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书法雅言读后感锦集

书法雅言读后感锦集

《书法雅言》是一本由项穆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20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2019-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法雅言》读后感(一):书法的奥秘

书法和我们日常写字有着本质的不同,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是为了表达内心所想的直观意向,而书法则是把当下的精神状体和书写者的性格融入其中,书法其实就是画作,所以它也是一种十分具有内涵的艺术形式。这本书的作者项穆是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收藏品奠定了他对于书法作品品鉴的基础。哪怕是一个字,都有机会可以解剖许久,一笔一画都透露着背后的故事。

无论是书法爱好者,还是要入手作品收藏,这本书都是必修课,在书中也能够找到很多写字的道理。对于我这种急性子来说,想学的东西有很多,可是很少有能够坚持下来的。写字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很久,其实我已经放弃写一手好字了,之前在我看来这就和画画一样,如果不是天生的,就要刻苦勤奋地长久去联系。别说是字帖了,书法班我都上过,但是字一直很丑没有改观,不过我也挺喜欢中国文字的,实在是矛盾。既然书法写不好,那么就可以从它的背景入手,去研究其中的博大精深。

毕竟都是汉字,笔画也就那么多,这其中是有规律可言的。看了这本书之后,不仅仅会对写汉字产生兴趣,还会对汉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我们之所以不热爱一样事物,就是因为不够热爱,如果都不了解又怎么谈热爱呢。要喜欢上任何一件事物,首先就是要了解它的历史,它被创作出来的初衷往往是很伟大的。

写字是有窍门的,如果一开始就选择特别难的字写,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当真正了解了这些笔画之间的联系时,就会发现控制好其中的比例就像是画画时的透视是一个道理,从而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我们都知道文字经过了长久的进化一直在变化它的样貌,至今还是有人在用繁体字,但是大多数人都改用简体字了。我觉得书法的历史越往后越会被人们忽略,现在什么都将就一个方便省事,却忘记了任何事物本身都有美的一面。打字固然方便,这也使人们逐渐忘了动手的感觉,那种笔触正是写作的动力,真正的作家都不是用电脑来写文章的,这也是现在的青年作家很少有成功的原因。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能够表达作者的心境,文字从有形到无形的转变是古代人一直向往的。这本书也把部分书法作品以图片形式呈现,看似差不多的外形下每位作者都有着不同的风格,研究其中的微妙变化,也能顺便了解作者的性格。选对适合自己的书很重要,既然是花时间去学一样东西,就要尽可能学好,糊弄还不如不学。我认为许多家长的观念也应该改改了,选择这本书,没错的。

《书法雅言》读后感(二):写好字,做好人

在漫漫的岁月长河里,若说有什么能够铭记以前发生的事情,那一定是文字无疑了。河马负图,洛龟呈书,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诉说着文字的兴起。而后,它又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演变,从简单的符号到大篆小篆,再到楷书、行书、草书的兴起,文字早已进化出了它最美的样子。

在我们眼中,文字是思想传播的载体。不过,请不要忘记文字本身也是一种艺术格调的体现。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字如其人”,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字是什么样的,那么这个人就是什么样的。可见,练得一手好字是多么重要啊!

《书法雅言》一书是明代著名书论家项穆的著作,且被收录《四库全书》,奉为“书法之圭臬”,对书法历史和鉴赏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不过,由于创作久远,生涩的文言文今人若是读起来是很有障碍的。因此,选择带有注释和译文的版本总是很有帮助的。

记得作者在书中说到:“书法的功用实则可以和天地一样长久,并且有着辅助和保卫社会秩序的礼教和圣人经典的地位。”我深以为然,若是没有它,恐怕就没有如今灿烂多姿的中华文化了。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书法的正统字体和审美体系有很大差异。比如唐代的书法家们追求用笔的力度和法度的严谨,宋代的书法家们追求圆妙的趣味和精神的自由,元代的书法家们则追求性情的文雅和优美的体势。这就好比不同人的口味爱好,各有千秋,又各有所长,全部凭心而动。

每个人的天赋高低不同,书法风格自然也是因人而异的。虽然历史上有很多知名的书法家,但若是放在一起,还是能够断出优劣来的。一般来说,书法等级可以分为以下五种:一是正宗,二是大家,三是名家,四是正源,五是傍流。在本书中,就有很多书法家的名碑名帖,可供读者临摹鉴赏,字迹清晰,史料珍贵,可谓十分难得,且我们在认识诸多书法种类的同时,也能了解更多的书法家以及他们各自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

