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巴黎的忧郁》经典读后感有感

《巴黎的忧郁》经典读后感有感

《巴黎的忧郁》是一本由[法] 夏尔·波德莱尔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页数:21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一):散文化的恶之花

《巴黎的忧郁》是一部散文诗集,也可以说是一部散文形式的《恶之花》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的那样,它“仍然是一部《恶之花》,但具有更多的自由、细节和反讽”。散文诗形式比诗歌灵活,比诗歌更能自如地反应社会的畸形与丑陋。《巴黎的忧郁》的基调仍然是忧郁,以及一种愤世嫉俗的悲观主义情绪笼罩全诗。诗人看到的是一个贫富悬殊、欢乐与痛苦对立的巴黎,所以他猛烈地抨击这个社会,他痛恨这个社会,诅咒和讽刺这个充满俗气的社会。 摘抄: 半个月来,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周围满是当时(十六七年前)流行的书籍;我指的是那些励志书,写的是如何让人一天之间就变得幸福、聪明和富裕。我消化了——我是说生吞活剥了——所有那些为公众谋福利的事业家们的呕心沥血之作。那些人劝所有的穷人都去当奴隶,并让他们相信,他们全都是被废黜的国王。——我陷人了一种近乎晕眩或半痴呆状态,这并不奇怪。 “只有能证明自己与别人平等的人才能与别人平等;只有能获得自由的人才配得上享受自由” 透过打开的窗户从外向里看的人,肯定没有看关着的窗户的人看到的多。没有什么比一扇被烛光照亮的窗子更深邃、更神秘、更丰富、更阴郁、更灿烂夺目。在阳光下所能见到的东西,往往没有在玻璃窗后面发生的事情那样有趣。在黑暗的或是光亮的窗洞里,生命在生长,在做梦,在受苦。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二):您必须听我说

您,我只希望您能闭上那肮脏的嘴,来听我说。对于世上大部分幸运人,您有时可以对他们说,哪怕只是为了嘲弄他们。这世上还有着比他们的幸福更大的幸福。您,用您那可悲的脑子想象一下:一名被放逐在世界尽头的传教士。能想象吗?

他所面对的整个浩瀚无垠的世界,在他身后,是那群接到命令来放逐他的人,他们正在收起船锚准备起航,回到那个肮脏、不可忍受的世界。而在他面前,是怎样一个无限的海洋,他所信仰的启示正在以大自然的缄默向他袭来,肉体上残缺油腻,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衣物开始逐渐滑落,这里没有它们的立足之地。这里只有荒野与狂风,属于那些没有人性的事物。

他从地上站起,不再保持跪立,膝盖被石子擦破,头颅抬起向地平线齐平。

他浑身赤裸地矗立在风中,展开被礼仪、习俗压迫已久的双臂,将头高高仰向上帝。他闭上双眼,感受着呼啸的风撕裂过他的身躯,每一寸裸露的肌肤,感受着大自然以狂野的怒号剥夺他身上的人性。

必须毁灭人性。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三):没读懂的忧郁

作为我很喜欢的两个人很是推崇的作家,波德莱尔在我这仿佛就是一个传说。 芥川龙之介说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莫奈和他关系貌似也不错,大家都很认可他的文学作品,包括在前章译者也说,很多人都认为《巴黎的忧郁》是散文诗的神作,被无数作家顶礼膜拜,但是很可惜我没看懂。 波德莱尔自己说这本书就像一条蛇,无论砍下哪一段还都能接上,这个我不否认,因为非常散,就像是飘在天上的句子,这里一句,那里一句,需要自己去捕捉。而且里面好像包含了一些暗讽和比喻,把国家穷人代指成一类事物,或者把整个群体浓缩在某一个个体身上,让我摸不到头脑。 唯一看的全部都懂了的是一个仙女的故事,父亲们带着孩子讨要礼物,仙女们给予孩子们的天赋看似是由于疏忽而扭曲,赚钱的能力在一个毫无仁慈的孩子身上,诗与艺术在一个矿的继承人身上,这些天赋明显与他们的德行或者生存范围不匹配。而最后,有一个普通商贩的儿子被落下了,父亲向仙女们讨厌礼物,仙女赐予他的孩子受人喜欢的能力,作为商贩的父亲不懂这能力有什么用,仙女讽刺到,没有这个能力的人已经得到最好的礼物了,还来问我这有什么用,其实说实话对于商人老说,讨人喜欢很重要,无论是合作者、顾客、投资人,讨人喜欢是商业顺利的必要条件,有时候物质上的一些帮助,不如有一个好性格。 对于这本书,我的确是有些可惜,或许当我了解更多背景之后,我会领悟更多一点吧。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四):超出字数

