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思考文化医学》读后感1000字

《思考文化医学》读后感1000字

《思考文化医学》是一本由骆降喜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1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思考文化医学》读后感(一):慢生活

#2022年手边书# 《思考文化医学》。 这本书是在@选择中医__董洪涛 医生微博看到的,昨晚收到,一口气读完。 骆降喜老师大学三年级开始患前纵隔肿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经历三次开胸手术,当第四次再度发作时,开始反省自己,用文化医学疗愈身心,“带癌生存”。 书中讲西医强调“症状”,倡导“循症医学”,医生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必须拿出依据,医生更关注病,肿瘤科的医生太忙,查房、写病历、写病程记录、填各种化验单……主观上,大多数医生只相信B超、CT、核磁共振以及各种化验结果、癌症标志物……这些都是症,是有形的数据。但是,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癌症患者的心思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呼吁广大的医生能尽量多地与癌症患者坦诚地沟通,“偶尔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癌症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大家都怪罪于致癌物质,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安全……骆降喜老师认为,致癌物质不容忽视,癌症的发生,与当今人们的快节奏、高压力、高欲望、多应酬的生活状态有绝对关系。很多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打拼,结果造成了身体上的各种不适。患癌以后必须放慢节奏,学会“慢生活”。(其实已经不止年轻人了,孩子从中学开始就处于这种环境,家长们得学会如何给孩子解压,不要再用分数、名次指责打压孩子了,否则,他们除了要应付学校的高压,还得应对大人的情绪)。 我还想起去年外婆摔倒,医院按惯例全身检查,医生问我们外婆是不是做过肺部手术,我们说没有,医生说外婆的一个肺已经没有了。外婆八十岁左右查出来肺癌,当时考虑她年龄大,没有手术,甚至没有告诉她,要不是摔倒,她还能活更久。 (这本书里的观点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中医黑不要杠,杠就是你对。)

《思考文化医学》读后感(二):抗癌新姿势之文化治癌——评《思考文化医学》

十几年前,医学还不太发达,信息相对闭塞,人人谈癌色变,一旦晚期,几乎等于判了“死刑”。我母亲被诊断为晚期胃癌伴转移,药石无灵,还未成年的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母亲一天天虚弱下去,直至离开。那时的我们,对癌症知之甚少,却又有未知的恐惧感,对此深恶痛绝。

随着时间流逝,“癌”的阴影慢慢消失,直到2016年中秋前公公查出胃癌晚期,我们的生活被“癌”打乱。秉承着找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药物的信念,我们带着公公开启了一年多的治癌之旅。借助现在发达的网络,治疗先西医化疗-全胃切除手术-化疗,后中医调理,但仍然挡不住公公的身体从强健变得虚弱无力、骨瘦如柴。他的神志非常清醒,可是身体异常痛苦,烧心烧得无法安眠,肠梗阻让他无法进食,肚胀难忍。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后在极度痛苦中永远闭上了双眼。

难道癌症晚期就一定要在这样极度痛苦中走到生命的尽头吗?

直到我读到《思考文化医学——一位大学老师带癌教书30年的传奇人生》,才知道抗癌,还有另外一种新姿势——文化治癌。哪怕已经晚期,生活质量也不会下降太多,甚至带癌生存,跟正常人一样生活、甚至长寿!

《思考文化医学》作者是骆降喜,是桂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师,外科医生,曾患肌无力,胸腺癌长达33年,文化医学践行者。他以自身治癌抗癌带癌生存的经历,结合多年的从医经验,倡导文化治癌,举办大量公益讲座,带领一波人实现带癌生存,且生存质量较好。

骆降喜医生得了胸腺癌,经历过三次开胸手术,当癌复发,跟大多数人一样,他第一念头就是找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药物。第三次手术后,没想到诱发了重症重度肌无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命进入倒计时。手术成功了,瘤也切除了,为何还会这样?此时的骆医生想到了传统文化。孔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骆医生如醍醐灌顶,无论手术还是放化疗都是向外求,借助外力再干预治疗,却恰恰忽略了自己,忽视了强大的内力治疗。

骆医生重新调整方向和心态,回忆自己曾经经历的每一件事,说过的每一句话,不停的反观自省,并静下心来阅读《弟子规》、《大学》、《论语》、《黄帝内经》等我国传统经典文化著作,再勤于锻炼,最终恢复健康。

骆医生表示中国的癌症治疗领域的人文关怀是不够的,于是他从文化的角度作了一些深刻的总结和反思。他提出癌症治疗必须坚持暖疗的大方向,不但身体要暖,心里更要暖。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惟有助人为乐。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时刻把忠恕二字放在心上,时刻替别人着想,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和恩怨。癌症是结症,而非绝症。把癌症当成朋友,当成了暂时留在体内的善意的报警器,可以帮助改掉了很多坏思想、坏习惯和坏脾气。

他还提出了文化治癌的路线图:先解决“心”上的问题,再解决“肝、脾、肺、肾”上的问题。

在往后的治疗中,他与每位病人从性格、脾气、饮食、睡眠、爱好等方方面面深入聊天,甚至家人也参与其中,全方位的了解病人,与之谈心,化解其心中忧愁郁闷,再辅以简单平常的中药调理。他特别注重引导病人及其家人改恶向善。神奇的是,每当病人跟郭医生谈完心,这病便好了一大半。真是神奇啊!

