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读后感精选

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读后感精选

《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线装珍藏版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读后感(一):草稿

喜欢看名人趣事的部分,之前也看不些相关的内容,从汪曾祺的散文中又了解到许多有趣的故事。

对于茶馆文化,老舍写过类似的小说《茶馆 》,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有了些新体会。在大学周围,有许多学生关顾茶馆,是因为这儿比较安静,可以静下新来阅读图书。经常能看到在偏僻的快餐店里,看到有些学生在读书写字,喝点饮料,就如同曾经的茶馆相似。

在茶馆里,也能见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生,接触到社会。汪曾祺就说过,文学写作必须是社会来影响,想在课堂里是教育不出好的作家。汪曾祺曾经选修过沈从文的创作课程,沈先生的文化程度并不高,《边城》的写就并没有多大的篇幅,其文学写作完全是因为社会所影响,到了后期非常喜欢考古学。

汪曾祺先生,起初对其了解并不是很多,直到读过此书后,方才了解到其和西南联大的关系。在他的笔下,看着西南联大的师生点滴趣闻,很是喜欢阅读。以前也看过《》,现在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图书中,写有花花草草的植物、多姿多彩的动物,在作者的笔下读来清新。有人问,为何好写这么多的内容,答复是想让孩子们离开手中的电子玩具,走入到大自然之中,体会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乐趣。

《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读后感(二):悠然自得,茶样生活

汪曾祺的文章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是有诗意的。

如果你很辛苦、很累,那么坐下来歇一歇,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读汪曾祺的小品文,品一品自己的人生。

一花一世界,这是一个可以让你慢下来的世外桃源。

-荷花-

我们家每年要种两缸荷花,种荷花的藕不是吃的藕,要瘦得多,节间也长,颜色黄褐,叫做"藕秋子"。在缸底铺一层马粪,厚约半尺,把藕秋子盘在马粪上,倒进多半缸河泥,晒几天,到河泥坼裂有缝,倒两担水,将平缸沿。过个把星期,就有小荷叶嘴冒出来。过几天荷叶长大了,冒出花骨朵了。荷花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很多很多花蕊,清香清香的。荷花好像说:"我开了。"

荷花到晚上要收朵。轻轻地合成一个大骨朵。第二天一早,又放开,荷花收了朵,就该吃晚饭了。

下雨了。雨打在荷叶上啪啪地响。雨停了,荷叶面上的雨水水银似的摇晃。一阵大风,荷叶倾倒,雨水流泻下来。

荷叶的叶面为什么不沾水呢?

荷叶粥和荷叶粉蒸肉都很好吃。

荷叶枯了。

下大雪,荷叶缸中落满了雪。

《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读后感(三):和汪曾祺学习生活、学习怎么玩

汪曾祺在我看来,是个“大玩家”,既能玩的开,又懂得玩,这还不算什么,能把玩的内容写的好玩,这就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了。 汪老的散文,真的很散,但其实仔细一看,全部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所延伸的各种各样的内容。 光是写云南,他可以从最负盛名的泼水节的情景、由来和典故说开,从游览的地名说开,到沿途的景色、当地的事物还有许多我从未听过名字的植物,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这也是我看散文的乐趣所在:能够在短短的一篇文章里看到作者积累下来的关于各方面的所思所想,见闻经历,这是小说所没有的地方。 小说需要我们在故事里自己体会,而散文,只要跟着作者走就能获得“浓缩的精华”。 除了“散”,另一个特点就是“好玩”! 即使是沉重的话题,也能掌握好悲伤的程度,既不会过分感性,又不会一板一眼理性得拒人千里之外——这是汪曾祺的生活哲理,也是我想要向其看齐的 汪曾祺的散文,用词其实是很简单的,但有时又很“高级”。这种高级不是咬文嚼字,而是把精炼的、被我们遗忘在记忆中的那些更加精准的词语,百分之百地契合那些要描述的事物。 就是这些十分贴切的形容,让散文显得“接地气”,直白又幽默,富有生活气。 “高级”地玩,认真地写,写出舒服的文章,做个有汪老百分之十的“豁达、开朗”的有趣的人。 最后,说一下这本书的内容选择好像有些重复,相比售价,有、、觉得不值。

