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流媒体时代经典读后感有感

流媒体时代经典读后感有感

《流媒体时代》是一本由[美]迈克尔·D.史密斯(Michael D. Smith) /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流媒体时代》精选点评:

●本书从具体案例分析、行业过去及现状梳理、未来趋势及预测三个维度切入媒体行业,数据翔实,理论扎实而且客观,对即将全面商用的5G时代对媒体及娱乐行业发展的思考有启发。

●得到听书:曾经的巨头拥有资源和分发渠道,然后新时代对于用户画像的精准把握成为了新法宝,如今的公司将会通过拥有数据得到策略和商业上的新优势。我想到,区块链将会让利益分配更加精准,更有效率。

●新技术改变了娱乐行业里的竞争形势,传统巨头对产品内容和消费者的控制都被削弱了。

●本来以为主要是讲媒体行业如何经历了一场技术变革带来的风暴(确实也在讲这个啦)但出乎意料地认知到marketing策略在这个行业如何起到更加绝对的作用:拥抱大数据和消费者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第一,整个20世纪,娱乐行业的传统巨头能够牢牢控制整个行业,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两种稀缺资源:一个是上游制作环节需要的金融和技术资源,另一个是下游的发行和宣传渠道,控制了这两种资源以后,这些巨头公司就能控制消费者获得娱乐产品的方式,获取价值。这期间出现的种种技术变革,都没有撼动他们的垄断地位。第二,在新技术的作用下,娱乐行业上下游环节中原本稀缺的资源不再稀缺了,如今真正稀缺的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以及获得并管理消费者注意力的能力。这正是奈飞、亚马逊、苹果等互联网巨头拥有的。第三,娱乐创意公司怎样才能掌握这些稀缺资源呢?在作者看来,公司需要以数据为中心建立自己的组织结构,做决策的时候也要以数据为基础,不仅要控制好产品的生产环节,还必须要控制好跟消费者接触的环节。

●大数据时代的案例分析。独立制片公司MRC带着纸牌屋兜售给全美各大电视台无人问津,结果被Netflix看中,在Netflix上播出后一鸣惊人,这就是大数据分析用户习惯的经典案例,不是靠主观判断观众的喜好,而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可靠的结论,比如用户喜爱这部剧的导演和男主,也有不少用户看过BBC版的纸牌屋,所以netflix一下子预定两季。本书的另一和例子是哈拉斯赌场,将所有分而治之的州赌场统一进行数据管理,根据用户的消费数据分析赌博偏好和习惯,发现玩老虎机的客户比玩大牌局的客户贡献的利润更高,继而推出吸引小玩家的营销策略,推出会员卡积分制度,权力收回集团管理,将不服从的管理层全都炒掉。

●新技术改变了娱乐行业里的竞争形势

●类似于一个演讲,还算系统的讲了互联网对影视行业的影响。

●第一,整个20世纪,娱乐行业的传统巨头能够牢牢控制整个行业,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两种稀缺资源:一个是上游制作环节需要的金融和技术资源,另一个是下游的发行和宣传渠道,控制了这两种资源以后,这些巨头公司就能控制消费者获得娱乐产品的方式,获取价值。 第二,在新技术的作用下,娱乐行业上下游环节中原本稀缺的资源不再稀缺了,如今真正稀缺的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以及获得并管理消费者注意力的能力。 第三,公司需要以数据为中心建立自己的组织结构,做决策的时候也要以数据为基础,不仅要控制好产品的生产环节,还必须要控制好跟消费者接触的环节。

●这本书写得比较务实、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商业数据分析,以及传统巨头保持垄断地位的因素—除了金融和技术、发行和宣传,还有对消费者需求的透彻研究和理解。

《流媒体时代》读后感(一):媒体行业话语权的转变本质上还是经济学的基本定律——稀缺

20世纪,娱乐行业的传统巨头通过掌握两种稀缺资源坐稳行业龙头地位:

①VC模式:上游制作环节需要的金融和技术资源

②渠道资源卡位:下游的发行和宣传渠道

进入21世纪,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作用下,娱乐行业上下游环节中原本稀缺的资源不再稀缺了,如今奈飞、亚马逊、苹果等互联网巨头拥有真正稀缺资源是:

① Data Mining :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

② Reflexive nature:获得并管理消费者注意力的能力

《流媒体时代》读后感(二):娱乐创意行业的权力迁移

过去的100年中,大型唱片公司、出版公司以及影视公司所以能够长期保持垄断地位,是因为它们靠自己的规模优势高效率地完成了以下两项任务:一是很好地管理和控制了向市场投放新产品的成本和风险,二是牢牢地控制住了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

在20世纪末,6家大型电影公司(迪士尼、福克斯、NBC环球、派拉蒙、索尼以及华纳兄弟)控制了电影市场80%以上的份额。而6家大型出版公司(兰登书屋、企鹅出版集团、哈勃·柯林斯出版公司、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阿歇特出版公司以及麦克米兰出版公司)则控制了美国大约一半的出版交易。和音乐行业的巨头一样,电影行业和出版行业的这些巨头控制了生产新作品所必需的稀缺金融资源和技术资源。同时它们还控制着市场下游稀缺的宣传和发行资源。

随着电脑技术、存储设备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络的发展导致上述稀缺资源变得不再稀缺。价格低廉的生产设备使得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可以产出娱乐作品,而各种数字渠道的存在又为娱乐作品的生产者提供了宣传和发行方面的丰富选择。技术变革带来的完美风暴正在改变娱乐行业中的赢利模式。权力的平衡已被打破,不断从控制娱乐作品的上游公司流向控制消费者的下游公司。其中最响亮的名字当然要数亚马逊网站、网飞公司、YouTube网站和iTunes商店。这些大型网络零售商正在用和以前大型出版商、唱片公司和电影公司同样的方式依靠行业进入壁垒和规模经济效应保持自身对娱乐行业的控制参与这场似曾相识的游戏,并大获成功。