当我读到书中的外科专家华益慰教授治疗胃癌的案例时,我忙递于先生看,他当即泪如雨下。书中所述的正是公公当时的情景,华教授在全胃切除后,小肠里的肠液开始大量反流,一路逆流而上,无法言喻的烧心感,使得24小时都无法安睡。紧接着他做了“腹腔热化疗”,每做一次,腹部剧烈绞痛,做完八次后,身体已经非常虚弱。此时,祸不单行,又发生了肠梗阻,食物下不去,肚子胀得很。又通过胃肠减压和灌肠,再做肠梗阻手术,真是雪上加霜。这么折腾下来,病情急转直下,弥留之际,华教授告诫他的外科团队要关注病人,先留人后治病;做胃手术,不能全胃切除,给别人留点胃。

从华教授的治病过程,我们已然知晓,过度治疗比癌症更可怕,呵护生命远比征服疾病更重要。

如果公公当时留点胃,再悉心调理,用文化滋养心神,练太极拳,开阔心胸,或许他还健在。

《思考文化医学》的问世,不仅为医者拓宽思路,为患者寻找生路,更是响应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里的要求。自古有“从医入道”之说,道医治病,不只在治病,更在于救人心,因此也可“从道入医”。 经典文化改变世道人心,心正了,身就正,病自然就好了。文化医学,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一种治癌新姿势。

《思考文化医学》读后感(三):向死而生~一路同行

《思考文化医学》一书,前几章为作者经历,既有个人也有家人同癌症以及慢性病纠缠的经历。中间一章是作者作为解剖学教师在从教过程的反思,最后是作者的讲座记录集。

每个同癌症打过交道的人都更希望与人分享,希望给同路人,同行者以忠告。这类书,从癌症成为流行病,无论国内外都是热门书。我是癌症的直接旁观者,在十年内也是死亡的密集观看者,所以借此书探讨几个流行的观点,给别人,给自己以勇气。

一,健康靠谁?

我们都怕死。无论是狂热于广场舞的大爷大妈还是健身房中挥汗如雨的靓男俊女;无论是热衷于保健品的中老年还是自称为吃客的年轻人。但我们毕竟都在向死的路上。一路同行,靠谁呢?西医?中医?小事儿,都可靠,大事儿要靠自己。所谓,小人畏果,君子畏因。也有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大家都怕得癌症,可无风不起浪,这病在自己身上总是有原因的吧?所以,时刻看看自己,疾病的原因首先要在自己以及自己的环境中去找。

我也是教师。我的一个学生大学毕业刚工作就得了白血病,系里还组织捐钱派人去慰问。我也眼见的一个国防生,在学期中,萎靡不振,像个小老头似的,等从部队实习三个月回来后,精神得才像个年轻人。无他,部队,手机上交,到点睡觉,到点起床。等我当了新生的班主任,在学生的QQ群中,发现聊天记录,尽是学生半夜半夜的聊。唠叨了几次,无效。大学毕业后,很多学生不久要做父母了,可这样的透支,那孩子的健康如何保证呢?

二,得了病如何“反省”?

很多书,教癌症病人要反省自己。不客气的就真是落井下石,要已经不幸的人去反省自己的“罪”。癌症本来就可怕,可有人还有意无意说什么“癌症人格”给病者打上标签。这才是犯罪。得了疾病,当然自己有过失。但和自己的“人”真没什么关系。谁摸电门都得过电,那无意触电的难道有“触电人格”?癌症,谁都没解决的问题。我也用不着再多嘴。但癌症是身体运行失常是没跑的,那肯定是得了癌症的人有违反身体正常运行的行为了呗,包括长期处于影响身体正常活动的环境中。而且这样的行为初期的不明显后果被人忽视了,结果就酿成大祸了呗。而现代社会,各种化工品对人衣食住行的侵蚀,各种商业的洗脑,也加强了对现象的掩盖。去年我的一个学生请假去看病,据说是湿疹,我随口问了一下,发现用的是激素,再问,我以为用了一个月了,结果是都快一年了。我痛斥了他,你个大学生,都一年了还不好,你不想其他办法吗?!那激素有啥副作用,你不上网查查吗?!还抹了一年?!你等着肾衰吗?

