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黄少荃史论存稿》的读后感大全

《黄少荃史论存稿》的读后感大全

《黄少荃史论存稿》是一本由黄少荃 / 袁庭栋辑著作,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少荃史论存稿》读后感(一):袁庭栋:怀念先师黄少荃先生

出版後記更正 袁庭棟,非“楝”。 目錄更正 秦滅巴蜀考(附莊蹻略地辨)(50)

文章来源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93921645/?type=rec 感谢豆友

下文满足字数,请忽视。

學術評語——為黃少荃(代序) 徐中舒 魯哀公被弑考(戰國史叢考之一)(1) 魯年代試考(4) 戰國史異辭(10) 《戰國史考辨》存佚(40) 秦滅巴蜀考(附莊蹻略地辨)(50) 五國伐秦考(附孟嘗君攻秦辨、齊湣王時六國攻齊考)(59) 楚園雍氏辨(74) 楚子發即景舍考(79) 樂乘樂間入趙考(82) 《楚史編年》存佚(84) “花會”源流(85) 中國古代史中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標誌及其相的問題(94) 顧炎武的抗清活動(148) 附録:懷念先師黄少荃先生(193) 出版後記(212)

《黄少荃史论存稿》读后感(二):原條目目次與後記錯字糾謬

之前那位上传的条目错误太多了,据原书修改于下:

學術評語——為黃少荃(代序) 徐中舒

魯哀公被弑考(戰國史叢考之一)(1)

魯年代試考(4)

戰國史異辭(10)

《戰國史考辨》存佚(40)

秦滅巴蜀考(附莊蹻略地辨)(50)

五國伐秦考(附孟嘗君攻秦辨、齊湣王時六國攻齊考)(59)

楚圍雍氏辨(74)

楚子發即景舍考(79)

樂乘樂間入趙考(82)

《楚史編年》存佚(84)

“花會”源流(85)

中國古代史中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標誌及其相關的問題(94)

顧炎武的抗清活動(148)

附録:懷念先師黄少荃先生(193)

出版後記(212)

出版後記

此書编輯於1993年9月,我在常時的《编後贅言》最後一段這樣寫過:“本書原定交出版社正式出版,後因種種原因而未果,今只能以交流資料形式印行,不發售,只為保存學術、不忘先師而已。”寫此段文字時,本打算印五百冊分送師友,後因種種原因而改變主意,請印刷廠不打紙型, 只印刷裝訂 兩冊即拆版。這兩冊,我自己珍藏一冊,另一冊送給了楊亮升——她是少荃師夫君楊允奎先生和前妻的女兒,算是少荃師唯一的後輩,又是與我同系的低兩級的同學,也是老同學童恩正的夫人。我想,我和她各人珍藏一冊,最好。我珍藏一冊是為了懷念老師,她珍藏一冊是為了懷念親人。

由於只有兩冊,我又沒有把此事告訴他人,故而此書的存在長期不為人所知。

1999年冬,中華書局的張世林同志編輯學術史著作《學林往事》,向我約稿,我寫了《懷念先師黄少荃先生》的長文(已輯入本書作爲附録),文中曾經說到我編輯印刷了此書。由於《學林往事》是一部上中下三卷的巨著,發行量很少,所以此事仍然不為人所知。

十幾年過去,網絡的發展讓天量的資訊幾乎無孔不人。不知是哪位熱心者把《懷念先師黄少荃先生》發到了網上,於是此書遂為系上(我在川大歴史系讀本科和研究生,再加上政治運動的原因,從1957年入校直到1972年才離開,算是一個老川大,這以後和川大還有若干工作上的聯繫,多年來我和同輩們從来都是稱歴史系叫“系上”,雖然歷史系早已更名為歴史文化學院和旅遊學院,可是多年的習慣太頑固,我無論如何改不了口,现在選是習慣叫“系上”)部分師友所知。同門師弟何崝首先打電話给我,要看此書。我送他一閱之後,他就說一定要向系上反映,力爭将此書公開出版。於是在他和其他師友的努力下,此事得到了系上的大力支持,使此書得以公開出版。後來先師徐中舒老師的文孫徐亮工兄得知此事,找到了徐中舒老師當年為少荃師論著所作評語,大家覺得這篇評語的評價十分中肯,正好可作本書序言,故置於卷首,以代序言。所以,我必須說明,此書從我自己的私家资料轉化為公開出版物完全是系上諸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自己並沒有付出過多少勞動。

