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情这东西》的读后感大全

《爱情这东西》的读后感大全

《爱情这东西》是一本由芥川龙之介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018-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情这东西》读后感(一):在读中

看评论 很多人认为芥川龙之介在写中国游记的时候有厌恶中国和厌恶中国人的高高在上的情绪在里面,因而很不喜欢。我因为之前看芥川的小说,因为对芥川颇有好感,因此,为芥川眼中的中国以及中国人如此不堪,而感动难过。我们不知道当时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正如芥川所说的不堪与肮脏,也许不是。探寻真相,应该很难。但是,无论谁都不得不承认,那些语言里,必然有至少些许的真实。当时的中国,全然不是如今的中国,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以往的中国,不管是民国,还是更早的时代,都比我们现如今更落后,更难以忍受,是必然的事情。现如今的中国,是中国人所处的最好的时代,特别是中国女人。并且,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感恩,这不是从天上掉下来,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平白无故得到的。关于芥川笔下肮脏的中国,以后有更多信息再议。

侏儒呓语部分我很喜欢,我本身就喜欢这种思想随笔,自己也会经常胡思乱想。

《爱情这东西》读后感(二):日本帝国主义下傲慢与偏见的芥川龙之介-观《爱情这东西》有感

芥川龙之介也是日本一代文匠,当初之所以选择借阅这本书,是芥川龙之介先生跳脱的思想,耳目一新的观点使我选择这本算不上有名的标题。

最终他的喃喃呓语我已不再记住,属于诗人的小资就在书中小打小闹,反倒是芥川龙之介作为 大阪每日新闻特派记者的身份前往中国环游一百二十天 ,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下了自己眼中的中国。我不得不说他的角度可以说带着日本帝国主义的高高在上的身份去写下此书,不能说描述是不真实的,当时出于殖民地国家的中国,它和它的人民的存在本身就是极其尴尬的,但是作为中国人我是极其矛盾的,在一代文匠眼里的中国以及中国人是如此不堪的,我并不乐意接收他对中国的评价。芥川龙之介无法像谷琦润一郎那样沉醉在西湖美景中,在他赴中国旅游时,一路舟车劳顿不免使他心烦意乱,如此怨气怎能不发泄于笔尖下。

作家的口味都喜欢接近于一些底层人士,然而他们从未能真正懂得那些底层人士的悲哀。一位卖花的老太太因生计死缠烂打着芥川龙之介,这一行为不免引起芥川龙之介的厌恶,在他心目中好人只会被更加纠缠不清。他与同行者在酒馆中吃饭时,旁边正看见中国人随地撒尿,这又激起了他对中国的厌恶。

从芥川龙之介的傲慢与偏见中,我见到了日益觉醒的中国,也许它的步伐还是缓慢的,但是国民的素质进步已逐渐提高,芥川龙之介永远也无法预料到日本占领中国后如何被中国人灰头土脸的赶走,他的后代首领安倍晋三又是以怎样的嘴脸周旋于各国外交......

《爱情这东西》读后感(三):人生的趣味藏于一些琐事

在看这本书之前,对芥川龙之介了解不多,为此还特意在知乎上进行了自我扫盲。除了芥川的文学成就外,印象最深的是他在35岁就选择了自杀,并且影响了对他非常崇拜的太宰治。

本书内容分为侏儒呓语和中国游记两大部分。在80页的侏儒呓语中,记录的是作者许多零散的思考和感触,远远不仅在讨论“爱情这东西”,涉及上百个主题,如同从一根藤曼上生出许多条枝蔓来。其中许多句子富有哲理,值得仔细玩味。比如:

(1) 理性告诉我:理性终究是无力的。

(2) 傻子总以为除了自己之外的人全是傻子。

(3) 嘲笑别人者,同时也害怕被别人嘲笑。

(4) 每个人都赞同打破偶像。同时,每个人又都赞成将自己树立为偶像。

在谈到良心时,作者说

(1) 良心并不像我们的胡须一样随年龄而增长。

(2) 我们的悲剧在于:因为年少或经验不足,在尚未获得良心之前被职责位无耻之徒。我们的喜剧在于:因为年少或经验不足而被指责为无耻之徒,然后终于获得了良心。

在谈到人生时,作者说

(1) 人生就像一个火柴,使用时太过小心难免有些愚蠢,但如果不小心使用又十分危险。

(2) 人生就像缺页严重的书,很难说是一本书,但它毕竟还是一本书。

在谈到琐事时,作者觉得人生的趣味就藏在这些琐事当中,同时我们也必然为琐事而痛苦,“我们为了享受微妙的快乐,就必须承受微妙的痛苦”。

在谈到自由时,作者说,“自由就像山顶上的空气,对弱者来说都是消受不起的”。

在谈到小孩子时,作者说:“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小孩子呢?有一半理由时因为,至少不必担心被小孩子欺骗“。这句话道出了成年人的心累,我们需要通过面对不设防的孩子,来卸下自己厚重的面具,让心灵得以放松和休憩。

当然,这一部分的“呓语“也并非全然与爱情无关。关于陷入情网的人们,作者说:

(1)一旦坠入情网,我们的自欺性就会体现的淋漓尽致。

(2)能解救我们于情网之中的,不是理性,而是忙碌。

书中中国游记部分我不喜欢,主要原因一是作者只是以报社记者的身份走马观花地游览,以完成发表游记的工作任务,再加上作者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毕竟了解有限,只能写下一些很粗浅的所见所闻;二是作者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视角,觉得中国许多地方都是“鄙俗之地“,写人时写了许多作者厌恶的中国人,如随地撒尿的人、死缠烂打的卖花老太太、要钱的车夫、在船边大便的船客等;写风景时也心里不爽,总是先觉得很失望,后来才觉得风景比自己预期的好。

虽然游记写得不好看,但书中提到的很多地方都与我有过连接,比如北京的陶然亭、上海的湖心亭、扬州的五亭桥、杭州的西湖和灵隐寺,等等。我们阅读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化学反应,在理解和感受作者思想的同时,也在根据我们的人生阅历和喜好进行加工,形成我们各自不同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这本书,虽文不对题,但我还是认真读了一番。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