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饭一世界(修订版)》读后感锦集

《一饭一世界(修订版)》是一本由周华诚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饭一世界(修订版)》精选点评:

●衢州老乡的,必须支持。

●很好的散文作者,已关注...

●精致,文字清新,在冬夜读来,倍感温暖

●开头一部分很好,后面觉得是在打发人

●吃货的菜谱、游子的情书、生活家的美文!《一饭一世界》呈现的却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它是吃货的一页页菜谱,是写满游子悠悠乡愁的一封封情书,是热爱生活的人们可以用心品咂的一篇篇美文。这是重新出的版,当然要支持。周华诚的书我每本都收集。

●比初版的更精致,清新隽永,好文字。

●华诚这本书很适合在渐冷的寒夜里看,因为是修订版,加了一些近年的,里面写作年份跨越很大,的确是近年的写得更好。最后一辑谭古,有意用搞笑的手法,虽是很久以前写的,也觉得好玩。但看书时我也意识到一点,就是在当下饮食写作里,我似乎更愿意读到普通菜蔬的描写,而一切关于野生动物的饮食都使我感到紧张(哪怕是青蛳、泥鳅、黄鳝这样可能可以称之为普通的食物)。我不是素食主义者,但的确希望国内散文里关于野生动物美味的描写渐少一些,当然华诚书里这类文章也并不多,只是想到了趁机说一下。

●沈书枝在微博推荐过,所以就借来看看。还不错,故乡的食物总是让人眷恋。

●买了不少华诚老师的书,最喜欢的还是写食物的,感觉有一种乡愁在其中悠远地散发着香味。一饭一世界之前买了老版,最近看新出了又买了新版,不知道当年那个在电视上推荐这本书的小朋友怎么样了呢?

●“多少年以后我听说城里的浪漫女子有泡玫瑰花瓣吃的。我觉得这远没有我们当年吃南瓜花那么浪漫”。冲着推荐里的“中国乡间山野版的《小森林》领你回归久别的故园”买的这本书,果然不曾失望,浙西与皖南,我在书里竟然意外读到了与我的故乡相似的情节,作者像是长辈又像是老友,把过去的生活细数眼前,勾起回忆无限。乡土是根的存在,远在他乡的人无论漂泊多久,骨骼深处的那点养分和真挚永远都维系在根上,随着时间向大地的深处不断绵延……直到,生命归于尘土,但愿我归于故乡。

《一饭一世界(修订版)》读后感(一):见情见性家常味

吃饭一事,可大可小,往大处称叫宴会饭局;往小处讲叫家常便饭。周华诚的《一饭一世界》,关注的是后者,无山珍海味的记载,却关乎人生百味。其文如画。

“不论是舌尖上的乡愁,还是远行人生路上的取食,一餐一饭,内里都隐藏着一个世界”,周华诚在序言中如是说。这样的世界,包含了若干的情感,它充实了周华诚的人文生活,同样也滋养着读者的家园情怀。

周华诚简淡安然地从故乡、光阴、稻饭、旅食、食古等角度讲述了他过往与现在的饮食光景,当那些与食物牵连在一起的人和事在书页里生动播放时,你也许能感受到周华诚对初心的坚守。

周华诚的文字,恬淡之中情思蕴藉,语言节奏舒缓有力。开篇之作《白菜》中写道,“如果见过白菜在地里的样子,你一定会喜欢的。地是干燥的,白菜却水嫩,叶柄如玉一样白,带着青,亭亭玉立”。句式不长,却运用了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若有若无的氛围渲染,烘托了白菜清白水灵的特点,我想,若将之用来形容台北故宫的珍宝翠玉白菜,倒也无伤大雅。

周华诚如亲友间絮叨的家常话一般,推心置腹地叙述家常味道,《老南瓜与南瓜花》里,母亲摘采最大朵的南瓜花,用开水一烫,去了花上的细毛,下锅,加水,以番薯粉略略勾芡即可起锅……南瓜花菜肴让孩子吃得美美的。以致周华诚回想起来,感到“多少年以后我听说城里的浪漫女子有泡玫瑰花瓣吃的。我觉得这远没有我们当年吃南瓜花那么浪漫”。这种“浪漫”,由母爱滋生,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可以把柴米油盐谱写成诗。

