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有用的逻辑学(第2版)》读后感1000字

《有用的逻辑学(第2版)》读后感1000字

《有用的逻辑学(第2版)》是一本由[美] 梅森·皮里著作,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用的逻辑学(第2版)》读后感(一):被翻译耽误的反杠精手册

花了两天仔仔细细一点点做着笔记,回头一看,发现,很多地方是重复的,甚至就是换汤不换药,再看看评论,才知道这是一本被翻译耽误的神作。

从内容层面,毫无疑问,怼杠精的操作手册大约就是这样,也同时在书中看到自己偶尔小心眼的辩驳,莞尔一笑,无伤大雅。可是,翻译拖了书的后腿,而且明显让中文读者困惑在不同概念的相似解析,也是如此,并不是一本好的译本。不过,确实,能让自己的逻辑更上一层次,这是其他书根本比不了的地方,妥妥的杰作。

《有用的逻辑学(第2版)》读后感(二):用心至少能及格吧

看到著名的陈教授都推荐这本书,实在是替他难受,估计这对他来说一项简单但又难以下手的任务吧。

打5分的人,个人猜测,没看完的居多,其中,不认真看的是大多数。

我也没看完,但并不是要完全看完才能判断,这本书是一本坏书。

什么是坏书?

看完坏了思想,就是坏书。

打着「入门」的旗号,我们满怀希望地翻开了书,结果目录上来就是11,22这些数字。没关系,我要是个勤奋的学生我就一股脑地学完,背熟。

关键我好奇心特别重,我就想问,形式谬误只有这11种形式吗?没有背景介绍。

上来就举案例,好吧,直接了当也行。但是每个例子,只有那么两小段。证明了有这个谬误存在,但是逻辑学上有什么表示符号吗,逻辑学中有什么历史背景,或者怎么发现和推理出这些谬误的?

书中没有罗列。所以书的意思是,让我在键盘联系敲打asdfghjkl,排列组合反复练习,同时告诉我,这跟敲钢琴一样,学会了钢琴自然也学会了?

后来我发现了,11个形式谬误,还有76种不同形式的非形式谬误,每个谬误花上两页讲述,一本书的篇章就出来了。

怪不得这么赶时间,惜墨如金。好吧,再原谅你一次。

但看到了非形式谬误部分,发现了,原来这几十种分类,都不是符合MECE原则。一厢情愿是一种谬误,红鲱鱼现象也是一种谬误,要是按照这种说法,你在每个细分的领域都能「创造」出一种谬误,心理导致的,周期导致的,生理导致的等等。

也就说,书中的子概念分类是不完备的,那所谓的22或者25种也就取决于作者心情,而不是学科本身的严格分类。

作为一名无辜充满求知欲的读者,读一本「入门」书的初心,无非就是想在一个学科入门时能够拿到一份相对完备的「地图」,便于求索。

这个要求都无法做到,为何还要重印第二版?

请放过那些看完还能打5分的同学吧。

翻译确实有问题,但我一直相信,翻译并不是影响一本「实用型」书评分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你能发现很多常识性问题,说明书中的内容你已经了解,并且比翻译者更懂,又何必介怀?如果你根本看不出翻译的问题,最影响你的还是内容能否运用到实践中去,答案由实践告诉你便可。

《有用的逻辑学(第2版)》读后感(三):一本书让你认清“神”逻辑

2018年10月28日,重庆公交坠江事故。重庆市一公交大巴车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导致整个公交车15人,一起坠入江中。事后,警方将小轿车的司机控制起来。后来,发现并不是轿车司机导致公交坠江,而是因为公交车上一名乘客与公交司机发生争执,所以才造成了这次事故的发生。

这里面,就有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在《有用的逻辑学 》里是这样介绍的,就是以相伴定因果,只要一起发生,就有因果联系。好在,警方在查明真相后,及时解除了对小轿车的司机的控制。

