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日本茶味》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本茶味》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本茶味》是一本由[日] 奥田正造 柳宗悦等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8.00,页数:3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茶味》读后感(一):茶味中的人生道理

文中写到,被我们称作人生的,实际上是一片可怕的波涛汹涌的苦海。我猜想,会不会就是其背后的作者,虽然表面上显示出心满意足,但内心实际上是悲苦的。日本茶道中,认为若是于孤独之中享受孤独,于贫苦之中不为贫苦所苦,于寂寞中仍然自得其乐,那便是深得“侘”的要领,是对有缺陷的这种美的确认和欣赏。这本书其实在表达了一种观点,“侘”不是消极的,什么时候是积极的呢?当人在无限虚空中,不觉其空,则便是“有””,则便是积极的。但是我认为,非有一定年纪的或是非有苦难经历或是非有阅历的人,难以到达这虚实合一的境界。这可是道教的内容。

《日本茶味》读后感(二):茶道与东西方的文化

冈仓天心谈到了一点,关于茶道的本质对“不完全之物”的崇拜,其中讲到茶被世界广泛接受而延伸到近现代历史文化进程,在谈到西洋对于东洋文化艺术的曲解以及东洋对于西洋文化习俗的盲目效颦时,其中有句话我很喜欢:“假如不能意识到自己内在的伟大之中的渺小,就容易忽视他人渺小中暗含的伟大”,我特别喜欢的歌手李健也说过,“有多少所谓的闪光,就有多少那些灰暗的时刻,任何时候都应该看清自己,别觉得自己那么渺小,也别觉得自己那么伟大”。茶在作者心目中,是混沌世间的一股明亮,是灼灼尘世的一股清凉。

我曾看过一部纪录片,叫大国崛起,数百年过去了,我国经历着的也曾是日本过去经历过的相似阶段 ,在自身落后时,免不了陷入一番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盲目崇拜,而待到自己实力增强,反省过去的崇洋媚外,转而强调自我文化的自信。东西方文化的引进来与走出去,个体自身的卑微与自信,都与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唯一不变的,能够流传下来的,其中一样便是茶礼,日本称为茶道,其实更准确的应该称为人伦之道,这与一个民族的灵魂相匹配,有些教义虽老旧,但其精髓并不因时光流逝、地理变迁而道出新旧分别。

《日本茶味》读后感(三):心有松风

“静寂,蝉声入岩石。”

一直很喜欢松尾芭蕉的俳句,清简质朴,却能让人感受到无比的静谧纤敏的感动。

也许这种气质贮藏于日本文化深处,如深林清涧。而茶道正体现了这种气质的起源。

茶道不仅仅是一种仪式,而更是一种修心之法。本书中收录了多位茶人对茶道的感触,帮助我们欣赏这种独特的日本文化。

茶道中具有“侘”的文化,即一种低调、含蓄、沉稳、枯淡的生命体验。我的第一个感触来源于茶道对人自身的要求。宗易说:“屋不漏雨、食物可果腹,足矣!此乃佛之教,也是茶汤的本义。”茶道首先呼求一种知足之心夸耀奢侈乃是世俗之举,红尘扰扰,太多争斗与挣扎,攀比之间,总是争风吃醋与心浮气躁。倒不如汲取茶道中这一味恬淡与知足,不忮不求,对平凡简单生活报以感恩之心。粗茶淡饭,感谢上天的恩泽,朴素衣着,感谢有人密密缝织。

我们总是想要的太多,总想争夺第一,名缰利锁使人失去自由。每天忙忙碌碌,却只如巨轮下逃避碾压的小虫罢了,如此疲惫,如此不堪,失去内心一片恬淡,失去内心一份安定。太匆匆,为时间巨浪所左右。茶道中讲求“无我则心柔,就不会对外力加以抗拒。”我们往往将自己看得太重,于是世界万物必须依我心意,否则便是逆我之敌。其实是我们忘记了,我们不过和那芸芸众生一样,只是世间的一份罢了。与世人一样,在这世上活着,在这世上死去,在这世上悲喜,于是心中顿生同情的共鸣,才回忆起,世界与我本非争夺的敌人,而我们本一样,如此渺小而伟大,脆弱而坚强,以各自的方式活在这世界上。若如此,心如何不柔,又如何生恨,只有悲悯之情。

白岩松曾说,年轻人追逐刺激的味道,喜爱饮料,人到中年,才懂得欣赏茶的苦淡。茶道的“寂”之味讲求“平和”与“安详”。快节奏的生活剥夺了闲暇,内心再也没有享受生活,体会自然的余富裕,我们追求刺激,感官一时满足后留下空空如也的内心。而茶道讲求一种内心的静静的喜悦,不是由外而内,而是有内心生发。