顺着周华诚的味道线索,渐行渐远的家乡,白发苍苍的长辈,慰藉贫寒的夜宵摊……在每一个人的记忆之城中冉冉到来。诚然,周华诚的个体阅历不可复制,但却与大众的味蕾经历有着某种相似度。《乡村酒席上的肉》文中,周华诚回老家参加乡村酒席,再次品尝了少时所吃的滑肉汤,他觉得味道如初,回城后忍不住试烧;《杨梅》文中,他每归家,必要与父亲对饮杨梅谷烧,喝着父亲酿制的果酒,他面孔酡红而不觉;《马齿苋》文中,他想等女儿再长几岁后,要告诉她用马齿苋的花,玩捉知了套眼睛的游戏,让女儿喜欢乡间田野的味道……陈设于行文里的食物,其衍生出的人情味儿,才是食物最美的滋味。

见情见性的文字,散发生活清香的文本,是性情中人周华诚的本色还原。听闻他近年开展“父亲的水稻田”乡村实验项目,或许因他的辛勤实践,《一饭一世界》将会更加的浩瀚无垠。

《一饭一世界(修订版)》读后感(二):李晋:见情见性家常味 ——读周华诚《一饭一世界》修订版

吃饭一事,可大可小,往大处称叫宴会饭局;往小处讲叫家常便饭。周华诚的《一饭一世界》全新修订版,关注的是后者,无山珍海味的记载,却关乎人生百味。其文如画,周华诚工写结合地把寻常的瓜果蔬菜、荤素小食传神表现,世俗芬芳相融于书香,演绎无限旖旎。

“不论是舌尖上的乡愁,还是远行人生路上的取食,一餐一饭,内里都隐藏着一个世界”,周华诚在序言中如是说。这样的世界,包含了若干的情感,它充实了周华诚的人文生活,同样也滋养着读者的家园情怀。周华诚简淡安然地从故乡、光阴、稻饭、旅食、食古等角度讲述了他过往与现在的饮食光景,当那些与食物牵连在一起的人和事在书页里生动播放时,你也许能感受到周华诚对初心的坚守。

周华诚的文字,恬淡之中情思蕴藉,语言节奏舒缓有力。开篇之作《白菜》中写道,“如果见过白菜在地里的样子,你一定会喜欢的。地是干燥的,白菜却水嫩,叶柄如玉一样白,带着青,亭亭玉立”。句式不长,却运用了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若有若无的氛围渲染,烘托了白菜清白水灵的特点,我想,若将之用来形容台北故宫的珍宝翠玉白菜,倒也无伤大雅。

周华诚如亲友间絮叨的家常话一般,推心置腹地叙述家常味道,《老南瓜与南瓜花》里,母亲摘采最大朵的南瓜花,用开水一烫,去了花上的细毛,下锅,加水,以番薯粉略略勾芡即可起锅……南瓜花菜肴让孩子吃得美美的。以致周华诚回想起来,感到“多少年以后我听说城里的浪漫女子有泡玫瑰花瓣吃的。我觉得这远没有我们当年吃南瓜花那么浪漫”。这种“浪漫”,由母爱滋生,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可以把柴米油盐谱写成诗。

顺着周华诚的味道线索,渐行渐远的家乡,白发苍苍的长辈,慰籍贫寒的夜宵摊……在每一个人的记忆之城中冉冉到来。诚然,周华诚的个体阅历不可复制,但却与大众的味蕾经历有着某种相似度。《乡村酒席上的肉》文中,周华诚回老家参加乡村酒席,再次品尝了少时所吃的滑肉汤,他觉得味道如初,回城后忍不住试烧;《杨梅》文中,他每归家,必要与父亲对饮杨梅谷烧,喝着父亲酿制的果酒,他面孔酡红而不觉;《马齿苋》文中,他想等女儿再长几岁后,要告诉她用马齿苋的花,玩捉知了套眼睛的游戏,让女儿喜欢乡间田野的味道……陈设于行文里的食物,其衍生出的人情味儿,才是食物物最美的滋味。

见情见性的文字,散发生活清香的文本,是性情中人周华诚的本色还原。听闻他近年开展“父亲的水稻田”乡村实验项目,或许因他的辛勤实践,《一饭一世界》修订版将会更加的浩瀚无垠。

《一饭一世界(修订版)》读后感(三):#编辑手札碎碎念#

#编辑手札碎碎念#

去年的时候,老师说这个稿子你来做吧就把《一饭一世界》分配给我了呀,我真的是幸福到哭泣,喜欢的作者还有好喜欢的文字,不敢相信,啊,每天都要质问自己,像我这样的幸运鹅是真实存在的吗?

