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塑造世界经济的50项伟大发明读后感100字

塑造世界经济的50项伟大发明读后感100字

《塑造世界经济的50项伟大发明》是一本由[英] 蒂姆·哈福德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7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塑造世界经济的50项伟大发明》读后感(一):科普

犁作为农业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简单却又具有革命性。如果现代文明毁灭,残骸遍地,各种科学技术不复存在,作为文明的ashone,我会选择传火吗?逗呢,当然会选择让这世界继续陷入永夜啊。如果没有农业社会,这个世界将会如何发展,没有了农业基础,不知阶级还会不顾存在?世界会成蛮荒还是斗气魔法or侏罗纪?

脑洞大开是好事,说不定脑洞force创造了一个和平的平行世界呢,想想就有种创世主的神感。回到现实,回到书,50项发明中个人印象最为深刻,意义最为深远的有:犁、谷歌搜索、避孕药、发电机、电梯、公钥rsa、复式记账、知识产权、苹果手机、bank、纸币、混凝土etc。其中知识产权感慨甚多,其体现了经济上的权衡,也算一种平衡法则。话说狄更斯时代,美国也是盗版盛行,所以有经济才会知识产权吧。狄更斯远渡美洲也没解决盗版,后面换种思路就明朗多了,名气打起来靠演讲赚钱比卖书来得快又多。还有种反盗版就是波兰蠢驴的人性反盗版,美女术士打桩机你玩盗版我送你正版,哈哈哈。老任是不是参考一下,你的法务部也不用批量发律师函了。苹果手机的黑科技也全靠山姆大叔,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了解一下,谷歌的算法不公布也是防奸商来着。混凝土其实持续时间远不止50年70年,还是愚蠢人类在自作自受来着。其他种种发明或多或少会给我们认知带来惊喜,能勉强算科普吧。

科技改变必然有群体受伤,我们要勇于拥抱科技,至于以后会不会被上层收割的更快更稳就不用考虑了,享受科技,享受更好的生活才是正解。

《塑造世界经济的50项伟大发明》读后感(二):那些为我们带来不可思议的伟大发明

这本书作者提到了他认为的50个伟大的发明和每个发明背后的故事,及对世界带来的影响,主要阐述了如下几个观点:

我们身边充斥着很多现代人已经习以为常的发明,但是我们已经太习惯它们的存在,以致于常常忽略它们,比如灯泡,我们无法想象曾经靠蜡烛带来光明的时代,我们要感谢它们的存在; 我们也要鼓励周围的创新和探索,如作者所说,最好的方式是基于实际的问题去发明解决方式,政府,学校,社会都应该鼓励更多的创新,我们也要期待这些创新为我们带来的更多想象之外伟大变化

总的来说,这本书立意是有意义的,让读者可以从中世纪穿梭到现代,体会到新的发明如何改变了这个世界,但是每个故事也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深入,也没有非常明确的故事线,这也算是一个小败笔吧,当一个个小故事做个轻松阅读,也还是推荐的

《塑造世界经济的50项伟大发明》读后感(三):很大的書名,失望的內容

塑造世界經濟的50項偉大發明,光看書名其實就很吸引我。面對日常生活中,各種會用到的東西,很有可能都已經習以為常,認為就是生活的一部份,其實很難想像在沒有它以前,人們的生活是如何的不同? 像是:紙,燈,手機等。我想知道,作者認為哪 50 項偉大發明? 它們又如何影響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但老實說,實際讀了之後,對這本書是失望的。

一開始還滿吸引人的,作者第一個介紹的是 "犁",背後象徵的是人類從採集畜牧的生存方式進入到了農耕生活,這個對於了解華人的歷史,其實都可以感同身受的,農業的發展,讓華人人口眾多並且密集型的生活,進而促進了統一的帝國的東西歷史文化 (為了對付天災以及抵抗北方的游牧民族)。作者提供的一些數據也很有趣,像是農民平均比馬背上的民族,矮了15公分。

但是後面的內容越來越讀不下去。第一個,我覺得整本書對 50項發明的排序,沒有脈落可循,不是依照時間,不是依照功能分類,不是依照對人類影響的大小,讓我讀起來像是在森林中隨意的漫步而不了解整個森林的大地圖。

再來,對於每一個發明,著墨都太少了。老實說,每一個發明,背後都很有故事來講,像是混泥土,在沒有混泥土前人們如何建築? 碰到了什麼問題? 什麼機緣下發明/發現了混泥土? 如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又造成了什麼問題? 我對作者的文筆不是很滿意,條理不夠,深度也不夠。

