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历史的沸点读后感精选

历史的沸点读后感精选

《历史的沸点》是一本由赵海峰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的沸点》读后感(一):一本有趣好看的历史入门书

小时候,我看过林汉达的《上下五千年》,完全被书中的历史迷住了。以至于后来长大后看《三国演义》和《东周列国志》,也觉得没有《上下五千年》写得有趣。事实上,真正的历史在戏剧性方面并不比小说逊色,历史在很多方面往往超出后世小说家的想象力。

在三四十年前,曾经有过一阵文学热,人们都在读小说,写小说,因为那时候图书非常少,每年都出版不了多少书,相对于人们的收入,那时的书也比较昂贵,一般人买不起也读不起。写小说并不需要读多少书,最重要的是写作欲和想象力。随着后来图书越来越廉价,读书不再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只要你喜欢阅读,几乎有读不完的好书。这样一来,出现了大量的历史阅读者和历史写作者。

有时候,读和写是一体两面。人读书多了,就有的写。写作有时候是一种转述,有时候是一种表达。历史写作的繁荣基于历史史料的普及,人人都可以接触到这些史料,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对历史的不同看法,甚至借历史来浇淋自己心中的块垒。相对于唐宋以后史料过于丰富,写作者梳理难度较大,秦汉三国时期的史料不多不少,很容易就能有个大致了解。同时,这段历史也因为文学和影视作品的传播,人们对它比较熟悉。但对这段历史进行一个贯通式的勾勒,仍然非常考验一个历史写作者以小见大,高屋建瓴的识见和眼力,用专业的说法,就是”“史识”“史才”与“史德”。

《历史的沸点》虽然是作者赵海峰先生的处女作,但从各方面来说都做得比较恰当。我一直相信,读书要早,写作要晚。尤其是历史是阅世阅人的学问,一个人没有一定的年龄和社会阅历,根本不可能真正的理解历史深处的东西。《历史的沸点》将秦汉到三国这一段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历史写得风生水起,丝丝入扣,在让人沉浸于这些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感兴趣的读者可不妨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对做一对比。

本书所写主要是历史人物,这与正史的列传体例基本一致,只是本书语言比较现代通俗,浅显易懂,点到为止,对一般历史入门读者而言非常适合。事实上,本书最初的写作动机就是作者为了给自己的孩子讲历史。

《历史的沸点》读后感(二):探寻历史往事的踪迹

五百年烽烟滚滚,浊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

《历史的沸点》一书,在那么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精准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那些。秦朝开天辟地的大一统,两汉的外戚专权,三国的群雄逐鹿,对于历朝历代本书都极其准确抓住了特点,浓墨重彩地描摹。

这种取舍功力,是基于作者常年积累的丰富历史常识和深邃的历史观。

在书写的过程中,作者真正走入了历史的情境中,走入了历史人物的心里,将历史人物当做一个个鲜活的血肉之躯,而不仅仅是史书上的符号。

比如对于王莽的评价。“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对王莽的评价一直争议较多,从“古之君子”到“篡汉之贼”,众说纷纭争执不休。作者指出:“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王莽所读的圣贤之书,让他从内心觉得为人理应如此,……一方面他也真切地感到名声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分析,源于作者对人性的深刻体察。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大奸大恶也存善念,圣贤人物也有弱点,作者对于他们在那个时代的遭遇心怀悲悯,寄予同情,显示了博大的胸襟。

在全身心扑向那个时代的同时,作者又能最大程度地跳出来,穿透时间空间,以客观冷静的态度,探寻历史秘密,探察时代规律,始于历史而又不囿于历史。

他用十六个字精准概括了王莽改制的失败原因——食古不化,缺乏韧性,刚愎自用,所用非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汉章帝一朝正是“外戚专权标配的形成”转折点,“明知是祸患而不除掉,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他敏锐地看到“党锢之祸后,东汉陷入了历史最黑暗的时期。”

历史的走向往往既有客观规律可循,又被一次次偶尔发生的事件所左右。当事人身在其中,并不清楚自己彼时彼地某个举措将会在历史长河中激起什么样的浪花。而作者这种精确的点评,却将河流的转折点呈现于读者面前,明白清晰,发人深省。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在《历史的沸点》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剑桥中国秦汉史》的影子,可以看到《资治通鉴》《后汉书》的原文,可以看到柏杨、黎东方等学者的观点。

那些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精准到位的点评,都源于积年累月的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

在史料中钩沉,在暮色中静思,在台灯下写作,这该是一种多么幸福的人生。

《历史的沸点》读后感(三):有趣而深刻的一本历史类书籍

《历史的沸点》这本书对我这个历史爱好者来说是莫大的福利,书刚到手就忍不住连夜翻看起来。我认为这本书写得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开篇的几个章节,鸿蒙初开,历史的真面目一一展现,句子生动有趣,道理说得十分深刻。很多句子甚至能被勾为金句,非常难得。

最初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封面,暗色系的背景印着金色的字,恢弘大气,十分美观。书籍封面是一本书的门面,如果门面不好看,非常粗糙,其实侧面也反应了书籍的粗制滥造和不成熟。这本书封面精美,让我这个在阅读方面略微有点外貌协会的人非常喜欢。