人害怕寂寞,因为浮生只寄托于外在,而未能找到与自己的相处之道。茶人在枯寂中获得生命的冥思,在简朴的生活中贴近自己的本心,达到与自己怡然相处的态度,正如一首和歌中唱到“通往山径的白雪细道/没有人来/也不期待人来”。

同时,日本的茶道也是一种与人相处之道。有人说,现在是一个关系社会,应该努力扩大自己的“关系网”。我想,人脉固然重要,但这种看法往往会引起一种为了功利目的而与人交往的心态。康德说,人是目的,而非手段。这样将他人作为工具的观点是我所不能接受的。我非常欣赏茶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核心在于“淡”,超乎功利与虚伪。“人与人要有亲切、平淡、自然的距离感”以及“既不能在人群中迷失自我,也不能无视他人的在场。”现在的一种友谊总给人过于“亵玩”之感,过于狭近,似乎要吞并你的隐私。同时,常常止步于酒肉,而无法达到茶道中彼此是有共同趣味的知己的境界。

将他人视作工具的人际交往观念往往会生出“差”,即有差别地对待他人,此差序格局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利益亲疏、他人地位高低来判断。对位高者谄媚恭维,对位低者嗤之以鼻。每每观之,不由叹淳朴之已失,世态之炎凉。而茶道中讲求“平等博爱”之心,在四个榻榻米的茶室里,任何阶层的人可以促膝而谈,风吹走社会强加于人们的界线与束缚,只留下相互尊敬、真诚、自然之心投入茶会。茶道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融洽,还是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茶人以一种和静之心体味自然,看阳光在疏影间挪移,听远方海岸涛声,感清风凉爽轻柔。这些普通的自然之趣,在忙忙碌碌的浮躁时代往往被忽视,人们蜂拥欧洲十国的豪华旅游,却不过是走马观花,声嘶力竭,时刻摆拍。却从未能听教堂的钟声流淌过彩色玻璃窗,未曾看古城墙上的青苔已经开出白色小花,这些细微的感动,唯有用一颗茶人的和静之心才能体悟与感受。茶人静静观看火焰,说“这木柴烧起来的样子真是好看。”;静静聆听茶壶中水的沸腾声,称之为松风;洗菜时一叶飘逝,也执着要将它取回。唯有心静如此,才能对时间万物抱有一种欣赏的,平等的,珍惜的感恩之心,如此便消磨了无数争斗之杂念,差别之区分,对一切生命变化坦然接受。也许这与庄子“齐万物”之思想有一定贯通之处吧,放下差别计较,便是放下束缚,获取逍遥和自由。

侘茶名著《山上宗二记》中提到茶汤之会要带着一种“一期一会”之心,将每一次见面都当作此生最后一次见面来珍惜。我想,正因为我们缺乏这种珍惜和敬意,才会肆无忌惮,往往因为自己一时任性与冲动伤害身边之人,也为自己留下无数悔恨。“一期一会”怎敢轻慢,怎敢不真诚,也许如此才能减少生命的遗憾吧。

此外,茶道中还有一点给我很深的触动,即对独立自由的追求。茶道讲究“数奇”之美。这很不同与我们中国喜欢的完满与对称之美。“数奇”恰好代表着一种不完美。而茶人偏爱这种不完美,一则引文这种不完美是最真实的,世间万物本无完美,缺憾本身带给人心的震动也许就是一种美。而所谓完美之物,都带着人工的不自然的强求。二则因为独特的唯一的鉴赏与情志才能器物的独特之处向匹契,这种感觉是一种独特的灵魂的“相认”。我想,无论是器物还是人,最高境界的鉴赏与喜爱不是喜爱彼之完美,完美这是世人都趋之若鹜的,而是去能欣赏其独特的不完美之处。不随俗流,方得自由。

在柳宗悦的文章中提到一个很深刻的观点,他说自由主义本是一种不自由,如此汲汲追寻反而会亡失自然的成分,意念不过成为一种束缚罢了。就像极力追求、人工可以做出的“数奇”,往往遗失淳朴自然之美。茶道讲求的“中立”在他的文章中很好地体现,并不是对茶道一味吹捧,而是以一种“清”之眼光审视。看到现今人们沉溺于所谓茶道的阴暗面;对于被他人夸作利休(茶人中著名人物)一事,也深刻反思,敢于提出众人眼里“圣贤”的局限性,也提出自己处于不同时代,应该有与几百年前人物不同的贡献的思考。我想这才是茶人追求的独立于自由,不被外界束缚,无论是审美还是思维都应如此。

读《日本茶味》,如松涛在心中回荡,静心细读,感动良多。这种传统文化,对今日浮躁也是一味良药。尘世莽莽,心有松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