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读后感摘抄

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读后感摘抄

《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是一本由(美) 克劳迪娅·M·戈 尔德著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阳光博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读后感(一):《倾听,成全孩子健全人格》:成就更高水平的情感连接和交流

一行禅师曾要说过:也许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相倾听,所以我们才会在家庭中感觉到那么孤独…… 《倾听,成全孩子的健全人格》一书的作者克劳迪亚•戈尔德是一名儿科医生,多年来致力于儿童精神健康的早期干预与后期治疗。在戈尔德博士看来,所有“问题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孩子不被理解的感受。对很多孩子来说,他们并不是成长在一个充满鼓励和轻松的氛围之中,而总是被父母贴上“问题标签”。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故事和作者前沿的研究,指出:一次短暂的倾听,可以让情感关系发生巨大的转变。当我们能够把自己从控制行为的迫切需求中解放出来,能够把行为看作一种交流方式时,我们就有机会帮助孩子和我们自己渡过难关,从疗愈中得到成长,并培养出有心理弹性、拥有真实自我的下一代。 我们如何获得关于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的新知道,与我们在童年成长过程中是否得到倾听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从一个值得信任的照顾者传达的信息中学习新知识,儿童学会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感受和行为,还要理解别人的动机和目的。为方便您的阅读,我已将全书生成1张思维导图。将书读薄,将知识内化,分享阅读,传递思维!

《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读后感(二):你真的会倾听吗?

看过育儿书很多,但遇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仍然会状况百出,度过了幼儿园的美好生活,面对崭新的小学生活,我真是措手不及,因为学前的零基础,当面对体制内的现状时候,我明显焦虑了,而且逼着孩子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家长和老师期望的状态。

儿子在学校坐不住,可能比其他孩子状况更严重一些,谨慎提醒我们孩子可能有多动症,我也特别焦虑,面对着他零基础的成绩,开始各种咨询,各种贴标签,就像《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所讲述的案例中的父母一样,觉得迅速给孩子找到“病因”就能借助一些手段帮助解决,而作者在此书中,从一个专业儿科医生的角度建议父母,不要着急给孩子贴标签,而是要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倾听并帮助孩子。

“当我们能够把自己从控制行为的迫切需求中解放出来,能够把行为看作一种交流方式时,我们就有机会帮助孩子和我们自己渡过难关,从疗愈中得到成长,并培养出具有心理弹性,拥有真实自我的下一代。”作者在书中这样说,我把这段话分享给群里焦虑的妈妈,深以为然,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对于如何避免自己被大环境左右,而能很好地控制情绪,让自己也得到疗愈,真的是太难了,我们要摒弃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强大影响力,不断修正和反思自己,还要在大环境和小家庭中找寻平衡点。

我们大部分父母被当下的问题所困,无法放眼长远去看审视今天的行为后果,虽然在各种心理问题频发的现状下嘘唏,但远没有抵达修炼到不被焦虑所困的状态,每天应对各种作业和麻烦,从习惯到作业,无一不操心,如果工作上再不尽如人意,那可能真的和自己过不去,和孩子过不去。

倾听,不仅仅是听对方如何说,更重要的是一种姿态,一种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方式下的解决之道,需要耐心。“对于一个正在快速发育的孩子来说,时间显得相对更短一些,但是对于父母来说,这种不确定性也许漫长得让人无法忍受。在我们这个想要快速解决问题的社会氛围中尤其如此。”所以作者在书中认为,按照自己的创造性生活是一种健康状态,而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是一种疾病状态。我们目前的状态,没有留下时间和空间去倾听孩子的故事,所以诊断为精神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

与其给孩子贴各种标签,不如用这些时间陪伴孩子,倾听孩子。这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感谢我在这个阶段遇见这本书,让我保持清醒和理智,不至于迷失方向。

《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读后感(三):倾听,让孩子更健康

“你怎么苍蝇都怕?”“你怎么总是不听话?”“你怎么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父母发现孩子的行为与自己的期望有偏差,常常会采用这种指责与质问的方式去教育他们。

这样的教育,在美国儿科医生克劳迪娅·M·戈尔德博士看来,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教育。这样做,往往是父母对孩子一种精神上的打压,一不小心就会令孩子关闭自己的内心,不再与父母交流。

因缺乏交流,造成孩子心中的负面情绪长期积累而无处释放,他们有可能变得如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中所说:悲伤若不说出口,就会向负荷过重的心窃窃私语而令其破碎。

作者在《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这本书中,从大量的故事和临床案例中得出:孩子的“行为问题”代表着强烈的情绪,无论这种情绪是愤怒、沮丧、恐惧、焦虑,还是悲伤,都是因为在情绪失控时无法表达自己。

事实上,孩子在表达的时候就是寻找真我的时候。但由于父母的无知,不懂得用心倾听孩子,更没有为他们提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把心中的情绪说出来,孩子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释放,越来越多的“问题孩子”就这样产生了。

当父母能够静下心来去倾听孩子时,就会发现孩子的很多“叛逆”行为,其实都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里面深藏着他们不被理解的申诉。

父母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 才能养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作者指出,倾听孩子,应从婴幼儿开始。他说婴儿虽然很不成熟,但已经具备了高度发达的社交能力。他们看似脆弱却很有力量。婴儿时期的宝宝如有哭闹、烦躁等表现时,其实是他们一种内心的诉求和表达,如果照顾者具备充足的能量,懂得宝宝行为背后的需要,及时满足他们,那么,宝宝就会获得更多的平和满足而变得温顺。