最後,主觀的感覺有些被選擇的發明不是很有代表性 (像是電子游戲,電梯等),也漏了一些我認為很重要的發明 (像是麻醉,玻璃等)。

總的來說,我不是很喜歡這本書,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學到東西,許多提到的發明也是我從來沒有意識到它對人類是有多麼深遠的影響的 (像是混泥土,集裝箱,鐵絲網等),可能是我對這本書的題目期望太高了吧。

《塑造世界经济的50项伟大发明》读后感(四):伟大的渺小

自然法则之下,单概念的事物跟人一样的渺小,但是却也有许多渺小能够打破、重构整个社会的规则,包括经济的体制、方式,社会的方向、模式,以及人的生活和认知。

《塑造世界经济的50项伟大发明》这本书里作者蒂姆·哈福德挑选了50项发明,它们或是我们没有接触过的,例如编译器、哈柏——博许法;或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例如条形码、苹果手机,但无一不是我们忽视了的渺小存在。谁会去研究条形码的前世今生,谁会考虑淘宝评价体系存在的意义?但就是它们,完成了现在社会一轮又一轮的解构和重塑,使之成为我们现在生活的样子。

犁的出现,使农耕成为可能。人们获取食物的方式从之前的四处觅食变为定居种植。此外, 犁大大改变了人对于自然土地的改造能力,不仅使得物资资料得以大量存余而产生价值交换的需要,也使得部分的劳动力得以解脱而从事其他行业,城市由此产生。甚至于不同类型的犁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文明。条形码就像是我们习惯于给他人所贴的标签,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进行识别。我们给他人所贴的标签可能因为片面而产生谬误,而条形码却可成为商品身份的明证。条形码的使用,大大简化了货物贸易结算时的手续,使大流量的货物交易成为可能,帮助零售商巨头跟踪复杂的供应链,也使大型商场的出现有了现实的基础。至于建立客户数据库、办理会员卡系统更是在这之后才有的内容。带刺铁丝网的出现使美国西部地区土地的私有化成为可行,而财产的私有化则是现代经济建立的根本基础。

不过,虽然这些发明确实改变了世界,但同样也存在着事物的基本悖论——有利必有弊。它们给某些人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给另外一些人带来了问题。

犁让我们进入了农耕社会,也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农业丰收创造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主人和仆人,以及在游牧社会闻所未闻的财富不平等。它为文明打下根基的同时,也导致了重男轻女和暴政的崛起。此外,不可否认他的是:粮食喂养出来的我们相比于依旧骑在马背上的民族显得更瘦小和羸弱。条形码虽然让我们生活中的物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也将人从基本的生活满足转向了拜物主义的无限贪婪。至于铁钩网,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美国的圈地运动,更是对灵魂的禁锢和自由的掌控。至于洗衣机(这里提到完全是因为记得高中时候的一篇英语阅读理解,就是说的这个内容),虽然它让洗衣服更方便了,但是也让我们换衣服更频繁了。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今天的我们绝大多数比前辈生活的要好得多。此外这些发明已经存在,改变也已经发生,我们只能善用它的好,规避它的坏。毕竟事在人为,也因为它们改变世界同样的不简单:条形码出现的时候,因为扫描仪器的昂贵,很多商家还是依旧选择手工结算的方式;集装箱本就是普通的一类箱子,但是因为各类货运公司的意见不一,一直没有固定的标准;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如此清洁和高效,但很多工厂还是选择隐患巨大的蒸汽机……勒德分子总是存在,每种新技术的使用,也总会导致新的赢家和输家出现,而输家总喜欢转向政治寻求帮助。

至于这本书的缺陷,可以说很可惜。虽然通过作者的描述,让我们读者得以惊醒地开始重新审视身边渺小的每一样事物,只是可惜很多篇幅只局限在了发明过程的本身,以及最终的结果,而少了它如何一步步改变世界的蝴蝶效应。例如,如果能够写一写采用标准化的集装箱后,每个港口的吞吐量提高了多少,远航的货运船只是不是因此尺寸有了模数标准,而造船厂为了又有了什么样的改变……这样,我们才能不仅仅知道它的伟大,还知道它如何成就伟大。最终,让读者完全不知道为何是这50项发明塑造了世界的经济,而不是其他。

最好,附一段鸡汤:也许我们无法如小时候的梦想一样改变这个世界,但这些发明的出身也和我们一样渺小无知,甚至被视为异类,我们也可以做到“让这个世界因为有我的存在,而有一点点不一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塑造世界经济的50项伟大发明》读后感(五):不要被将来很长时间以后的问题与矛盾困扰。

蒂姆·哈福德被誉为“当前幽默的生活经济学大师”。著有《卧底经济学》,这本书已经被翻译为30 种语言,在世界多国发行。

内容简介:

