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第五项修炼②》的读后感大全

《第五项修炼②》的读后感大全

《第五项修炼②》是一本由[美]彼得·圣吉 / [美]奥托•夏莫 / [美]约瑟夫•贾沃斯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布艺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页数:25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五项修炼②》读后感(一):白左清谈之作

这本书也过于标题党了,当我看到本书的标题,还以为是一本讨论如何深度学习,终身学习的书。结果整篇看来,竟然是一群白左在坐而论道,讨论玄之又玄的人、生命、自然的哲学论题。这让我想到了魏晋时期玄谈的气氛,当然对于物质丰盈的欧美人来说,如何在物质充盈的时代,获得精神的满足,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诅咒。

除却文中环境保护者自我感动的政治正确言论之外,我们确实可以一瞥,在如今的欧美社会,比起为生存而斗争,大部分人都愿意为一些虚无缥缈的政治概念做斗争,如女权、环境保护。当然,这不是说完全对于我们没有启发,书中谈到,自己与大自然结合为一体,把自己的生命充盈到整个地球、真个宇宙当中,这还是挺有启发的。这让我想到了古人所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化为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在完善自身品德能力的同时,不要忘记社会上每个人的命运与我们息息相关。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有了足够的能力后,我们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促进社会的良性循环,这就是儒家文明的基础。

任何人是不可能独立存在在这个世上的,发生在边缘省份的恶性事件,怎么就不可能传播开来,让怨恨仇恨充盈人们的心灵,乃至于所有人都深受其害呢?作为普通人,应当先让自己物质充足,活的快乐。能力和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则要求我们进一步为他人的福祉所思考。身处地位却四处行善,和身处高位冷漠无情一样危险。等到我们到达了足够高的位置,我们应当承担更进一步的责任,如果不愿意承担如此劳累的责任,则不应该运用才智为自己攫取多余的利益。

总而言之,本书不太适合中国人看,毕竟我们还在为着温饱努力呢。如果西方人真心想要为全人类福祉所做些贡献的话,应当和中国人一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是愈来愈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当中。

《第五项修炼②》读后感(二):为什么要学习? ---《第五项修炼-终身学习者》

上小学的女儿问我, 为什么你们大人不用写作业。 有时候我会告诉她,因为我们毕业了, 小时候也是写作业的, 现在每天在工作, 其实也没有停止学习, 因为不会的东西一样要学, 只是我们的作业不用交给老师了, 虽然放学了在家你是写作业的, 但是我每天你写作业的时候, 我也在看书、记笔记。

自从孩子读小学了之后,原本的每天晚上读书,变成了她写作业我看书。 前段时间迷上了数独,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 我会拿出来用铅笔在上面填, 起初很简单, 越到后面越难, 随着难度增加, 很多的时候想很久才动笔写一个字是上面, 后来因为光看数独的介绍的方法已经不能让我很顺利的完成一次填空, 我开始在网上搜一些关于数独的视频来看。 很多东西都是讲求方法, 看过几期之后慢慢的也摸索出来一些填空的方法, 这些都在后面做数独填空的时候起到了作用。 忙碌一天, 完成一篇数独的填空, 集中精力的同时也很有成就感。 而且因为自己觉得有意思, 把书推荐给了朋友, 她也买了数独的书来填空。 大脑在每天重复的工作中, 渐渐的熟悉了工作的内容, 而每每新学到了东西, 一个由简到难再由难到简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学习能力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虽然毕业了这么多年, 相比之前在学校里面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去学习, 现在能学习的时间也明显的少了, 成家之后每天下班之后等待自己上场的厨房也已经开放了。 慢慢的晚上看电视的时间被减少了, 最后索性把家里的电视停了,陪孩子看书, 看自己喜欢的书, 成了晚上的娱乐项目。

有一段时间, 晚上的时候会打开电脑跟着视频学一些健身操之类的, 有时候会跟朋友分享一些自己在家运动的事情, 大家会谈到自己做平板支撑多长时间, 每天走路多久, 自己最近去瑜伽那里又学到了什么之类的。

学习从来都没有被放下过, 只不过我们没有向以前一样每天交一次作业, 而这些学习的成果, 也或多或少的以一个人生活的方式, 做事的风格,以及办事的效率等等方面被显现了出来。

终身学习不是要每天做到什么。 而是坚持这件事情把它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 仿佛吃饭喝水那么简答。

《第五项修炼②》读后感(三):管理好自己

这本《第五项修炼》是管理学中最经典的书籍之一,虽然已经出版二十多年,但如今依然很实用。这本书主要是面向企业家或是领导者,主题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本书的作者彼得圣吉是学习型组织的提出者,这种创新的观念永远都不会过时,不论是大大小小的管理层都需要从思想上学习到这种方法带来的影响。

如今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员工基本都是做完分内的工作就休息,只要不赔钱一切都好说。可是这样的心态是无法长时间发展的,因为人性就是如此,懒惰是情有可原的,而这本书会给读者一种动力,或者说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一条捷径。书中提到了五项修炼,分别为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成长,系统思维。

说到自我超越,这是能立刻着手的事情,虽然说不需要什么过多的外界支持,但这种内在的改变其实还是很难的。作者通过简单的文字,让我们意识到了很多简单的道理,这些困难也就自然而然解决了。那些成功的人,白天风风光光,回到家里也是一样轻轻松松的。作者把这些虚化为经验的东西实体化,让我们从生活中主动去寻找修炼,而不是盲目拼搏,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就是一本很神奇的书,所以那么多成功人士在读完之后才会强力推荐,虽然他们已经成功,但是前进的道路依然有很长,包括自己本身还有事业发展。那么我认为,无论是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又或者说还在为学习而发愁的学生们,都应该提前阅读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将会让一个人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并名副其实的体现出来,这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激励。经验都是总结出来的,如果想要管理好很多不同的人,那就需要对每种性格的需要做深入的了解。俗话说没有懒员工,只有笨领导,如果不懂得利用人才,耽误的将是所有人。