在此書正式出版之際,選有幾點必要的說明:

1.本書所编入的文章只是目前所能搜集到的文章,1951年以後,少荃師未曾發表過一篇文章,也很少寫文章,我估計失收的可能性很小。在此以前的文章則肯定有失收的,其中包括四十年代在南京等地報刊上已發表的文章(徐中舒老師在《評語》中提到的两篇很可能就在其中)。我曾知道一些線索,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能找到,這裡只能表示遺憾。

2.由於時間先後不同,故而文章的行文風格、標點符號使用等前後都不一致,我在編輯過程中只要求每篇文章體例統一,未要求全書統一,以存原貌。且少荃師於書稿中之見解均係其个人學术點,此次出版均保留其原貌。文章中除明顯的書寫、排印錯誤予以改正之外,無論立論是否正確,史料是否翔實,均不作更改,一仍其舊,只是對引文中個別錯訛予以改正

3.此書最後是由我編定,故由我署名,這主要是表明由我負責。在長達六七年的時問中,關心、出力的師友尚多,如張錫康、繆文遠、李必忠、柯建中、趙迎生、彭静中等,在此未能一一列名,這是必須說明的。

4.稚荃先生自始至終關心此書的編輯出版。1993年年1月她還說要為全書寫一個跋,並題寫書名。誰知1月底她就住院,3月20日就與世長辭,上述計劃未能實現。但臨終前,她在病床上還關心着此書的進展,在七天七夜顆米未沾的情况下,還與我長談近一小時之久。懷昭兄說我是她老人家入院之後與之談話時間最長的二人之一,是我的“殊榮”。我知道,這不是她對我這個後輩的垂青,而是對我多年來對師輩所执應盡之禮和對史學的執着追求的一種肯定。所以,此書的出版,我也視作對稚荃先生的一種紀念,願她老人家與筱荃醫生、少荃老師一道九泉安息。

5.母校出版社決定出版這本絕對巨虧的冷門書,理應感謝。特别是決定全部以繁體字排印,還對原來無新式標點的全部文字加上新式標點,更應當對責任编輯舒星同志深表感謝。

這時我最想說的是:黄老師,您看到了嗎?聽到了嗎?您此身唯一的著作終於得以出版了,您應當含笑了吧!雖然您走了46年了,但系上沒有忘記您,大家沒有忘記您。你和徐老、蒙老、繆老、馮老等老師一手創建的我們的“系上”是有溫度的,真的!

袁庭棟 2017年12月於青城山

《黄少荃史论存稿》读后感(三):转载-黄少荃致向仙乔的一封信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128b10102vogt.html 感谢这位作者

周汝昌写过散文《黄氏三姊妹》,他写道:“成都黄氏,古有黄四娘,见于老杜佳咏;今有黄氏三姊妹……自从亲见了黄氏三人,方信古之才女,是实有的,她们能诗擅赋,才情过人,也写一笔好字——我所不及而知的,肯定还不止这一二端。”

黄少荃(1918~1971)即黄氏三姊妹之三妹,江安县人,毕业于中央大学历史系,后师从钱穆治战国史,兼治明清史。1945年秋,受聘成都华西大学哲学系,教春秋战国史和中国通史。并继续从事春秋战国历史的研究工作。1947年起,又兼任四川大学历史系讲师,直至1949年底。1950年,仍继续在成都华西大学历史系任教,晋升为历史系副教授。1952年秋,西南地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调南充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教上古史、本国史学教材教法。1954年,调四川大学历史系任教。

黄少荃致向仙乔信札 觙师尊鉴: 十四日清晨过 师门,未敢惊动,少荃与稚荃此次返蓉,备承垂爱,少荃因 师之惠,遂得与允奎订百年之好,终身之幸, 师所赐也。此后于学习、工作、生活中益当奋发自强,务期无负于吾 师。少荃于15日抵校,正开学日,先正在总结旧工作、计划开展新工作中,学校领导因去北京开会,建校委员会仍暂行维持。今年此间招生原拟一千以上,因投考人数要适当照顾全面,分配又须保持一定品质,故仅拟取录学生六百九十名,现正充实设备中。少荃离校两月,学校发展显著进步,在新社会新事物前,始深会古人曰“新”之意义也。吾 师生活当清豫如恒,眼疾想已就痊,成都情况生已详告稚荃矣。不尽欲陈。 专此敬颂 道安 并侯阖府安好 学生少荃谨肃九月十九日 黄少荃致向仙乔信札

