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来路孤独,常有欢喜》读后感锦集

《来路孤独,常有欢喜》读后感锦集

《来路孤独,常有欢喜》是一本由余光中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来路孤独,常有欢喜》精选点评:

●提到余光中,总是绕不开那抹浓浓的乡愁,也该读读他其他作品了。

●喜欢这本书,很有趣分享喜欢

●很喜欢这本书

●好好看的一本书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很喜欢余光中的翻译,特别的美感,相信文章更能体现他文字的美!

●余光中散文,很喜欢。

●淡淡的乡愁中,透出人生的欢喜来。

●很有意义的一本书

●余光中的文字真美啊。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来路孤独,常有欢喜》读后感(一):笔触细腻的诗人

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叫做《他们在岛屿写作》,里面有一节是专门介绍余光中的,八十多岁的老人,眼中依然闪着清澈的光芒,精神矍铄,保有童心,坚持创作。

除了广为人知的《乡愁》,想要再多读一读这位文学大家的散文和诗歌。

在散文部分,诗人特有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让文章阅读起来画面感极强,到了抒情的部分,短短几个词就能直达内心深处,让人产生奇妙的情感共鸣。

有几篇文章写的很有意思,如何和牛蛙斗智斗勇,把女儿们的男朋友想成假想敌,把家里看成战场,后面是诗,不是那种抽象的难懂的,像是把想法凝练之后的情感表达,很美。

相比这本书更推荐纪录片

《来路孤独,常有欢喜》读后感(二):从孤独中体会出欢喜,从平凡中升华境界

早听过梁实秋对余光中的评价是“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陆续看过余老的一些文章,颇为欣赏。今日有幸拜读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精选集《来路孤独,常有欢喜》非常喜欢。这是精装本,装帧简练优美。全书分成两个部分散文和诗歌,收录了余老的代表作《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乡愁》,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都是经典作品。这本书非常适合反复阅读。

我读了很多次《乡愁》,每次都有不同的体会,明明看起来就是简简单单的几行诗句,不知为何就是可以打动读者的心。小时候,乡愁化作邮票连接我和母亲,长大后乡愁是船票连接问我和新娘。后来乡愁是坟墓,我与母亲阴阳相隔,没说出的是无穷无尽的思念。作者把时空拉长,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几个时间段表现出乡愁的变化,带给读者乡愁的层次感。最妙的是压轴,现在乡愁是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下子家国情怀涌入心间,深深打动了读者。

读《鬼雨》是最悲伤的,作者把失去幼子的悲伤融入笔端,文中处处可以体会到,比如“这世界,许多灵魂忙着来,许多灵魂忙着去。来的原来都没有名字,去的,也不一定能留下名字。”“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我能体会出作者把死亡看开、看淡的转变,人生自古谁无死?作者从莎翁的句子写到埋葬孩子的一路,海神每小时摇一次铃铛。孩子在另一个世界的幼儿园安睡。作者从常人的悲伤中抽出了不一样的感触,“我却困在森冷的雨季之中。有雪的一切烦恼,但没有雪的爽白和美丽。”愿这悲伤随海水化去。

与上面这篇感情相反的一定是读《我的四个假想敌》了,我感觉·非常轻松愉快。作者把未来的四个女婿当成假想敌,发出的感慨是所有做父亲的心声,读一读就能体会出来。幽默的比喻常引人开怀大笑。比如;“而最可恼的,却是树上的果子,竟有自动落入行人手中的样子。树怪行人不该擅自来摘果子,行人却说是果子刚好掉下来,给他接着罢了。”文中遍布这样的段落,百读不厌,每次读的时候我都会很开心,读书是孤独的,一个人做的事情,可是又像是和作者在做思想上的交流,从孤独中体会出欢喜,让人眼界升华,不再被眼前浮云遮眼,这是一本绝对开卷有益的好书。

