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花桥往事读后感锦集

花桥往事读后感锦集

《花桥往事》是一本由九月著作,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0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桥往事》精选点评:

●当物质生活日渐丰厚,当铺天盖地的信息量架起了你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而你却感觉到躲藏在应酬的笑脸背后的多是人心的冷漠,周围四处弥散着浮躁。这时你应该去读《花桥往事》,在故事的苦涩中去感觉淡淡温暖,一个情字贯穿了小说的始终,生死相守永不背弃的爱情,相互依恋携持共进的手足情,康慨解囊危难相帮的邻里乡情。在最质朴的语言中感受最朴素的情感,走进被现代人遗忘了的另一种人生境遇……

●最令我感动的莫过于玉婵和映之二人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尤其是玉婵深夜独自走到花桥上等候映之的那一章节,质朴的语言和情感反而更有一番打动人心的力量,读后心里暖暖的。

●这是上一辈人的爱情,虽然婚姻是媒妁之言,但映之和玉婵之间的爱却足以令人动容。爱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这样似润物无声更让人动容,可惜的是,那个时代没能给他们幸福

●九月,一位知性优雅的林业高级工程师,也是我身边熟悉的一位美女同事。当我第一时间得到她的赠书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阅读。在她质朴而又灵动的叙述 中,我慢慢走进了上个世纪充满生活气息的旧社会农村,看到了命运多舛而又坚韧、善良、执着 的本书主人公玉婵,让我有一口 气就想读完的冲动。随着作者的 平铺直叙,当我看到玉婵在家里 的顶梁柱映之去世后独自带着8 个年幼的孩子,走投无路下不得 不乞讨时,泪水潸然而下。做为 女人,玉婵是有脸面的,但面对 一群饥肠辘辘的孩子,玉婵豁出 一切的勇气和作为母亲的悲凉之 情,让我这个现代母亲泪水涟 涟。 阳光总在风雨后,所幸我们迎来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好了起来。 她的下一部巨著,我依然拭目以待。

●小说带着淳朴的北方语气,讲述了在那个艰苦的时代,一个居住在陕甘川三地文化交界地的一位平凡妇女 不平凡的家庭与事迹,很亲切也很感动,目前还没读完会一直读下去。越来越好奇故事里的人物原型,也很想去小说里的那个镇子,去感受玉婵曾生活过的地方

●好感人的故事,读到落泪,读完之后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如一股涓涓细流漫过内心,清新、自然、接地气。

●一下子被封面所吸引。往事,应该藏着怎样的回忆和怀旧,相信它同样是一段秘史,至少对花桥是。

《花桥往事》读后感(一):无限感慨在花桥

南芸

《花桥往事》是我读小说以来,读得最投入的一本。小说中的花桥镇、廊桥、桥东、桥西、窑坡大场、水泉湾等等这些场景,充满了我儿时、少年时的记忆。小说带着我又回到了故乡,思绪跟随着小说中的人物起伏跌宕,为他们的喜而喜,悲而悲。我感叹作者九月的才华,她仅凭从上辈人口中听到的和自己领悟到的有关花桥镇人的往事,就能把自己未曾经历、上世纪近百年花桥镇上的人和事、景和物,画卷式的展现了出来。且故事情节感人,人物纷繁复杂,小说叙述的出神入化,就像自己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一样,让人读时有一气呵成之感。这是她的处女作,我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她为之付出的心血和写作的热情。她的这部小说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小说全文300多页,234千字。她很了不起,对我们同在花桥镇出生长大的人来说,能在小说中看到那个承载了我们无数梦想和年华的花桥镇,一种无比的亲切和自豪感从心底升腾。

小说的主人公玉婵,是一位纯朴、善良、坚韧、执着又伟大的女性,人物命运坎坷多变,从她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哪个特殊年代人们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故事读到中间部分,主人公玉婵的命运悲惨到让人潸然泪下。一场土改运动使她从优越的生活中跌入到了谷底,家产全部没收,家中一贫如洗。她的丈夫映之未能扛过那场运动,撒手扔下了玉婵和八个孩子。而玉婵为了拉扯孩子,在活命和尊严面前,她果断地选择了乞讨活命,其艰辛让人泪奔。生活在玉婵面前展现出了最残酷的一面,而这些磨难却铸造了玉婵顽强坚韧的性格,她带着孩子们历尽艰辛走出了岁月中的沼泽地。