据说这本书是作者的处女作,作者赵海峰先生曾谦虚地表示书中还有很多值得他再深入思考和升华的地方,可我通篇看下来,发现这本书有非常大的阅读价值。

《历史的沸点》这本书讲述了从秦灭六国到三国归晋近500年的中国古代历史风云,以历史发展过程以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重点,将秦汉三国历史铺陈开来。

读书不可只读书,有时候了解一下作者,对书中内容和思想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这本书的作者胡海峰先生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过这么一段话,他25年前离开了养育他的故乡,从此故乡成了一张票根,25年后重又回到故土,票根便变成了这本书。这是故土的恩赐,是故土赠予他的礼物。

通过胡海峰先生所说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胡海峰先生是一位深有故土情怀的人,这样的人来解读历史应当很有分量。其次,此书作者自幼就非常爱好历史,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这位老师牵着作者走入历史的殿堂,再由他之手为我们写出隽永的作品来也是一种“书缘”。

由于《历史的沸点》这本书写得非常生动有趣,一经出版就多次脱销,一跃成为销量冠军。畅销的书必然有畅销的道理,也必然有值得我们阅读的点。

阅读《历史的沸点》并不会感到枯燥,在说理和历史事实的铺陈上非常讲究技巧,讲究节奏,通篇阅读下来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这种感觉,如果是用生涩难懂的语言讲出,必然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而且,随着历史书籍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读者渴望用通俗易懂却道理明确、深刻的文字来书写历史,而不是严肃地灌输资料。但有趣的同时并没有丢下严谨,非常引发读者的思考,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崭新的有趣的历史世界。

《历史的沸点》读后感(四):历史星空里帝王将相的权势权谋

应该说,如今的读者品味愈来愈高,对知识的渴求和分辨也远非前些年比,这得益于教育,更得益于文化氛围的提高。

近年来,非虚构类读物越来越成为主流,对于历史题材来说,“戏说”“歪评”“野史”类的粗制滥造越来越难以入流。历史的写作逐步回归历史本身,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知识的力量,毕竟“昙花一现“终究是敌不过万变不离其宗”。

同是历史写作者,各有各的立场和观点,起码的历史原则和文字勾画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历史的沸点》作者赵海峰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字人,他开始写作其实很晚,准确说,他的写作一开始更多是为了给儿子讲故事,慢慢地积累到今天,身边的朋友偶尔看到他的文字后惊叹,才进一步促发他想把这些文字出版,以能让更多的读者来批判来领悟。

写作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赵海峰似乎都是写给他自己的,与其说他是一个作者,不如说是一个读者。他的那些作品之所以颇能与读者投缘,让人有相见恨晚之感,这或许恰恰得益于他一开始的放松和释然,并不像很多写作那样,总想勾勒蓝图追求所谓高度,最后很多陷入自圆其说。

通读下来,《历史的沸点》有强烈而独特的个人写作色彩,从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剪裁,作者赵海峰都匠心独运,从容克制,而又充满温情,这让我想起著名的美国历史作家房龙来。

工作稳定,家庭和睦,不愁三斗米,临近不惑之年完全依兴趣爱好写作,他完全将文字的书写视为对自己内心的最终诉求。这种深沉与深刻,使他的作品迥异于那些匆匆炮制的“心灵鸡汤”,甚至说他的写作完全是“反心灵鸡汤”的。他拒绝浅薄与粗鄙,坚持良知与个性,不卑不亢。历史学家司马迁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当下这个偶像倒塌的大众时代,这种平民立场其实是最接地气的。

一个作者可以写很多书,一本书跟另一本书或许在内容上完全不同,但同一个作者的文笔一般都是统一的、一致的。赵海峰写作虽晚,但却有着极好的文字天赋。他的文字凝炼而准确、优美而理性,逻辑严谨,思路清晰,行文点到为止,格局井然有序;他既不故意卖弄文字,也不插科打诨,显得从容而大气。

这些年,因为工作关系,读了一些书,编了更多的书,却很少真正能静下心来品读一本书,在琳琅满目的书堆里,有时我手足无措,难以取舍,这倒让我念起儿时没书可读时对书籍的渴望。《历史的沸点》对得起我,在三十五节的分篇中,以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历史的星空中王侯将相的众生相,煮沸历史,点燃激情。

从内容上说,《历史的沸点》以时间为序,条分缕析再现了秦汉三国五百年,这五百年,应该是华夏民族文明真正走向昌盛的开始。在书中,作者揭示了很多曾经被误读的历史人物,更传递了很多被遮蔽的历史故事,读来掩卷沉思,历史确实并不是我们的那样,我们离历史真相还很远很远。

常言说,听话听音,看人看心。其实读书就是读思想,读史就是读史识。同样的历史,不同作者写,作者的眼光、思想和洞察力高下立见。赵海峰的出众之处或许就在于此。比起很多所谓历史写手毫无识见地史料罗列来,赵海峰对历史如庖丁解牛一般,常常让你看到历史深处最隐秘的东西。

在这个浮躁的物质年代,写作是与成功和发财最缺乏联系的事情,特别是严肃的写作。写作是一种古老的手艺活儿,一个人能顶住生存的压力,淡薄名利,安于寒舍斗室,孤守青灯黄卷,煮字为乐,足以证明其强大高远的内心世界。对读者来说,阅读一本书,其实是与作者的一场美丽邂逅。

我希望自己与《历史的沸点》的美丽偶遇能更持续些,我更期盼以后能经历更多这样怦然心动的美丽偶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