《恶之花》中“恶”的基调是波德莱尔精心编织的黑斗篷,《巴黎的忧郁》则是其下的褴褛衣衫,情感上更真实、质朴,内容上也更贴近都市生活。《恶之花》中两首小诗透露出的奇怪的柔情在这里得到印证,他并非完全天生的暗黑爱好者,是世界阴晦,要爱这个世界,就得爱它最底层的恶臭和油渍。在城市中的徜徉观察让他对巴黎平民百姓的疾苦有了最直接的印象(《卖艺老人》《寡妇》),“医院,妓院,炼狱,地狱和苦役场,/ 那里所有的罪恶都盛开如花。”

最喜欢的还是他拥抱黑暗时盛放想象力的篇章,尤其是《月亮的恩惠》,有种音乐上的疯狂而陡然的变奏感。产生的新印象是:波德莱尔似乎总在渴求新鲜的事物,无法停下追寻的脚步,却因为一种无意义的感受和抑郁情绪而疲于将计划实现(《志向》《计划》《世界之外的任何地方》);此外,他还有着带点儿奇怪的温馨浪漫(《汤与云》《头发中的半个地球》),可能有些诡异,但不至于《恶之花》中那么畸形极端。

后三分之一的《私人日记》也有点意思:大部分只有一句话的灵感记录,为自己鼓劲工作并提前分配好工资,嗑大了一般的呓念,极度厌女的语录(祛魅了),以及,除了这里,还能在哪儿看到大吼“每天都希望成为最伟大的人!!!”的波德莱尔?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五):《私人日记》摘录

乐于投身人群是数的扩大所给予的享受的一种表现。 整体是数。数在整体中。数在个人中。沉醉是一个数。 大城市的宗教沉醉。——泛神论。我是所有的人,所有的人是我。 爱情的唯一的、至上的快感存在于带来痛苦的确信之中。男人和女人生来就知道,所有的快感都在痛苦之中。 把热情用于抽象以外的事情,是一种软弱和病态的标志。 人民是火的天生的欣赏者。 焰火,火灾,纵火者。 没有轻度变形的东西具有无动于衷的神气;因此不规则,就是说意外、诧异、惊奇是美的基本部分和特性。 我并不认为快乐不能与美相联,但我要说快乐是美德最庸俗的装饰物;——而忧郁可以说是美德光辉的伴侣,以至于我几乎不能想象一种美是可以没有不幸的。 不要蔑视任何人的敏感。每个人的敏感,就是他的天才。 “人说我三十岁,可我一分钟当三分钟过……我不是就是九十岁了吗?” ……工作,不是保存灵魂木乃伊的盐吗? 浪荡子应该不断地追求崇高;他应该在一面镜子面前生活和睡觉。 相信进步是一种懒人的理论,是一种比利时的理论。是个人以为要做他的事而相信他的邻居。 爱情是什么? 走出自我的需要。 研究憎恶住所的病。病的原因。病的逐渐加重。 民族出现伟人是不得已的事。所以伟人是战胜了民族的人。 学习就是自我否定。 荒诞是疲倦的人的恩惠。 为自己而成为伟人和圣者,这是唯一重要的事。 我部分地是由于闲暇而长大的,对我有很大损害;因为没有财产的闲暇增加了债务,侮辱来自债务。 正是这种对孤独的厌恶,需要在一个外在的肉体中忘记自我,人才高贵地称之为爱的需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