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让孩子学会思考读后感100字

让孩子学会思考读后感100字

《让孩子学会思考》是一本由[美]达琳·斯威特兰 / [美]罗恩·施托尔伯格著作,后浪 |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孩子学会思考》读后感(一):前半部分比较精华

记录一些对自己有启发的点:

1-常见的5种家长陷阱 *解救陷阱:替孩子解决问题 *火速陷阱:火速解决孩子需求,不用他们等 *压力陷阱:不顾一切推孩子向前冲 *给予陷阱:轻易满足孩子需求,不给他们努力获取的机会 *负罪陷阱:为引起孩子不快愧疚而弥补 2-过程:提供机会,自定方案,放手尝试,事后询问,承担结果 3-沟通技巧:表达关切,保持耐心,表现兴趣,感谢分享,表示理解,欢迎求助 4-培养自信,独立,善思考的孩子才是最终目标;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让他们承担管理时间的责任 5-孩子需要在每个阶段迎接不同的挑战,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家长必须抵御解救,催促,过度干预。

《让孩子学会思考》读后感(二):《让孩子学会思考》教你如何培养自信、自强、勤于思考的孩子

现在有关孩子教育的话题始终是人们热衷于交谈的热门话题。 龙应台曾对孩子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和别人比成绩。 ·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那么如何培养出一个自信自强,能够立足于社会而又能够在布满荆棘的竞争中斩荆披棘,优秀绽放的孩子呢? 《让孩子学会思考》这本书,分析了孩子不会思考、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原因;给出了培养自信、独立自强、善于思考的孩子的方法。可以说这本书是家长的福音。 《让孩子学会思考》是由美国作家达林·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他们都是执业临床心理医生。达林·斯威特兰专注于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二十多年,是儿童和家庭治疗领域的一位极富盛名的治疗师。 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针对这一代人特有的社交、情感和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针对家长不经意间助长孩子即可满足需求的情形,她们列举出了五种家长陷阱,并且为解决所有年龄段的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切实可行的方案。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我们想给他们指引、鼓励和指导,希望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并且既能做到关爱他人,又能做到自信满满。 有的父母说:外面的世界很残酷,我的孩子需要全副武装,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大学和工作中胜券在握。 其实这一句话,就是一个家长陷阱,让很多的家长陷入了为孩子排忧解难,为孩子挺身而出,解救孩子于水火之中。这就让孩子丧失了他们成长的机会。 作为家长,你是否也在不自觉当中陷入了家长陷阱呢? 当孩子问你要东西吃的时候,你会停下手中的活儿去给他弄东西吃吗? 当孩子把写作业的书落在学校里了,你会带着他一起去学校里拿吗? 孩子说他的小伙伴们都有最新款的手机,他也想要。你会满足他的这些要求吗? 你会为了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作业,而不让他做任何家务吗? 如果孩子们愿意陪你购物的话,你会在商店里给他们买东西作为奖励吗? 如果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你一定陷入了家长陷阱,其实掉入家长陷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我们每一位家长都会不自觉的陷入家长陷阱。 那么最常见的家长陷阱有以下五种。 第一种:解救陷阱。家长替孩子解决问题。 例如孩子在自己削苹果,妈妈看到了,怕他伤到手,于是替他削好。 第二种:火速陷阱。家长火速满足孩子的需求,根本不需要他们耐心等待。 例如孩子想要一本书,你正在工作,但是你认为孩子看书是一件好事,于是放下手头的工作,立即为孩子买书。这就是火速满足孩子的需求。 而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妈妈在忙,等下班的时候,妈妈去书店买回来,或者让孩子自己去书店买书。学会让孩子耐心等待,毕竟走上社会以后,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在第一时间满足你。 第三种:压力陷阱。家长不顾一切的推动孩子往前冲,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 丽丽是一位好学生,学习刻苦,可是每次把成绩单拿给家长看的时候,她的父母就会对分数进行一番点评,并且说如何才能从现在的名次上升到前几名,没有一点对她努力的肯定。 第四种:给予陷阱。 非常容易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从来不给他们通过自己努力,获取成果的机会。 第五种:负罪陷阱。 因为内心的负罪感或不安感,家长容易冲动行事。 在《让孩子学会思考》这本书中,作者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 一、允许孩子犯错。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人都有缺点,人人都会犯错。建立孩子自信的第一步就是允许他们犯错。 犯错可以,但是犯错以后,必须自行改正,让孩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也许孩子在孤身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常常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支持。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在百思不得其解后寻求帮助,而不是直接要求家长帮助。 二、孩子的问题让孩子独立做出决策。 很多父母不放心孩子独自出门办事,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危机重重的世界,危险会随时发生。 但是如果孩子一直走不出父母的视线,他们又怎么会学会自己做决定、自己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呢? “寸步不离”的现象是一种过度的保护,凡事过犹不及。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可以刻意的寻找一些机会锻炼孩子。 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去超市帮父母买菜;可以让孩子自己骑车去同学家,到了之后打电话报平安;自己安排自己的假期时间和活动;家庭作业忘记了,自己打电话去问同学等等。 三、让孩子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日程。 很多家长会自己做主安排孩子的日程,不问孩子的意见。例如报了一些周末兴趣班、培训机构等。 这样过度安排的后果就是:孩子被压得喘不过气来,需要时间休息;孩子习惯了听从家长的意见,不懂得自己安排时间。 我们培养一个自信、自强和善于思考的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因为当孩子独立面对问题时这些品质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放心让孩子去犯错,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得心应手的面对未来。 爱孩子就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锻炼机会的环境,让孩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安排自己事情的习惯。

