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摘抄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摘抄

《一问一世界》是一本由杨澜 / 朱冰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问一世界》精选点评:

●杨澜的采访实录,觉得蛮流水的,get√远见,也就是洞察力,它是指一个人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未来趋势的预判,不要求一个人有多么聪明,主要在于一个人能否在正确的时间里做出正确的决定

●面对死亡最好的方式,就是曾经好好活过。

●杨澜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一次看杨澜的书,也是被封面吸引购买的,她真的不是一般的赞,真的是一个极为有趣的女人,读她的书能够体会出一个男人的胆识,不仅仅是才情和睿智啊

●传媒的广阔世界才是我向往的啊。

●感谢有机会一起分享你历经的世界的宽度,理性的深度和人性的温度,以及尽力追求理想的态度。至少在这段时间里给了我长长的激励。

●丰富多彩的人生!赞叹!

●人一辈子总是要做一点自己的事,有的时候可以拉开很长的时间做,有的时候只能强度很大地做很多的事。这是无法选择的,如果机会来了,没有把握住,懒懒散散,那么过去就过去了,年轻时该拼的时候就要拼一下。

●成功的人背后总是伴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背后,杨澜活成了女性最想要的样子,勇敢、知性、独立,都使她随着岁月的沉淀越来越有气质 ,这本书背后对时代的认知以及真相值得探索

●看完了这本书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传统媒体面临严峻的考验时,在我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辗转考量时,在我对人物写作与媒体宣传混乱迷茫时,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答案。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一):喜欢杨澜写的那一部分

一本书为什么要有两个作者,先是杨澜写采访别人的故事,然后朱冰写杨澜的故事,觉得这两种结合很勉强。第二部分很难读进去,全是赞美和抒情,我们只想了解真实的杨澜,她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而且朱冰写杨澜的的部分占了绝大部分篇幅,意思是借助朱冰的笔来写杨澜吗?我真的没有搞懂,我也只看了杨澜写的那一部分。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二):摘抄最多的一本书

因为本身是学传媒的,所以对各种女性媒体人很感兴趣,其中《一问一世界》是我最爱的媒体人杨澜的自传体,这本书对于杨澜求学创业婚姻都有陈述,她对媒体输出内容始终坚持高标准,不被流量所屈服的态度,也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方向,羡慕她身为一个国际媒体人,在与全球各个领域杰出人物访谈之中汲取人生智慧,可贵的是,她将自己受益匪浅的感触也融进这本书中,所以读就对了。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三):再读《一问一世界》2019年版

与10年前的版本相比,本书多了两个章节的内容。

一问选择与被选择,在信息渠道爆裂式增长,媒体行业被颠覆的风浪里,《杨澜访谈录》的选择是什么?

二问谁动了谁的奶酪,在人人高喊AI+的时代里,人类和机器的差别在哪里,而出路和方向又在哪里?

不得不说,在把握时代的脉搏这道命题里,我一直相信记者的天然嗅觉,而《杨澜访谈录》也交出了自己对这两问的答案。

2017年和2018年访谈录分别推出科技类纪录片《探寻人工智能》和文化探索节目《匠心传奇》。前者用1年时间走5个国家、20多座城市、30多个顶尖实验室,采访80多位行业专家,这样的系列感怕是只有天然的电视新闻人才能做的吧?网络内在的注意力分散特性已在侵蚀我们领会长篇大段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访谈录依旧坚持世界的宽度、理性的深度和人性的温度,这便是她的选择。纵使亏损,然而他们用一个巨制成了媒体圈绕不开的超级科教派,并顺利开始了第二季。而后者更让人动容。“人类的创作是一种‘表达’,而机器只是‘反应’”。在时间的长河里,人拥有更多的耐心和更坚强的意志。这是在与未来对话、与技术发展的撞击中,再一次对人的探索。坚持初心,或许显得愚勇,或许与众人前行的方向相悖,但是“人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只有和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在风浪里不失风度,让我对杨澜和她的访谈录更褒有一分敬意。感谢在失序的时代下,还能让我们抓到一丝丝肯定,你背负着代价,带来微光。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四):打开未来界面,看遍人间值得

深度人物访谈20年、电视行业黄金30年,成就了50岁的成功女性——杨澜。她说“有人愿意用所有财富换回18岁,而我不愿意,因为不曾虚度,所以不必回头。”出走多年,归来不一定是少年,但一定是更好的自己。杨澜用波澜壮阔、堪称传奇的媒体生涯,凝结成了这本《一问一世界》,她告诉我们:回望历史,要问“为什么”,面向未来,要问“为什么不”,生命有无数的可能,你的梦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

克服时代女性贤妻良母的惯性思维,把女性权利重新定义,让社会在经历阵痛来适应新一代女性的崛起,杨澜驾驭着心灵机车奔驰于生活和事业的“双轨”,对于成功,她认为没有固定可循的模式,是否具备判断力、抉择力才是关键。从申奥大使到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从阳光卫视到杨澜访谈录,每一个角色,每一次挑战,除了丈夫吴征的陪伴与支持,杨澜更多的不是和表面的“成功”拥抱,而是敢于和背后的“困境”握手。

深厚的人类文明是经得起碰撞的,交锋处自会山岭巍峨,相融处又何妨柳暗花明。杨澜不断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变迁,打开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眼界,她开出的这一朵花叫仙人掌,长在沙漠里却顽强地撑出一抹绿色。

黄霑说:“有一天晚上,我坐在大棚里录影,其他人都走了,灯还亮着,很冷的感觉,我觉得那个大棚有太多的故事要说给我听,繁荣是过眼云烟,色即是空,看了20年的佛经,在空山灵雨中都没有感悟,那一刻有了。”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交出了青春的一部分,换回了阅历,愿我们所收获的都比失去的更为珍贵,在成熟与成长交互的大舞台中,打开未来界面,看遍人间值得。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五):杨澜:只想做这个时代的大女孩

杨澜最初走进人们的视野,是因为她曾两次作为北京申奥的陈述人。在陈述的最后阶段,她加上了一段带有个人感情的话:“700年前,马可波罗即将离去时,人们问他,你所描绘的那个叫中国的遥远而美丽的国度,到底是不是真的?