《塑造世界经济的五十项伟大发明》意义最为深远的有很多比如:犁、谷歌搜索、避孕药、发电机、电梯、复式记账、知识产权、苹果手机、纸币、混凝土。这篇书评只拿出一个混凝土说事。

混凝土的第一个好处。混凝土非常牢固结实,不用修建那么多柱子做建筑的支撑。罗马人搞出了很多建筑发明,拱门、拱顶和圆顶这样的结构都可行了。这就让巨型建筑物变成了可能,而且罗马建筑的内部就可以更加宽敞。最著名的就是罗马的万神殿,神殿的圆顶直径为一百四十二英尺,就是40多米,一根柱子都没有。这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封闭建筑之一。

混凝土第二个好处,就是经久耐用。罗马万神殿,就是因为是混凝土建造的,到现在屹立不倒。模样也没有变化,反正现在已经2000年了。据说,罗马人用混凝土修建的防波堤,因为泡在水里,越泡越坚固。 为什么混凝土建筑那么持久?其实还有一个隐秘的原因,就是混凝土没有用。如果是石头、砖块建筑的房子,在漫长的历史中,总有没人看的时候,砖头石块很容易被人拆下来挪作他用。明代的长城被毁,很多就是因为周围的人把石块拆下来垒猪圈了。但是混凝土一旦凝结,就不再有任何别的用处。要么那建筑还在,要么硬生生拆掉,成为建筑垃圾。所以,在历史上没人打混凝土建筑的主意,所以它就能这么一直屹立不倒。

一百多年以前,混凝土有过一次革命性的改变。这让混凝土的内在矛盾性更加复杂了。19世纪中期,当时在欧洲,用混凝土做花盆是一种时尚,利用混凝土的灵活性做成形状各异的花盆,非常好看。但混凝土做成的花盆,做薄了易碎,做厚了又笨重。有一个法国园丁莫尼耶,就尝试着把混凝土浇在钢筋网上制作花盆,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这就是钢筋混凝土的老祖宗。

在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用来承受强大的拉力,混凝土用来承受强大的压力,各自发挥优势,而且,钢筋和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差不多,简直是完美搭配。两种材料合二为一。钢筋混凝土比单纯的混凝土用处大得多。今天看到的大型桥梁和摩天大楼就可以制造了。这可真是一项划时代的革命性发明。如果没有钢筋混凝土,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界,至少今天看到的城市肯定不会是这个样子。

钢筋混凝土存在的问题。钢筋混凝土的建造,并不复杂,但是因为建造工程量大,参与的人也很多,很容易偷工减料。如果各成分的比例不准确,比如水泥比例过低,或者浇筑时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粗制滥造的钢筋混凝土中就会留下很多细小的裂缝。裂缝一多,时间一长,水就会通过这些细小裂缝进入钢筋混凝土内部,逐渐侵蚀其中的钢筋。钢筋会生锈,也就是建筑内部最核心的部分会腐烂。

钢筋混凝土由于强度很高,可以建造跨度很大的桥梁、很高的摩天大楼。可是,如果其中对抗拉力的钢筋发生锈蚀,仅靠混凝土本身的强度,就撑不住这些桥梁和大楼了。到那个时候,你就想吧,会出现什么样的不可设想的事故和灾难。

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多长时间会发生这种事,谁也说不好。至少,美国早年建成的那些基础设施正在经历这种破坏。有数据显示,美国全国每九座桥梁中就有一座已经存在结构缺陷。想要修复这些桥梁,每年需要上百亿美元的投资。但现在据说投资缺口差很多。(罗胖,你说的这些真得假的)

在应用钢筋混凝土上,中国的使用量比美国多得多。2008年以后的三年中,中国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数量相当于美国在整个20世纪的浇筑量。当然,这其中绝大部分的浇筑都是合格的,但谁也不敢说,所有的浇筑都是合格的。当然,中国这些建筑距离年久失修,还早得很,也许100年,也许更长。

现代社会,有一个基本假设,就是我们制造了大量的问题,但是不怕,随着技术进步,这些问题虽然严重,但是终究会找到技术解决方案。

比如,能源,工业革命早期就有英国人算过账,说这煤炭很快就会用完。紧接着石油技术就来了。又有人担心,说石油很快就会用完。然后核电技术、太阳能技术就来了。如果你继续担心核电技术带来的废料问题,专家也会告诉你,没关系,技术在进步,这些问题虽然现在不知道怎么解决,但是终究会解决的。

有些问题目前看是问题,只要时间够长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或者到时候已经不是问题。通过读这本书,学得不要被将来很长时间以后的问题与矛盾困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