实地位以及实际运作,我想这大概不是司法权威的唯一来源,甚至,它可能仅仅是不那么重要的因素之一。 那么,真正的司法权威到底从何而来?是因为最终裁判权,或者用图宾的话来说“他们的决定是终局性的”?是法院判决的理由是用合乎逻辑的、可解释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以及同样理性的异议意见的公开获得来公众的信任?抑或在作出决定的时候,法官免于政治压力——如我们最美好的想象——仅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只遵从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形成的对宪法和法律的理解? 长期以来的司法运作以及一系列判决证明,托克维尔的评论依然有效,“美国发生的所有政治问题,或迟或早,终将转化为司法问题”。司法和政治之间隐秘且复杂的互动以及明争暗斗构成了司法实践的真实场景。概莫能外,包括联邦最高法院,司法机关践行的法律,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践行在政治。“在最高法院发生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之争,与在国会或白宫中发生的并没有什么两样。”没有谁能独立于政治,政治倾向(意识形态)不仅主导了法官的任命,也体现在法院的判决和异议意见中。无论条文是否清晰,在不同理念的考察和不同解释方法的阐述下,会得出截然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结论。但这并非指向“对错”“善恶”,它仅仅,如果可能的话,指向的“利弊”“当下未来”。 ——誓言:白宫与最高法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