《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读后感(四):点亮生活的信心 喝茶 聊天 乘凉

光看题目就知道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惬意的书,喝茶,聊天,乘凉,可谓生活中非常休闲的时光,给人一种慵懒又美好的感觉。不由得对其充满期待。

个人觉得汪曾祺的文风很优美、淡雅,他的文章大多清新自然,采取民间化的叙事方式,为我们娓娓道来了类似江南乡下人的日常生活。

先说说这本书的封面,非常有特点的封面,牛皮纸特制成凹凸不平的纹理,左侧没有做胶封,线装的感觉,整体感觉非常复古。这个风格十分符合这本书的再版,汪老先生的文章之前是看过的,尤其是散文,基本上可以汇聚出很多经典语录。

这本书选取的多事汪先生的名篇,按照内容的不同分成五章,人间草木,鸟兽鱼虫,时令节气,行车无疆,趣闻轶事,可谓涉猎很广,也充分展现出汪先生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对文字的灵活使用,每一篇都透出出汪先生对文字的掌控性和背后深深的思考。

很佩服汪先生,一个经历了那么多那么多历史重大事件的人,居然还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热爱生活,细微观察,并且妙笔生活。写小说的作者往往是因为经历丰富,但往往会被生活所累,导致很多问题,心理往往会有些极端。不光作家这种情感极其敏感的人,即便是我们普通人,哪个生活中不是一地鸡毛,柴米油盐酱醋茶,包括我自身,有了孩子这两年,生活也是一团乱糟糟,每天感觉忙的昏天黑地。这种惬意很久没有享受过了。

喜欢这本书,语言如行云流水般潇洒自如,信马由缰,充满了平淡之美。他的文体清新别样,文字中充满了传统的文化底蕴,带有鲜明的风俗画特征 。

《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读后感(五):人世间,很多事,都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

《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是汪曾祺经典散文集的线装珍藏版,不仅装帧精致,内容也是精彩紧凑,非常有收藏价值。

小书不大,特别适合捧读。

第一章“人间草木”,收录了汪老写植物以及与植物相关联的人或事的文章,汪老用朴实的语言,精准的描述,家常的语气,讲述了植物的生长、神貌,以及风骨,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独特。

第二章“鸟兽鱼虫”,写狗蝇、写蝈蝈,从孩子们捉蝉,到北京人的遛鸟,短的只有两句话,却耐人寻味。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通灵麻雀”一文。闵兆华爱人救护了一只麻雀,且待它像对待孩子,人吃什么它吃什么,发烧也就吃点四环素,一个棉帽子就是它的窝。最奇特的是,鸟每天飞出去玩,只要兆华爱人在窗口喊一声“鸟——”,它“呼”的一声就飞回来了。兆华发了工资,放在大衣口袋里。麻雀会把钞票一张一张叼出来,送到兆华爱人面前。这真是只通灵的麻雀,因为它或许比有些人更知道感恩。

最后一篇是“雁不栖树”,汪曾祺引经据典,诗词文赋信手拈来,写得是纵横潇洒,文采斐然且又不失生活朴质真味。

第三章“时令节气”,夏天的花草,冬天的饮食蔬菜,都在汪曾祺那富有特色的语言中生动起来。一年四季,这片土地上,每一种事物都和时令缠绵交织,独具风韵。这一章最动人的当属“葡萄月令”:一月,下大雪,葡萄静静地睡着;二月春风里葡萄出窖;三月上架;四月浇水;五月喷药打梢掐须……一个月一个月的,葡萄自在生长,开花挂果,长大,着色成熟。“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多美的比喻啊!葡萄呢,随着季节又过了一年,下架、入窖,一年的光景,又在雪下的酣眠中过去了。

第四章“行者无疆”收录的则是旅途见闻。天南地北,风土人情,饮食习俗,历史文化,真是各具神采。读得入神时,仿佛汪老成了地方文化大使兼高明的导游,带着读者在祖国各地品味、体会。

读完此书,正是夜深。雨后微凉的初夏夜,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祥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