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国王 武士 祭司 诗人读后感精选

国王 武士 祭司 诗人读后感精选

《国王 武士 祭司 诗人》是一本由[美] 罗伯特·摩尔 / [美] 道格拉斯·吉列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2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王 武士 祭司 诗人》读后感(一):从男孩到男人

工业化现代化、电子化、数字化,以及发达的消费文化,其必然导致成熟男性气质的弱化。刘慈欣在三体中写道“和平的时间越久,社会对男性的审美会越娘化,最终变成纤细分不出性别的新人类,因为雄性激素在和平时期是没有用武之地的。”而与之相对的另一极端是大男子主义、男权主义被视为男人气概。其实这两极都是男人不成熟的体现,男权主义更像《蝇王》中被男孩统治的戈尔丁岛的“儿权主义”。本书基于荣格的原型理论将成熟男性气质分为四种原型模式:创造、产出的国王能量;勇气、决断的武士能量;观察、思考的祭司能量;深刻、联通的诗人能量。男性成熟与否与年龄未必是正比,一个活到50岁的人其内心可能还是个男孩。我在阅读本书的部分章节时有些不舒服,好像是被人刺了痛处。当今的年代反系统、反仪式、反符号的倾向愈发的严重,如何去唤醒男性更高层次的成熟,可能只有依靠自己了。

《国王 武士 祭司 诗人》读后感(二):很荣格,但此四分法并非Men‘s only

我就放张图

没看过也算了)

不过这种分类分析方式本身就挺老派的研究风格,非要说的话,传统八字里财官就是国王,比劫是武士,印枭是祭司,食伤是诗人,齐了。“国王”把财官合在一起,所以内容相对其它几个多的不得了。

也不能怪他们啦(摊手 毕竟当时男性群体民智未开嘛哈哈哈哈

为什么书评要140字才能发布啊 还得水半天字数,再不到字数真的得讲笑话了.....

《国王 武士 祭司 诗人》读后感(三):超越阴影

为何先前十四五就算成人了?从仪式的角度看来,我们现如今缺少了这个仪式——成人礼。古代赐字就是这样一个仪式。意味着你是可以作为一个成年人,拥有自己的权利也有自己的义务。现如今有那么多妈宝男娇娇女,如这也有不小的关系。 一、四个原型的意义 国王是统治者,坐拥天下,代表了秩序、包容、仁慈。或者说是由于包容才产生了仁慈,你不可能因为饿而抢小朋友的包子。内心有了,才能给别人以仁慈。当然,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它的阴影就是暴君与懦夫。 武士是献身者,是勇敢者。当你被侮辱时,就是武士在进行反击。它的阴影就是虐待狂与被虐者,简称S与M。但请注意,武士不是只为了发泄或者表现自己而攻击,它是审时度势后的理智行动,是在认清严峻现实后仍能继续前进的勇气。 祭司是智者,是耐心、观察、思考的智慧,是知识的探索者。它的阴影是操纵者与天真者。操纵的是以知识获得自我膨胀与名利。逃避的是对于人心的认识不足,对于知识的极度崇拜,不肯从知识的虚幻中脱离出来。 诗人是感性者,是感受者,是好奇者,它的阴影就是沉沦与逃避。沉沦于感官的快感,逃避于世事维艰。 二、怎么超越 一是面对。与自己的阴影对话,有点是比较赞同的每个人是有自己的阴影,如负面情绪一般,它是对于自己的提醒,逃避则死亡,面对则带来力量。 二是谦卑。用祈祷与尊尚师者的方式,明晓自己的不足,明心见性,以人为师以己为师。 三是替换。你配得上自己可以配得上的,只要你自己把行为做出来。 而这有可能都是错的。

《国王 武士 祭司 诗人》读后感(四):成熟的类型

文章本身是一种“概念”的解释,以西方宗教背景下对男性要求入手,以男性不同的心理、行为趋势,界定了国王、武士、祭祀、诗人(这里来说,所谓《巨婴国》只是阐述了“宝宝椅上的暴君”)。