希望天下的父母不要打着爱的名义给孩子的成长挖坑。

《让孩子学会思考》这本书,让你学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怎么去培养一个自信自强和勤于思考的孩子。

《让孩子学会思考》读后感(三):最好的家长是让孩子学会思考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为了研究意志力在人一生中的作用,他设计了一个名叫的“棉花糖”实验。在一间幼儿园里,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带他们去小教室里坐15分钟。桌子上的托盘里,摆放着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

研究员制定了以下几条原则:

孩子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但没有奖励;如果能够等研究人员回来再吃,会额外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等不住的孩子,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会马上返回,你可以吃掉糖,但是必须放弃第二块。

实验开始后,他们发现:

一少部分孩子不假思索立刻吃掉了糖;多数孩子猛盯着棉花糖,三十秒后等不下去了摇铃;只有约百分之三十的孩子成功等到实验者返回。

20年后,米歇尔对653名参加过实验的孩子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当年在延迟满足能力好的孩子,他们的成就越好,在社会表现上也更成功。

这个研究发现:孩子们的学业成绩与他们等待棉花糖的能力有关。

这就是米歇尔教授提出的著名的“延迟满足”理论。科学家们对实验者进行了脑部fMRI扫描,勾勒出了自我控制线路的脑部神经线图。发现,有自我意识的孩子更有耐性,从而更擅长推迟享受。

也就是说延迟满足的人,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即自控力更强。延迟满足让我们暂时规避了诸多诱惑的打扰,从而更容易掌控自己的人生。

正如《铿锵三人行》中三位主持人说,现在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得到答案的速度太快了。不像我们之前,会花很多时间去思考周边的事,而且会花精力去寻找答案。现在的他们只要百度就可以得到很全面的答案。

专注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二十余年的执业临床心理医生达琳·斯威特兰,和亚莱恩国际大学副教授罗恩·施托尔伯格,在《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重要的事》中,

就指出了家长们普遍陷入的陷阱:其实不是孩子不优秀,而是家长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并针对家长不经意间助长孩子即刻满足需求的情形,他们精准提炼父母“大包大揽”“完美主义”“溺爱纵容”等问题的症结所在,让家长反思进步,并为解决所有年龄段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实用可行的方案。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陷入家长陷阱当中呢?作者给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可以看看自己是否中招了。

1、当孩子问你要东西吃时,你往往会停下手中的活给他拿。

2、如果孩子把东西落在学校,你会再带他回学校去拿。

3、交作业的前一晚,你会为他忙前忙后。

4、周末,孩子的时间都被课外活动占满了。

5、孩子每天至少会发两三条信息向你问这问那。

如果上面问题,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可能真的陷入了家长陷阱当中。

那么,你或许应该研读一下这本书。作为父母,我们总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委屈,总会想着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其实我们并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亲自解决问题。这无形当中就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当然,在《让孩子学会思考》一书中就给出了一些实用性建议。比如把机会留给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从小培养孩子学会耐心等待;家长要清楚压力来自于自己,而不是孩子等等。

事实上,比起这些方法,家长们最应该做的是改变自己的育儿思路。很大家长都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自己都可以代劳,最后却发现孩子懒惰、拖延、没有耐心、不自立、坐享其成、不爱运动、沉迷网络游戏……,焦虑由此而生。

我们应该秉持一种积极的育儿策略,就是要认识到,困难是孩子人生中宝贵的财富,与用自己的能力去替孩子扫清障碍相比,我们应该适度放手,做一个旁观者或者引导者,让他们学会在人生的狂风暴雨中,学会生存。

其实,遇到困难,才是孩子最佳的成长时期。因为这些困难能激发起他的思考。

在孩子压力如此大的今天,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总是聚焦在成绩上,而是要看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为了完成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在成长的道路上,就是要学会克服困难和弥补过失。家长需要做的不是因为害怕孩子跌倒,而替孩子去做了很多事,而是应该让孩子明白,浑汗如雨的过程更值得鼓励和庆贺。

