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唐开国经典读后感有感

唐开国经典读后感有感

《唐开国》是一本由于赓哲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开国》精选点评:

●百家讲坛的水准,志在普及。本书并非全面的隋末唐初历史,而是围绕唐初统一战争展来的,因此在讨论完刘文静案之后,突然跳跃到贞观时期平定罗艺及东突厥的战争。遗憾的是作者并未展现出中青年唐史研究者应有的水平,关陇集团学说教条化过于严重。

●看到一本书,一直有错过。细细翻阅。对读史有了不一样的见解。 对质子守城这一点,体会颇有感慨。历史的残酷不一般。

●尤其是强调了李渊的功绩。 战争和政治两个领域兼顾,对各派系各人物的动机也都分析入扣。 极为好读的一本书。

●通俗易懂的科普书,唐先取关中,稳定河东龙兴之地的同时,巩固上游和巴蜀,然后是河南与河北,接着是荆州与江南、岭南,很熟悉的统一路线。

●凡是事一心向善者,皆不能成大事

●图书馆寻另一本书无果,看到这本新书上架,翻一翻。 于老师在今日应当算是网红教授,以“胡旋舞”之姿和反猫复狗为标签,能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也是功德一件。本书应当是由于老师在百家讲坛的节目文稿整理而来吧,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成书也颇有章回体的体例,适合做史学门外客的读物,尤其可纠正长期以来《隋唐演义》留在脑海中的一些印象,如李建成实则能力不俗,程咬金也并非耍三板斧的混世魔王。 可能本书就没打算往学术书籍方向发展,没有注参考文献,时间线有时也不清晰,且少见深入的史学分析。

●可见作者是真实下了一番功夫的

●于赓哲老师写的隋唐史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就是时间轴有些混乱

●勉强的搞笑降低了整部作品的深度,辩证和罗辑思维也有欠缺。

●为了见于老师,特意读完了他这本书

《唐开国》读后感(一):创业维艰

开公司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开国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不能什么事情都等到自己的势力完全比对方强大了之后才出手,唐代开国一代也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成就了一方霸业。读这本书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当年的天可汗李世民在唐代开国战争中失败过这么多次,又爬起来这么多次。一代雄主尚且如此,何况吾辈?

《唐开国》读后感(二):【阅读中】

--看了三小节,感觉不太好...这本书的定位应该是历史科普吧,面向对这段历史不了解的人,嗯比如我。关陇集团同姓的人有点多,通婚关系又很乱,我看的很方。李敏李金才那里就晕乎乎的,姓李、宇文、杨的为什么这么多

--那时候的房子盖的这么随意么。。。李密居然在土墙上掏个洞跑了,风大雨大点,房子是不是会直接垮了

--崩溃,每两页就出现几个新人物,旧人物我还没整明白彼此是啥关系呢(;¬_¬)作者用了好多其原因有二,第一xx,第二xx,感觉像在看论文和报告

--(ಥ_ಥ)看到殷开山趁李世民生病擅自率军出营对薛举示威暂时搁置,人物关系完全搞不清,先去看下隋唐演义熟悉一下人物

《唐开国》读后感(三):开唐手老李小李创业记

小时候看过《隋唐演义》,后来又看了小椴的《开唐》,对隋唐这段历史可以说耳熟能详。但,前者是演义,后者是武侠小说,至于真实历史细节如何,其实不甚了了。这本书作为入门读物,对我来说,正正好好。

隋、唐本一家,均出自关陇贵族集团。这个集团由西魏宇文泰创立,他在鲜卑旧制基础上创立府兵制,男丁平时务农,战时为兵,兵农合一。

这些府兵交给八大柱国将军统领,李渊正是柱国将军的后代。在后来争夺江山时,关陇集团核心人员这个身份不仅给他带来巨大人脉资源,也给他罩上了一层天命光环。这个利益集团能量很大,甚至隋炀帝杨广最终失去江山,也跟触动关陇集团的利益大有关系。不过,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大量任用江东和江南人士,才逐渐瓦解了这个利益集团的力量。

作者认为,隋朝的灭亡纯属偶然,也就是说,隋朝完全可以不灭亡,理由是:

隋朝国力之强盛,让李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相形见绌;

隋朝典章制度完备,除了我们熟知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还有地方行政改革和乡里制度改革,这些统统被后来李唐王朝吸纳、发扬;

而隋朝的《开皇律》,则是唐代法律的蓝本。

为何盛极一时的隋王朝忽然垮台呢?

