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40而立,也不晚:遇见大咖背后的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40而立,也不晚:遇见大咖背后的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40而立,也不晚:遇见大咖背后的故事》是一本由史小诺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2.00,页数:2017-1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40而立,也不晚:遇见大咖背后的故事》读后感(一):普通人何以成事

1.说服别人,要有打动别人的点。

2.千万不要放过你思想中产生的任何一个小火花,唯一要考虑的是,该怎么做。

3.有念想、有事做、有奔头。

4.找到做成事的正确路径。

5.不下苦功夫,是做不好采访的。

6.进步总是诞生于困境之中,爬出泥潭获得重生。

7.我觉得最恐惧的是什么呢?最恐惧的不是死亡,最恐惧的是你活的时候已经没有好奇心,你已经没有什么觉得要挑战。

《40而立,也不晚:遇见大咖背后的故事》读后感(二):资质不够,勤奋来凑

史小诺,初识是在财经频道上,在众多漂亮女主播中真的是很不咋滴了,一眼给人的感觉是这人活得好沧桑,眼边的皱纹和黑眼圈,整个人死气沉沉的感觉。

去书店无意中看到她这本书,翻来看看,才知道她这几年在创业,作品是《遇见大咖》,全书记述了她从萌生想法到节目第三季中各种困难,我感受到她真的和董卿杨澜柴静等做内容的大咖无法比拟,除了资质平平,可能她人生四十年的积淀也是远远不够的,以至于她在描述她自己做的一些白痴访谈的时候我都替她尴尬,但幸好她四十之时幡然醒悟,直面困难,也很幸运找到了很好的合作伙伴当她的军师。或许,努力的人都是幸运的吧!

文中有些言辞写的非常实诚了,总觉得像是自己的生活日记那样,但是其实不合适出现在这种文章里,比如她说在看到王中军叼着雪茄心里会冒出一个不礼貌的形容:大猩猩。我在想王中军看了这样的评论不会生气的吗?哈哈也可能是我这样的人道行浅才会这么想吧哈哈。

过去的她作为主播,被体制化,提词器化,没有自己的思考,当真的开始做这么个节目的时候真的该有的技能都没有,这真的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经历,每天机械的工作,不带任何思考,十年重复着第一年就已熟练的工作,而且我们也都是资质平庸。但是从作者的经历来看,出来混,迟到要还的,除非你一直安逸下去,不想要有任何成就就离开这个世界。让人开心的是,似乎我们敢直面困难,挑战自己,用热情去坚持做正确的事,终会有果的!

《40而立,也不晚:遇见大咖背后的故事》读后感(三):史小诺实现工作梦想

傍晚逛到书店,网上订购的书还没到,想去书店看看能带一本什么书回来读读。刚好看到了这本书。

不喜欢书的名字:40而立,也不晚,感觉是陈词滥调;也不喜欢书的封面,和很多其他某某交礼仪等等之类的书的封面一样。书名,封面,都没有作者的名字和面庞更吸引我,她是我上学时代喜欢的一档节目《全球资讯榜》的主播。感觉熟悉而亲切,忍不住拿起来翻看。

中午档的《全球资讯榜》是我上学时代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之一,感觉和央视其他严肃的新闻节目不一样,主持人很有活力也很有魅力,节目形式和气氛很年轻、轻松、开放,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很新鲜、很憧憬。

用了半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她写自己40岁开始从主持人转向自己挑大梁做节目的故事和成长经历,书中的她和我之前对她的想象不一样,荧屏上的她知性、干练、成熟、好似无所不知。书中的她,胆怯、不善沟通、懒、勇敢、执着...喜欢作者写作中流露出的真诚,她不避讳的调侃自己曾经的胸无大志和懒惰。

一个想法、一个愿望从产生到成为现实,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投入了很多心血,遭遇了许多困难和阻碍。在这个过程中,小诺和她的团队成员也在不断成长。每一个小小的进展,也让他们欣喜不已。从一开始在从机场杂志引发的一个想法,到邀约嘉宾大咖,到搜罗团队成员,到一遍遍跟拍,一次次的讨论,到说服领导。一个想法变成了一步一步的实践,人生要有为喜欢的事情拼尽全力的经历才无憾。

喜欢小诺和她的好搭档胡蓉的心态,比如谈到有些不能左右的事情,尽人事,听天命。努力了,即使没能达成,也不纠结和遗憾。

期望自己也和大家也一样,能够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并在做喜欢的事情中不断成长。

《40而立,也不晚:遇见大咖背后的故事》读后感(四):千万不要放过你思想中产生的任何一个小火花

文 吴海菁

转载请通知作者 ladygrass@163.com

我是在“西西弗书店”书店买的《40而立,也不晚》,这是我近期难得很快就能看完的一本书。

这几年,央视出走的主持人比较多,有几个主持人完全颠覆了前面的职业,所以我甫一看到此书的感觉下意识就是:央视又走了一个?