向楚在信封上标注“一九五三.九.二十二到 九* 復”

这年冬天,杨允奎黄少荃夫妇寒假回蓉过年,向楚赋诗相赠: 鸾星德曜果山红,西下传轺趁课农。国庆新开滂喜室,秋期先报早来鸿。官科领导齐民术,班惠何殊太史公。弦上鸳鸯三十六,慈颜春在婿乡中。

黄少荃曾著有《战国史异辞》、《战国史纪事本末》、《秦灭巴蜀考》、《五国伐秦考》等专著,均未出版。此稿本版心印“战国史长编稿 黄少荃”,但写的内容都是医学方面的,会不会是其母樊静宜写的? 钱穆晚年回忆道:重庆中央大学又邀余去主持历史研究所,余以气候关系,不欲往。读其毕业生所编刊物,有黄少荃一名,能读余《先秦诸子系年》,并有补余阙者。余告来邀者,如黄生有意,余愿任其指导。一日,黄生特来成都,时余犹在赖家园,始知黄生乃一女学生。以一女性而擅于考据,益喜其难得。又逾年,少荃乃辞去中央大学研究生之职,特来成都专从余学。并寄寓其寡姊家。其姊乃一诗人,姊妹两人性格各异,所学亦绝不同。而少荃亦时流露其名士派之一面,时来华西坝,余时已迁华西坝之后居。少荃常携带其亲自烹调之数肴,留余寓所晚餐。少荃能饮,余每以成都大曲浸枸杞等诸药物,酒性极烈,少荃可独自尽一瓶,余则仅饮数口而已。少荃有意专治战国史,余告以北平寓所留有《竹书纪年》各种版本一大书柜,他年君去北平,当举柜相赠。及余离成都,少荃尚住其姊家。后余在江南大学,少荃寄其所为《战国编年之楚国》一编来,凡八卷,斐然有述作之意。余至广州,又得少荃书,知其方应武汉大学之聘。余赴香港,而音讯遂断,至今不晓其成就之如何也。香港大学为余重刊《先秦诸子系年》,余则增入少荃语数条,乃为余读其文未识其人以前之所为。 黄少荃的丈夫乃农作物遗传育种学家杨允奎(1902一。1970),1928年得向楚举荐,由“庚子赔款”资助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1933年被授予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应聘任河北省立农学院教授。1935年受任鸿隽之聘任国立四川大学农艺系教授至1937年。1936年应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卢作孚之请,创办四川省省稻麦试验场,任场长,不久该场易名为四川省稻麦改进所,任所长。1938年该所并入新组建的四川省农业改进所,他任副所长。1941年初因经费匮乏,人际倾轧,难以开展工作,他愤然辞职在家养病。年末病情好转后又回四川大学农艺系任教并兼系主任,主讲遗传学、作物育种学、生物统计学及田间设计等课程,同时开展了玉米、小麦、豌豆的遗传育种研究工作,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2年,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农业部四川农业试验所所长。同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5年任四川省农业厅厅长兼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院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兼任四川农学院院长,并创建数量遗传实验室,兼任室主任。1963年被评为一级教授。曾任第一、二届四川省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科协副主席,省作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理事,四川省农业科技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杨允奎的结发妻彭登华1953年病故后,由向楚做媒,与黄少荃结婚,夫妇感情甚为和睦。时期,杨允奎被关进“牛棚”,遭到了残酷的迫害,由于找不到任何“罪行”才得释放。1970年,由于住“牛棚”时身体受到摧残,终于病倒,患得是前列腺肥大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但由于无法得到好的治疗,子女又被隔离审查,病情恶化后定好的汽车失约不来,只有乘三轮车往医,在检查台上停止了呼吸。1971年,黄少荃因丧夫之痛,加上遭受政治迫害而自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