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经典读后感有感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经典读后感有感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是一本由潘富俊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读后感(一):另一种认识植物的视角

杂树生花,莺飞草长:唐诗植物图鉴

这个季节真适合阅读、认识植物啊。这本书填补了我很多碎片化的时间,随手一翻,认识一两种诗歌里植物。或者说,换一个充满生气的视角读一首诗。正如作者所言,认识唐诗的种类、形态和所代表的意义是深入使人内心世界与诗人交流沟通的一个管道。

作者自身是一位植物学教授,以唐诗里出现的植物为灵感,以植物名为索引,介绍了百余种植物。娓娓道来植物的历史、品性、用途,好似信手拈来,实则客观严谨,是一本图鉴应该有的编著原则。

每一个章节只有大约两页纸,一页设计了植物的简历,唐诗与注解,植物的习性历史介绍,一页是植物图片,以及一则学术而不难理解的植物小档案。读起来非常reader-friendly.

通过唐诗的线索来认识植物,仿佛也看见了一株牡丹、一把红豆、一树海棠的历史磅礴感,它们自远古而来,它们的祖祖辈辈也见过地球上的风雨战火,也经历过沧海桑田,四季轮换。生命的秘密,不言不语的植物也知道。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读后感(二):唐诗里别样的地方

唐诗,这个伴随着不少人童年的启蒙教育的内容,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的会一些诗词。一方面因为自己从小就接触这些文字。另外一方面唐诗实在是太多了,整个唐朝的诗句计算下来恐怕有四五万首吧。盛世之下的文学就是这么的繁荣。

诗人借景抒情,以物明志,睹物思人,或是抒发自己的情感,或高兴或悲伤。都能变成方块字跃然纸上。我们平时看的唐诗三百首是经过挑选之后的诗集,而真正的唐朝的诗歌的数量远远多于这个。

这本《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既是一本唐诗的诗集又是一本关于植物鉴赏的书。关于唐诗里面的植物大家有的人有所了解,比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比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些诗句里面都有着关于植物的内容。

这本书的作者潘富俊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任林试所森林生物系系主任。所学与植物密切相关,所爱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

近年来致力于将台北植物园从教学用园转变成台北市民优质的游憩点。著有《草木》《民俗植物学》《唐诗植物图鉴》《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红楼梦植物图鉴》等。

在鉴赏了唐诗植物之后,对于诗词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每一页的植物都有配图和说明。以物咏志,借物抒情,从字里行间能了解当初诗人的心境。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读后感(三):自是此中有真意

“不读《唐诗》三百首,纵是神仙也无趣”,自古以来读书人们就给予了《唐诗》最高的评价。孩童三岁时便会诵读《静夜思》、《咏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有厉害点的孩子更是能将长篇诗赋如《满江红》、《将进酒》、《明月几时有》背诵的滚瓜烂熟。 不论形式的四言、五言、七言,其中包含了诗人们一生的理想,半生的荣辱,毕生的思考。过去我们赏析《唐诗》都是从意思着手,以诗人的名字为单位,一首一首记诵。有这样一本书,他特立独行,以花草之名分《唐诗》之类。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是一本不一样的《唐诗》。作者潘富俊讲耳熟能详的诗词与植物结合给读者们营造了一种莺飞草长,四季常青的美景,读诗时普及了一把科普知识,可谓是别出心裁。 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以前背诵这首古诗时只觉得特别好听,朗朗上口。意思好懂没有什么需要琢磨的地方,如今从植物学角度一看,发现唐诗原来是一本图谱。常说梅兰竹菊四君子被诗人们奉为至宝,因这四物象征傲雪斗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风霜高洁,有着高尚的情操与诗人们的为人处世十分契合,而被一代代传播下去。若说这四季之中什么树坚守本我不放弃,想必就是松树了吧。四季常青,生命力旺盛,不怕严寒,不惧酷暑,非常值得钦佩。 苔藓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苔藓总是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有它们的存在的地方必有两个特色,一是森林绿化覆盖面积广,空气湿润,二是杳无人烟,极少人类足迹。绿色的苔藓一层又一层紧贴着彼此,奋力汲取着水分的营养,水越多,它们长得越好。不也和我们一样吗?哪里有希望,哪里生命力旺盛,哪里能让我们发挥,我们便会紧紧追着,一刻也不放松。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里并没有多么复杂难懂的古诗,也没有什么拗口的语句,作者将植物学与科学结合,综合应用在文学上是十分特别的。一首诗里包含一个主题,一个主题里有一种植物,一种植物里我们悟出人生。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读后感(四):唐诗中的植物并不遥远