作为一本书,它写的可真简单啊,平铺直叙,所以读起来完全不用脑力,我就用一天中的空闲时间就看完了。

你可能不知道谁是史小诺,但你应该知道“不知妻美”的刘强东吧,那段“脸盲说”视频在网络上流行甚广。

这段采访对话,正是出自央视财经频道的纪实财经人物纪录片《遇见大咖》,这档节目的制片人就是史小诺。

她曾经在《全球资讯榜》和《经济信息联播》担任过主播,典型主播脸,你应该很面熟。

2012年初,经过10年的失眠,她已经失去了精气神连眼袋都大到不可掩饰了(贴吧上的照片好多大眼袋的,我就不贴了)。

受哈文主抓春晚大戏的正面激励,她开始想转型,可以做自已想做的节目,但是到2014年的夏天,折腾了2年多,拍了一堆素材,一个成品的节目都没有,也已经40多岁了。

2014年,央视二套发生了系列性“地震”,波及面大,强度深,以前勉强表态同意她弄这个节目的总监也换人了。她想到了放弃。

这个时候,临时抓差的编导胡蓉对她的帮助很大,我也很欣赏这个编导的一些观点,真的是一个很有悟性的人,比如她并没有简单地只是在做节目,她看中的是做节目过程中,那自我成长的那部分,她对史小诺说的话:

“有时候外界的赞毁褒贬不重要,能自我提升感觉真的很好!”

“你不是觉得40岁死,80岁埋忒没有意思吗?所以,你要折腾!”

“只要我们勤奋,努力,哪怕进步缓慢,也不要紧,关键你得在进步的趋势里!”

(我对于能说得出“趋势”二字的女人,真的会自带好感加持 !)

终于经过各种手续审批,这个节目《你从哪里来》在2015年春节开播了,此时离她最初想做这个节目也过去3年多了。 《你从哪里来》这个名字,还是我最爱听的播客之一--梁冬给取的,一股浓浓的川味啊。 话说梁冬吴伯凡曾在某期播客节目里提到有一个女制片人来找她,妈一路跟着,对女制片人各种批评,很是严厉要求的样子,所以大谈什么是爱的真谛。我对这段太有印象了,以至于,我在看史小诺这本书的时候,老觉得是在说她呢。(当然,这些都是我瞎猜的)

写到这里,这本书就真的进入“遇见大咖背后的故事”氛围里了,基本上就围绕着大咖们做节目的那些花絮来写了,跟《40而立,也不晚》其实没啥衔接了。

最后一章有些像人生的回忆录了,我觉得这段还蛮有意思的,作为同龄人,我从她懒惰的身上看到我的懒惰,我也可以从她奋进的身上看到我的奋进,只不过,四天就闪婚的人生经历对我来说是绝不可能有了,早结婚早生孩子多好呀,她的娃现在就能在波士顿大学读书,而我的娃还在苦苦读初一呀。这大概是我最羡慕的一段吧,毕竟真的就是可以自由的做自已喜欢的事情了。

这本书,文中的金句几乎全是别人说的(这还真算是主持人的本分),包括兼职给她干活的胡编导也语出惊人,但她自已的文字表达真的只能用平实来代表了。

为她这本书作序的是柳传志与王石。但我更喜欢田溯宁的那句话。

当然,经历了这些年,史小诺也进一步总结或者提炼了她做这个节目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你信与不信都不重要,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已的折腾找到说法。

“我们的终极目的不是通过他们来炫耀成功学,更不是炫富,这些人物成功的背后都饱含艰辛,值得我们做更开放的学习和思考,如果能让更多人通过我们记录下的这些人物,有新的角度看待创业,看待财富,看待人生,我真的愿意去做。”

我其实已经不太喜欢买纸质书了,确实太占地方了,书还不便宜,42块钱一本,每次我看完一本书,我都要求自已在合上它的时候,能想起书中带给我的有益的观点或者启发,只要能想起来,哪怕只是一点,这本书也没白买没有白看,那么《40而立,也不晚》有哪一点符合呢?

我今天给伊写一篇书评,就是因为我觉得我看到了这本书想说又没有明说的事情。

那就是无论你多么的清高,人到中年,你只要不想浑浑噩噩,还是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已的平台。

我也并不觉得史小诺的这个节目做的是创业,如果要算,也只能算是在央视内部的转型。毕竟这些大咖能接受访问还是因为央视的牌子,所以看看王利芬那样的创业,大概才真算是创业吧。但即便如此,她对这个平台,多少有了一些自已话语权。

现在的大咖都不太依赖传统媒体了,经常用自已的自媒体发声,我觉得《遇见大咖》这种节目的内容和它的传播方式还是会受到考验。

祝所有不想“40岁就死”的同龄人好运,毕竟留给我们清醒活着的时间也不多了。

【或者你还想看】:

手把手教你做一道卤牛肉 手把手教你种睡莲 农妇,山泉,有点田。 各花入各眼,何必问来人 “一分菁园”的新围栏 一分菁园的新树苗 一分菁园:发现了未知的自己 从0至1和从1到100 欢迎您加入我的星球----【种植力抗焦虑】;或者点击【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