作为一名打工者,不是说领导发工资,我们就做好工作表上的事就可以,职场上也不可能有这么简单。一个人之所以成为领导,是因为他走着一定的才能,但是他内心对于记忆的渴望和手段的权衡我们并不知道,这本书既能塑造领导者,也能让我们看穿计谋。这种内在的改变到后来就会成为下意识,一个乐观的人哪怕失败也会找到学习的机会,只要不忘初心,一直朝着心中的目标前进,忠于自己,把一切阻力当作动力,就是这本书给我们带来最重要的信息。

《第五项修炼②》读后感(四):眼界要宽,心要大

本书是《第五项修炼 心灵篇》的新版,名曰《第五项修炼 终身学习者》。第五项修炼丛书是一套经典的关于商业,关于管理,关于社会学理论、关于学习与变革的探索的书籍。本书《终身学习者》由四人合著,分别是彼得•圣吉、奥托•夏莫、约瑟夫•贾沃斯基、贝蒂苏•弗劳尔斯。当然,单提到这些名字时,估计多数人都是不甚了解,但是就学习变革的问题这四位重量级人士在本书中的探讨,会让你的眼界焕然一新。

作者分析了现今的组织领导力与我们面对的全球工业化带来的“系统变革性挑战”之间存在的距离问题。进而分析出阻碍我们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几个原因:恐惧,无知,否认心态,玩世不恭和愤世嫉俗。所以,本书的定位就是如何通过心灵和精神的修炼来通过变革和意识转变顺应时代要求,进而真正地实现个人集体觉醒和社会的变革。

作者还为我们阐述了生命系统并非部件的组合,而是自身和各部分都在不断变化。面对大型组织,我们应当用新的观点去面对他们。针对学习,思考和行动永远不可或缺。但是我们要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对整体不断加深认识,在行动的过程中选择更能服务于整体的行动。深入学习的过程即从学会观察,到进一步认识现实和自我,最后形成服务于变化的整体,以及实践行动。

本书重点针对内心的成长,引导我们从心转变,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恐惧,进而直面问题。其中第一个重点是悬挂,就是提醒我们要学新的,首先应当把旧习惯放下。悬挂观点可以让我们站在自己的旁边看自己,而不是从自己本身的角度看自己。要实现悬挂,然后开启新的学习之旅,我们一定要打破旧有的执着,摒弃原来的观点。

再引导是又一个新概念,守住悬挂状态之后,我们自然会进入再引导的状态,在团队内部就会自然而然地觉醒,然后发现自己的问题。在静心和正念中实现再引导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过分执着于问题的解决,而是应当去通过悬挂,观察自己在问题中的作用,进而分析如何解决问题。

本书的内容结合了四位作者在日常中研讨所遇到的实例,他们之间的讨论,与别人的讨论,别人的案例也都生动如实地展现给我们。思考必须要有,但是正确的做法是边读边思考还是读完再思考呢?相信看完这本书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第五项修炼②》读后感(五):内心的觉知

内心的觉知 读《第五项修炼②终身学习者》 ——听雪7801 这本书是目前为止,对我来说深度比较深的一本书,理论的一般比较枯燥,不知道读几遍才能吃透,由于时间关系,只读了一遍,能理解多少,我现在来汇报其中的一点点! 人们常说,树木是从种子中生长出来的。然而,一粒小小的种子究竟如何长成一颗参天大树?种子里并没有树木生长所必需的资源,这些资源无疑是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的。但种子的确提供一项关键的东西,那就是整颗树木成长的起始点。当生长所需要的水和养分被吸收进来时,种子能够组织这一生长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种子是使未来树木成长的可能性得以变为现实的元素。 U型理论,一个理论的种子,所有的学习都包含思考和行动,系统的思考的重要性在于理解生命系统的局部和整体的关联。 认知有许多种。最简单的一种是条件反射式的认知,第一种往往是标准的认知,是用变态意识达到的层面。而更深层的认知则要涉及本质的问题,回报也会更大。与其叫他“认知”,我宁愿叫它深层“觉知”。这种觉知如何才能获得,这种内心的觉知是从每个人的内心来了,我们每个人都以某种方式,自觉或不自觉的体验过。要放轻松,要观察,要调整自己,然后再行动。那是从内心的觉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快速行动。要有足够的时间放缓脚步,才能看清需要什么。有了新鲜的视角和愿景,才有可能有创新的行动。由此,在集体层面上的整体反应,才可能更迅速,否则,试图匆忙做决策,只会欲速则不达。 第二种学习实践活动,这种学习通过不断发现自己在成就未来过程中的作用而获得提高。只有对未来起到好的向导作用时,从过去经验中学习才是充分的。但如果有全新的影响力在塑造变化的现实,这确往往可能让我们对根本性的转变感悟觉察。 这个过程意味着三个主要阶段或元素:第一,“观察,观察,观察”——与世界融为一体。第二,“静修和反思”——让内心的觉知呈现出来。第三,“以自然流露的方式迅速行动”。把这些归纳为:感知,呈现当下和实现收获。从最深层的本源处观察,并成为那个本源的传播媒介。当我们悬挂观点并再引导注意力的时候,感知会开始从整体的动态生命过程中呈现出来。当我们体悟当下时,感知又进一步从链接自我和整体的最高未来可能性中呈现出来。理解体悟当下的真正难点不在于其抽象性,而在于其经历的微妙性。一切行动只能从自然的特性中产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