从诗经楚辞秦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同的文学形式也鉴证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更迭,不同的主流文学形式也承托着不同时代不同朝代的生活形态,以及文人墨客心中的所思所感。

唐朝一个具有伟大气魄,一个开放繁盛的朝代,出了那么多与诗有关的巨人,不仅让我们抬头仰望。这些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仙,诗圣,诗鬼,诗魔,诗佛,诗王,诗豪等等,他们把诗作为文化主流,将诗歌的艺术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至于其后的任何朝代都无法超越与企及。他们用简单的几字几句凝练了文字的精粹抒着所思,写着所想。在诗人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皆是入诗的绝佳素材,近取诸山,远取诸水,还借以花草树木等寄托志向或是寄托情思,或是记述思念。在他们的诗中花草树木都灵动的赋予了生命,一花一草总关情,一枝一叶可寄思。唐诗经千年流传,在历史中,在文学上至今仍然散发着瑰丽与璀璨的光芒,这光芒中藏着整个朝代中囊括的诗魂与诗魄。

本书作者为植物学家,现任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每一个篇章以植物的名称、类属,唐诗,注释,另见,以及简单的历史考证,和植物小档案组成,并附有清晰图片,让我们在读到它时对那些千年前每一种植物都不在陌生,让我们了解到,它们大多是我们身边能见到能摸到的普通植物,因为叫法或者同一类属的混叫,才让我们觉得陌生与疏离,可见诗词中的植物并不遥远,只在我们身边,我们只是不知。后面附录是一些植物“另见”中节选诗的全文,大概三十五首。书中对于一些成语中的植物,也能有所了解,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玉树临风,除了比较博学或有心者,可能大多数人会跟我一样,不知这玉树会是什么树,书中学到,其实它就是我们每天看在眼中,春天还会有人采食其花的槐树,因它的白花似玉,临风而立得以玉树临风四字,是否一副美图尽现脑中?

神奇的大自然,赋予我们口中能食,用来果腹的植物,又赋予我们用来入药达到治病救人,滋身养病效用的植物。在诗词中更能在精神上给予我们形而上的滋养。植物的美不仅是直观的春华秋实四季生长荣枯,更可以是精神上抽象的美或寄予的一份情怀。这样想想植物从形至神在我们的生命中都是我们有所依赖,不可或缺之物呢。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读后感(五):品品

关于唐诗,你了解多少,又或者知道多少唐诗,在快速的生活时代压力下,我们越来越向往返朴归真,越来越多的中国诗词被人们提及,以及中国文物,央视组织了中国诗词大会以及国家宝藏,这样的种种节目,都在告诉我们,我们的过去,我们的古人,我们的文化是多么的富有情和故事。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新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我们人人熟知的《唐诗三百首》,初唐四杰,每个时期的诗歌都有它的派别和我们所熟知的诗人,尽管如此,当我们去读、去了解一首诗的时候,你会深入去研究吗?会仔细去了解它的由来吗?写下这一首首的诗,充满了诗人的抱负,充满了诗人的情绪,而我们只能从字面上去看这充满情感的文字。《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光是书名,就充满了很多的情感,让读者对它充满向往。当你阅读时,你会赏心悦目,这里所写道的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的配图和解说文字,尽管看起来只是一本科普类的书籍,但是你可以结合唐诗,结合植物,来体会到诗人的用心。植物的每一种形态,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同。

诗的灵感源于生活,在和植物接触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别样的情绪,这也成就了诗人笔下的诗。再来说说这本书,写了不同科别的植物,植物也是分门别类的,属什么科等等,而它的成长形态又有不一样的意义,古人也会用植物来制成各种器具和装饰品。唐诗自有它的魅力,我们用心去品读,自然而然也能知道所以然。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