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唐吉诃德的战队》读后感摘抄

《唐吉诃德的战队》读后感摘抄

《唐吉诃德的战队》是一本由简平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7,页数:3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吉诃德的战队》精选点评:

●获得签名赠书

●一拿到这本《唐吉诃德的战队》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全然不顾手头的活儿堆成山。如同作者前几部散文集一样,读他的散文,听他将生活中的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仿佛在行作者行过的路,看作者看过的风景,读作者读过的书,想作者思索的问题……让人时而会心一笑,时而备感温暖,时而欢欣鼓舞,时而陷入沉思……“生命是一场战斗,我将永不屈服”,怀一颗温暖满足的心,一路前行!

●一本不错的随笔集,适合慢慢看

●这是我的第三部编年体散文随笔集,记录了自己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三年时间里的所见所思,内容涉猎广泛,怀人追物、旅途札记、读书心得、抗击病魔、记述日常生活和工作,与先前一样,文笔朴实真挚,充满温暖和力量。我将这部散文集的主题概括为内心的建设,在作品中表达出对生命内质和精神的追索,洋溢着不屈服、不妥协的勇敢前进的意志和斗志,以及对理想、大爱、良知、正义的坚守。对现实生活热情的关注和参与、对当下文创行业发展的隐忧和探索,也使这部散文集获得了宽阔的视野,既有个人独特的经历和感受,也勾勒出社会发展中的人文变迁,希望对促进当下社会环境的进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作家简评的文字非常耐读,这是我读过的随笔集的第三本了,静静地读,让人心中觉得在一个浮躁的环境里寻觅到了贴心!

《唐吉诃德的战队》读后感(一):“生命是一场战斗,我将永不屈服”

一拿到这本《唐吉诃德的战队》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全然不顾手头的活儿堆成山。如同作者前几部散文集一样,读他的散文,听他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仿佛在行作者行过的路,看作者看过的风景,读作者读过的书,想作者思索的问题……让人时而会心一笑,时而备感温暖,时而欢欣鼓舞,时而陷入沉思……“生命是一场战斗,我将永不屈服”,怀一颗温暖满足的心,一路向前!

《唐吉诃德的战队》读后感(二):简平散文新著《唐吉诃德的战队》出版

近日,简平散文新著《唐吉诃德的战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简平的第三部编年体散文集,记录了简平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三年时间里的所见所思,内容涉猎广泛,怀人追物、旅途札记、读书心得、抗击病魔、展现日常生活和工作,文笔朴实真挚,充满温暖和力量。简平将这部散文集的主题概括为内心的建设,他曾罹患癌症,历经生死一线,因此在作品中表达出对生命内质和精神的追索,洋溢着不屈服、不妥协的勇敢前进的意志和斗志,以及对理想、大爱、良知、正义的坚守。对现实生活热情的关注和参与、对当下文创行业发展的隐忧和探索,也使这部散文集获得了宽阔的视野,既有个人独特的经历和感受,也勾勒出社会发展中的人文变迁,对促进当下社会环境的进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中国作家网,2018年7月8日)

《唐吉诃德的战队》读后感(三):心中的理想之光长明——读简平《唐吉诃德的战队》

简平兄又出新书了,这是他继《聆听树声》和《在云端》以后的第三本编年体散文随笔集。

他是我的高中学长,有不少交往。他的书,我都读过,做了笔记。仔细品位,总有心得。日前听说他又出新书,没有多问。拿到以后,才觉得这个题目很特别。

唐吉诃德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可是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个虚构人物的呢?估计很多不同的观点。

在大多数人看来,唐吉诃德是个疯子,就是做蚍蜉撼树的事情。而在我看来,他却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想的象征。

我脑海里浮现了简平兄的瘦小身影,似乎觉得他自己就是唐吉诃德。他的命运多舛,而他却始终不服命运的安排。别人看来仿佛是在无谓地抗争,而我知道的他却是战胜了命运。

第一篇文章《大人什么都看不见》,就讲述了成人们老成到世故和势力的做法,选择性地视而不见,对不平或不公的事情,看见了也只当没有看见,闭眼转身。作为成人的作者,觉得羞愧,因为真的什么都没有看见。

《沈昌文先生的书房》一文,写得是我和他一起的经历。那天,我联系沈公在咖啡馆约会,聊天,意犹未尽,然后沈公主动邀请去他家里看书房,那独一无二的、杂乱的书房,也是我喜欢那那种真正读书人的书房,而不是那种到处在媒体上宣传的“样板”书房。

在《我们的脚下满是尘埃》里,他通过几件事情,表达出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忧虑,“但愿我们的心灵即便在这浮尘飞扬的世道中也能纤尘不染——沾了尘埃的灵魂会因沉重而堕落”。

简平是理想主义者,但也是脚踏实地的实践者。他在2016-2017年间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去浙江省宁海县下生活,在那边的乡村里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他看到了别一种乡村的面貌,对人民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有了切身的感受。《权利清单:三十六条》已经下厂印刷,期待早日问世。在城镇化过程中,乡村非但没有失落,而且村民们还在做着一件足以影响这个国家未来的事情。中国社会基层民主政治的理想样本,写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组部向全国推广示范经验。

前年出版的《最好的时光》,不仅是他的个人自传,更是他对生命的思考。在本文集里的《坏日子与好时光》和《不知死,焉知生》中,他进一步表达了这方面的观点。“生命教育中,死亡是个不容回避也无需回避的题目,如果说死亡也是一门必修课,那么文学是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死亡的,说到低,学习死亡的根本目的便是学习生命,学习幸福,学习勇敢。”

他多愁善感,文笔细腻,他能随手记录所思所想,时而从平常人、物、事,联想到深刻的哲理,所以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又能如此高产,其中不少是自己的读书笔记和随感。

看到书名,读到文章,我便认为这是一本理想主义的集子。全书始终贯穿了理想主义的思想,而以唐吉诃德作为点睛之笔。

读到最后,果然有作者在后记里的表白:“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是我一生所言所行的驱动力。如果没有理想,那我根本就是一具行尸走肉,根本不会勤勉奋争,根本不会勇往直前。事实上,在我心里始终闪烁着的是理想之光,尽管有时会那么黯淡,甚至有时会那么绝望,但即便摇摇欲坠,几近熄灭,还是如同唐吉诃德一般,屡败屡战,越挫越勇,虽然在现实面前往往四处碰壁乃至不堪一击,但却依然对前方怀有憧憬和期盼,彰显理想和信念、善良和正义的无上荣耀。”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世人都没有理想,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科学、艺术、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大概都离不开理想主义。但是,理想主义者往往却是痛苦的,因为他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且往往现实生活却不允许他们达到自己的理想。从历史长河的宏观角度来看,理想主义者的目标最终都能实现,但却需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和奉献。一个博览群书,明知理想之渺茫的学者,还能义无反顾,这是需要一些精神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