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性悖论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性悖论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性悖论》是一本由[美]理查德·兰厄姆(Richard Wrangham)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02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性悖论》读后感(一):人性悖论

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

精神病与杏仁核有关。活跃度很低,对同情和恐惧的环境,有较低的情绪反应。杏仁核活跃度的低下可能是一些人缺乏恐惧和同理心的原因,并有助于解释这些人为何容易实施主动性攻击。

46

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

精神病与杏仁核有关。活跃度很低,对同情和恐惧的环境,有较低的情绪反应。杏仁核活跃度的低下可能是一些人缺乏恐惧和同理心的原因,并有助于解释这些人为何容易实施主动性攻击。

46

《人性悖论》读后感(二):人性悖论感悟

吸引读者的首先是书的封面,当我停下脚步拿起本书时,对“人性悖论”又是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人性”当下我们与同事、家人、领导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自己想不通时,我们常开导自己,这很正常,这就是人性。

人性到底是什么?

人性永远是那么复杂,可以无私也可以狭隘,可以博爱也可以冷酷 可以忠诚也可以背叛。

人性的可悲之一:对自己的痛苦敏感对别人的痛苦极其麻木不仁。

人在很多时候,待人处事是有顾忌的,怕得罪人或者被别人误会,所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人的本性中决无行善或作恶的所谓坚定不移的决心,除非在断头台上(纳·霍桑)

这是一本关于人类进化和本性的巨著;

人类既不是全善也不是全恶;

人类也更擅长给组织并使用有目的性的暴力。这是因为人性中的美德和暴力在共同进化,形成了一种“人性悖论”—人类既是善良的物种,也是最邪恶的物种。

本书包含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认知心理学、脑科学等多门学科,囊括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是哈佛大学生物人类学家理查德·兰厄姆研究人类进化的一部巨著。

《人性悖论》读后感(三):听《人性悖论》

这是一本从生物学角度讨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问题的书。解读者介绍说,讨论人性本源问题的书有很多,但多是从哲学、神学或者政治学角度去讨论了,从生物学角度,以实证的方式去讨论这个问题的,本书应该是第一本。全书首先介绍了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和倭猩猩在性格方面的差别,并以此来引出对人类的讨论。 先来看黑猩猩和倭猩猩,它们其实是从同一个物种进化来的,但是性格差异极大,黑猩猩残暴而倭猩猩温顺。作者仔细研究了它们两个物种的骨骼等生物学特征,发现一个闭合的倭猩猩的头盖骨,通常情况下,闭合的头盖骨应该属于一个成年倭猩猩,但是继续深入的研究发现,这个倭猩猩其实是一个幼年的倭猩猩,而在幼年期头盖骨就闭合,这是一种属于被驯化的家畜的特征,比如从狼驯化而来的狗。但是,倭猩猩的年代 ,还没有人类,那么是谁在驯化倭猩猩呢?作者认为,是倭猩猩当中的母猩猩做出的选择,倭猩猩和黑猩猩,最早都位于非洲,但是倭猩猩有幸位于一块比较缺少竞争的地域,母猩猩能够选择比较温顺的公猩猩繁殖后代,于是“温顺就被刻在了倭猩猩的基因里”,我觉得这句话可能不够准确,应该说“温顺的基因就被一代一代遗传了下去”吧。 然后,作者开始讲人类,核心的观点是,假如人类也是被训话的,那么人类是被谁驯化的?假如说,促使倭猩猩的自我驯化的因素是母倭猩猩,那么促使人类自我驯化的因素是什么?作者给出了答案——死刑。当然, 这个死刑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死刑不太一样,它的意思大约是,假如有某一个非常暴力的原始人类,总是抢夺别人的食物,总是伤害甚至杀害其他原始人类的话,其他的原始人类会采用偷袭、联合等手段把这个暴力犯杀掉,这就是“死刑”。 作者认为,正是原始人类的这种死刑机制,才让人类实现了原始进化。 同时,作者提出了“主动暴力”和“被动暴力”的概念,“被动暴力”我觉得就类似于美国法律里面的二级谋杀吧,所谓的冲动杀人;而“主动暴力”指的是有预谋的,有组织的杀戮,比如大屠杀、种族灭绝、也比如死刑;作者认为 ,“死刑”这种机制,自我驯化了人类,但是造成的后果是,人类的被动暴力减少了,但是人类是主动暴力最多的物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