2008年数字电影的销量首次超过实体电影产品的销量; 2012年书籍的网络销量首次超过实体销量;而在音乐行业,这样的变化发生于2014年。

这些下游平台的策略首先通过数据的力量获得比较优势,获得客户的忠诚度和市场权力,然后再通过纵向整合的方式向娱乐产品的生产制作领域进军。当亚马逊公司进入图书行业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亚马逊的重点目标并不是图书的销售,图书只是搜集数据的途径和工具而已。

网飞、亚马逊、苹果、谷歌等公司搜集的数据比娱乐创意行业内现有的通用数据要详尽、具体得多。这些大型网络平台不仅用搜集来的消费者数据来评估、订购、生产原创作品,还利用自身与观众直接接触的渠道进行高针对性的、以用户偏好为基础的市场营销活动,比如为宣传《纸牌屋》网飞公司针制作了9个不同版本的预告片,总有一款适合你。

垄断的最后一步就是实行价格歧视策略,即对高价值的消费者收取高价(高价值消费者通常希望在产品刚发行时就立刻获得该产品),而对低价值消费者收取低价(低价值消费者更愿意等待)。还可以把这种定价策略推广一下,在不同时间段对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当需求较弱时,降低产品的价格;当需求较强时提高产品的价格。在这种“投机取巧”的定价策略之下,一本书、一首歌或一部电影的最佳定价会随时间而变化,在高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从消费者身上获取最高的价值!

不管你是怎么想的,我的感觉是不寒而栗。

《流媒体时代》读后感(三):流媒体对产业变革的启示||《流媒体时代》

直接原因,是互联网流媒体公司对优质内容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愿意投入资金越来越高。这迫使传统媒体公司不得不跟进。

而明星收入高的离谱,主要在中国发生,里面有群众不理性原因。但是,我认为最主要原因是内容制作的其他环节太薄弱,比如编剧、导演、剪辑、后期等,只能寄希望靠主角的“人气吸引力”获得一定保障。尤其当一部影集的资金投入越大,这方面的保障需求越高。

这里面有“娱乐至上”的时代原因,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新媒体公司的商业模式在转变。

互联网流媒体公司的商业模式开始从广告、付费点播向会员制转变。模式上的转变,必然导致对内容质量的更高诉求,对内容的追求开始从“量”偏向“质”。

因为,在广告和付费点播模式下,企业的盈利更看重内容数量上的规模,单个内容的经济价值不是很明显。但是,在会员制下,一部优质内容,就能有效拉动新的会员,并使老会员续费。这时,单个内容对企业的经济价值就很凸显。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HBO相对其他电视媒体,在90年代就早早开始自制内容。因为HBO是付费电视(其实就是一种会员制),相较其他靠广告而生的电视媒体,内容质量的好坏对它们的盈利影响更直接,也更重要。

再比如,《纸牌屋》的制作公司MRC,曾经同时向传统电视媒体和奈飞推介这部剧。但是,面对一集在500-600万美元的高昂成本,传统电视媒体认为政治剧很难大卖,不愿投资,而奈飞则愿意尝试。

表面上看是因为奈飞有大数据分析,但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我认为是流媒体奈飞的会员制商业模式对优质内容更加渴望,企业能够为单部电视剧付出更高的成本、冒更大的风险。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总结为三个:

1、行业进入存量时代。

这是指互联网整体性的流量增速放缓,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这时,如何留存用户反而更加重要,而付费会员就是锁定用户的极佳手段。

2、广告收入越来越低。

企业主在媒体公司投入的广告费用开始下降,最主要是因为企业的宣传渠道和手段越来越多样,他们与自己消费者的互动通过互联网也变得更直接,所以对电视电影媒体公司的依赖越来越低。换句话说,企业主也在用互联网升级、重新构建并经营与自己用户的关系,低效的广告手段被抛弃。

3、用户的消费行为特征适合做付费会员。

第一,互联网流媒体的消费用户数量庞大,存在规模效应。

第二,产品更新快,用户高频消费。

第三,用户获取同质内容的渠道少,甚至没有。

反观其他内容形式的互联网媒体公司,比如知乎、新闻网站等,他们的用户消费行为特征只符合前面2条,所以他们在付费会员制的路上走的更艰难。

技术对商业的影响不仅有洪水,还有大水过后的漫灌。

首先,互联网颠覆传统电视,快速造就新媒体巨头。这是获取内容方式或渠道的剧烈变换,引人注目。但如果我们把观察的时间尺度拉长,会发现互联网的影响,不仅止于这一声惊雷和剧变。

隐藏在背后“润物细无声”的变化,是随着互联网的成熟,促使企业与用户建立关系的模式发生转变。这种变化,不是产业链某一环节的变换,而是一种能变革每一个产业链的原始动力。正如本文所述,流媒体公司会员制对娱乐内容制作的影响。

我们所处的现阶段,就像大水过后的漫灌。水借重力,慢慢浸润土壤,每个企业都在重新适应潮湿的新土壤,迎接新的萌芽破土时刻。

畅想一下,未来随着经济增长趋于平稳,所有企业都将面临拉新客户越来越难的问题。届时,大家的共性问题都是如何留住客户。付费会员制是一种留存客户的手段,但它并不适合所有行业,那其他行业会探索出哪些用户关系模式呢?道路还很模糊。

BY 公众号“小楼观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