玉婵的一生又是幸福的。在那个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受门第观念的影响,人们的爱情大多与婚姻无关。而玉婵的婚姻虽也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她和丈夫映之之间的结合却赢得了爱情,婚后两个人相亲相爱,操劳度日,情深天伦,其乐融融。这一点上玉婵又是非常幸运的。她执着的用一生去坚守着对映之的爱,拼尽全力独自带大八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了他们幸福的人生,也给黄泉下的映之一个圆满的交待,所以她的一生又是幸福而丰裕的。

写到这,让我不由得去想爱情这个美好而奢侈的词语,有谁不期盼自己的一生在对的时间碰到对的人,能遇到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且和婚姻有关,可现实又有几人能如愿呢?《花桥往事》是一本让人重新去相信爱情的书......

《花桥往事》读后感(二):一代人的故事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前段时间,一位90后的小姑娘跟我感叹道:“哎!我们90后已经老了!”当时的我震惊地说:“照你这么说,我们80后岂不是该进土了?”说完才发觉自己嘴太快,还有70和60后呢,这样说,实在太冒犯了。

今天早上坐公交车时,一位看上去精神状态很好的大妈一直站在我旁边扭来扭曲,和她相比,抓着扶手眼睛都睁不开的我仿佛昨晚一夜没睡,但实际上我睡得还挺早。前几天看了一个视频,一家超市早上开门时,一大群大爷大妈冲了进去,评论里一大波人都在感叹。似乎,这就是不同的年龄段的故事,大爷大妈霸占了菜市场和广场,年轻人过着晚上睡不着早上睡不醒的生活,再年轻的人的生活被游戏和追星填满……

有人说,一代不如一代,其实,并非不如一代,而是时代造就了现在。

再往前看,先辈们的生活是艰苦的,他们为了创造这个美好的时代,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但是,他们之所以愿意去付出,不就是为了打造这样一个时代吗?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后代吃穿无忧吗?就从这点来看,他们做到了。

《花桥往事》描述的就是那个血泪横流的时代,虽然那个时代并不美好,但不代表他们生活得不幸福。玉婵是幸福的,她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了最爱的人——映之;映之是幸福的,在该打拼的时候有人在背后无声地支持他,并且让他享受到三代同堂的幸福;怀民等兄妹是幸福的,纵然生活艰难,依然有人陪自己携手并进……

然而,他们也是不幸的,偌大家业因时代化为虚无,慈父因此魂归西天,弱母不得不出门讨饭养活一家人……

这一幕幕,和今天的幸福生活形成强烈的反差。

看罢全书,只能感叹,人的一生,有鲜花芳草,也电闪雷鸣,扛过了,我们能享受明天的阳光,扛不过,或许也不是什么坏事,回望过去,毕竟没能扛过的人有那么多。

虽然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玉婵,但在玉婵的身上,刻满了时代的印记、家族的变迁,以及关于亲情、爱情的点滴故事。

其实,在今天的我们身上,也能看到不同的时代的印记,比如在广场上跳舞的大爷大妈,他们之所以这般享受生活,不就是因为他们年轻时辛苦了吗?他们之所以早起狂奔着冲进超市,不正是因为他们经历过贫穷的岁月吗?