让孩子学会思考,是家长留给孩子受用一生的财富。

《让孩子学会思考》读后感(四):怎样才能破除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话不仅适用于一些家族,也适用于历代王朝。历史上王朝的开创者往往都有雄才大略,但基本是三代以后,皇帝就越来越平庸,甚至经常出现一些弱智或者有明显人格缺陷的皇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祸根其实在这些皇帝小时候就埋下了。而现代的父母似乎也没有吸取古人的教训,很多人依然在用古人培养皇帝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现在的孩子出现的很多问题,其实跟古代的皇子差不多。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如何应对?这本《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也许可以提供一个思路。

《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分别是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两人都是非常资深的心理医生,在儿童心理方面的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书中的案例虽然来自美国,但是问题跟当下的中国几乎一模一样。

书中提出了5种家长陷阱,分别是

解救陷阱:家长替孩子解决问题。

火速陷阱:家长火速满足孩子需求,不需要孩子耐心等待。

压力陷阱:不顾一切的推动孩子往前冲。

给予陷阱:轻易满足孩子的需求,不给他们努力获取的机会。

负罪陷阱:因为内心的负罪感,家长冲动行事。

对照这五种陷阱,我们发现,现在的家长其实就是在把孩子当皇帝养啊。

古代王朝开创者为了能让家天下一直维持下去,开创初期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从制度上为后人做好安排,所谓的不把麻烦留给后人。

他们会不惜杀戮功勋,来剪除可能给后代造成的威胁。他们会不惜成本培育一个特权阶层,尤其是皇室成员,作为延续皇位的屏障。

基本上,开创者为了后代皇帝操碎了心,恨不得把所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都在自己任内解决掉。

然而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皇子们从小处于深宫之中,受到严密保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得不到正常人成长过程中的锻炼机会。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被剥夺了,因为总有人会替他们解决问题。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皇子们的人格发育是不健全的,长大之后必然人格扭曲。扭曲的人格,自然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长此以往,就会一代不如一代,王朝也就不可避免会衰落下去了。

古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在现实层面人们并不太认同这句话。比如说,现在的家长要求孩子学习好,考不到满分就揪着错的题不放,似乎孩子犯了天大的罪过一般,而不是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家长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由此导致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

古代的皇子教育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皇子会受到严格的教育。但在人格塑造方面,皇子往往不被容许犯错。

古代的帝王教育方面,往往会抬出更远古的贤君作为榜样,动不动就是尧舜禹汤,也就是要求皇子从小就要当圣人。

然而皇子毕竟也是人,尤其是小的时候,根本就不懂得这些大道理。皇子们稍微有过错,要么是师父被罚,要么是面临言官的攻击,而当事人很少能得到从错误中进行反思,汲取教训的机会。没有机会反思错误,自然不会产生自己做错的了想法。要么就是战战兢兢,什么也不做,因为不做就不会错。

他们长大之后,在决策能力上自然是欠缺的,因为根本就不能进行独立思考。

随着手机的普及,网络游戏也跟着普及开来,很多孩子因此沉迷游戏,无法自拔。媒体上曾经有不少报道,孩子玩手机游戏,刷掉家长有限的存款。这种新闻出现后,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指向游戏本身。很多游戏设计固然有引诱消费的内容,但家长却不反思自身的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

这种现象的背后,实质上是孩子无法抵御诱惑,很容易走向堕落。

历史上,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个王朝到了后期,皇帝们往往对政事漠不关心,但对玩乐却乐此不疲。皇帝们身边也有一批人,为了迎合皇帝,极尽所能的带着皇帝玩。

从道理上讲,皇帝并非不懂沉湎玩乐可能会导致的严重后果,但他们明显缺乏自制力。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是即可满足需求带来的恶果。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在两岁左右的时候,就需要培养延迟满足能力。延迟满足可以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然而作为皇子,延迟满足恐怕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没有即刻满足需求,照顾皇子的人恐怕是要掉脑袋的。

但是恶果也就因此种下了,皇子们长大后,如果当了皇帝,他们依然要即刻满足,如果不能满足,恐怕就会情绪失控。当诱惑面临时,他们也无法抵御,也就很容易堕落。一旦皇帝沉湎玩乐,那些带着皇帝玩的人就容易把持朝政,朝局也就不可避免的一步步败坏下去。

当一个王朝不断出现缺乏决策能力的皇帝时,国家的治理自然就会出现问题,王朝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同样的道理,一个家庭,如果父母包办了一切,那么孩子也基本上就成了废人了,这也是“富不过三代”的原因所在。那么如何破除这个魔咒呢?其实也很简单,规避上述的五个家长陷阱即可。怎么规避?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在《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中写得清清楚楚,就不复制原文了。

