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愿你已放下,常驻光明里读后感摘抄

愿你已放下,常驻光明里读后感摘抄

《愿你已放下,常驻光明里》是一本由寒露 / 吖丫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愿你已放下,常驻光明里》读后感(一):我也不知道起什么标题

其实也真的不知道写点啥 总之这本书的诞生不太容易 我一度以为它黄了 选稿的过程很痛苦 因为我长大了,不想再看心灵鸡汤了 但是这个小温暖小清新小美好的网站 大家还是更擅长于炖鸡汤 推荐几篇个人喜欢的文章吧 青桥的 叫爸爸,找妈妈,莫言风 秋生与桂枝,沈从文风 陆大牛消失的麻花辫,天堂监狱,荒谬绝伦 再私心下村丘的小说 目前审查严格 写点同性恋题材的也不容易 别的随意翻翻就行 九年前的我们毕竟还年轻 那时候还不用关心工作,不用关心生活,不用关心婚姻,不用关心车房 那时候我们随心所欲地活着,晃晃悠悠地浪荡,可以讲很多积极向上的大道理 现在被生活揍了一顿 开始追求真实,追求秩序,追求平衡 看起来日子是过得更加有条理了 但内心是丧的,是绝望的,是麻木的,是得过且过的 很多人大概再也写不出这种温暖的文章啦 我也是

《愿你已放下,常驻光明里》读后感(二):光明常驻

下单的书到手了,质量很好,希望有所得,有所收获,我还没想好怎么写,这本书可能是邻居耳朵最后一本了吧,应该说是一个系列的终结,最近的我像是再跟着过去告别,告别青春年华,告别过去的懵懂,告别那个思而不可得的姑娘。未来不可测,愿你们常驻光明里。想法不是很多,要140个字还有点难,等我先看看书再来评论吧。

很好

《愿你已放下,常驻光明里》读后感(三):光阴里

2019年7月,邻居的耳朵第三本书上市。

叫做《愿你已放下,常驻光阴里》(点击链接可购买)。

尽管我个人觉得这个书名说起来怪不好意思的,但将它作为邻居的耳朵某个句点,还是挺合适的。

1

2010年秋天,我上大二,整天在寝室里玩电脑,听音乐看电影,基本没怎么去上课,那年在互联网上游荡的我,接触到了一个网站,叫做邻居的耳朵。

我仍旧清楚的记得,起初我是为了找一款没有广告的播放器,于是找到了彼时刚推出没多久的多米音乐,有一回我升级多米音乐客户端到最新版,页面上多了一个TAP,里面都是耳朵网站的内容,就这样,我一头扎进了邻居的耳朵。

一开始我比较少逛耳朵网站,倒是花了许多时间混在耳朵的官方QQ群里,看着一群同好齐聚在一块,你来我往,吹水聊天,那种感觉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挺美妙。

我始终记得有一个比我年纪稍长的女孩,她是群里最活跃之一,我已记不得她的ID,也不曾添加她为好友,但我却总记得有这么一个人,我问她最喜欢什么音乐。

她告诉了我一个我从来没有听过的名字,Tori Amos,她说她最喜欢她的《Winter》,每一次听又觉难受又觉温柔。

我再也没有碰到过她,这首歌倒一直听到了今天。

2

后来,我也开始在邻居的耳朵网站上写文章,第一次发表是2011年夏天,那篇文章叫做《许巍笔记》,后面几年又陆陆续续写了几十篇。

我自觉文笔稚嫩,倒也不少人喜欢,慕名从群里加了我QQ,偶尔在社交网络上互相评论,甚至版聊,偶尔相互聊天,有一搭没一搭的。

我记得许多人,有年长我一些已经工作好几年的,有才上高中学业开始紧张的,有人和我讲自己的困惑,类似那些成长的烦恼,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也有人和我传授过来人的经验,告知我某些想法的毫无必要。

翻开自己的手机QQ软件,有些ID我至今仍旧熟悉,还能够回想起当年我们有过怎样的互动,但更多则是不认得不清楚,或许大家早已更改ID名称,也或许早把我删了也不一定。

网友大概都是这样吧,某一段时间里,我们总是联络紧密,各自在网上碰到什么好玩的有趣的总想着互相分享,直至互动渐渐减少,直至杳无音讯。

2011年前后,曾有不少人在互联网上与我关系密切,后来我都找不到他们了。

我曾试过通过QQ号去加过某些人的微信,隔一两天后,好友验证才通过,我经常性忘记我怎么会加这个人,我猜互联网那头的人也早已忘了我。

3

在耳朵网站我曾义务当了好几年编辑,在我刚上班那一两年。

那时候我在长沙,工作并不忙,琐碎而已。闲暇时我便帮忙做一些耳朵网站编辑文章的事情,有什么不懂时我总是去问一个叫小默的。

小默是无锡人,80后,平时很少在群里或社交网络上发动态,但耳朵后台的文章库里,我却总是能够见到小默这个名字,是除站长nous外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