马可波罗回答说:我告诉你们的,不及我看到的一半。

实际上,我能够在今天向诸位展示的,也仅仅是正在等候你们的北京的一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到我们中间来吧。”

这段话让中国人民记住了杨澜,更让世界记住了中国。

再了解杨澜,会发现她身上有很多的标签:成功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频道——阳光卫视;采访了上千位世界政要和各界风云人物;担任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和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被推选为“能推进中国前进,重塑中国形象”的女性;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位女性之一。

她堪称传奇的媒体生涯,凝结成了这本《一问一世界》。这本书沉甸甸的,正如杨澜近30年的媒体生活。

01

上帝垂青的天使,生活事业丰收的双轨人生

1990年大学毕业就登上综艺节目主持舞台的杨澜,是新一代主持人群体中成名比较早的一个。

最初竞选主持人时的她,早已展现出了她的与众不同。面对《正大综艺》的导演辛少英,尚是北京外国语学院普通学生的杨澜反问他,“为什么找主持人就一定要看外貌?主持人也可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这个在外人看来大胆冒险的行为,却让导演发现这个外貌并不特别出众的女孩,透露着一股其他参与者少有的灵气和深度思考。而这个有力的反问,也预示着杨澜的独立之路注定会卓然不同。

在中国当了四年综艺节目主持人之后,杨澜远赴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学院攻读研究生。在外人看来很难理解,但这却是当时25岁的杨澜主动做出的选择。

她认为坐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室和图书馆里弄懂“地缘政治”等诸多基础概念,要比站在喧闹的电视演播大厅里主持综艺节目更让她有成就感。

1996年是杨澜人生中最满足的一年,这一年她拿一个学位,生了一个孩子,做了一套节目。别人要思前想后,来回取舍的大手笔,杨澜同时都做了,而且做得一气呵成。

在美国学有所成的杨澜,立刻回归了祖国的怀抱。杨澜以局外人的身份关注着自己的国家,传媒人的视角让她感觉和触摸到中国正在发生着伟大的变化。

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里,她不要再做旁观者,还要做一个见证者和参与者。

02

从来没有一举成名,只是不断超越自己

1996年成立《杨澜视线》

1997年创立《杨澜工作室》

2000年创立阳光文化网络有线电视公司

后面继续做了《杨澜访谈录》和《天下女人》

杨澜的传媒之路不是一举成名,而是不断地超越昨天的自己。

收视率和影响力都想要的杨澜,给自己的标准是强化节目的背景,不仅是简单的信息整合,还要进行加工,提升信息的附加值。

凡事亲力亲为,制片、策划、导演、主持人、撰稿人、妻子、母亲,这些角色让杨澜乐此不疲,但她十分享受这种欢愉的繁忙。

因为喜欢,因为热爱,她可以既高雅的穿高跟鞋,也接地气的穿上平底鞋。既懂得在工作中挽起袖口,实现自我奋斗的价值。又能够在某一段时间,懂得适当的转换自己的身份,轻盈地走入家庭。

当别人问她30多岁的女性,应该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时,她的答案是: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明确自己的目标以及建立家庭支持系统。

梦想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感受的能力和分享的能力,总结为三个字:幸福力。 这是她成功的秘诀,也是她在人生而立阶段的思考。

03

时代的成长,也是女性的成长

Big girl是杨澜对自己和年轻人的新定义。女孩,是对青春与自由的致敬。而大女孩之所以大,是因为承载的内涵多是尺度。

用大见识涵养精神的贫瘠,用大格局抵抗世界的庸俗,用大胆量承担选择的后果,用大气度消解理想的背叛。

2018年的杨澜50岁了,她在书中问自己是否愿意用所有的财富返回18岁?答案是否定的。

18岁的她除了青春,还有什么呢?有好奇,有勇气,有梦想,有充满胶原蛋白的皮肤。

但也对自己有所怀疑,对未来有所迷茫,对世界有所惶恐,对心仪的男生不敢表白。

好不容易用那么多的错误,换回了一点阅历,有了一个家,一个朋友圈,一份事业,有了珍视的一切。

因为不曾虚度,所以她不会回头。

那我们呢?从这位传奇的女性身上,学到了什么?

她的从容,她的睿智,她的热情,她的宽容,她的思考……她的一切一切,都在发问中得到了答案。

正如她开篇所说的:世有疑惑,必须发问。问自己,问他人,问世界,问天地。

想起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所说的: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只有撞上一些别的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互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一个成功的人不在于她的身份有何转换,能力有何提升,而是始终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找到自己,然后悦纳自己。

愿你也能够在杨澜的书中找到自己的答案,成为自己心中成功的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