《让孩子学会思考》读后感(五):父母越“辛勤付出” 孩子越容易成为废柴

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就是其父母教育引导的层次体现。

如何培养出信心十足、独立自强和勤于思考的孩子?是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交给我们的挑战。

尤其是,各种信息冲击着大家的视听神经,很多青少年以能博取大众眼球为成功,甚至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基本的判别能力。

这里向大家推荐后浪出版社的《让孩子学会思考》,它很好的为我们解答了新世纪的育儿困境。

本书是由专注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二十余年的一名儿童心理学家 达琳·斯威特兰(Darlene Sweetland, PhD)和执业临床心理医生,亚莱恩国际大学副教授罗恩·施托尔伯格(Ron Stolberg, PhD)所著。

两位作者对这一代人特有的社交、情感和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

针对家长不经意间助长孩子即刻满足需求的情形,他们列举出了五种家长陷阱,并为解决所有年龄段的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实用可行的方案。

先来看看你是否已经跌进家长陷进了:

1.你的孩子是否会在应该自己去想办法的情况下把问题告诉你?

2.你是否有强烈的使命感去解决问题,无法做到只听不做?

3.如果你不亲自解决问题,孩子是不是会暴跳如雷或焦虑不安?

4.如果你没为孩子效劳,会不会感到内疚?

5.你们谈话时,孩子会不会拿别的家长和你比?

6.是不是在生日或节日之前,孩子想要的东西就已经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7.你是否会因为看到别的父母为孩子举办生日派对而排除万难照做?

8.你是不是有过干涉学校为孩子安排老师的事?

9.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完成学校作业这方面,对孩子给予帮助过多了?

10.当孩子有需求时,你是不是会不假思索地停下手中的一切,就为了做到对孩子有求必应?

11.你会不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奋力使孩子摆脱问题,然后又对自己说下不为例?

12.你是不是会在活动或会议期间回复孩子无关紧要的信息?

如果你有3个以上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你就该警醒自己的育儿方式了。

本书的作者通过研究观察提出,父母越“辛勤付出” 孩子越容易成为废柴。

聪明的父母千万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无知,为自己和孩子的独立成人埋下大坑。

我们要做的是给予孩子尊重与信任,建立规则和正确的价值观,由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在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与思考的过程中,成长为人格与心态皆健全的人。

父母与子女一场,最终指向的都是离别,而为人父母的终极职责应该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书中认为即使面对孩子的一个愚蠢念头,详细讨论某种行为的后果,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好的沟通引导可以帮助孩子独立思考。

所以,下次你听到孩子打算做出一个你不能理解和认同的行为时,只要他愿意和你交流,就是你帮助他成长的好时机。

第一步 是调整自身心态,保障沟通顺利进行。

我们可以先平复自己的情绪,无论是愤怒还是嘲笑,都尽量不要展露,而且用平和与好奇的语气和孩子进行沟通。

第二步 问原因,了解原因才能更好的明白孩子的行为动机。

所以,你可以问孩子为什么你会有这个念头?

通常孩子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甚至幼稚可笑。

当你清楚孩子的期待与动机后,第三步表达理解,拉近立场。

适当的做思考状,站在他们的立场给出回应,最好是对情绪和意图表达理解,拉近你与孩子直接的关系,让他知道,你能站在他的角度看待这个事情。毕竟,有时候理解比爱来得更难得。

第四步 引导孩子对结果的思考与判断

你可以问:

这件事情做成了之后,会有哪些结果呢?

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

你的朋友会怎么看待这件事?

它会为你留下什么样的回忆?

你有因此有什么收获?

……

以上问题,用上一两个能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事情发生会面临哪些局面即可。

如果,你的引导依旧不能打消孩子做傻事的念头。

第五步,表达自己的见解,给出建议和边界,并将选择权交给孩子。

如果,你并不看好孩子的决定,比如他执意要体验下醉酒的感觉,你只需要告诉他,如果他真的在聚会时喝醉了,可以打电话让家人去接他回家,但如果醉酒后没有联系家人,将在未来三周内不能参加任何朋友的聚会。

毕竟,孩子的很多想法往往欠缺考虑也不够成熟,最终可能还是需要大人帮忙,但是这样的沟通能够有效的提升他们对问题思考的维度,并且也知道自己要对自身行为负责。

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引导交流只限于可控和不威胁孩子和他人的情况,如果事情的后果是孩子无力承担的,那作为父母一定要明确表态,说清事情的轻重。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孩子需要和人工智能竞争,父母能给予最大的支持就是早日培养孩子独自思考的意识,千万别用自己的辛勤与刻苦去培养一个哗众取宠没有明确自己概念的巨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