每一天,我们要与无数人擦肩,但是,这些人有着自己的故事,更有着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有些故事我们看见了,但有些故事,我们只能根据前人留下的文字资料去想象,于是,便有了《花桥往事》。

《花桥往事》读后感(三):为《花桥往事》而写

文/陈璐昭

我的同学杜文艳,也就是作者九月,他倾注心血的文学作品《花桥往事》终于出版了,很是钦佩。再读这本书有种欲说还休的感慨,因此为《花桥往事》说些自己的话。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偶像,作者心中的偶像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玉婵;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令人牵挂的深情,作者的这份情还是玉婵奶奶。作者从小就跟着奶奶生活,在奶奶的呵护中长大,是奶奶教育和陪伴她走入人生的道路,奶奶的慈祥仁爱、坚韧顽强的品德,奶奶坎坷曲折、艰苦心酸的一生,还有心中许多的心愿和遗恨,都深深刻在九月的心中,难以磨灭。随着她在岁月的打磨中日渐成熟,在抚育子女,走过自己的一段人生道路之后,更加体会到奶奶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于是,把奶奶的故事写下来,把一个鲜活的奶奶留在后人的记忆里,是她强烈的心愿。

九月是一个林业人,对于成书的技巧了解得并不多,从事小说创作,犹如跨越一座高不可测的大山,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于是一边学习,一边写作。她曾说,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的阅读日渐碎片化、猎奇化,没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阅读一本朴实的长篇故事。在这般纠结中,几次挫笔又几次拾起,最终还是坚持着写完了这部小说,算是跨过了自己心灵的门槛,跨上了文学这座大山。在摸索中前行,这份执着让人感动。

小说中插入的廊桥旧照片,是玉婵奶奶生活的古镇上的复元桥。那是一座廊亭式木桥,两端琉瓦飞檐,中间画柱格窗,非常漂亮。在玉婵和映之新婚的日子里,这座廊桥里回荡着他们的欢声笑语;在映之出门东奔西走的夜晚,玉婵扶拦遥望,苦苦等待;在玉婵艰难度日的岁月,廊桥里有她艰辛却不肯认输的身影……抹去泪水,起身向破败的家和孩子们走去,玉婵身后的廊桥,依然很美。这座廊桥见证了玉婵的思念和苦难,留有她无尽的哀伤和泪水,可惜后来它被拆除了,只留下那张照片。

作品中的玉婵出生在20世纪,生活在落后的山村,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没有上过学,小小年纪就缠了足,她淳朴善良、勤劳坚强。长大后嫁入当时的大户人家,和勤劳的映之结为夫妻,从此相濡以沫,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而他们家在土改运动中成了被批斗的地主阶级,映之在激烈的斗争中深受打击,最后愤懑而死。玉婵一下子从大户人家跌入饥寒交迫的困境中,面对绝境,她没有倒下,看着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她以一个柔弱之身,撑起了整个家庭,历尽磨难,将孩子们拉扯长大。之后又替难以顾家的子女拉扯孙子,为这个家耗尽一生。

她经历了大动荡、大变革、大生产、大饥荒,在改革开放之后,和儿女们一起创造了更加富余的日子。从始至终,她一直固守着心底的那份善良和真挚。她幸福过、绝望过、痛苦过、彷徨过,但一直坚韧,没有辜负映之临终时对她无言的嘱托。耄耋之年,依然徒步攀登陇南最高的鸡峰山,遥望峰下山川,坦荡而释然。作品中玉婵的感人故事,唤起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追忆,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玉婵历尽艰难不退缩的精神,为儿女奉献终身的品德,其实就是陇南大地许许多多农村妇女的缩影。那个时代的人们,在艰苦的时期大搞生产,大练钢铁,她们投身其中,那波澜壮阔的场面,丰富多彩的故事,感人至深。那个时代的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不论高低贵贱,都愿意热心帮助,让人难忘。许多善良的街坊邻居,向困难时期的玉婵伸出了援助之手,人们之间互帮互助的风尚,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花桥往事》中的故事情节也是跌宕起伏的,美中不足的是作品中对这些故事当中的重要环节,描写得笔力尚有不足,总觉得作品和人物还应该有可以深挖的空间。但作品正如朴实的玉婵一样,去除华丽铺垫,唯以简明朴实示人。这部作品,是文学的广阔天地间,长出的一株小草,或许好多人发现不了它,在历经风雨之后,再次绽放的时候,它一定会更加美丽。

真诚期待作者再次创作,写出更加完美、打动人心的作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