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从一到无穷大的读后感大全

从一到无穷大的读后感大全

《从一到无穷大》是一本由[美] 乔治·伽莫夫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19-9图书,本书定价:424,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一):适合培养理工科兴趣的书

开始读这本书是因为李永乐老师的推荐,看下来觉得这本书最适合高中文理分科前看,能让你爱上理化生的世界。但是对于学完高中理化生加上高数,大物的人来说,基本没有什么新鲜的知识了,我非常快的就看完了。

这本书的内容小到质子,中子,电子;大到宇宙中的恒星,都做了介绍,真实的从一到无穷大(One Two Three... Infinity)。写作的语言让人能够轻松的理解这些内容,同时会让你产生很大的兴趣。我个人一直觉得物理的世界非常惊艳,报志愿时还选了物理相关的专业。物理教材对比起这本书的讲解枯燥太多,如果先看这本书,然后带着兴趣去学习,效果会非常好。推荐高中生或者大学新生去读。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二):深入浅出经典科普 值得多刷

主要内容:数理化生基本科普;

强推理由:深入浅出的行文,好像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在和你对话,把你引进科学的大门,不仅仅是知识科普,更多的是引发思考和好奇心,感叹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智慧,憧憬未知;插图丰富,虽然是黑白的但不影响理解,附思维导图,清晰明了;近百年经典著作,值得多刷,今后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

瑕不掩瑜:一些科学知识并未覆盖,而且现今理论不断完善更新,但不影响本书的整体框架。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三):读来走进科学

读完《球状闪电》之后,因为对里面讲的量子力学完全不懂,而社会上总是有各种以“量子”为名号收智商税的现象。就开始莫名地对物理,对科学感兴趣,找了找各种榜单、书单,然后读了《上帝掷骰子吗》,接着是这一本。《上帝掷骰子吗》讲的量子史话,基本对上了《球状闪电》里的内容,而且我没有想到,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次世界观的崩塌又重建,最终完全崩塌,无法重建,发现自己是越来越不懂这个世界,过程非常酸爽,也确实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识,有一定的收获。

可能是《从一到无穷大》讲的东西有点多,有时候用了太多的类比,有时候又略微艰涩,我没有找到爽快的感觉,基本上是点到为止,继续翻开下章,这显然是全面科普不全面的一面,当然应该也有翻译的问题,很多东西翻译了一遍就没感觉了。但是作为了解基础的科学门类还是有帮助的。

书里虽然讲了相对论的内容,可能我基础实在太差,没有掌握,下一本准备来一个相对论的史话,希望继续能给我最深的震撼。现代科学进步那么慢,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科学家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前人的智慧需要半生才能贯通理解,而人的学习能力又没有明显进化,留给科学家们创新研究的时间太紧张了。(所以现在孩子们早熟其实是好事?)而我们普通人,一生可能都无法弄清楚科学究竟发展到哪了,我们对世界对自己的认识到什么程度了,虽然并不影响日常生活,但总觉得遗憾。

在开始读下一本科普之前,需要一本小说调节一下。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四):再读【从一到无穷大】

我们那个年代,小的时候,没有好玩的手机,没有电脑,而电视机是大人的玩具,只有晚上可以看一集动画片,书成了我唯一的消遣工具,而我父母很反对我看书,原因只有一个,浪费时间,耽误学习,爷爷倒是支持,可爷爷书种类很有限,全部国文书,小学毕业前,我抱着字典,硬着头皮啃完了《石头记》《聊斋》《官场现形记》《三言二拍》等等这些,几乎没有哪本是看懂了的。

上了初中,有了图书馆,迷上了张爱玲,比起爷爷那些看不懂的书,张爱玲,林语堂,金庸,沈从文,读起来简直不要太爽。。。自习课,路灯下,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的日子,现在依然记忆犹新,想来我的眼睛也是这么废掉的。。。

某一天,我们历史老师拿给我一本书,就是这本《从一到无穷大》,老师推荐的自然不能不看,一目十行,边看边惦记着我那没看完的《飘》,结果可想而知,往心里去的并没多少,直到去年。看一个公众号推荐了这本书,才再次读到它

在浩瀚的文学作品中,能称为“经典”的少之又少,科学著作被奉为“经典”更是凤毛麟角。。几十年都还在畅销,书中提及的的理念也都未过时。

这本书从数学写起,涵盖了,宇宙大爆炸,黑洞,时间空间,到弦理论,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了。

虽然公式要比《时间简史》多一些,但是有图,有讲解,有故事,读起来也不会头大。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五):看到♾就知道没好事

这是一本我听说了很久,但总觉得自己不会碰的书。因为对自己的定义是一个宽容度只有3000-5000字科普文的理工盲。但耐着性子看完之后,体验竟然很不错。

以下评论,算是给和我一样理科不好的朋友写个测评吧。

首先,必须要赞美一下新版本的编辑们。夹在书中的两张海报,螺旋形的海报让人得以快速一览这本书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另一张笔记图则构筑了大概的知识框架。书中的配图都很有意思,手写的笔记和“假装”笔划的重点,仿佛是接手了另一个理科学霸的课本。总之,在形式上,可以说是有颇多趣味。

接着,分说几个部分。“第一卷 数字游戏”讲数论,讲的点都比较基础,只要有一点抽象的数学思维,基本上还是能跟上。而到了“第二卷 空间、时间和爱因斯坦”我就开始渐渐地如坠云雾、半通不通,跟上颇为吃力。缺乏空间想象的抽象思维,和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是硬伤。“第三卷 微观世界”占据的篇幅最重,知识点涉及物理、生物、化学,大部分还是非常基础、深入浅出,很好理解。尤其是原子结构和染色体的部分,简直是初高中课堂回顾篇。

不过随着盘子铺开,还是会涉及一些稍微复杂的化学式变化、核物理知识(裂聚变反应)、概率论等知识点。但总的来讲,调理清晰,易读。

至于“第四卷 宏观宇宙”就是天文学的入门了。这章读得很慢,倒不是因为内容艰深,纯粹是因为这部分内容同前三卷相比,更为陌生。

大概高中刚毕业的时候,食用最佳。怪不得是大学新生礼物,笑~

作者举的例子都很生动有趣,行文幽默诙谐。这扭转了我的一个印象,原来俄国科学家(或许是因为“美”化)也可以是好玩的,而不是刻板印象中的一脸苦大仇深。

他在序言中说,宣称自己什么事都比著名的父亲懂得多,除了数学,数学和父亲懂得一样多的玛丽娜·冯·诺伊曼在看了部分章节的草稿以后,她坦白,很多东西都看不懂。作者只好承认, 本书不适合儿童阅读。而我,大概也只比儿童好一点点。

毕竟,在自然面前,人类也不过是孩童而已。

而在人类发展了几千年的浩瀚知识面前,我的眼界,仿佛是初生的婴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