没过多久因为我工作太忙了稿子又不让我做了我真的是真情实感流泪后来我不忙了老师又让我做了这人生真是大起大落大起啊。

拿到样书的时候有一种孩子终于考上了大学的不知所措和慌张感,没录上第一志愿但是学校也还不错——当初设计的时候其实是清新的果绿色然后拿到样书以后发现变成了抹茶绿。在样书还没有得到作者大大的肯定之前,我小心翼翼,不敢显露它,仿佛录取通知书一直不来好怕是假的哇。

我可害怕啦,好怕作者大大不满意呀,然后作者收到了居然很满意呀我心里这个乐呀,就好像考试感觉没考好一直安慰自己没关系自己已经尽力了没想到发下来全班第一那种快乐~

终于有勇气,携带着它远行,并回到故乡。

嘻嘻嘻。你好呀,《一饭一世界》。

《一饭一世界(修订版)》读后感(四):民以食为天,一饭一世界

一饭一世界,在输入框中可以直接输入,一则可以说是咱们《一饭一世界》这本书真的很好,太畅销了;二则咱们国人还是很注重原滋原味的乡间版饮食的。这本书在中央电视台读书节目中特别推荐过,畅销了很多年。舌尖上的饮食,舌尖上的乡愁,舌尖上的………,一本书写故乡的美味的一本书。也许很多人对故乡的美味并没有多大的感受,但是对于离乡背井多年的人而言,那中故乡的美味是值得夜夜回味的。

古朴清新的风格,呈现了别样的江南饮食文化。很庆幸看到这本书,对于我一个远嫁北方的人,生活在江南二十多年后,来到帝都,虽说帝都地大物博,但是毕竟隔了半个中国,饮食真的差别很大,这么多年我还是很怀念故乡的美味,只可惜美梦难再,只能考周华诚老先生的这本《一饭一世界》来回味了。初次收到书的时候,很惊讶作者的用心,因为对于一个放在大千世界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读者而言,收到作者签名版书籍,真是受宠若惊,诚挚的心让我感到家乡的温暖。

马齿苋,在哪里都有,但是在北方,很多人就当他是野草。在我们家乡经常见到人到处挖这种野菜,晾在外面嗮干了,到了冬天跟香油炒炒包馒头可香了。看了周老先生这本书,让我又慢慢的回忆起家长的那种感觉。看到汪曾祺老先生在《人间草木》里面也写过,眼眶中的泪酸酸的流下来。早已没有这种感觉采马齿苋的意境了,不知我将来能否带着儿女回到自己的老家感受这种家长的味道。马齿苋的其他吃法我倒是没吃过,从周老先生的这本书中,我倒是很愿意尝试尝试,采很多很多的带回来,嗮干了,什么时候想念家乡了,想念田野了,就拿几根出来吃。

栀子花,香味真是太清新了。记得儿时,老人总是让扎小辫辫的女孩子头上别那么一朵栀子花,因为夏天容易头发变馊了,栀子花可以让头发永远问起来那么的好闻。这也是唯一一个不会被人嘲笑的话,我们那有头上不要带白色的东西,就像是家里死人了似的,但是栀子花不一样,小姑娘们都喜欢带。北方的城市,人们只会装腔作势的买盆栽,我也见过很多人家养栀子花,但是却没有那种自然而长的那么茂盛。栀子花能让人的心情一下子变好,放在屋里面那也是自然香的不要不要的。

汪刺,看到周老先生写的,让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了,哪怕北京这样的大都市要有什么就有什么。但是汪刺鱼真没见过,想起小时候跟着哥哥们去河里麻鱼,汪刺,混子,鲶鱼啥都有,只是不知道它们的学名了,终于知道我们江苏人叫昂刺鱼,就是这个了,即使有时候在北京看到吃起来也不是当年那个味道了,感伤啊。

谢谢《一饭一世界》这本书,让远在异乡的我们,即使吃不到也能看着这本书好好的回忆着,每每看看这本书都感觉心理很温暖。有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我还有多少机会回到我的故乡,远嫁的忧愁,儿女都在北方,夫家是北方的,也只有我一个人慢慢的回味着这故乡的味道。十年后二十年后,再来看《一饭一世界》了结我的思想情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