得了病,尤其是大病,千万别依赖医院,靠谁,靠自己。先想明白自己得病的原因。从头儿想。可以从生下来开始想。从现在开始看,看看自己是如何对待身体的。是这样的反省。把身体健康的责任重新担当起来。对自己要知冷知热,知饱知饥,知进知退,知累知闲,知喜知怒。真知道了这些,而不是按照“正能量”“面子”摆布自己,里子好了,即使你真是个恶人,能进监狱也不能得病。真的。历史上例子比比皆是。严嵩在那年月还活了八十多岁。

三如何体检

体检被宣传成健康卫士一般。可事实真非如此。我们单位年年体检,去年开始,我决定不去了。因为,前年体检,那劳累过度心情烦躁的护士抽血时把我血管扎漏了,她装没看见,我眼看着胳膊鼓起个大包。那CT室的操作者是临时顶替的,那小姑娘大声对主管说:我不知道怎么用这机器。可那个机器也能是放射性武器啊。体检完,我看了一下体检结果,我的一项血检指标,两年数值相同,但作为比较的参考值变了,就一年是正常,另一年是异常。体检后,医院售后服务,上门提供咨询,我就拿着资料去问了。对方也说不出来。最后,对着有结节,有增生的我,恭喜道,你身体不错。我啼笑皆非,那些错的得啥样啊?!

四 如何发愿?

得重病的人都得信点啥作为支撑。这本书提到了王凤仪,提到了佛法,就说这两样吧。其他其实也一样。都有发愿这一说。发愿就是你活着有啥用?得了重病,西医不管,中医也找不到门的,就只能靠天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你得对这世界对这天地有点用,老天才能留你不是。你给世界带来了生机,这世界必然反馈给你生机不是?所谓发愿即是如此。人生的第一次生命是动物性的,从出生那天开始。而作为人的生命是从发现自己能为世界,为天地做点啥开始的。这个做点啥可不是为了谋食的做。

五 如何饮食

这是现代信息的焦点,本来不想凑这个热闹了。可心底有个遗憾。几年前坐火车,和娘三个坐一起。小伙子领着媳妇和老娘。他们玩跳棋,我支了几招,一直赢的小伙子输了。那小伙子挺服我,请我吃他们带的小食品。我婉言谢绝了。我有时在超市看见小食品也馋,但看了成分表中的化工成分就没买过。一会儿,小伙子想躺下,他媳妇劝他把鞋脱了舒服,小伙子不。婆媳俩就聊天,说小伙子的脚从做生意后特别臭。我当时想告诉小伙子少吃那小食品,他年轻,体力好,还能排出来,我再看看那婆媳俩,露在化妆品外的皮肤就颜色不太好。可能觉得说了太突兀,就没说了。后来想想,总觉得后悔。

还有一次是到亲戚家做客,亲戚蒸了大虾,一端上来,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药味儿,而其他人都没反应。我基本吃素,所以嗅觉就比较灵敏。

我不自作多情提倡吃啥,但提醒一下大家,你得自己体会一下应该吃啥吧?吃完,自己啥样儿。光口腹满足了,真远不够。

动物性食品提供给人蛋白质纯是商业洗脑,诱惑人类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狗肉都贴不到羊身上,但人都相信猪羊牛肉能贴到自己身上,真是奇怪。具有最好蛋白质的牛和羊都是素食的,不是吗?!而现代工业,提供给大家肉食都是工业制品,混合了各种药物,激素,以及香精,色素等诱食剂。你到底吃个啥劲儿呢?

六 就医

我在一个中医群中,在一次讨论医患关系中,因没站在医生的立场,被一个医生管理员踢出来一次。在最近的一次讨论中,17年底大流行的流感。因劳累受凉,我也中招了,烧的我只能张着嘴,还惊天动地地咳嗽了两宿。但我没去就医,自己看中医书,食疗,艾灸两天,药就吃了半瓶八珍益母丸。就好得完完全全,弄得我都为中间有一次请假有点不好意思,一点儿没有病态。我也提议给医生增加诊费。不然,医生只能从疗上想办法赚钱,苦得还是患者。不是我不去医院,哪个医生能给开出这个方儿呢?人家还吃不吃饭了?群中讨论,群里踢过我的医生又转发了个信息。说的是儿科,人满为患。患儿母亲怎样心疼流泪,抱着患儿排队几个小时。这母亲哪是疼孩子,就是个懒。

古代人识字的少,所以得依靠医生;现代人懒的多,所以医生不愁不能混饭吃。

大家都装傻,装到现在,一边患者自己吃大苦头,一边是医生一个劲儿叫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