《来路孤独,常有欢喜》读后感(三):眺望生命,欢喜如初

从《乡愁》知道余光中先生,又从余光中先生了解更多的乡愁。有时乡愁是一首悠远的诗,不用刻意,却总是在耳边萦绕;有时乡愁是一条单行路,只能向前,永远无法往回走。余光中先生一生勤耕不辍,从诗歌到散文,从评论到翻译,涉猎广泛,风格多变,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来路孤独,常有欢喜》收录余光中先生50年来的创作精粹,包含散文24篇,诗歌26篇,囊括散文名篇《猛虎与蔷薇》《石城之行》《听听那冷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沙田山居》和诗歌名篇《乡愁》《白玉苦瓜》《积木》等。余光中先生的散文语言生动幽默,主题丰富多彩富有哲理:有旅居海外的经历,从他的文字感受不同文化下的生活氛围,如“零食”式午餐;有个人的读书体会,每本书里都有一个哀愁的回忆,面对那些凌乱却带有记忆的书籍,还好没有用秦始皇的方法来解决;有四个女儿的成长故事,时光催迫,日月轮转,女儿长大,要交男友了,此时作为父亲真是患得患失啊,我想这应该是每个有女儿的男性都会有的感触。作者在《四个假想敌》里如此描述:“我像一棵树,天长地久在这里立了多年,风霜雨露,样样有份,换来果实累累,不胜负荷。而你,偶尔路过的小子,竟然一伸手就来摘果子,活该蟠地的树根绊你一跤!”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老父亲的心声,也是一个父亲对即将发生的事的无可奈何;文章里更有对祖国故土和文化的眷恋,那一张张诞生在手底的地图,是时光冲不淡的深情。 语言是一篇文章的框架,感情是注入的灵魂。二者兼得,才能使一篇文章充满灵性,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而余光中先生,恰是让文字和感情合二为一的佼佼者,他说自己的生活是“一部翻译小说”,一部没有女主、男主无味的翻译小说。对于他的说辞,我先是微笑接着深思,试想谁的一生不是一部平常无味的愈长愈没有情节的小说?愈读愈乏味的同时,有没有恍然大悟,原来人生就是如此的了悟?他写冷雨的薄荷香味,还有雨滴梧桐的凄凉美感,文字在他的笔下有了质感,仿佛冷雨就在屋外,就在每一个睡前的夜里。雨打瓦砾的音乐穿过几十年的岁月传递给你,听雨声,一任到天明。 喜欢余光中先生,不仅为他的才情,更是为他文章里的情愫。人生道路上,多数是自己一人,其中的孤独与艰辛只有自己知道,惟愿如余光中先生所说:“任凭心中泛起孤独种种,眺望生命仍旧欢喜如初”。 眺望生命,欢喜如初。

《来路孤独,常有欢喜》读后感(四):诗书绘一生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阿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这首诗是余光中老先生的代表作品。这样一首诗情深意切,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是许多年来众多乡愁为题的佳作中的精品。一枚邮票寄托着游子对故乡和母亲的眷恋;一张船票承载着丈夫对妻子的思念;一方矮矮的坟墓是亲人的生死离别。余光中老先生经历过战乱年代,之后随家人抛离了故土,是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诗人,与他来说,岂止是乡愁啊!那淡淡的乡愁中有着浓浓的爱国情结!这首诗是诗人内心的表白,也是被浅浅的台湾海峡隔离的千千万万的大陆人和宝岛人的呼声。这首诗的感情在最后得以升华。这首《乡愁》令余光中老先生家喻户晓。但很多人对老先生的认识也止步于此。 《来路孤独 常有欢喜》这本书精选收录了包括《乡愁》这样经典的作品在内的余光中先生50年来创作精粹,包括散文24篇,诗歌26篇。精读这本书,可以真正去了解老先生。 老先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诗经”“唐诗”“宋词”等等中撷取精华,汲取养料,吸取创作灵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糅合。他的诗词创作构思奇特,想象丰沛,充满了中华民族所推崇的情感:比如爱国、比如忠贞。 “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而今黄河反从你的句中来” “那轰动匡庐的大瀑布 无中生有 不止不休 可是你倾侧的小酒壶?”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作为诗人的余光中老先生,常是敏感的,多愁的,笔触是细腻的。除了进行诗歌创作,老先生还在散文这块文学领地上耕耘。梁实秋曾这样评价余光中老先生“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猛虎与蔷薇》老先生诠释了英国诗人萨松的这句不朽警句。整篇浓重的哲学味。《我的四个假想敌》有女儿的成长故事,行文又满篇的幽默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天方飞毯,原来是地图》《地图》嗜好地图的余老先生在地图中寄托相思,在地图中畅游故园,在地图中聆听世界。 一篇一篇的散文,不拘一格。难怪有些人认为余光中老先生的散文甚至比诗要好。 读罢《来路孤独 常有欢喜》,若有人和你谈起余光中老先生,我想,你不应该只知道“乡愁”吧。

《来路孤独,常有欢喜》读后感(五):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的巨匠

我们这个年代大多数人认识余光中老先生大抵是因为《乡愁》,从古至今,有很多名人都写过乡愁题材的作品,而余光中先生的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 “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读完这句,我仿佛能看到一个站在海边远远遥望故土远望祖国的游子思乡情切的样子。

短短的四小节诗,简简单单的意象,通俗简朴的诗句,读来,却不免被其中蕴藏的深情打动,令人心生万千思绪。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而这本《来路孤独,常有欢喜》精选收录了余光中先生半个世纪的创作精粹,50篇散文与诗歌代表作,一代文学大家的人生追忆。余光中老先生的一生大抵称得上是颠沛流离了,几次逃亡,数次离乡,一如他自己称作的“蒲公英的岁月”。诗人的寂寞,文人的孤独,余先生一人占尽。他孤独着自己的孤独,却又对孤独说“敢在时间里自焚,必在永恒里结晶。”

梁实秋评余光中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这是多高的评价呀,但余老先生却受得起,他一生的诗词中总蕴藏着对祖国大陆的一片深情,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当我死时》中他想到生命的终结是返乡,回到最初的自己,踏上当年的故土,说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

余老评人生说“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他对他的一生大约也是觉得美的,来路孤独,却常有欢喜。我们生在这没有乡愁的时代,该是心怀着无限欢喜的,也惟愿余老在天堂中再无乡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