作者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也许是得益于大量的临床案例吧,他主要从病理方面去阐述倾听的重要性和其发挥出的巨大能量。

所有的故事和案例都告诉父母:对于孩子,哪怕是短暂的倾听,都能让彼此间的情感关系发生巨大的转变。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与父母关系不好的孩子,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这一时期,他们的自尊心特别强,追求个性独立。这时与孩子相处,父母更需要付出比平时更多的耐心去倾听他们,获得他们的信任,他们才愿意把自己的少年心事与烦恼与父母分享。

父母希望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首要就是学会真心、真诚地倾听孩子的内心,才能与孩子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养育出更健康的孩子。

《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读后感(四):听孩子的世界

我觉得大人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就是大人要学会去倾听孩子的一些想法。也许,小孩子的想法有时候在大人眼中看来是多么的可笑,又没有根据,而且又浪费你的时间。但是,也许,有的时候我们去听了,才会发现孩子的世界是那样的天真无邪、完美。我们成人世界总是致力于去追逐,不愿意停下来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别人的意见、别人的故事,只是揣着自己的行囊,朝着自己的目标一味的前进,而忘了自己到底想要些什么,忘了自己还是一个人,人需要的是群居生活,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屹立于这世界当中。 孩子,作为未来的大人,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人世间对待他们,也许跟我们一样,他们承担着这个世界的责任与使命。不要小看他们,只是一个小小的个体,但是他们也会给予我们很多东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发展,作为大人的,就应该学会去听听孩子的想法,而且也要注意倾听的艺术,而不是一味的强加给孩子自己的看法。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没有必要为了谁而强加自己的思想。 孩子的成长路上有着许多的变化。例如,生理的变化、心理的变化……心理的变化是尤其重要的。作为家长,更应该学会倾听,学会与孩子进行交流,然后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成长路上,避免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从而达到健康成长。 在现代社会,心理问题与心理压力已经成为一个隐形杀手。不仅仅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还控制着人们的生命,导致人们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来。也许,真的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倾听他人的世界,而让这些人固步自封,在自己的世界中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导致这些悲剧的发生。 作为小孩子,他每天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不断的接触着这个世界的新鲜事物,他就像一个“十万个为什么”一样,不断的向你提问题。我们就要学会去倾听孩子的问题,去为孩子解答问题,然后向孩子展示这个他所未知的世界,让他对这个世界逐渐熟悉起来。这就是作为家长的责任与义务,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分析孩子的疑问,为孩子解答,然后让他们逐渐的走进这个社会,走进这个世界。 也许,你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但是你可以从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开始,逐渐的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读后感(五):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听众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遵从“权威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是最有“发言权”和“执行权”的。在现今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持证上岗,开车需要考驾照…各国有各国的驾照,做老师需要考教师资格证,医生要医师证,编辑要编辑资格证,建筑师要建筑证…各行各业,好像都要有资格证才能上岗,才能走得更远。却没有一场考试是针对父母的,没人在夫妻备孕时去测验他们的能力、资格、耐心、精力,而当父母却是世上最难的职业。

是的,这便是我想说的开头。受到西方教育观念和文化冲击的当下,中国父母也开始从儿童心理学和发育敏感期等方面开始学着如何育儿?如何能更好的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然而祖父辈,父辈们的各种“言传身教”,又时常让我们深受着原生家庭的潜移默化,因此就更应该调动各方面的能力让我们晚融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比如说家长首先需要学会倾听,这是所有育儿中的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个举动。

在传统的观念中,言传不如身教,与其父母整天叨叨叨,不如以身作责,做孩子的榜样。正所谓三等父母当保姆,二等父母当教练,一等父母当榜样。而这个榜样,同样也是需要和孩子处在同一位置上的平等关系,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中,缺乏这样的一种对等关系,似乎家长就是会自动站在上帝视角,然后让孩子做这个做那个,以自身仅有的一些生活和成长经验“教育”着自己的子女,总是向孩子倾诉应该如何如何,不能怎样怎样,说的比做的多,往往自己都没办法做到的事情却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完成和实现。等到孩子长大了,他同样延续着这种方法继续教育着下一代……

而这本书中就以西方心理学为出发点,从孩子成长发育的需求为角度,让我们放下身姿,撕下家长的人设,以平等的关系对待亲子关系,将孩子做为一个独立的个人,将他们的身心发育做为成长中最重要的支柱,让家长得以重视。事实上,孩子的世界里有时候会有比我们更加纯真的想法和大胆的思考,而我们只需要满脸期许地听他们对我们的诉求,听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听他们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听他们对自我的不断要求和成长。

健全的人格代表着什么?健全人格的理想标准就是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各要素完美地统一、平衡、协调,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健全人格,也就是对自身的一种认知是否正确,对自己奋斗的目标是否明确。了解过儿童心理学的人应该都清楚,原生家庭对于儿童时期的影响是很大的,这种影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一生,而让孩子学会表达,勇于表达,擅于表达是让孩子成就健全人格的途径之一。因为有好的听众,才会有更贴心的表达和倾诉;因为有好的听众,才会有更亲密的传递和分享;因为有好的听众,才会有更正确的态度和感恩。是的,有时候,孩子只是一句随口的抱怨,他并不需要任何建议,而家长,只需要当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因为,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听众。

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倾听,当一个好听众,我相信不止能成就孩子健全的人格,更是传递我们这个社会的正能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