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100字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100字

《饥饿的盛世》是一本由张宏杰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一):“盛世梦”的奴才——乾隆

把任何挑战到皇权的的问题一一消灭,便是书中所讲的盛世了。如农民温饱,朋党,大臣,异族统治,外国思想等等问题,随之带来的便是皇权无限的扩张。 乾隆晚年对自己的那些评价,可见他是想做历来最优秀的皇帝,因此他怀揣着一个“盛世”梦。 早期刚继位的时候,他所接受的教育里,儒家思想就是盛世,因此反对父亲雍正的文字狱政策。可后来他对盛世的标准发生了转变,开始推崇法家之治,大力兴起文字狱,打击的力度更是前所未有,这其中盛世梦依旧是不变的,只是变了盛世的标准。 最后乾隆自己觉得自己做到了,我是最优秀的皇帝,在我的统治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盛世。可真实结果又是如何呢?好大喜功,沉浸在自己的盛世梦中,晚年对底层的声音视而不见,百姓饥肠辘辘,卖儿卖女;对能发展生产力的外国思想不屑一顾,忽视了外国潜在入侵的威胁。

说到底把一切当作奴才的乾隆,自己就是“皇帝盛世梦”的奴才,“皇帝身份”的奴才。

这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是否也会像乾隆一样,被某一些现实的身份价值标准所奴役呢?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像乾隆那样有了权力,这是不是会带来灾难呢?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二):求太平者反不得太平

看完后几点体会,随记之:1.不要太想着为子孙保万事太平,乾隆的好大喜功即源于此:我这么努力勤奋,后世该太平了。不想,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求太平者反不得太平也。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作为理论上的良好构想并用来增强说理是不错的,但千万不要以为会毕其功于一役。

2.入仕即为政治家,不可无政治家的意识。不是说本心有政治家的抱负,而是为顾身、自卫而已。

3.宜多宜多读史书,增益辨识,加上现实之关照,则政治上更加敏锐。

4. 乾隆与教员,在看待功与过上有惊人的一致:无非是一个手指头和九个手指头的关系。

5. 乾隆与尹壮图打赌,对全国臣民上一次形势教育课,以为无识之徒戒。政治家之识与耿直人之识是不同的,要教会大家的是,客观实际以及如何看待客观实际。个人命运已经被政治需要决定了。尹的悲剧类似彭老总的悲剧。

6. 乾隆与臣交恶,即公布来往信件,将矛盾暴之于臣工之间,强力置人选边站。这是谋术。彭写给教员的万言书,看似是偶然:当晚已经躺下的教员并未第一时间看到,第二天看完火气大了,在非冷静(?)状态下公布了万言书。其实,偶然中带点必然因素。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三):皇权的幸,帝国的不幸

这本书之前我在豆瓣阅读上已经读过,这次见到精装本的出现,就买了重读,虽说早已习惯阅读电子书,但纸质书终究有着无法替代的质感、情怀与真切的阅读感受。精装本,也正好满足了我藏书的癖好。

张宏杰近年来专注于历史非虚构写作,以扎实的史料为依据,实在难能可贵,而且他用功颇勤,成绩斐然。据我说知,他的涉足领域主要在明、清两朝,之前读过他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坐天下》。这本《饥饿的盛世》则是讲述清朝乾隆帝施政的得失、功过,试图挖掘泱泱大国由盛转衰的原因。

从统治功效这个角度来说,清朝在借鉴前朝经验的基础上,几乎将封建人治的统治术推向了极致,它完美地解决了税制、宦官、外戚、权贵、朋党等为害皇权统治的问题,而作为康乾盛世(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合力而成)的开创者之一——乾隆帝,其文治武功彪炳史册,不必多言,他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更是得到康熙帝、雍正帝的言传身教,他精力充沛,才智过人,是封建人治术的集大成者。在他的执政下,清帝国走向了无比辉煌的盛世,又令人扼腕地由盛世逐步跌落,并在不久后拉开了不堪的近代史序幕。所以,研究乾隆,几乎是在历史长河中寻找治国秘密钥匙的最佳方式。

读罢全书,我不仅由衷地佩服起乾隆帝,他作为一国之君,为他御下的帝国殚精竭虑,同时,我也厌恶他为巩固皇权而阉割士大夫精神、销毁藏书、奴化大臣、愚化百姓、网织“莫须有”罪名滥杀无辜等等行径,也为在政治斗争中莫名丢了性命的大臣和小民扼腕叹息;更加令我悲叹的是,由于种种制度和历史的原因,导致中华帝国错失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最终悲哀地走向了积贫积弱的境地。

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一样,乾隆帝的统治,充满了矛盾、对立和物极必反,盛世中藏着饥饿和衰败,极权的巅峰是官僚集团的奴化,爱新觉罗家天下的幸运是华夏民族的不幸……盛与衰的转化,似乎自古以来,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借鉴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总是或多或少地能够帮助人们认清现实,对规划未来有所裨益吧,这应该也是这本书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四):读懂乾隆的心思

读中国近代史很压抑,每每在腐败、侵略中总结教训,自然流露出沉重。这本《饥饿的盛世》虽讲乾隆年间的“盛世”,却也在张宏杰敏锐的历史洞察中找到了大清帝国走向衰亡的迹象或者说是始初,所以应了巅峰即意味着衰落的命运,只不过清王朝是一败涂地。这本书在定义乾隆年间的历史评价得到了理性客观思考的判断,宏观结合世界大历史的同时代进程对比发展与影响(并未展开);微观看清政府内部以及乾隆皇帝执政六十年的政策变化(主要讨论)。这本书让我们能真正走近乾隆,了解那段历史背后的意义。

