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催眠师手记》(第一季)》经典读后感有感

《《催眠师手记》(第一季)》是一本由高铭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磨铁图书铁葫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元,页数:3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催眠师手记》(第一季)》读后感(一):虚幻,而又真实

高铭的书,一直都透露着一种诡异的气息,明明不是鬼故事,却让人毛骨悚然,故事虚幻却给人无比真实的感觉。这本书与他之前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不同,最后会给你一个非常清晰的解释,会把你再次拉回现实。有扭曲的人性,还有善良的本真,杂糅在一起,给你很不一样的体验。其中有很多难以解决的东西,会给您很玄幻的感觉。虽然他说这都是人们的心理,但你还是忍不住遐想。也正是因为这种遐想,我们才会喜欢这些书。

《《催眠师手记》(第一季)》读后感(二):觀察世界,一只眼睛足夠了,另一只,多用來看看自己。

之前讀過高銘的《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寫“非正常人類的正常世界”。《催眠師手記》寫“正常人類的非正常精神空間”。

文章中《衣櫃裡的朋友》留下比較深的印象。講述一個少年,他看過各種各樣的書,然後他自以為自己很瞭解這個世界,對生活也不抱任何希望,他覺得自己長大后隨便找一份工作就可以了。世界就是很無聊,但是體驗是非常重要的,人祇有去體驗了才知道事物感受是什麼樣子的,而不是浮於表面去想這事情。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當下最好的年華卻虛度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認為讀書和旅遊都是很重要的,它是相輔相成的。用眼睛看到的風景和書中描寫的風景是不一樣的。享受當下認真去感受生命不同時期的美。

《《催眠师手记》(第一季)》读后感(三):关于半面人的看法

半面人

只有一半的脸,一半的身体,另外一半的地方是空荡荡的怪物。而实际上,自己也是如此,也只有一半。原来它不是怪物,而是另外一半的自己,是女主人公当初为了孩子而放弃的另一半灵魂——她的梦想,她的绘画天分。后来当丈夫事业有成,孩子也长大了,不需要她操心。随着年龄增加,她不敢重拾画笔,完成年轻时的梦想,在假装繁忙的工作中压抑自己对梦想的渴望。每晚噩梦连连,能到半面人来抓自己,其实半面人就是她自己,是被她隐藏在心底的,对梦想深深的渴望。

生而为人,我们经常要协调这个世界和自己的关系。就像故事里女主人公的导师说的,观察这个世界时用一只眼睛就足够了,另外一只用来多看看自己。我把它理解为,永远不要漠视自己真正的诉求,对每一个人来说,它才是最为重要的。我们不需要为任何人和事而牺牲自我,正视自己的诉求,才能活得更坦然。

《《催眠师手记》(第一季)》读后感(四):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我的疑问是,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之后,并且被告知自己是何问题之后,就进入了知道自己问题所在却依然心中难受的阶段,那么接下来这部分是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来排解吗?还是只能自己去慢慢消化,如果是自己消化,那和普通人心中压抑的问题又有何区别了呢?

并且有一部分人心底是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的,只是逃避与躲藏,让自己不要想起那些受伤的事情。很多时候的解决方法就是沟通,把自己害怕的事情说出来,让对方知道。这简单的一步,这艰难的一步,跨越了,就会舒服很多。

沟通和身边有能沟通的人是需要的,有自己的世界也是需要的。

深度思考多了,表达的着实就少了,说出来的都是一些泛泛而谈家长里短,真正有价值的都在脑子里躲着,遇到黑夜、俘获寂静、直面思想与内心的时候,才会展示出来。所以,独处,真的是生活中的不可或缺。

这个时候,让思想,肆意驰骋,快马加鞭,无拘无束。

我又在肆意想远了哈哈哈

《《催眠师手记》(第一季)》读后感(五):它具备了好书应有的基本要素

读完了作者的《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不能不发现作者的这本《催眠师手记》。如果说上一本书让我的产生兴趣和好奇,后一本书则引发了我的进一步思考;如果说第一本书讲的是不正常人群的并非不正常的思想,第二本书讲的则是仍然正常的人群的并非正常的思想和行为;如果说《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告诉我们那些人的精神是不正常的,《催眠师手记》则让我们了解到不正常的原因,和如何避免出现不正常。

我们可以确定自己没有那些想法或从未做出过类似的让人不解的行为吗?似乎是不能的。人们怎样的行为和表现可能是属于精神病的表现呢?这两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可以与众不同,但是,如果他并没有影响他人,妨碍他人,干扰他人,则不能被归于精神病人群。他只是与他人不同而已。然而,我们每个人不都是与众不同的吗?这只是一个程度的问题。

除了能让我们明白不少道理之外《催眠师手记》还是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故事,有悬念,有惊悚,有推理,有揭开谜底后的释然。主角人物生动可爱。

它具备了好书应有的基本要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