作者梅森•皮里是亚当•史密斯研究所主席,曾为密歇根州希尔斯戴尔学院哲学与逻辑学荣誉客座教授,常以专家身份,出现在CNN和BBC电视节目中,出版有超过40本专著,包括《提高你的智商》和《谬误大全》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经常会碰到很多所谓的“神”逻辑。《有用的逻辑学》生动地展现了生活中常见的87种“神逻辑”并将他们分成5大类,包括形式谬误和非形式谬误,结合情景化的案例和对话,讨论了谬误发生的不同原因和条件。读完此书,我们可以学会如何看穿谬误,避免谬误,甚至利用谬误,从常见的言语中挖出逻辑漏洞。

一,形式谬误

1、错误换位

交换主词与述词,在某些情况下是对的,在其他情况下则是错的。当无效的转换情况出现,就称他为错误换位。

比如,所有的鳄鱼都是四只脚的爬行动物,因此所有的四只脚的爬行动物都是鳄鱼。很显然,这个就是犯了错误换位的谬误。

2、四词谬误

四词谬误,是指出现四种词项的谬误。比如,A喜欢B,B喜欢C,所以得出结论,A喜欢C。真的是这样吗?

谬误的产生是因为这类词的词项在论证中被动词是给分开了。比如,张三是李四的爸爸,李四是王五的爸爸,所以,张三是王五的爸爸。

如果改成这样,张三是李四的爸爸,李四的爸爸是王五的爸爸,那么,张三是王五的爸爸。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二,非形式谬误

1、分称谬误

分称谬误通常是错误地将群体或团体的声望用在个体上的情况。

比如,名校很牛,那么只要一个人从名校毕业,那么他一定也很牛。殊不知,名校也有差生,也有不努力学习的人,不能以偏概全。

2、再三重复

有人说过,谎言重复千遍便成真理,这个和再三重复是一个逻辑思维模式。利用不断重复,增加观点的被接受的可能性。

在这一点上,广告人是最常使用的。比如,再好的面膜对于保湿的功效都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广告商们不断地说,要不断地不断地敷面膜,这样才会对皮肤好。你听一遍觉的没什么,听第二遍呢,第三遍呢……或者更多遍呢,你是不是就会心动?甚至跑去购买?

3、诉诸群众

诉诸群众,就是诉诸大众的态度而不是呈现相关的证明材料。

比如,到银行办业务,有人突然对自己的存款产生了怀疑,就和银行人理论,他不听工作人员解释,其存款已经被自己挂失取走,认为是自己存了钱被银行搞没了,便对着银行的其他客户诉说,不明就里的其他人就和他一起,与工作人员吵起来了。

4、循环论证

《庄子•秋水 》中 庄子和惠子的一段对话。庄子说:“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又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和惠子的这段对话就是循环论证。

循环论证,带给我们的是两种未知的连接,如同彼此在追逐对方的尾巴,而没有一方有时间来真正接近自己。

《有用的逻辑学》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浅显易懂,我们不仅可以在书里学会看穿谬误,甚至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利用谬误,为我所用,让“神”逻辑在你面前暴露无遗。

《有用的逻辑学(第2版)》读后感(四):“都怪你!如果不是你提议来公园孩子也不会落水”

一家三口去逛公园,结果孩子不小心掉到湖里了,所幸抢救及时,并没有什么生命危险。这个时候,一方家长开始埋怨另一方,都怪你,如果不是你要说来逛公园,孩子也不会掉到湖里。另一方说,怎么怪我呢?难道你不想来公园吗?两人开始你一句我一句的争吵。

上面的场景我们一定不陌生,即使不会遇到相同的事情,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想,他们说的似乎也没错啊,就是因为来公园才会溺水的,但是又觉得哪里有些不对,那其中的人错在哪儿了呢。如果你始终想不明白,建议你看下《有用的逻辑学》,这本书罗列了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87种逻辑谬误,帮你练就火眼金睛,轻松识别生活中的“不对劲儿”。

我们来分解一下上述事件,孩子掉到湖里是什么原因?可能是因为贪玩,也可能是因为脚滑,这或许是最直接的原因。小孩在没有安全意识,并且家长没有看护好,这应该是根本的原因。小孩子溺水跟逛公园有什么关系呢?是因为先逛公园,才发生了溺水事件,也是因为家长没有看顾好才发生溺水事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前者是先后关系,后者是因果关系,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把他们搞混。说一个比较明显的错误推理,某同学上午吃了一粒药,下午去医院检查出来癌症,就能说是因为吃了这粒药导致的癌症吗?显然不能,这也是一个先后关系并不是因果关系。

