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八大诗人》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八大诗人》是一本由胡怀琛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1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八大诗人》读后感(一):寂寞人间五百年

作者民国胡怀琛,笔下有那个年代特有的灵气,探讨的虽然是抠字眼的诗人与诗,但落笔却大气磅礴,思想豁达,盯着的虽然是一字一句,但着眼于大处,看重于思想。从生平入手,再论述其诗文,由大见小,由外而内,渗入诗骨。

胡先生自称此乃一家之言,毕竟中国历史上要确定到底哪八个人可以成为八大诗人,真的会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说法,他们的成就都一样的耀眼,更何况文无第一,并不好比较。胡先生是从诗体的创新与影响来评判,屈原、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白香山、苏东坡、陆放翁、王渔阳,一家一家数过去,评论细致而有韵味,看似浅显其实含义幽深,不过是大师用平白的文字来表现出来。

看本书最大的感想就是原来一首看似简单平淡的诗里面有那么多不可描述的内容,之前总听说言在诗外,看了本书有了那么一些明悟。很多平淡的句子之所以能在千年间不断打动人,正是因为写到了极处,即返璞归真,故而越经典的诗越琅琅上口,也愈加流传广泛。胡怀琛先生对于诗的解读直让我感叹从前的学白上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说的就是我,从没想过诗的后面有那么多学问。

还有一点虽然不好意思承认,但那个王渔阳真的是第一次听说,更别说他的诗文,但是一句: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直接惊艳到我,不得不感叹,书还是看的太少,这么好的句子今日才听到。

当然也可能是当时大环境的影响,作者后面除了附录《诗的作法》外,还重点写了旧诗与新诗的区别和传承,这里就有我不是很同意的地方了,胡先生说新诗也是在表达心意与心声,一样具有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这点我承认,但这二者我始终坚持认为新诗跟旧体诗比起来屁都不是,差的太远太远了。

当然以上也是我的一家之言,也许相对狭窄了些,不比太在意。而胡先生的一家之言依旧很有价值,把诗剖析的明明白白,揭开了一层面纱,也让更多人从新审视何为诗歌,从新找到文化的自信,仅这一点本书就足以称之为好书,学习之,共勉之。

《中国八大诗人》读后感(二):读《中国八大诗人》有感

八位诗人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陶渊明的淡泊。尽管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很是令人向往,但这只是屈原的美好追求,也可以算是作为一位优秀的政治家的向往,向往这种“美政”,可是生在战国时期的屈原注定不能实现他心中的抱负了。而对于陶渊明无论是“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还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等都透出陶渊明的洒脱不羁。不愧作者赞叹陶渊明的诗既集晋以前之大成,自成一家,而又为后世隐逸之宗。在书中作者也将几位诗人进行了一些对比,陶渊明是在汉魏以后,而能扫除一切的虚伪;李太白在南北朝、初唐以后,而能解除一切的束缚。

胡怀琛先生在写书的时候没有把每个人都单单的描述,他很有自己的见解,每个诗人都有和前人对比和后人比较的例子。不至于看完整本书还是很糊涂。每个诗人都是独立的也是整体的。除此之外,在书的后半部分作者也总结了一些作诗的基本知识,并介绍了一些书给我们,感兴趣的可以参考,然后介绍了如何写诗等一些跟诗歌相关的知识。总体而言,《中国八大诗人》是一本内容翔实,见解独到,解析清楚的书籍。强烈推荐。

《中国八大诗人》读后感(三):有滋有味的极简诗歌史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开始,古代的诗人们便开始通过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

作为最早形成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里体现出不仅有诗人的思想情感,更藏匿着历史的过往与痕迹。无怪乎有人说,要了解中国古代史,须得先从古典诗歌入手,而要了解古典诗歌,又须得从那些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入手。

胡怀琛先生的这本《中国八大诗人》,正是选取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八位诗人的作品进行讲解和赏析。胡怀琛先生是中国近世著名学者、诗人,他国学功底深厚。涉猎广博,他在文学史、诗歌、哲学等领域,均有不俗的见解。除《中国八大诗人》这本书之外,还著有《中国文学史略》、《中国诗学通评》、《国学概论》、《苏东坡生活》等百余种作品。