作者认为,这主要跟隋炀帝一系列急于打破关陇集团对政治垄断的改革措施有关系:

其一,大量引进江南和关东人士为官,冲淡了关陇集团影响力;

其二,施行爵位和勋官改革,大大降低了世袭的勋官待遇,让关陇集团庇荫子孙的特权严重受损;

其三,兴建新洛阳城,等于将新都建到关东,并配套大运河疏通南北,疏远了关陇集团。

隋炀帝杨广这个人执行力过火,贪功冒进,触犯关陇集团的同时也让民众不堪重负,首先引发关陇集团内部强烈反弹,即杨玄感起兵造反,继而各地农民起义接踵而至,终于将大好江山拱手送人。

随后就是我们在《隋唐演义》和历史影视剧中熟悉的大野龙蛇、六十四路尘烟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码了。

作者在讲述李渊父子与各路反王交手这段历史时,语言略显平实,能感觉到他努力想讲得有趣一点,可惜力有未逮,但因为史实细节足够丰富可信,通篇读来依然吸引人。

也是读完本书才知道,原来《隋唐演义》里和秦琼、程咬金比肩而立的隋唐好汉“冷面寒枪俏罗成”居然是虚构的!太让人震惊了。他父亲罗艺倒是实有其人,但人品不怎么样,生得伟大死得憋屈。

《唐开国》读后感(四):《唐开国》让我放弃去看芦笛岩和七星岩的书

经同事介绍开始看《唐开国》这本书,本来周六的那天是准备去看芦笛岩和七星岩的,结果被书深深的吸引,最后放弃了外出游玩这一计划。

本书讲述的是大唐开国的那段历史,仿佛是一个时期各个英雄抉择的历史画卷。中学学历史时便喜欢这种横向历史比较,喜欢知道同一个时期这个地方在做什么,那个地方在做什么,原来康熙出生要比莎士比亚还晚了约一百年,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摩西差不多和商朝是同时代的...这样翻读历史总是有别样的趣味。

同样,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同样身为千牛备身的李密和李渊,同时期征战的窦建德和王世充,还有外面打的风起云涌你争我夺而此刻却失意悲叹的炀帝杨广。有时我想炀帝那样哀痛怕也是看透了自己,知道自己在执行能力上的弱对讨伐这些“乱臣贼子”没有信心了吧!

在本书中,可以看到隋朝将倒前夕那几乎是同一时间所有人的选择和作为,有的李家虽是大族却隐忍、如履薄冰,小心谨慎的去谋划自己的事情。令我欣慰的是虽然最后隋朝倒塌,唐朝新立,可是隋炀帝终究不是李渊及李世王朝杀害的。这让我想起了古犹太的大卫,虽然已经有预言膏立大卫所以色列的王,扫罗会被撤下,即使扫罗逼迫大卫,但是最终大卫没有害扫罗,扫罗不是大卫害死的。

题外话中不得不提的是对窦建德的哀叹,读完此书的确觉得此人是一个可以有德行和能力当上明主的人。死了着实可惜。放走王世充,诛杀窦建德的确是看到了王世充不足为虑,窦建德是有能力的大患。但是窦建德除了是政治敌人外。其实并不过错。所以后来的刘黑闼叛乱,我倒是觉得是历史的应该和对李世王朝的惩罚。这是公平的。

我的确是个政治幼稚的人,但是却对公平有自己的执念。但事后读过此书精彩叫好之余却也不免哀叹。除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总是觉得,李世民英勇有为,行事如月光皎皎的人,在最后却仍然要杀死亲兄、亲弟而感到悲哀。不想讨论他做皇帝的历史成败、不想讨论李建成是否会更优秀。总是觉得世间的美好总是开在残酷白骨中的花,建立的都是在残酷之后。李渊作为一个父亲,年老会不会想到一个家庭两个优秀的儿子互相残杀,他们都很优秀却不得不面临兄弟相残必须留的一个的局面。李世民在征战为李家打天下的时候,笑于英雄之间,杀伐征战时都有自己的觉得自己强烈正确的信念,那他在杀自己亲兄的时候的信念又是什么呢?

