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锦集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锦集

《从一到无穷大》是一本由[美]乔治·伽莫夫著作,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一到无穷大》精选点评:

●经典科普。虽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书却老当益壮。 不必太拘泥细节。

●“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只能被看作是“真实情况”一种很好的近似,而一旦我们试图将它们应用到比其原本适用的系统更微妙的系统中时,其结果就相差甚远了。” 都9102年了,不想自己的科学知识还停留在四百年前的牛顿时代……

●…说一句其实有更好读的同类科普会不会被打´_>` 本书其实就很好的诠释了,学好数理化……

●看不懂的还是看不懂,看得懂的从其他书上已经看过了。以为只是物理科普,没想到涉及了数理化生,最大收获是原来拓扑这么有趣(从想嫁物理学家爬墙到想嫁数学家了哈哈哈哈哈)。

●把很多复杂的知识用最简单的可以让普通人理解的词汇写出来。让我知道我的知识储备是很小的。

●最近几年看得比较好的科普书了。从微观到宏观,从数量到物理都讲到了。美中不足的是篇幅有点小,有些东西讲得不深入。

●1.四星半。比较好的科普书籍,很适合初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涉及到的学科太多了,数学物理生物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本书涉及到的每一个议题铺开讲总共大概可以写几万页;2.本书还是有几个小瑕疵的。最主要的是成书时间过早,导致很多最新的学术成果没有体现出来。比如微观世界一节只停留在质子中子层级,而没有深入到费米子玻色子层级。比如当时口径最大的的威尔逊山望远镜,现在早已不是最大口径。比如日后风靡数十年的黑洞并未出现在本书中。其次有些议题的解说有瑕疵,比如引出熵增概念前的讨论过于冗长,比如对多维空间的描述还是不够详细;3.但是瑕不掩瑜,通过本书还是能够学到非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真心希望本书能够根据最近几十年各学科的进展出一个修订版,那样我会毫不犹豫五星送上。

●不读这本书还了解不到康德原来还是个天文学家,除了研究哲学,人家不是玩票,提出了颇有影响的星云说呢。 小龙虾有200条基因,人类有48条。 科学目前正在跨过对‘神秘的’生命现象做出纯物理解释门槛。 至少太阳50%的物质据估算是氢,太阳每秒要消耗6.6亿吨氢,不过不用担心理论上太阳还能够以现在的强度发光发热几十亿年。 每个基因大约有一百万个原子构成,成年人所有体细胞加起来染色体的总体积大约有50立方厘米,小于两盎司重。 除了银币之外所有的物质都是潜在核爆炸物,只不过要达到核嬗变需要极高的活化能。 普通材料中几乎都含有铀或钍,只是含量不同而已比如普通每顿花岗岩中含有4克铀12克钍。

●成书年代虽然早,还是解答了我的一些问题,比如浓缩铀和离心机的作用,核裂变与核聚变的原理和作用条件。

●6.5/10 科普书跨越年代太远到底还是变得不合时宜,或许适合给小学生/初中生做科学启蒙。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一):《从一到无穷大》书评

都说科学出版社的版本会好很多,可惜买错了版本,没读到科学出版社那本。不过从内容上看,此书还是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比如无穷大是否也分大小,并从数学引导至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就今天来看,这本写于60年前的书仍具有科普的指导意义且不过时。换个角度说,可能近几十年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也太少了点吧。美中不足,作为科普读物此书中的公式、数学逻辑还是过于晦涩,再简明通俗点或许普适性和可读性都会好很多。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二):与书无关的感想

2022年第一本,快速读完,现在读这书感受不到太多收获,一方面里面的知识都是听过、一知半解,另一方面不再能沉下心来读。想起初中的时候读的一本忘记名字的书,那本书很破,讲的也是物理学的发现历史。这种叙述方式对那时的我启发很大,一度认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出物理发现,认识宇宙的规律,奈何智商不够,没有学物理,学了化学,一度认为化学终将失去意义,都是经验科学。因为不认可,所以没有好好学,结果兜兜转转,毕业后三年又三年,现在依旧没有着落。

原来读书就是这样改变人的命运的。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三):关于本书的一点思考

#高屋建瓴阐释科学的发展历程 但是因为作者所处时代的限制 还有翻译的原因 本书有很多问题: 1.费马大定理已经由英国数学家怀尔斯证明;四色问题已经在美国由计算机证明;