《中国八大诗人》一书里提及的八位诗人,分别是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陆游以及王渔洋。胡怀琛以简短的文字,介绍了这八位诗人的生平概况,以及生活的时代环境,之后又择取这八位诗人诸多诗篇中,最有代表性的进行解析和品评,让我们看到不同诗人的诗作,呈现出的不同风格。

当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盛名的,并不只是这八位,而胡怀琛却也说得明白:他个人认为这八位诗人在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有许多诗人的诗词作品,多是从这八位诗人的诗作中,学习而来。可见,这本书足以称得上是一部“极简诗歌史”了。

市面上讲解诗词和诗歌史的书籍,并不算少。但胡怀琛的《中国八大诗人》却别有一番滋味。胡怀琛先生的用字用词,是极为考究的,但读来又觉得颇为亲切,如长辈与自己闲聊。再者,胡怀琛在品评诗人诗作时,总有与以往不同的观点表达出来,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比如,在评述清代诗人王渔洋其人其诗时,胡怀琛认为,王渔洋的诗歌展现出温柔敦厚的旨趣,深得《诗经》的遗风。在清代诗坛上,文人们对王渔洋的诗作评价不高。但胡怀琛却提出与前人完全不同的观点,并且,还对王渔洋的诗歌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认为,王渔洋的诗作能呈现出这样一种风格,一是与他本人的性情有关,二是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

在说完中国这八位诗人的作品之后,胡怀琛在本书的第二部分,又专门传授写诗的学问,但是胡怀琛的文字并没有止步于此,更进一步地探究了新诗与旧诗的区别,这样一来,读者不仅能够学到鉴赏诗歌的知识,更了解到诗歌的作法,以及写作诗歌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本小书,前半部分是极简诗歌史,后半部分则教大家如何作诗,读诗与作诗本就是不可分隔开来的,从这一点来看,胡怀琛先生真是有大智慧。

《中国八大诗人》读后感(四):背诗、作诗、了解诗,统统可读这本书

小淘气明天正式开学,本着认真再认真的原则。今天又将假期里的作业挨个对照了一个遍。其中上学期要求背诵的二十首古诗又让他一一背诵了个遍。整个假期其实也没有复习背诵几遍,但是基本上都记得还算是熟练,不得不承认小孩子的记忆就是比大人的要好。

由于近几年国学文化的兴起,许多学校开始对于古诗词的背诵有所要求,有的甚至在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带领孩子们背诵学习,开始让小孩子们接触古诗词之美。不过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认为背诵古诗词是一件有必要的事情。曾经在一次孩子们的家庭聚会上,一位宝爸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背诵这些实在是没有必要,一来不能让孩子多认识几个字二来不能够帮助孩子做算术题,就算是背过了也几乎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根本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

对于此类认知我其实并不想做太多的解释,一个人若是不喜某样东西,你便是说破了嘴皮子也难以打动他。我虽然不喜欢现代诗歌,但是对于古诗词还是很偏爱的。还记得《红楼梦》中香菱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词的品评与理解吗?“直”与“圆”二字一字太过无理,而另一字又似太俗,但是若想要再寻出两个字来替代这二字似乎又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可是你若用“烟是直的,太阳是圆”这样的大白话来描述此景又如何呢?无理与俗的感觉怕是自己都瞧不下去,而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则如同景致就在眼前一般。所以说背诵一些古诗词,学习一些中国古代诗歌知识还是有必要的,至少可以让自己没有那么“无理”与“俗气”。

背诵诗词是三岁孩童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但是若是想要如同《红楼梦》中的香菱一般去学会理解并品评古诗就得需要有一位像黛玉一般对于诗歌知识掌握的玲珑通透的师傅来引领一下。《中国八大诗人》的作者胡怀琛先生和他的这本作品,或许可以前来相助。

一般我们最初接触的中国古诗词书籍都是从《唐诗三百首》开始的,而中国的古诗词又何止只有三百首,又何止是只有唐朝才有诗歌。几千年的文化孕育了文人骚客,想要全部深入了解自然是不太可能,只能是捡出一些颇具代表性的人物来讲述。就好像是这本《中国八大诗人》,虽然只是列举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八位诗人却是在中国诗歌历史上颇为重要的人物,且各有特色与代表性。作者在论述这八位诗人的同时,额不免谈及其诗学的渊源和支派。这样也就不免联系到其他的诗人,所以虽为八大诗人,其实却何止是八位啊!