如同人是具有复杂性的,心智本身亦是从“混乱”通过“学习与经历”走向“平静”。结尾的希望,亦是我个人的希望: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但充斥着不成熟的男人,专横、暴虐、假装淑女的女孩子一样很多。是时候让男人,尤其西方文化中的男人,别再为世界上所发生的错乱全部“背锅”了。对男性的讨伐由来已久,并且已经到了对男性气质积毁销骨、彻底妖魔化的地步。其实女性也不是天生就比男人更有责任感或者更成熟。比如,宝宝椅上的暴君这种气质形象,不论在男性还是女性身上都能“大放异彩”。男性不应该为自己的性别而感到羞愧。他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如何让自己的男性气质更成熟并对其善加管理,应该关心如何经略更大的天地。男性和女性最大的敌人都不是对方,而是幼稚的狂妄自大以及由此导致的自我分裂。

——最后一句鼓励的话:任何成长蜕变过程,就和生命本身一样,都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努力。我们要从有意识的方面来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而无意识如果能有效运用,又能以正确的途径实施,也有助于我们圆满回答自己的问题,回应自己的需求,并且能以富有成效的方式医治我们所受的伤害。努力走向成熟是一个从人的心理、道德和精神方面出发,都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个中国皇帝所要求的。

《国王 武士 祭司 诗人》读后感(五):这本书所期待的目标读者有更广阔的空间

这本书让文科生久违地回想起了刚进大学时候的文学理论课,老师讲原型批评的那个时候。

也就是从文学批评开始了解到,原型批评和精神分析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再看这本书时,也天然地认为,其中的分析色彩十分鲜明。就相当于在提出一条可以让人循径而行的自我完善路径。

比如说,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看起来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但是行事做派都像小孩子一样,没有定数。

或是他们明知道持之以恒地坚持某件事就能够出成绩,事实上他们也去做了,‍‍但做到一半的时候莫名其妙地放弃了,‍‍这个时候身边的人和他们自己也不甘心。在这个过程中,总结来说,他们的内心当中充满徘徊、纠结、犹豫,不知道何去何从。

或是同样做了一件事儿,但是别人做得很好,他们也很羡慕,但是放到自己身上好像自己做的这种力度就不如别人那么有魄力、直击人心

其实这就是这本书所期待的目标读者。

书中所说的问题其实不仅存在于单一性别的群体当中,如果了解它背后的理论渊源,就会发现,与其说它是一本性别心理学著作,不如说它是一本人格成长的指导书。

简单说来,上述说到的人格问题,在原型心理学的视角看来,正是本书中所述的四个关键原型缺位或过剩的一种表现。

如果解释得具体一些,还可以联系到这本书所运用的理论本身,如果在读这本书之前,就对心理学多少有点兴趣,那么大概率会首先知道现代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然后很可能还会顺藤摸瓜地知道,早年间被弗洛伊德视为衣钵传承人,后来又与其决裂的原型学派的代表人物荣格。

原型(archetypes)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集体无意识是以一种不明确的记忆形式积淀在人的大脑组织结构之中,在一定条件下能被唤醒、激活的共性意识,它来自于人类原始意识的原始意象或遥远回声。值得一提的是,人、男人和女人、宇宙,都有相应的原始的基本形式并被人们所认识。女性可以体验到男性的原型,荣格称之为“阿尼玛斯”(Animus);男性可以体验到女性的原型,称之为“阿尼玛”(Anima)。

荣格心理学对于大多心理问题的形成,一般归结为某一“原型”没有得到良好发展而受到阻碍,由此精神系统作出自我调整而表现为神经症或别的问题。因此,荣格心理学治疗目标是使受挫折的原型获得应有的发展。

在如今这个性别边际逐渐拓展,不同性别的人作为人本身,被赋予了更多可能性的时代,也许应用了原型理论的本书,也可以被赋予更多的可能性。毕竟,按照荣格学派对于人自我发展的期待来说,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要完成“自性化”的道路,梳通精神中堵塞的河流,这不是对单一某一个性别的议题,而是对于所有渴望得到人格完善和发展的人群来说的共同的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