逻辑是成功的论证

一、谬误是什么

这种搞被混逻的辑关系叫做谬误,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口语中说的歪理,就是你提供的论据并不能有效的证实结论,浅显的谬误我们能轻松识别,还有很多复杂的谬误我们识别不出,《有用的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看破谬误,避免谬误。

有一段时间专家说成为流行,特别是在销售产品的时候,仿佛加上“专家“二字”就有了魔力,引导人们去消费。这是一种人迷恋权威的心理,好像专家说什么都是对的。可是细想一下,专家也是分领域的,比如皮肤专家介绍的股票,你敢买吗?经济专家介绍的护肤品,你敢用吗?专家与我们而言就是一种权威,甚至不仅专家,还有一些明星,有些明星在电视上吃着酸奶,或者是用着刮胡刀。我们就会觉得那个品牌是好的还是好用的,这就是利用诉诸权威的谬误。

还有一种谬误,常常发生在夫妻之间,两口子就某件事吵架的时候,其中一方会翻旧账,“你之前还怎么了你?”对方也不服气了,说“”你之前还怎么着了”,俩人开始轮番翻旧账。这个就犯了人身攻击的谬误,正确的逻辑是“我们之间有问题的那就解决问题,而不是我跟你变成问题来互相解决”。明明应该就事论事,不应该是人身攻击翻旧账,怪不得一些家庭矛盾会愈演愈烈。有一种谬误跟这个有点相似,叫做五十步笑百步。当有人对我们的观点发表异议,我们可能会指责对方,你也一样的,这样做不仅是攻击他人,更是想靠这种手段把人拉下水,拉到跟自己一条战线上。

存在谬误

二、逻辑是什么

今天说的这几个谬误,都是我们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常见并不代表容易识破。我们如果只凭借认识错误的谬误来避免“不对劲儿”,就像通过认识假币的缺陷确认真币,假币层出不穷,真币却是唯一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认识真币,对于逻辑错误来说,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推理论证。正确论证是有充分合理的论据来证明我们的论点,并且论据之间有合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在现代这个社会,逻辑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思维能力,标志着一个人是否可以条理清晰的讲话,有条不紊的写文章。

有一句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论证也是一样的。一个正确的论证是有他正确合理的逻辑结构,一个错误的逻辑就是谬误有各自的不同,我们只要掌握住这唯一的真,就不怕各种各样的假。

只要你有清晰的逻辑能力,就看可以简单的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因为世界的一切,都不会脱离逻辑关系。

在本书开篇有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在火星发现了生物,那么火星上是存在生命的;如果在火星没有发现生物,可以说火星上不存在生物吗?

不一定哦,可能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两者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有用的逻辑学》可以告诉你。

有用的逻辑学

《有用的逻辑学(第2版)》读后感(五):认清这些逻辑谬误,真正做到“机智如我”

05年的一个暑假,我来广州玩。那个时候路边还是可以摆摊卖东西的,我经过一摊在卖杂志的,老板是个阿姨,我听她大声地在喊:“大特价大特价,10元3本,10元3本。”我走过去选了3本,给了她10块钱。正想走的时候,发现另一本杂志的封面还挺好看,我就停下脚步又看了起来。然后觉得还是自己手中的好,就准备要走了。不料那个阿姨一把叫住我,说:“你还没给钱呢!”我说:“我已经给了啊!刚刚不是给你10块了吗?”阿姨说:“那10块不是那个男的给的吗?”

我:“我不知道他给没给,我反正是给了!”

阿姨:“那他一个大老爷们不可能坑我10块钱吧!”

我:“我一个女孩子也不可能坑你10块钱啊!”