在当下我们虽不用像香菱那般学习如何作诗来提升自己的才华,不过若是能够大致的了解一下作诗的基本知识倒也不是一件坏事。此书的后半部分正是讲述了这部分知识。虽说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真有人来系统的指点一下不是更好吗?

所以说背诗、作诗、了解诗,统统可来读这本书啊。

《中国八大诗人》读后感(五):读《中国八大诗人》,梳理中国诗的传承脉络

在读本作之前,我知道诗是中国文学中极其璀璨的一颗明珠,但是所知所闻也仅限于《唐诗三百首》、《诗经》,粗略来说,只知道诗分为边塞诗、田园诗、送别诗等,对诗人的了解也仅有课堂里较为常见的几位,如李、杜、白……并未建立成体系的诗人的传承认知。

初读本书,接触到胡怀琛提出的诗歌具有传承性这一理念还有些茫然,因为几位诗人跨度太长,而平时所学并为融会贯通,对不同派别年代的诗人未能有足够认识。但是细细读完,却发现作者所言极有道理:诗以传情,作为著名诗人,作品脍炙人口,自然会影响接触到的其他人,其中文采斐然的人便继承了这一思想,颇有一些江湖中功夫传承的感觉。

而作者构思本书也用了一些心思,每一部分开篇都提及诗人生平,并附有有自己的看法和诗人作品,方便读者进行理解。即使对书中几位诗人不甚熟悉,也可以触类旁通。因为离开校园后许久未曾读诗,所以读的很慢,倒对作品中提到的诗和诗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以屈原为例,此前一直以为诗起于《诗经》,但是根据作者所说,专门的有记载的诗人吗,应该从屈原算起,从这时候起,诗和诗人形成了命运共同体,无论屈原还是此后的诗人,所写的诗都可以从诗人的经历反应出社会现实,更能映照现实。

此前的学习中,一直认为屈原的作品辞藻瑰丽,多反应自己不得志的心情,到此为止。但是在本书中,作者提出,屈原实际是后世浪漫流派的开创者,在作品中大量引用神话、鬼神。而包括李白、李商隐、孟郊、李贺在内的诗人都受其影响,后面再衍生出黄庭坚、梅尧臣,诗性多少与屈原相似,这种文脉传承的理念倒是别开一面。

而屈原在其作品中展现出的文字瑰丽、品性高洁、词句怪诞,后续不仅衍生出浪漫主义诗歌,爱国诗歌,还有一支发展成为香艳诗。溯本求源,对了解整个诗史脉络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可以说看完此书,会形成一部关于诗人的“家谱”,对于诗的理解会更进一步。

其余诗人的分析大多类似,通过其作品的归类,寻找所辐射到的后世诗人。比如田园诗从陶渊明起算是开山鼻祖,后世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储光羲虽然都学习陶渊明,但是都是在其隐逸的基础上有所改变。而后白居易、苏轼的作品,也有隐逸思想在其中,但是又有所不同。但是万变不离陶渊明的隐逸之宗。在此也不做赘述,只是单单将作者认为的诗史脉络做一个说明。

本书其余几位诗人在课本中都有出现,唯有王渔洋尚属新面孔。而作者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不惜浓墨重彩指出王诗感情温润敦厚,是中国诗的本色,诗的正宗。这一点我有些异议,因为从诗演化的角度来看,上达《诗经》,中致各个流派的诗人,下至现代诗人,相互交流,百花齐放,每个人都抒发出自己的感情,本身其实就是诗的正宗。不过也可能是对诗的认知不足。

从内容来说,本书所选诗数量不及《唐诗三百首》、《全唐诗》,但是却能够清晰的帮助读者梳理清楚诗发展的脉络,诗人间的传承纽带,这种思想在读诗的过程中有更大的价值体现,另外,通过作者的点评描述拆解,能对诗有更深层的理解,而且按照作者的思路去选诗,读诗,更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触。

个人建议,本书适合已经经历过一定教育,对诗及诗人有一定了解的读者,能再读过本书后重头读一遍所学诗的人。因为这种反复和再次研读,会让你对诗的理解加深许多。而且更能理解作者所言的诗的传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