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有三个要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要字迹清晰完整,清晰则点画不混乱,完整则形体不倾斜:其次要温润,温则性情不骄傲易怒,润则转折扭挫不枯涩;最后要娴雅,娴则挥笔写时不矜持造作,雅则起伏不随意。若是能够做到以上所述,那么纵使不能超凡入圣,也能够成为卓越的名家了。

练就一手好书法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很大的精力和毅力。不过,只要使用正确的方式前进,就一定会学有所成。《书法雅言》是一本很好的优秀中国文化科普读物,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很多学习的范本,还介绍了很多书法鉴赏的方法,让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写好中国字!

《书法雅言》读后感(三):字中有心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从最初的甲骨文逐步发展为现在使用较多的简体字经历了漫长的周期,直至现在发张成熟。

而和汉字发展息息相关就是汉字的书写,写汉字很简单,而写好汉字就很难。

要把字写的好看我认为实在不易,那些好看的自己都都是经过书写人长久的去联系这个过程甚至长达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更多,记得中央台有一个汉字听写大会,其中不乏有写字写的很好看的,看了之后很是羡慕,于是自己也去拿出字帖开始练字。

记得小时候上书法课,老师长跟我们书的就是见字如见人,字如其人,那时候就在想字怎么可能和人一样,一个人的美丑岂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可以代表的,那时候不以为然,练字也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知道长大以后才真正了解到和所谓见字如面,字如其人。通过一个人写的字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性格等等,而透过一个人写的字看的不是一个人的皮相而是看内里,好的字让人看了赏心悦目也可以透过字看到一个人的心性和人品,字就像人一样,字里行间都会流露出一个人的心性。

记得小时候学习毛笔的时候是根据柳公权的来临摹的,记得初始练字只是更喜欢狂风乱舞的写,以为把字写的不像自己就能和书法家的字一样了,想想那时候的天真自己都笑了,后来在老师的更正下才了解到好的草书是经过长年的累计的才能练成,无视随便涂鸦来的,于是乎慢慢来,从最简单的横竖练起。

记得当时学习书法时老师给讲述各大书法家的故事对王羲之的印象最深刻,一则是因为《兰亭序集》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李世民对兰亭序尤为喜爱,但是现在兰亭序集已经失传,但是仍然留着它的很多故事,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其二是因为《快雪晴时帖》,乾隆对此尤为喜爱,甚至在上面盖满了章。其三是因为洗墨池,对此也是让我最深刻的地方,小学是老师为我们讲述洗墨池故事,告诉我们练字是长久是积累,不是一是一下就能成的,书法没有速成法则,唯有一点一点积累。后来初中学了墨池记对此印象更加深刻。

书法和练字又有不同,说实话我大概是没有艺术细胞的那种人,对于欣赏书法作品我是超级没有眼光的那种,但是书法雅言这本书从文字的形成一直讲到欣赏书法作品,算是我很喜欢的一类书。

就像书名一样《书法雅言》,这本书从文字的起源形成循序渐进的慢慢叙述让人慢慢的读下去了解到关于书法的知识。

对于我来说名家的书法是只可远观,而自己的丑字需要慢慢来练,好的字让人看了赏心悦目,而书法里藏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字如其人。

《书法雅言》读后感(四):书法,一笔一划间尽是妙处

为了记录发生的事件,古人模仿着大自然中出现的各种生物的形象和现象,最终创造出了文字。如今的我们,面对如此长远的历史,已经无法探究,文字究竟是由谁创造出来了,不过就个人认为,文字只可能是因为某个人或组织,因为掌握了大量由前人不断模仿出来,用以记录事件的象形图案,而将其统一整理并传授给其他人的 。

《书法雅言》是由明朝人项穆编著。项穆是明代著名的书论家,父亲是大收藏家项元汴,因为家里有很多书画名家的真迹,从小耳濡目染造就了项穆对于书法的审美和评论比一般书家都有见地。