我会去向小默请教如何快速找到与文章匹配度较高的音乐,又如何可以找到好看的配图,我会问她什么样的文章应该通过审核什么样的文章可以打回再修改,小默总是会耐心的告知我。

当然我也会把自己写的文章给小默来审核编辑,那时候总觉得自己审核自己的文章有点奇怪。

当时邻居的耳朵网站在网编辑还挺多,但基本都是饶有兴致而来,一段时间后便兴致索然而去,像小默一样的很少。

小默说她所认为的爱不是一时热烈,而是默然长久。

原话我并不记得,大致是这么一层意思。我只记得当时我们讨论的话题是耳朵们之于耳朵网站的忠诚度或喜爱度。

去年耳朵网站正式关停,我猛然想起已经很久没有听过小默这个名字。

后面翻了好久,才在微博上找到了她,已经换了ID,我翻了好几页她的动态,文字之间还是她那不紧不慢的性格,她写自己对生活微小之处的喜欢,写自己之于婚姻之于丈夫的小甜蜜,羡煞旁人。

4

2014年7月,我到上海工作。

才来没多久,便去了一趟西塘,那应是我第一次线下见耳朵网友,吖丫和路小佳,她们当时都在上海工作,也住在一块,后来又见了几次,唱K吃饭之类。

在上海这几年,我一直没有换过工作,到如今已经快五年了。中间吖丫曾成为过我的同事,我招她进来的公司,因为是名义上的直接上司,以至于后面好几年,吖丫甚至路小佳总是打趣叫我领导。

2015年,在吖丫和路小佳的张罗下,邻居的耳朵出了第一本同名精选集,我们在炎热的8月份,上海书展,举行了一次读者见面会,第一次见到了许多年来在互联网ID极为熟悉但从没有见过的老友。

2016年,邻居的耳朵推出第二本书《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又重新这么来了一次。

我坐在台上,说过的话基本都忘记了,关于那些曾经写下的文章,彼时的情绪,记得的只是台下一双双眼睛而已。

这几年我还是会在业余时间下兼职运营邻居的耳朵相关社交媒体,在新媒体时运洪流里,我主张把“耳朵终极遇见耳朵”定为邻居的耳朵如今的核心精神指引,也搭了许多耳朵的微信群或地域群,能够让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突破网络的次元,真正在现实中找到彼此。

我也并不知道这些事情是否真的有价值有意义,但或许多年后再回过头看,留在光阴里的痕迹会再深重一些。

5

这几年见过邻居的耳朵相关的不少人,大家都变化颇多。

好比我自己,年近三十,身材不受控制的中年发福,留在所有人印象当中的关键词渐渐成为了“月半”,好比吖丫,2015年离职以后,火速结了婚,搬离了上海去了杭州,如今已是三岁小孩的妈妈,路小佳也去了成都定居,结了婚。

微信群里活跃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渐渐熟悉起来的人又渐渐没了踪影。

一切都再寻常不过了。

我也已经变了,九年前,我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大学生,心中满是愤怒,另一面又自怨自怜,到今天就只剩下一副看起来盲目自信心宽体胖的“臭嘴脸”了。

我的微信里备注为“小耳朵”的好友不下三百人,我能够或者可以主动打开聊天框的始终也不过三五人。

邻居的耳朵第九年,网站已经成为历史,许多人来来去去,终于也都成为了回忆,也还有人抱着无限遗憾,觉得今不如昨,物是人非,或是抱着痴心妄想,试图大干一场,但更多人都已经放下,隐没在各自生活的光阴里。

九年时间,就这么倏忽而过,这样也挺好的。

不想再码字讲述邻居的耳朵的任何了,就当这是最后一次吧。

头图:《天空之城》剧照

这几年为邻居的耳朵写过的其他推文:

2018年2月28,耳朵网站正式关停,2019年2月,耳朵网站关停一周年:

我们该如何怀念一个网站?

一个网站倒在了他的第八年

2017年2月4日,耳朵网站成立7周年:

一个网站的第七年

2016年6月,耳朵推出第二本书《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以及线下举行书展见面会:

邻居的耳朵出第二本书了

一场少年的聚会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赞赞赏转发到朋友圈,你的鼓励是我的动力,你的沉默会让我也沉默。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