乾隆是天生的政客,他的少年老成,被康熙帝誉为选中之人。然人无完人,我们能从这本书中看到乾隆皇帝更为人性化的心理动态和性格特征,作者善于抓住史料史实来揣摩人物内心活动,用反推(并不能说一定严谨)并准确的用现代人的理念思维表达,语言流畅生动,结合大量记载(朝鲜史料、更为客观)书中的乾隆对君、对母、对臣、对妻、对民都有着鲜活的原型事件和内心动态,以至于作者研究的角度更加灵活,赋予生命力。

在赞许肯定了乾隆的盛世太平里,作者重点阐说了看似繁盛之下的隐患弊病,并把乾隆执政分为大致两个阶段依文字狱这一章为节点。亦与皇帝年岁使然,乾隆晚年终不可存有“不断行动,永远惊醒自然活泼的灵魂”。在专制统治,唯一的经济途径必然是压迫与剥削,而在政治上的维稳也让在平静里酝酿着更大的危机,即将在大清的基业里发酵。

这里主要讲到儒道释的理念和法家治理方式,在时代的进程中逐渐崩塌,同时代的西方已经进入工业革命科技与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在乾隆统治的清王朝还在用理念教化或是教条控制人心,消除一切燎原的火种,更多“敬畏”与恐惧,致使军心民心消舒怠惰,从来只有重上之下的谕旨,没有自下而上的反馈。谏言如同政治案件,朋党更被夸大妖魔化,清政府逐渐走入腐败,在江山盛世的伪象之下,已埋下了帝国走入灭亡的种子。

乾隆皇帝的多面玲珑在这本书中有大量体现,这也造就了大清盛世和贪腐衰败并存的历史局面,很容易在权利私欲中做出错误判断是人情,但上升在国家层面那必然遭受客观的历史评价。政治在中国古代更多可见的是“整人”,而忽视了整体社会改造文化和经济发展进步,以至于中国近代史的尴尬。

更愿意多能读到这样的历史,做出个人观点且实际的评价,认清本质来以此明鉴。我们见到的大多是电视剧中人性多变的乾隆帝,只能作为消遣,在这本书这个乾隆皇帝带给我全新的认知与思考,也看懂了很多以前不太理解的皇帝心思,受益良多。

《饥饿的盛世》读后感(五):祝:永不饥饿

我对这句话是绝对相信的:任何国家想要永远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

这个时代里,我来,我经历,我见证。

我们都见证了一个伟大的变迁时代,见证饥饿的远离。

老人们总是有种备战的囤货行为,这种行为和他们当初物资紧张的生活经历有关。

他们会说,我们才能够吃饱饭,还不到三十年吧,这也是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才带来的生活水平改善的效果。

似乎吃饱饭真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的一致追求,何来广厦千万间,大僻天下寒士俱欢颜,千年的等待,直至今日才开始能够有机会实现。

我们选择的道路,是十几亿的农民兄弟姐妹们当初最最期盼的东西。这一点我是深深地相信的,只有农民才能理解对于土地的深沉的爱。

在我的记忆中是没有饿过的。

除了我早晨起来的太晚,饿的抓心挠肝,我都是优哉游哉的享受着美好的生活的。

饥饿似乎是存在于基因记忆中的。

通过时间轴的纵向对比,我心中普通人的盛世其实就是现在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不由自主的种点什么(我是八零后,还是八零的尾巴),我想种几颗果树,我想养鱼,凤尾鱼和金鱼是我仅能养活的两种鱼类。

前几天去湖边蹭着别人的情面抓回来几条湖鱼崽崽,正养在家中水盆中,不知道我是不是内心深处等着它们长大好吃肉。

我不知道这种被动饥饿的感受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我也从未和别人探讨过这个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找到交流这种沙雕问题的灵魂好友的。

所以我就只能在这里等待有缘人的触动了。

我对“万岁”这两个字的印象很不好,我从未见过什么万岁的东西。除了化石之类的,在我心中不能跟上时代,且束缚时代的东西,都应该被终结在历史舞台之中。

清朝的统治手段在我看来就是一小部分人统治绝对多数,除了血腥的统治手段和杀鸡儆猴的表演以外,文明还停留在斩草除根的野蛮阶段。

纵观历史,吃人的事屡见不鲜。

鲁迅先生都说这是个吃人与被吃的世界。

我曾报以期待,却渐渐发现真相。

即使我知道的很多,知道的很深,那又如何?我依然觉得,平安喜乐是时代赋予这个能安稳度日的普通人的最好的礼物。

希望我的女儿依然能够同她的母亲一样,我来,我见证。看的通透,获得自在。

不是所有人都能创造时代,我仅仅希望这个时代能够善待我们这些八零后。

让我们这一代人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世界文明大潮的主流是通过立宪制和代议制“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化,把他们管道笼子里”。

不受控制的权利和不受控制的野兽一样让人恐惧。

法治和人治的辩论根本就不需要去讨论,文明的进步就是法治的彰显。

依法治国,任重而道远,且不容许后退半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