《书法雅言》从文字的起源开始讲起,然后根据文明的不断进步,周朝出现了大篆,秦朝出现了小篆,汉代出现了隶书,然后是楷书、行书、草书。各种字体都不是横空出现的,它们之间都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看到这里,我不由的想起,在跟老师学习书法之前的预备课上,有同学问老师,我们为什么先学行书而不是楷书,老师的回答是,先学哪一种都无所谓,只要学会了一种,再学其他的都能很容易掌握。

项穆认为,一个人写出来的字,是能提现出其人的心性和人品,“心正则书正”。“因此项穆在开篇就先讲书法的核心问题——书统,也就是要用儒家尽善尽美的学术思想作为统摄书法审美的核心思想。”项穆觉得,明朝之前的各大书法名家,最为正统的应属王羲之,因为其书法的中和之美,富含儒家中庸和谐的美学思想。对于唐、宋两朝的书法名家,一个追求用笔的力度和法度的严谨,过于严厉和刻板;另一个追求圆妙的趣味和精神的自由,过于放纵和失分寸,都不正统。也许是因为项穆身处于明代的原因,才会让其有如此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书法能影响到世道人心,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

“书法,无色而具有画图之灿烂,无色而具有音韵之和谐。”在学习书法的第一课,老师首先给我们讲的就是书法不单单只是学写字,而是要先学会如何欣赏,当时我们学习的就是王羲之的《圣教序》。一开始,大家翻开字帖都是一脸懵样,很多字都不认识,但是老师并没有要求我们去认字,而是认每个字的起笔,字的结构,然后是写这个字时的转、折、提、勾和收尾等。在不断的练习中,我们慢慢的也就能体会到这个字的美妙之处。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当你认真的写出一个字的时候,这个字就蕴含着你的个性和底蕴。中国文字因为笔画优美,故而使得历代文人墨客将心中对美学的追求和感悟凝结于笔下,一笔一划间尽是妙处。《书法雅言》一书中用数百幅书画插图,完美呈现了古代书法艺术的美学意趣,结合书中所讲的知识,对于提高我们对书画的鉴赏有非常大的帮助。

《书法雅言》读后感(五):古韵今风

“书法,无色而具有画图之灿烂,无声而具有音韵之和谐。”这是《书法雅言》封底上的一句话,一如这本书给人的感觉,书名、内容、自己整本书的风格都是透着种古朴的积淀,它是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而流传至今的经典。

关于书法艺术,我始终是站在远处观望着的,特别是近几年手写对联似乎越来越风靡,每每看到那些带着油墨香味的字迹,觉得羡慕的同时,也会感觉到一种文化的复苏,这种沉淀是在漫长文化中流传下来的,于是仅仅是书法这种行为,就都是带着古风的感觉。我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翻开《书法雅言》这本书的。

《书法雅言》是明代著名书论家项穆的作品,是在书法历史、鉴赏等方面的著作,它从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识等17个篇章,把书法摆在中华文化经典的高度上,却也并不单单是从书法的角度进行探讨。

项穆老先生从文字的开始探讨,分别讲述了不同字体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们在所处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从这个层面来看,就已经不仅仅是书法和文字,而是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这里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当时的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等等诸多因素。

《书法雅言》的内容上,除了传统的文化经典类作品群包含的原文、注释和译文之外,还特意设置了延伸阅读、名家杂论的部分,延伸阅读在原文的基础上将原有章节的思想扩散到更广阔的范围,名家杂谈则是专家学者们以当下的眼光、评判方式对过去进行的注解。这对于读者来说,能够让我们学习的知识面更广阔。

文化经典自是有其流传至今的原有和它的优秀之处,同时也不能否认,属于历史里的东西,就注定了它会在某些方面被历史所局限。项穆老先生亦不能免俗,他对于书法、文字和传承的认识有他独到的见解,因此他敢于批判、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种声音在他的时代可能会是先知,也有可能被当做是异类。对于这些,他可以完全不顾,即便是今天我们也是要对这种行为竖起大拇指的。但是,当年可能是不那么容易被人接纳的理论就算是再惊艳,它也只属于那个时代,我们现在看来,《书法雅言》一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并不科学的结论和反驳。但我们还是要认识到,我们的时代与明代相比已经太久远,以那个时代的眼光去看待的话,这些仍旧是可以惊艳整个时代的作品。

我的字写的很难看,文化的底蕴是也远远不够的,想来是怎样都不会达到这本书中所言的高度。但是从历史文化、从美学角度、从处世哲学等等方面来看,都是值得我们去阅读和学习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