2.夸克的存在已经被很多事实所证明 虽然我们由于夸克禁闭而观察不到 无法将其分离 但是核子就是夸克组成 盖尔曼矩阵的提出提供了夸克对应群的数学结构 即SU(3) “八重路”

3.闵氏空间的时空图是错误的 在闵氏度规下 垂直的图示和欧式几何不一样 也就是说 运动系的时间与空间的垂直在纸面上看应该是一个锐角 如果我们取观者参考系图示垂直的话 本书的配图会给初学者很大误导

4.细胞质是由细胞膜而不是细胞壁包裹的 动物没有细胞壁

5.人类应该有23对46条染色体 我不知道为什么书上写的居然是48条???

6.减数分裂的图像是错误的 最基本的就是应该分裂为四个生殖细胞而不是两个

希望下次出版时候可以把新的科学发现以注释的形式呈现 但是基本的事实必须正确 虽然是科普 但是科普也要保持准确性

(个人拙见 我认为科学应该是准确的 即使是科普)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四):三生万物

《从一到无穷大》 /乔治·伽莫夫 /刘小君 岳夏 译 /2021.09.24-2021.10.09 还是有的地方没有看懂,但书要一本一本读,只是也要一点一点学。是一本科普读物,相比于《上帝掷骰子吗》来说,这本会需要一些些基础知识来打底。 前面讲的小故事特别有趣,比如说数沙粒还有金片的转移,都告诉你了什么叫做“一到无穷大”,在转讲虚数是怎么来的时候还插播了一个寻宝的小故事,让我激情地拿起了笔开始解题了…最后发现虚数确实简化了很多复杂的利用实数的解题步骤 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上一秒在讲数学下一秒变成了物理化学生物课,无缝衔接原子分子基因细胞,最有趣的是作者讲四维空间的时候,把它比喻成了两条蛀虫跟两个苹果的形式,把克莱因壶很没有右脸的驴子放在一起作比喻,原来难以想象跟理解的思维空间还能这么有趣!还有他书中提到的“两件事情于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的地点”,这个在后边作者对其中的替换中变得饶舌了起来,观察者所处的空间不同他的时间流速可能也会不同!以及速度的快慢还有可能决定物体的长宽,那我小的时候觉得学校到家的路时长时短就有迹可循了(注意:这里的速度非常非常快,趋近于光速了) 化学元素衰变那张我看得是最累的,很有理由怀疑它的放射性通过某种方式影响到了我的脑子,使其罢工!看得最开心的应该是生物基因和宇宙星云那两章,这里面的有丝分裂讲得真的通俗易懂比课堂上的好啃多了,从这本书我才知道1054年我国最早记录恒星爆发(超新星爆炸)出现了蟹状星云(“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 最后的收尾可太棒了,用“红移”引出来宇宙在不断膨胀,然后做了个“紫移”的想象,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五):什么是宇宙终极……

首先表达对作者乔治.伽莫夫的敬意,用幽默生动的语言从基础数学讲到时空相对性、四维世界结构,最后讨论了人类在微观和宏观世界的成就。真正的大师!

对于宇宙的终极,本书的最后借用黑人诗歌里描绘的一个场景:“当星星开始坠落,而我们则会被坍塌的星系压垮。”姑且不论最后的结果如何,现在的宇宙正在膨胀,是因为在其历史的某个阶段,它曾是无穷大的存在,只是到了后来,开始收缩成一个非常密集的状态然后又想以前一样。最后,就像是被压缩的物质中所固有的强烈弹性,最终会推着你反弹回去。如果你走进一间游戏室,刚好看到一个乒乓球从地面弹到空中,你会很自然的得出如下结论:在你进入房间之前,乒乓球已经从高处落到了地上,而我当前看到的这一幕是它接着又跳起来的情景。

我们人类文明的科技发展,应该无法像大刘写的《三体》最后所描述的,活到下一宇宙膨胀纪元。但我们幸运的是活在了这一宇宙膨胀纪元(我随意想的一个词,姑且这么描述吧)中,活在了一个稳定的恒星系中,我们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运了。所以我想与其纠结宇宙终极是轮回还是毁灭,不如珍惜当下的幸运,活出精彩,活出意义,给时光以生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