……

最后结果是抱着我那三本杂志气冲冲地走了,一路上我就在想,这些小商贩真是信不过,以后不能跟所有的小商贩买东西。

刚好最近看了《有用的逻辑学(第2版)》,我才发现,我犯了一个逻辑谬论,叫做“不当周延”。我其实就只是碰到了一个卖杂志的阿姨因为误会对我不友好,我就把所有的小商贩都列入了信不过的范围。

《有用的逻辑学》封面

《有用的逻辑学》作者是梅森·皮里,他是亚当·斯密研究所主席,曾为密歇根州希尔斯尔学院哲学与逻辑学荣誉客座教授。出版的专著超过40本,包括《提高你的智商》《谬误大全》等。

《有用的逻辑学》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87个逻辑谬误,包括了形式谬误和非形式谬误。

一、形式谬误

1.否定前提的结论

这个指的是说法前后不一致,并有可能结论与前提相悖。比如我们现在朋友圈看到的微商,他们通常会跟我说:“这种乳胶枕头外面太多假的了,别人2百多块钱一个,怎么可能有好东西,肯定是骗你的。你看我这个就不一样了,质量好,含泰国天然乳胶,599元一个……”既然外面那么多假的,那我们又如何分辨你的真假呢?

2.不当周延

这个就是我开头举的自己的例子,那个卖杂志的阿姨只是“个别”的前提,而我就推出了“所有的”结论。还有一些情况,比如我们想买房子,跟着中介去看了之后,觉得实际上的位置与价格都与中介事先说的情况不一样,那也许我们会说“现在的中介都不靠谱!”我们不排除有个别中介不专业,但是不能对所有的中介下这个结论。

二、非形式谬误

1.隐蔽量化

我哥是一名医生,刚毕业在医院上班的时候,总有好多人说他瘦。但是这个时候总一个声音会说:“你看到我那个也在医院上班的亲戚没有?他刚开始也是很瘦的,去医院上了几年班之后,就胖了,现在胖起来看着很精神呢!还有那个谁谁谁也是啊,刚开始很瘦,后来就胖了,在医院上班的人都会胖的。所以我说啊,你(我哥)以后也会变胖的!”

事实上,这将近10年过去了,我哥还是一个瘦子,一天也没胖过。这就是隐蔽量化,那个声音在谈论的只是某些人,但听起他的意思说的就是:“所有医生都是胖子。”

《有用的逻辑学》这本书中在这里也举了一个例子——“修车厂的技师都是骗子”。听起来就是所有的技师都是!这个数据真是太可怕了!这个其实就是表达语境不清晰,引起大家的误解。

2.闪烁其词

作者认为闪烁其词的特性之一就是不诚实。有意把话说得模糊不清,以便给日后留下圆回来的机会。比如我们开会时,领导常常会在台上给我们画大饼,他常常会说:“咱们只要完成了这2个季度的指标,明年我们就可以出国游!”事实上,到了第二年,等待我们的只是省内游,这个时候领导会说公司预算有限,而且我们前一年指标完成的并不是很好。

3.再三重复

这可跟我们平时听到的“重要的事情说3遍”不一样,因为我们说那可是重要的事情。再三重复谬误指的就是没有任何数据支撑,只靠简单重复三次同一个观点。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广告,记得多年前一个广告是这样的,先是念出公司的名字,然后就是十二生肖轮番上场,“XXX,鼠鼠鼠”“XXX,牛牛牛”……一直到最后一个生肖。这个广告好不好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但是我想说真的有人就是因为这个广告记住了十二生肖的顺序!

4.赌徒的谬误

我回老家的时候常常会看到身边一些大妈大爷热衷于买彩票,我有时会故意问他们:“买了那么多,中过一次没有啊?”他们通常会回答:“我都买了200多期了,这期也应该中了吧!”这就是梅森·皮里在这本书上说的赌徒的谬误。其实买彩票是个独立的事件,跟你前面买了多少次没有关系,就跟我们抛硬币一样,不能因为你前9次都是反面,第10次就是正面,这都是随机的,正面反面都有1/2的机会。

类似这样的类型还有很多,《有用的逻辑学》这本书就向我们展示了这些类型和案例,供我们与现实中的情况对号入座,有了这本鉴定逻辑谬误的定典,分分钟识别他人的谬误、跳出这些逻辑陷阱,打开理性思考这扇大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