一个大唐王朝无论未来如何的有盛赞,感叹,却也终究磨灭不了一道隐在王朝盛世下的血痕。

留人血的罪,尤其是亲兄的终究都会追讨回来。

《唐开国》写隋倒之后的众楼举起,相互倾轧,终结于征战结束斗争归于前朝,好一副英雄演绎,好一副开国画卷!

《唐开国》读后感(五):不一样的隋唐正史

小时候听着单田芳的隋唐演义长大的,读完本书发现真实的历史与评书大相径庭。

隋炀帝还是很有才华与眼光的,挖掘运河顺应经济中心的南移,改革官制限制关陇贵族的权力,但他的许多措施操之过急导致朝野之中离心离德,又经不起挫折一蹶不振躲到江都醉生梦死,自此开启了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

李渊与李密二人同为关陇贵族,又符合名谶,但李密落得身死的下场,有着性格缺陷、战略失误、运道不利的等一系列因素。和李唐陪跑的一众起义军领袖同样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缺陷,善变多疑无信刚愎自用听不进意见没有魄力,导致了他们最终功亏一篑。

格局果然是成功路上的重要因素,起义军想成事就要摆脱开始的草莽气息,有长远的愿景,奉行忠义获取民心,格局更高才能走得更远。

李世民在河北军事的失败在于他一味使用武力而忽略了民心的收服,才使得这一地区降而复叛,平叛还要有政治的较量。李靖对岭南地区的收复就利用了当地土著的势力,在边远地区扶植豪族以较低的成本将这一地区纳入了大唐的版图,军事与政治在统一的过程中缺一不可。秦王与太子集团的矛盾在后期愈发明显,太子建成已觉得世民功勋太大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双方也开始了一番明争暗斗,终致手足相残。但也庆幸李世民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大唐开国之后,继承了隋朝的典章制度等各种财富,又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带领中华民族进入了新的太平盛世。

读书摘抄:

中国历史上一切正面的、负面的、光明的、黑暗的要素在这里交替展现。所以,不是所有的音符都那么悦耳,但这就是历史。

李密应运而生,但是命运注定不眷顾他,而是眷顾更有城府、更懂得隐忍和蓄势而发的李渊。

人事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情感工作,只有金钱关系那就永远是个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自古的好头领都是打感情牌的高手。

此时的窦建德已经有意将自己的境界往执政者的境界上提升,不再满足当一个军阀、一个武装集团的首领。他正式告诫大家:我们不再是贼了,我们的目标是定天下,所以要奖励忠义。

他心中除了派系斗争之外,还有个共同的至高原则,那就是忠义。派系斗争、战争总有结束的时候,但是未来王朝的建设、民族的凝聚力却需要道德支撑,道德是超越派系斗争之上的。此时的道德标准就是忠义,所以他的大度那是领袖的气质。

其实严格来说,隋炀帝是一个颇有才华、雄才大略之人,他有着超前的战略眼光。首先意识到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兴建大运河是为了适应这个趋势;他又比别人更早看到关陇集团的局限性,因此通过爵位和勋官改革限制关陇集团的权力,尽量增加关东和江南人士参与政治的机会。但是他操之过急,完全不顾当时人民的承受能力,将多项大工程集中在短短几年内进行,例如修筑长城、修建新洛阳城、开凿大运河等,又三伐辽东,最终导致民怨沸腾而亡国,超前的眼光和糟糕的执行力结合在一起导致了隋炀帝的悲剧。

靠着蛮力和狡诈起家,格局很低,这种背信弃义的事情堂而皇之进行,这决定了他走不远。

平叛除了武力之外,还要注意人心,要消除敌人反叛的社会基础,争取人心。

武力不是万能的,争取民心、安抚民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对未来的皇帝是大有裨益的。后来李世民能说出那句著名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恐怕与这段经历多少有一点关系。此时的他只有二十多岁,遭遇的挫折对他来说是宝贵的财富。

成功人士大约都有这样的心理素质,善于利用一切要素给自己建立信心。

哪个团队、哪个集团都有内部矛盾,但是处理起来有高下之分,特别能考验领袖的能力和气质。遇到矛盾,不要忘记自己的大目标和终极目的,不要被矛盾束缚住手脚,不要被细节和眼前的急需迷惑住,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终极目的服务,个人的恩怨和自尊该放下就放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